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这样,李别不杀他一波反冲锋,岂不是对不起关内新到的五千西凉精骑了?他们在张飞面前不敢横,到了纪灵这儿要是还不横,岂非白活一世。
四月十二日夜,一天的攻城战刚刚结束,纪灵正准备彻底收兵、把井阑车这些攻城器械也都推回营地、离开城头火力覆盖的射程。结果,峣关关门就忽然打开了,李别带着数千养足了体力的西凉骑兵,一下子生龙活虎地杀了出来。
纪灵因为前些日子敌军的怂样,都麻痹了,确实没有准备,留在关下的不是弓箭手就是扛装备推车的民夫辅兵,要不就是刚刚蚁附失败撤下来的刀盾手,一点长枪兵和骑兵都没有。
毕竟长枪兵的武器太长,是无法作为蚁附登城的兵种的,拿着那么长一根枪还怎么爬梯子。
西凉重骑的突然杀出,让纪灵的攻城武器阵地顿时一阵哀嚎,一番血腥冲杀之后,足足被刺杀砍伤了一两千人,好多天辛苦施工造出来的井阑车和几部云梯,也都被李别的骑兵密集丢火把烧毁了。
纪灵连连组织在后营督阵的长枪兵和骑兵上前反击,等他列好阵势杀到关下,李别已经一击得手又龟缩回去了。
被玩了这么一手后,纪灵也郁闷得头皮发麻,他知道这些重要攻城武器的全毁,至少会导致攻关进度硬生生往后多拖四五天,这段时间什么都做不了了。
敌人获得了大把的喘息实际,“趁李傕和刘备在决战,咱偷袭渔翁得利”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纪灵不敢再瞒,立刻把情况飞马报给了已经驻扎在宛城的袁术。一边请罪,一边也是让袁术另做定夺,免得落下“知情不报、擅专屡败”的罪名。
……
袁术本人,自从去年冬天彻底平灭了黄邵、何仪的汝南黄巾军后,一度想把自己的治所迁到颍川郡治许昌。
但今年随着关中和司隶战场局势的变化、让袁术看到他有机会再次染指两京,所以他又乖乖把治所迁回帝乡南阳,驻在宛城,方便听取前线情况。
纪灵只是他的第一波攻击部队,纪灵之后,袁术其实又陆续投入了两波兵力,所以截止到四月中旬,其实前前后后也出动了五万兵马了。
后面这两路援军,分别是从与孙策对峙前线九江拉回来的桥蕤,以及从与曹操对峙前线梁郡拉回来的刘勋。
反正孙策是肯定不敢跟袁术翻脸的,袁术把桥蕤摆在那儿,本来是想主动找孙策虚弱的机会夺庐江,所以桥蕤撤走了也无非就是放弃进攻孙策的机会而已。
曹操倒是跟袁术有些冲突,不过袁术兵力还是不少的,刘勋走后,自然还有其他人可以顶住曹操从小沛方向往西南的压力——梁、沛之地,也算是历史上袁术与徐州刘备反复交战的主战场了,无非现在敌人换成了曹操,徐州与豫州军阀主要就是在这一带打来打去。
而且看得出来,袁术这家伙野心还挺大的——他这次招桥蕤、刘勋带兵来,还特地让他们把家眷也分别从寿春和睢阳迁来。许诺他们等两京收复之后,他俩和纪灵三人,一个守长安一个守雒阳一个守南阳,把天下腹心的铁三角占了。
如今,纪灵受挫的急报传到袁术耳朵里、说要大大拖延摘桃子的进度,袁术当然是怒不可遏的,还夹杂着恨其不争。
四月十三,得到纪灵急报的当天,袁术就紧急召集了在宛城的主要谋士阎象、杨弘,商议应对之策。
袁术怒道:“纪灵无能,居然攻个峣关都会疏忽大意、被敌军增援的骑兵反袭,之前多日准备的攻城器械大半焚毁,后续破关怕是要迁延日月了。如之奈何!杨弘你先说!前些日子就是你信誓旦旦说打探得关中内乱、可以乘虚而入,渔翁得利——
如今渔翁之利呢?我们不会是中了刘备的计,帮刘备硬磕了一部分李傕的主力吧!我就说此事不可行,刘备早就破了陈仓郿县等入关中的要害,只要击破李傕主力就能到长安。我军虽近,却连武关道上的险隘都尚未突破,说不定牵制兵力越多刘备越幸灾乐祸!”
