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输了,那就促成袁绍本人悲愤重病不能理事、然后支持袁绍某个儿子搞事情,袁绍的儿子肯定斗不过他。
说句题外话,曹操这人对于袁绍的性格和健康特征,都太了解了。曹操觉得,袁绍是真有可能“被人证明了自己的无能”后,就气得一病不起,甚至郁闷到不想做人的程度的,至少会因此不理政务、雄心丧失。这人太受不了智力被碾压的心理打击。
袁绍这人吧,其实用后世一个段子来说,就是从小吃亏吃少了:
一人从小挨欺压,一天挨八个嘴巴子,但他扛过来了,活到二十岁,绝对心理素质比别人见识了一辈子风雨的还强,整个一无敌铁金刚。最多就是容易心理阴暗,但绝对不会想不开。
相反,一人从小没委屈过,二十岁上街被人瞪一眼,说不定就气背过去了。
袁绍四世三公带来的优越感,其实是一个包袱。一旦哪天他被人证明能力智商没那么优越,他就自闭自暴自弃到不想见人。
历史上沮授知道他的无能,他就撤退时不管沮授的死活,田丰知道他的无能,他就不敢见田丰找借口弄死他。
这一点跟后来的隋炀帝杨广有点像,“我不能拥有完美的光伟正的人生,我就放弃了,人都不想做了,三征高句丽败那么惨,后面就得过且过不努力了”。
类似于游戏打了一半,丢了个重要成就,就心态崩了想读档重开(重投胎重生)
曹操不一样,他从小赘阉遗丑被歧视惯了,所以他没有完美主义,也没有强迫症,更不会因为完美被打破就逼死强迫症、这盘游戏不想玩了、想砸键盘重新投胎。
如果让曹操穿越到一千八百年后,搞创业,那么想必他一定是个“产品先做出来、赶紧上线、管它有没有BUG,管它一开始口碑被不被骂。有了BUG上线了就有用户反馈,被骂多了我们快速迭代就好”的野蛮人。
而袁绍一定是那种优柔寡断、想先公司里内测测试到没BUG再上线、结果还没上线生意就被曹操型的竞争对手抢了的精致人。
完美主义的人,不适合野蛮型赛道的创业。
生命是一场无限游戏,不能读档,只要活着,就要一直扛下去,经不起完美主义的崩心态。
可惜袁绍活了一辈子,连这个道理都不懂,还以为生命是一个刷成就的游戏、刷满成就就玩完了。
……
曹操与郭嘉反复商量,把后续出现各种情况时、曹操阵营分别该如何应对,仔细推演了一遍,最终确定这把就是该赌。
尽人事,听天命,袁绍能不能打终究要看袁绍自己的努力,反正对曹操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就是诱导袁绍打,曹操走一步看一步骑墙应变。
曹操这才派出明面上的专用使者司马朗,先去袁绍那儿告急南线军情。司马朗六月初六从定陶出发,快马走了两天,初八就到了邺城。
同时,曹操还派出了私人密使,专门找在袁绍身边如今地位仅次于沮授的谋士许攸,跟许攸攀攀私人交情,让许攸从旁策应帮忙。
当然了,以曹操的智略,仅仅做到这点是远远不够的。他深知要袁绍努力进攻,他也得摆出竭尽全力愿为袁公前驱的积极姿态。
否则,要是袁绍看曹操闲着,抓包曹操的主力部队到河内前线当第一线炮灰,曹操还怎么躲?如果他什么都不表示,袁绍就算不怀疑,至少也会对他不满。
袁绍有皇帝刘和的诏命,以皇帝的名义压下来,曹操肯定是扛不住的。
如果是半年前,他还能借口“袁术未彻底剿灭,大军不得抽身”压一压,现在袁术已经死了三个多月了,灭袁术后该休整的也都休整了,躲不过去的。
所以,曹操的办法,就是在袁绍还没找他之前,主动把自己的大军安排得明明白白。
曹操灭袁术之前,兵力也不过十余万,彻底吞了袁术后,把袁术旧部里的可战之兵稍稍改编,倒也凑了二十万战兵。
曹操就大笔一挥,在南线淮南战场,留了八万兵马(已经包括一开始给夏侯惇和曹仁的六万人,后来跟李素战损了一万降到五万,这次又增兵三万补到八万),水军三万陆军五万,跟周瑜联手对付李素。
同时,袁绍之前就劝他帮着协防颍川许昌、扛高顺这边的潜在威胁,现在李素派“王平”翻越大别山四处开花,导致袁绍的汝南郡也被严重威胁。而袁家本来就是汝南人士,汝南郡还算是他们老家,重要程度也可见一斑。
曹操便灵机一动,主动表示愿意在中路陆上防线出兵八万:许昌留四万扛高顺、汝南留四万堵王平的三万人加刘辟、龚都,算是帮袁绍守老家。
如此一来,曹操开口恭请袁绍进攻之前,他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安排出去十六万了,八成都一个萝卜一个坑,最后的两成四万算是总的战略预备队,哪边有风险就往哪边堵口。
袁绍也不好逼得曹操自己守家的兵一个都不留吧?
