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没有经过澄洗煅烧,只是简单粉碎后直接粉状过滤,也可以微量服用以止泻,无非是多些杂质,不能保证有没有别的有害物质。
所以这两种东西都是古已有之,大家不要以讹传讹什么息壤!”
《神农本草经》上当然不会写思密达治腹泻这种药方,所以这一点是李素瞎编的。
但他读书多,学界威望高。而且《本草经》这种书一直没有定本,都是手手传抄的,司空大人说他读过的版本上偏方更多,别人也不敢质疑。
骂阵手们充当二传,跑马转述,把李素的话喊得方圆十几里、好几万干活民夫都听见了。
反复数次之后,终于把这几天来人心惶惶,因为害怕天谴和徒劳白干而涣散的民夫暂时鼓舞了起来。
“原来没有什么息壤?这些东西叫蒙脱石和高岭土,这个蒙脱石还能当药材治病,就是膨胀得快了点。
那咱无非就是多干点活,只要朝廷承认咱的工作量,不逼工期。始终跟咱算钱或者算徭役日数,还给咱吃饱饭,那就继续干呗!”
这几万新兵和征发来的民夫还是比较淳朴的,纷纷如是想着。
而且李素的威望也确实高,普天之下都传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算无遗策。既然他言之凿凿,总要给他几分面子。
不过,人过一万,形形色色,总有怀疑的人,也有刚好面临比较窘迫的特殊情况的人。
施工这么多天,队伍里伤病甚至是意外死亡的人,也都是不不少的。一些伤病号本来觉得不用干活了,还能缓口气,现在却被告知还没解脱,难免心中有怨气。
另外,尽管李素一直要求高顺和国渊,在搞这种大型工程时,因为人员扎堆太密集,一定要做好扎营时的卫生工作。
但博望叶县每边都好几万人,还是项目工期持续了半年多了(春耕的时候稍微停了一阵),所以胃肠道疾病流行肯定是免不了的。此时此刻营地里,轻重程度不一的拉肚子病号就有近千人,这也是施工队非正常减员的一个最主流疾病之一了。
于是,几个身患严重腹泻的军官,带着他们麾下个别典型的病号,壮着胆子质疑了李素的说法,要求试试看:
“司空,您德高望重,说话我们不敢不信。但我们营中兄弟,本就有百十号人都是吐泻不止,要是不治也没多久了。高将军要求把我们这些病号集中住一处,便于管束。
既然您说这‘蒙脱石’止泻有效,不如让我们试药,只要能治好病,我们就相信您说的,后续让我们干多重的活儿、这河要挖多久,我们都没有怨言!”
“这有何难,国渊,立刻派些人,挖这种纯白微带黄色的石头,颜色一定不能错,而且要干净。用杵臼粉碎成细粉,越细越好,筛去杂质,煅烧消毒。
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淘洗之后再煅烧焙干。要是病号很急马上要试,直接烧也无妨。”
李素也是观察了一下部分病人的情况,因为人多肯定病情有轻有重的,几百上千的病号,总归有那么一小撮严重到只剩一口气、今天喝不到药就有可能会死。
这种情况下,制药的时间也得抢,某些环节就来不及慢慢来了。反正不治也是死,活了就当捡条命。
国渊立刻亲自交代下去,因为营地比较污秽,为了要尽量洁净的石样,他们还专门往靠近垭口的高处、之前发现有蒙脱石的位置去深挖,然后取石粉碎制药。
李素本人在现场继续视察,这活儿还忙了好几个时辰,总算是把可以喝的石药粉给做了出来,给一批明显吐泻不止的病号服下。
当然,李素也提前科普了一下医理,毕竟思密达只能对急性肠胃炎之类的腹泻有效,而对于其他菌痢,或者别的有感染性的肠胃疾病导致的腹泻,那也是没法根治的,最多暂时少泻一点。
所以,只要止泻的状态有出现,那就算是有疗效。最后能不能治好,只能是听天由命。
对于这一点大家也都表示理解,尤其是文武官员,那些读书明事理的,知道症状相同而病情不同的情况多了去了,不能苛求。