杨弘就觉得很被动,谁让前些日子是他立功心切,刚“刺探”到了董承故意散播出来的消息后,就撺掇袁术出兵呢?既然要立功,就要承担受挫时的怒火。
杨弘太了解自己的主公了,一旦有机会让别的诸侯给他打工,他就会很开心,赏赐下属也很大方。可一旦发现自己给别的诸侯打了工,就会大发雷霆、找几个谋士和将领惩处一下,为失败泄愤。
袁术的这个特征,跟他哥的“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又略有不同。
袁绍那是犹豫不决、贪小便宜、舍不得下注。而袁术纯粹就是享受“别人被我利用”的快感,这最能让他享受四世三公的心理优越感了,门生故吏都是工具人。
也正因为太了解主公了,杨弘知道,要逃避袁术的惩处,帮袁术捞到多少实际利益尚在其次,关键是要满足袁术“我利用了别人,我没被人利用”的心态。
只要利用成功了别人,哪怕自己依然小亏,袁术照样会很开心。
杨弘就在这个指导思想的指挥下,以“如何让领导爽”为最高目的,展开了头脑风暴。
须臾之后,他诚恳地说:“主公,我有一计,不论敌军是否想要利用主公为他们火中取栗,都能让敌人的算计落空。而且就算真有人想利用主公,我此计一出,他定然遭到反噬!”
果然,袁术还没听具体内容呢,但仅仅是听到“想利用我的人都会不得好死”这个思路,表情一下子就开朗起来。
让别人当提线木偶、自己来提线,这种感觉太爽了。
“但说无妨!”袁术语气都变得爽朗起来。
第347章 长安疑云
杨弘见袁术的语气神态终于爽朗了一些,也稍稍松了一口气;连忙把他那条临时想出来的、用来推卸塞责的三脚猫计谋胡乱说了:
“主公,我以为,咱既然担心此前情报有误、被长安的某些人利用了,那咱也不如顺势反其道而行之,让派系林立的西凉军内部发生内讧!”
袁术脸色又冷静了下来,似乎是因为觉得无法想象具体怎么做,也没那么期待了,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沉着脸问:“哦?是么?具体怎么做?”
杨弘:“既然此前我军得到的‘长安空虚’的情报,有可能是假的,或者是引诱我军进攻的,那就要看这个假情报有可能是谁放出来的——刘备离得太远,不太可能是刘备放的。
那么就得从这个假情报放出后,谁受益了来分析。凡是长安城内西凉军那些原本非李傕嫡系的将领,只要是在我军进攻后权柄大增的,都有可能是放出假情报的人。
我们虽然算不出具体是谁,大不了就多猜疑几个——明天派些死间,从峣关两侧山险之处翻山偷越,带着送给杨彪、段煨、董承、张喜、皇甫嵩、皇甫郦的密信,责问他们为什么此前情报有误、答应好的里应外合没有发动。
纪灵此败之后,也不算白白损失,至少打探出了目前峣关当权的守将换成了李别,听说这李别是李傕的侄儿,那是最不可能背叛李傕的,所以李别不可能是其他派系的人。
到时候,我们联络内应的死间,故意让李别的人截获,也不管到底截获多少、截获其中哪几封,只要每一封书信内容都不尽相同,前几个仓促之间总能骗到。
等李别截获得多了,发现是我们的反间计,恐怕也已经晚了,说不定已经杀了好几个有可能掌兵的长安其他派系重臣。那些还没被杀的也人人自危,长安城与蓝天、峣关等地的兵马不就自相残杀起来了么?
而此前试图利用主公火中取栗的人,多半也在其内,我军此策一用,定然叫那些不自量力之徒身死族灭!”
杨弘的这番谋划,看得出非常的粗糙,连情报来源都不确,他甚至都还不知道皇甫郦已经死了。因为皇甫郦是半个月前在皇宫里被秘密杀害的,没有宣扬——
不过也幸亏杨弘好歹还知道太仆韩融已经被李傕公开处决了,否则他要是连韩融都寄,那肯定瞬间穿帮,李别一下子就看出反间计了。
而袁术在听完这个谋划之后,瞬间眉头也舒展开来了,不管这事儿是否可行,至少他听着觉得很符合自己的风格——故意记错信给内奸或者假内奸,借敌人的刀杀害朝中重臣,这事儿袁公路熟啊!