小老弟自己把自己安排完了,简直比刘邦对楚怀王都尽心,不用本初兄费心了。
因为准备工作很充分,使者的行动倒也顺利。
说句难听的:曹操也没骗袁绍不是?南线李素援军大盛,至少有十五万精兵在猛攻周瑜、曹操,这又不是假的。
连事实证据,都是充分站在曹操这一边的。
而且还有一点,当司马朗第一次到邺城,找门路递战报时,才发现原来周瑜已经假借孙权的名义,提前两天就把相关的南线情报和求援信送到袁绍这儿了。
可见,周瑜比曹操更加不慎重,周瑜完全不用考虑袁绍的利益、不考虑袁绍有没有可能被坑。他就是竭尽一切可能催促诱骗一切可以跟刘备打的力量,尽快使出全力。
跟周瑜的急不可耐相比,曹操简直就成了“对本初兄的利益非常负责,做了尽职的风险调查后,才敢开口”的道德楷模、推心置腹的好兄弟。
本来曹操也是来怂恿袁绍的,跟周瑜一对比,曹操倒像是来当和事佬、居中说公道话的了。
从六月初六到初十,整整五天时间,袁绍得到了各种渠道的信息饱和轰炸。
第一天,周瑜的人来的时候,他也就觉得最多只有两成可信,问身边的谋士,除了一贯喜欢标新立异的田丰之外,其他谋士都劝他不能信这套说法。
第三天,曹操的使者来的时候,袁绍就觉得这事儿可采信度有个五五开了,纠结得进退两难。他身边的谋士里面,也有审配之类的人,从公允的定量推算来看,觉得北线的刘备兵力应该是有点空虚了。
第五天,当许攸前前后后收了曹操数百枚马蹄金饼、上千匹五尺宽幅的珍贵蜀锦和细密棉布和各种奇珍异宝,包括三韩的人参、东珠和倭国的玳瑁、砗磲后,许攸都觉得自己好处捞得够多了,有点不好意思再拿了。
这些东西加起来折算,都价值一亿钱了,抵得上小半个徐州一年的税收。阿瞒老兄这也太舍得下血本了,给那么多好处,许攸怎么顶得住啊?
许攸终于开始亲自不遗余力的到袁绍耳边进谗言、帮袁绍分析如今的敌情、与历史的类比,缓解袁绍怯战的心理阴影。
同时,还不忘为了自己的地位,攻讦沮授有拥兵自重、利用常年监军不战的契机培养自己在军中的长期威望。
甚至,许攸还拿去年年底的时候,一些原本捕风捉影、不怎么靠谱的小道消息,此刻也拿来散播。
主要就是“麹义将军之前似乎收过关羽的劝降信,虽然没答应,但他也没杀信使更没主动交代,似乎就是在两边观望机会。而且事实证明后来关羽在沮授上任前打的那几场运动战,也确实是认准了张辽、文丑痛打,却放过了麹义,麹义也没及时救援张辽、文丑”。
另外,就是“麹义当初为清河郡都尉时,关羽是广阳郡都尉,跟麹义平级,两人一起联手破过张举张纯,当时还是灵帝朝,连大将军都还没到渤海任职呢。麹义现在两边观望,肯定是觉得跟着大将军未必是胜到最后的一方,想用旧交情两头找机会呢”。
这些人传了麹义的闲话还不够,还拼命引导联想类比带节奏:
“沮监军当年可不就是在冀州刺史贾琮幕下当别驾从事、结识的刘备么,张举张纯之乱时贾琮还派沮授、刘备、李素三人上雒为使、禀报贼情,当时沮授就在何进、袁绍面前为刘备表功,说不定当初就有交情,沮授足可左右逢源……”
“再说了,呵呵,刘备此人之歹毒,生平惯能劝诱其他诸侯派来的使者归降。先帝(刘虞)以李素为别驾,结果结交了刘备,李素便背弃故主!
