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城在梁县的更西北方,是汝水源头再往西北走二三十里,在伊川南岸。从新城再顺着伊川而下,就是伊阙关了。

    袁术来得好快!偷袭得手最外圈的城池后,又只用了一天,就抵达了雒阳八关的伊阙关和轘辕关外。

    当初孙坚、关羽讨董的时候,想攻打到梁县和阳城,可是费了不少事儿,袁术抄作业居然偷袭得手,只能怪河南尹守军没有准备。而当初董卓可是早就跟关东联军撕破脸了,是时刻备战状态、主动出击应敌,自然大不一样。

    雒阳的一些将领,有想到过袁术或者别的诸侯会作乱,但并不知道具体的日子和时机,没人会千日防贼始终保持警惕,也不可能在每个县城都驻扎重兵。

    所以外围县城的丢失不足为奇,雒阳八关能撑住一段时间就算应对得当了。

    刘协在短暂的伤心之后,很快也意识到必须做点什么了。尤其是他听说了袁术的具体起兵理由之后,脑内忍不住闪过一丝“仍然有可能把袁术安抚住、至少是挤兑到他没脸造反”的期望。

    他想了数秒之后,就责问负责京城治安工作的光禄勋邓泉:“邓卿,既然袁术说他起兵的理由是误会了朕后宫被董承专权荼毒,朕若是略微降低董国舅的官职,比如暂去车骑将军之号,你可敢出使伊阙,在关上对袁术喊话,让他退兵?

    如今可不比当年董卓、李傕作乱。董李二贼乃是真国贼,不敢也不肯放弃高官显爵,外镇将领自然会怀疑朕被贼臣挟持。可董国舅是真忠臣,朕也知道他这次是被人误会了,要是朕让他暂时隐忍去职,显得他没有控制雒阳的机会,袁术不就师出无名了么?”

    邓泉闻言,内心微微倒抽了一口凉气:这是在效法汉景帝斩晁错而断吴王刘濞谋反合法性的计策啊!

    但还别说,小皇帝这个想法,还真有几分可能性。

    因为董承是真忠臣,他是有可能被拿下的!之前对付董卓李傕的时候不能那么干,是因为人家是真奸臣啊!皇帝想欺负他们,根本办不到。

    老实人才能欺负嘛。

    当然了,董承现在看起来还是老实人,不代表皇帝真这样辜负他之后,他会不会暴起发难,索性也不做老实人了,这一点没人敢担保。

    所以,刘协也没一开始就说跟处置晁错那样斩了董承,只是说给他削去兵权,向天下诸侯公示董承并没有挟天子残害后宫的能力。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还真有可能把袁术逼到失去大义名分的地位上去。

    看来刘协这两年也是长了智商的,他应该平时没少考虑应对这种情况时的推演对策。

    这世上果然没有等死之人,无论袁术还是刘协,种田的时候都没闲着,每天尽琢磨这些推演了。

    邓泉想了想,艰难地说:“兹事体大,臣不敢妄言。不过有一点请陛下三思。若是车骑将军被罢,雒阳军心会涣散至何等地步?至于现在还在固守的轘辕关、伊阙关,说不定都会立刻动摇瓦解,被袁术夺取。

    到时候,袁术如果真有反心,固然能被陛下逼到彻底暴露其卑劣的境地,如同当年吴王刘濞在晁错死后依然攻击朝廷时那样不得人心。可就算袁术不得人心,陛下能以将不知兵的新任守将守住雒阳城么?

    雒阳守军中,固然有一半是大将军留下的,未必在乎车骑将军的存废,可剩下那一半车骑将军的嫡系兵马,又会如何?

    如果袁术趁机占了便宜后,学吴王刘濞,陛下死守孤城之余,是打算即可招卫尉段煨以弘农兵护驾,还是招其他诸侯勤王?是请同样丧女之痛的征东将军,还是请大司马、骠骑将军?