演义上,董卓掌权时期,张温不就是因为袁术一封勾结信、快递员只认识一个“温”字,结果错寄到“温侯”府上,导致张温被斩首的么。
这样自己随随便便寄寄信就能让敌人内讧乱杀的事儿,让袁术的智力优越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咱又轻轻松松成功利用了别人!
谁敢利用我,我就让他死!而且是被反利用而杀!
“好!就依此计而行!”袁术想到美处,当即拍板。
杨弘终于松了口气,他这一番也是拼凑出来的,话赶话为了找台阶下,其实根本没多想此计的深远影响,只求眼下不被领导追责就好。
不过,坐在袁术另一侧、此前始终看戏没有发话的阎象,却相对冷静。他虽然暂时也想不出什么计策,但旁观者清,看出杨弘谋划的缺点还是做得到的。
阎象大急劝道:“主公不可鲁莽啊!此计虽然可行,而且能导致长安内讧,但万一杀戮过多,积怨太深,将来不利于主公取天下、得朝廷旧臣人心啊!
而且,无论是段煨、董承、杨彪,他们若要暗暗反李傕、借着我军进攻揽兵权,他们多半会……假借天子之名。这一点虽然我们没有抓到真凭实据,但想当然耳也是如此。
所以若用杨弘之计,万一李傕郭汜暴怒,清洗内应时不计后果,伤及陛下,岂不是给天下诸侯攻讦我们的借口!到时候他们就会说‘是袁公路的反间计逼得李傕杀害陛下’,不可不查啊!”
袁术眉毛一挑,拍案怒道:“李傕与其他诸将内讧,关陛下什么事?董卓、王允得势时,哪个没有假借陛下之名下令?那些反董、诛王允之人,无论成功失败,又有哪个不是假借陛下之名讨贼?
都反覆了那么多次了,也没见皇帝被杀。就算这次真有西凉内奸被逼得狗急跳墙而临时起意劫驾,也跟我们毫无关系!何况我听说,今年关中大旱,有些县好像还有伏蝗的苗头,种种灾异非止一端。
若是今年李傕真的暴虐弑君,皇帝年少无子,且自冲质桓灵以来,古已有三代天子是大宗绝嗣、小宗入继,且均为外戚一手遮天所立,根本不按宗法亲疏、全看外戚喜好,挑选年幼傀儡。如今且无威权外戚可定夺宗室入继法则,到时候定然刘氏诸子个个蠢蠢欲动,如此威德沦丧,此天亡汉也。
我袁氏四世三公,恩泽布于海内,天下士林仰望。古有谶云:代汉者,当涂高也。吾字公路,正应其谶。若是果真到了那一步,我光复长安、诛杀弑君国贼李傕,岂不得为天子!只要做到了那两点,那就是天意授吾!”
还别说,袁术这番话还挺有道理的。自从汉冲帝死了之后,从汉质帝开始,“前一个皇帝年少死了没儿子,谁来继任”,那就是外戚说了算,也不看谁血统更配,就看谁容易当傀儡。所以汉朝中央的继位法则权威性早就沦丧了。
东汉一百七十年,只有前一百二十年算是传承有序、没有血统亲疏混乱,从跋扈将军梁冀开始算,后面乱了整整五十年了。(要从145年汉冲帝死、汉质帝7岁继位算起)
要是现在汉献帝再死了,别说汉献帝自己没儿子,连跟桓灵同源的河间王刘开一系怕是都绝后了,哪怕找最近的旁支血统,都得直接倒退一百年以上、另找一个汉章帝其他支脉的宗室——汉章帝是东汉第三个皇帝,光武帝的孙子汉明帝的儿子,都死了一百零七年了。
袁术当然很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以平贼大功改朝换代。他相信只要自己走出那一步,他那个庶出的垃圾兄长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为了袁家的共同利益放弃拥汉。而且孙策跟他也不算撕破脸,说不定也会改过自新给他当臣。
要是整个东南与河北的地盘都算袁家的,再加上两京三辅之地,怎么不能算一个新的朝代?
历史上他称帝之前觉得形势一片大好,也是这么算的,把孙策袁绍的地盘都算成了袁家的,所以觉得自己非常占优。
阎象反复苦劝,也无法阻止,只好作罢——毕竟袁术这次也不是直接表示要称帝,只是表示要立扫出长安逆贼的功劳,这事儿不好拦呐。
……
袁术虽然自大,比他哥哥还是有一点好处,那就是鲁莽,说干就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