徐州刺史陶谦欲以糜竺为别驾、为刘备劝诱自立为辽东太守。荆州刘表以伊籍为别驾使刘备,变节;豫州袁术以袁涣为别驾使刘备、变节……沮授出身贾琮别驾,呵呵……”
这些谣言听到后来,连许攸都有些害怕起来了,暗暗感觉到不对,怀疑自己捅到了马蜂窝。
因为,这些谣言并不全是他散播的!他让人散播的谣言,并没有那么大尺度,有些明显太诛心太犯忌讳的话,他也没让人传!
难道,是敌人也发现了这个趋势,所以墙倒众人推?是刘备派来的细作在这么传么?有点儿忒歹毒了。
许攸想到这儿,就有些不寒而栗,但问题是他已经把事儿推动了八成了,这时候箭在弦上收不住手了呀!
于是乎,沮授、麹义等本就被袁绍略微疑忌的文武重臣,在曹操、许攸、刘备(诸葛亮)三方内外夹攻的诋毁下,终于是三人成虎。
袁绍完全动摇了、他的态度也倒向了“如今是巨鹿之世,不能给刘备虚张声势、各个击破的机会”这一方。
袁绍心中暗忖:“沮授死守不出,莫非另有私心?不行,得逼他立刻出战,以观其真心,辨其清白!”
第644章 许攸掌兵
凭心而论,袁绍的决策,真不能完全怪许攸为了自己的争权夺利进谗言、也不能怪曹操装作和事佬实则拼命诱导他。
袁绍自己的本心,也得负一小半的责任。
如果袁绍对沮授、麹义等人的信任本就能达到“心神无贰”的程度,那许攸、曹操再努力也是白费。
在燕昭王面前诋毁乐毅的人少么?不少。
燕昭王中招了么?没中。
说到底,问题的关键在袁绍本就多疑。历史上,麹义就是在199年、公孙瓒这个大敌覆灭后,官渡之战还没开打前,这段时间差里,被袁绍找到罪名处决了。
如果按绝对时间来算,麹义本来也该只剩一年的寿命而已。当然眼下大敌当前,如果放任袁绍自行慢慢猜忌,或许他还不敢贸然动麹义,毕竟用人之时、需要武将扛压力,不能寒了人心。
但是有人诱导的情况下,就完全不一样了。
至于沮授,历史上他倒是没有像演义里写的那样,在官渡之战中“因劝谏触怒袁绍而被囚禁”。但袁绍不用其策、觉得沮授地位过高而逐渐将其边缘化,却是实打实存在的。
好在,袁绍作为一方诸侯,再是多疑,也还有做人的底线,他不会贸然撤沮授或麹义的职位,只会让人去请他们出兵。
如果敢抗命,那也没必要杀,只要明升暗降调到闲职上就好了。
大战之时,乱杀自己人于军心不利,内部团结容易动摇,这点常识袁绍还是有的。
……
六月十三日,河内郡治怀县。
要不说袁绍这人优柔寡断呢,他明明六月初十就下定了决心要逼沮授出战,结果还是磨蹭了一天多才正式下令。
选定了许攸作为传达钧令的使者,而且是带了袁绍的大将军府卫队去的。在路上又走了一天半,十三日才到怀县。
沮授听说后,内心忧疑不定,但还是客气地接待了许攸:“许司空辛苦,大将军有何指示?”
许攸皮笑肉不笑地说:“沮令君才辛苦,监军半年,每日相持厮杀,没有让关羽寸进,着实不易。”
沮授脸色有些难看,叹道:“刘备兵马虽不多,精良却过于我军,士卒装备的钢甲与钢制兵刃,都远优于我军,还有火药攻城器械。死守关隘城池是没用的,唯有如此纵深防御。”
许攸:“诶,放心,不是指责沮监军打得不好,是大将军有令,得知刘备抽调了至少五万水军、还有三万擅长翻山越岭的蛮兵,增援李素,攻打孙权。
最近一个月之内,李素连破皖口、虎林、铜山、芜湖,进逼牛渚,吴会之地已岌岌可危。但刘备至少从关羽这儿抽走了四五万兵马,还从长安和宛城的镇守部队中抽调两三万、以扩编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