    兹事体大,不能立刻抉择,还请陛下择最能保密的心腹臣僚数人秘商妥当再做决断。一旦决断,就要雷厉风行实施,否则恐怕没有不臣之心的人,也会被逼得……唉。”

    邓泉最后这半句话,显然是说“如果犹豫反复,说不定董承没有做挟君逆臣之心,都会被逼得做逆臣以自保”。

    自古君臣猜疑链是最可怕的,刘邦韩信那种不死不休,不就是一步步猜疑链加码的结果么。

    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君疑臣而不诛则臣必反,臣疑君而不反则君必诛。

    刘协回味了一下邓泉的话,叹息一声,想了想,召集了司徒赵温、太仆张义、大宗正刘艾三人商议——到了这一步,刘协不敢跟那些其他外镇诸侯推荐来的九卿商议了。

    他怕华歆孔融是袁绍的人,也怕管宁是刘备的人,要是问他们“该不该向诸侯求援”,刘协也怕他们的回答有私心。(九卿中的大司农刘巴因为在主持租庸调输变法,人在长安,所以刘备举荐的九卿只有一个管宁在雒阳)

    这种时候,臣子的智商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跟皇帝年限久,是自己人。

    三个近臣被招来之后,紧急公议了一会儿,先否决了现在就贸然向诸侯求援的的决策。

    赵温、张义说道:“陛下,征东将军之女,此次也在疑案遇害之列,谁知道征东将军没有借口勤王,是真的隐忍,还是在等待时机坐收渔翁之利?

    大司马、汉中王那边,陛下若是肯求援,倒是不错,可道路是否畅通,还得尽快派使者与将领前去确认。而且两年半前汉中王勤王救过一次驾,是陛下不愿在长安光复后重归长安,大司马也示天下以公允、不愿背负上挟君之嫌疑,可谓仁至义尽矣。

    骠骑将军袁绍,原本倒是海内人望所归,如今新倡议九品官人法,更是满朝臣僚称颂。然其身为此次起兵的卫将军之兄,纵然其兄弟多年不合、在董卓尚在时就曾多次互相攻伐争竞,可谁能保证他们在朝廷中枢危如累卵时,依然大义灭亲?”

    所有选项看了一下,实在是没有立刻求援的好对象。

    宗正刘艾倒是没有具体分析这些选项,他只是本着害怕历史重演,忧虑地说:“外兵进京之乱,陛下可是八年前亲历的,董卓之害,不就是如此么?若是要召集外镇诸侯,驱虎吞狼,在朝中留下一虎,难道就好过留下一头狼?”

    没办法,不是他们不尽力,是中央权威损耗得太惨了,经不起任何折腾,不管谁进了雒阳城,一推就倒。

    原本的微妙平衡完蛋的那一刻,皇帝就必须先证明自己有自主之能,才能谈其他,否则就是走马灯一样的挟君厮杀。

    刘协痛苦地说:“先探明各处求援道路是否畅通,求援使者暂不急着派出,若我们劝退袁术未果、也有守不住雒阳八关的风险时,再真地派使者求援好了。反正雒阳城池坚固,从八关被破算起,城池再坚持数月应该没有问题,到时候再求援援兵也赶得到的。”

    刘协的决策,可谓至少是智商在线。

    说完这些之后,他很有担当地金口玉言提议:“朕还是把国舅招来吧,德阳殿中留些宦官,配发兵刃护驾,不要轻举妄动。朕自会劝国舅假意放弃车骑将军名号。

    赵温,你能带着被绑缚的董国舅前往伊阙关,在军前向袁术军喊话、说董承已被收监待查,他并无能力挟持天子么?”

    赵温心中一凛,也领会了刘协的计策,他仔细想了想:“怕是袁术根本不会相信,或者他要假装不信。陛下不可能说服一个故意假装不信的人当众表示相信——

    若是他说这一切都是董承演的戏,我也只是董承的棋子,又该如何?恕臣直言,非要用这一招、还舍不得杀董国舅的话,除非是陛下亲临伊阙关、当众展示董承被缚、且左右无人挟持,陛下金口玉言瓦解袁术军心,让他们认识到袁术是在谋逆。

    即便如此,袁术军能否收手,依然不敢确认,或许只是打击其军心。有些事情,箭在弦上,就没法收手了。”

    刘协咬着牙,随后又咬着嘴唇,连嘴唇都咬破出血了,最后他觉得与其坐等不如做点什么搏一把,而且伊阙也算是雒南雄关了,到那儿应该不至于有危险。真要是有被破关的风险守不住了,大不了退回雒阳好了。

    伊阙关离雒阳城南门,只有四十多里路,已经非常近了。那地方就是在伊川上一个狭窄的山谷中,后世的龙门石窟就在那地方(南北朝的北魏时,伊阙关附近的深谷就被改造成了龙门石窟)。