李素继续视察施工现场,听取其他汇报,一直熬到当天傍晚时分,国渊那边的属官才来报,说是确实观察到数百名腹泻的民夫病员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听说这种石头磨粉居然确实可以用来治病,有疗效,消息传开之后,民夫和士兵们的信心又提振了一大截。
李素还吩咐各营安排军官、在做好卫生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去腹泻病人的病号营里探望,亲眼确认情况。不许去太多人,以免卫生工作不好搞,每营派军司马去看就行了。
因为折腾忙活了太久,天都已经黑了,好在工地离博望县城不远,也就二十多里地,李素的队伍打着火把骑马回城歇息,第二天再来验收结果。
次日一早,李素很勤奋地又起了个大早,天色刚亮不久就来工地。他看到的情况和氛围,已经和前一天截然不同了。
显然一夜的时间,已经让全军上下都验证了蒙脱石粉的药效,让人知道了这玩意儿不是息壤。
更重要的是,刚吃药的时候,其实有不少愚昧无知的士兵和民夫,还在讹传误传:
“这种石粉既然遇水就胀,吃下肚去之后,营中的医工还嘱咐他们要多喝洁净的热水、补充之前腹泻脱掉的水分。那那些膨胀石粉岂不是会无限胀大把人涨死?”
而一夜的休息之后,第一批初步治愈至少是缓解病情了的病人,已经再次正常排泄了。心怀疑虑的百姓从旁观察,发现这种石粉不会无限制胀把人涨死,这才连带着对工程也恢复了信心。
这东西都能吃,还不会死人,那就说明膨胀率是有限度的!所以,活儿是可以干完的。
百姓不怕干活累干活苦,不怕工作量大,怕的是看不到终点,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干完。
只要发现了“膨胀率有限”这个事实,自然是把最严重的动摇士气人心的因素给搬开了。
国渊是住在工地上的,所以他比李素更早摸清下面的人心情况变化。看到李素再次来视察,他第一个上前报喜:
“司空真是无所不知、神算无比。不但治好了病人,还让人算出了膨胀率。现在我们上上下下虽然还知道前途艰苦,但至少都相信活儿是可以干完的。
不过,不知司空还有没有什么妙法,可以把那个‘高岭土’的麻烦也解决一下。那个高岭土也能做药么?”
李素智珠在握地摆摆手:“放心,我昨夜已经专门找擅工巧物理的幕僚讨论过了,高岭土的问题,我自然也有办法解决。一定让你们尽量把增加的工作量压到最低,或者是另外想办法回本,开源节流平衡开支。”
第722章 产业链从上到下一盘棋
李素在博望的一线工地经过了三四天的调研、科普扫盲、布局安排。
随着人心渐渐安定,最初那批腹泻病人中相当一部分也确实被蒙脱石散治好了,没有明显后遗症,数万新兵和民夫总算是恢复了对司空命令的无条件信任。
这时候,才是继续向前看、部署新的攻坚任务的良机。
人心可用,始终是最关键的。没有信心,畏惧鬼神,别的什么都谈不了。
四月初五,李素经过数日的思路整理后,总算是有了个全面的腹稿,然后他召集了一场项目会议,就在博望工地上开。
与会的包括工部尚书国渊、民部尚书诸葛瑾,外加诸葛亮以下全部高级相关官员。
“这几天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虽然技术难关的应对措施没有立刻拿出来,但人心已经恢复。子尼也非常得力,已经重新组织起民夫和士卒全力投入到挖河中去。
这些我都看在眼里,朝廷不会亏待了每一个做实事的人的,大家也别担心自己的努力朝廷不理解、看不到。
我亲眼看到,大批的民夫每天挖了高岭土、按要求安安分分堆到比原本作业规章更远的地方。虽然偶尔试水之后,会发现重新涨上来,但大家没有灰心,人人都坚信这种土是可以挖完的。
现在,是时候做出具体的技术攻坚决策了。首先,我们要说一条技术人员提出的最新施工方案。
这个方案首先要感谢诸葛府尹,也要感谢工曹的马钧,以及不远万里从异国而来的提图斯先生。阿亮,马钧口舌不便,提图斯汉语不好,你来讲解。”