    刘协决断道:“与其坐以待毙,还是试试看吧,相信国舅会理解朕对他的真心信任的。朕跟他一起去对袁术喊话,就在伊阙关墙上揭露,原谅袁术之前的冒进,让袁术退兵。如果袁术野心暴露,不听赦免继续攻关,那就恢复国舅兵权,让他负责雒阳八关与雒阳城池的防务。”

    大家都愣了一会儿,有几个大臣嘴唇动了一下,但没有发出声音,最后只是齐声答应:“臣等遵旨。”

    司徒赵温这就去请董承进宫,晓以利害。

    (

 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这一步的

    在赵温的劝说之下,董承不疑有他,坦然进宫面圣。

    刘协也非常克制,虽然给一部分宦官发了武器,但都让那些宦官藏得很好,丝毫没有发难的意思。

    刘协准备宦官,那也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保护自己,比如刘协要是真的料错了董承,董承连演演戏受缚削去兵权都不敢,想要反抗挟君,那才要动用武装宦官。

    最好还是别用上。

    面圣的过程,没什么好赘述的,刘协也把自己的困境说了,还非常诚恳地以君的身份给为臣的董承深揖拜谢,口称:

    “国舅,大汉安危,全在你手。朕欲效法景帝平七国之决心,但朕绝不会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

    此番只是请你假装受缚,朕亲至伊阙关上展示、破除袁术北伐的大义名分,逼袁术退兵、瓦解其士气。大汉若能久安,必不忘国舅大恩。”

    董承后脖子肉抽搐了一下,忽然觉得一阵凉飕飕的,后槽牙也不由自主地咬紧了,咬牙切齿得法令纹愈发深峻,一张老脸几乎如风化的雅丹地貌一般沟壑纵横。

    就这么面颈肌肉纹路抽搐了几秒钟后,董承控制住情绪答应:“臣领旨,不过臣有一句话,不吐不快:此番变故时机太过巧合,袁术出兵距离大将军薨逝不满两月。

    陛下纵然如此行事,只能是起到打击袁术军士气、使其离心离德士卒逃散,是不可能让袁术回头的。不过,哪怕只是让敌军部分军心瓦解,臣受这点辱又算什么呢?也值了。只求陛下,万一事有不济,立刻退回雒阳城,并派出求援信使固守待援。”

    刘协松了口气:“国舅深明大义,朕定然照此安排。另外,朕已经派人先去弘农,请卫尉段煨先派一部分援兵过来。”

    当天商议了太久,天色已晚,考虑到伊阙关好歹能多守一些日子,刘协身为皇帝也不至于急道骑马赶夜路去。

    再说就算连夜赶到了,晚上视野不好,刘协亲自到关墙上喊话,下面远处的敌军也看不见他的仪仗排场,说不定还给袁术不承认他是皇帝、号令部队加急攻关的机会呢。

    至于指望袁军看清他的脸,那是绝不可能的。真凑到那么近,刘协还怕敌军当中哪个死士假装手一抖把他射死呢。

    一夜无话,第二天刘协起了个大早,卯时刚刚过半,天色还全黑呢,就召集数千负责宫禁的卫军护驾,带着赵温张义和假装绑起来的董承,骑马赶去伊阙关。

    董承的部队骑兵数量并不是很多,凑了三千骑,还有近千人的内侍、宫人和官员的随员幕僚,一共近四千人,逶迤往伊阙关而去。骑马了一个多时辰,辰时三刻天色大亮已经到了伊阙关。

    抵达关隘之后,刘协和董承看了才暗暗心惊:伊阙关最多才被攻打了两三天而已,居然看起来已经有些残破。

    袁术军到底投入了多少部队?为什么进展这么快?这儿虽然不如虎牢关函谷关那么雄峻有名,可好歹也是雒阳八关之一啊!

    刘协本来都想上墙喊话了,不得不再稍稍抽出时间精力,询问守关的将领。

    守关将领乃是董承派系的一名部将,名叫王服,官拜偏将军,也就是历史上跟董承一起在衣带诏案中被杀的同案犯之一,算是其心腹了。

    刘协恳切追问:“这伊阙关如今战况如何?为何关墙如此残破?”

    王服悲愤叹息:“陛下,那纪灵使用了配重的投石机,听说是跟当初大司马攻破贼臣李傕所守的长安城时一样的利器。

    臣等早该想到的,大司马破李傕已经是两年半前的事儿了,亲历过那一战的朝中武将、臣何其之多,这样的利器,怎么可能被大司马成功保密呢?各方外镇将领肯定会千方百计刺探,如今连袁术幕下的工匠都会造了。”

    刘协咬着嘴唇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