今天的会议议程,李素首先安排的是“如何改良施工方案”的讨论环节,然后才提到那些周边的开源节流。
毕竟确保把运河造出来、能不能造,这是最关键的。其次才轮到“按照这个方案造,如何配套调度资源才能最省钱省力”。
诸葛亮也不谦虚,把他这几天了解到问题困难所在后、跟马钧、提图斯切磋讨论商议的结果,和盘托出:
“经过数日的勘测,加上对之前施工人员遇到的问题现状的盘问确认总结。目前我们得知,在博望…叶县…昆阳运河全线,实际总里程一百一十里的河段上。
花岗岩/大理石质地的河道有12里,位于垭口的山脊最高处。蒙脱石/高岭土质地的河床,原本有57里。
这些河道,属于超出预算施工方案的特殊河道,要额外投入人力物力。这方面的调度,朝廷也会全面追加,工程量也会合理审计,不会低估大家受的苦的。
而上述57里高岭土河道,博望段占33里,叶县…昆阳段24里。又经过我们的紧急调整,加上发现原测量核准的预选河道,并没有全程开挖,所以还能稍微调整。
经过调整后,河道总里程达到了117里,延长了7里,单位里程挖掘深度基本不变。但调整后额外避开了16里的高岭土河道,把高岭土总里程缩短到了41里。
现在我们来说说最后这绝对绕不过去的41里高岭土,具体怎么攻坚。”
诸葛亮说着,展开了两份非常详尽的巨幅图纸,以及一些技术说明文件,还拿出一根形似教鞭的棍子,对着地图解说。
这些地图,显然也是李素这次来视察后、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新得到的地质勘探成果。
不光是摸排了预选河床的下层土质,还顺便把本地的“非金属矿藏分布”勘探了一下。
“这41里非挖不可的高岭土,我们准备把下挖深度,从原先的平均六丈深,增加到八丈。挖完后,会先放水养水,测试膨胀率。
长出来之后,那就再挖到八丈,往复两三次。我们可以选择在最终完工状态下,允许这些河段适度蓄地下水,让河床底的膨胀土始终保持在吸满水的充分膨胀状态。反正只要河床土体积保持稳定就行。
不过,这41里河道,也并不都是‘河床土下面有坚硬岩层、可以蓄住地下水’的,所以对于蓄不住水、会随着季节干湿变化的河段,我们不能指望这样的处理方式。
因为那样即使我们在潮湿季节充分浸水的情况下,把河床找平了,等干燥季节,地下水渐渐流失,这些高岭土重新缩小体积,河床就会塌陷。
所以对于这部分河床,我们要付出的施工成本,会比前一种‘可以蓄地下水’的河床更高数成,甚至翻倍。
目前我们的勘探还无法确定这41里河段里有多少路程是可以蓄地下水的,这个只能是今年剩下的八个多月里,把这些河段统统都视为‘可以蓄地下水’来处理,做蓄水实验。
反正运河还没投入使用。等冬天干旱时节再次来临时,哪儿发生河床下陷了,就说明那地方不适合蓄水,明年我们就针对性对这些河段使用加强方案。
这两种河段各有多少里程,现在不知道,实验做完才知道。不过我问过提图斯先生,他根据他在罗马修引水渠多年的经验观察,我们这儿的地质,能蓄水和不能蓄水的里程,估计是五五开。”
诸葛亮的方案,不得不说非常务实。因为没有人可以通过对地表浅层、或者是稍微挖下去几丈深测一下土样,就断定这地方的地层到底蓄不蓄得住地下水。
这个事儿只能是充分地做实验,养水实验,就好比后世盖房子,卫生间装修完或者屋顶防漏做完后,得做养水实验,实验结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具体到运河河道的地下水养水试验,周期至少是一年。
因为你要看各个季节不同降水情况下,河床的沉降程度如何,缩胀的变化比大不大。
在这一年里,你只能是先当它全程都是可以养地下水的状态,先去施工。一年之后,没问题的地方可以继续扫尾,发现有异常的,再改用后续的备用方案。
科学容不得半点拍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