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7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也是考虑到之前毛淡棉殖民点那边的海船,都是在南中永昌郡造的,是怒江内河生产的河海两用船,为了从永昌开到怒江入海口,所以南中的船比较小,质量也不好,只能在身毒湾做点沿岸航行,没法远航。

    所以把鲁肃在交州造的福船留一批在毛淡棉,以后就可以穿越身毒洋直接远航到安息国的红海了。

    因为探路发现海峡的功劳,步骘也被封了个亭侯,这些都是后话。

    ……

    进一步物种大交换的最直观结果,就是朝臣们在李素府上祝寿时,餐桌又被极大丰富了。

    蓝莓草莓苹果那些倒是没办法,因为水果易腐烂,不可能万里迢迢运来,只是运些价比黄金的种子,所以第一年刚拿到种子还没种出来。

    只有李素自己桌上有几罐糖腌渍好的蓝莓酱,另外就是有些加了橄榄油的菜肴。

    因为用的是希腊地区的橄榄油,非常昂贵,所以李素只在招待尚书/侍郎级别以上的官员时,会摆橄榄油菜。以后国产化了就会好一些。

    而主要的橄榄油用法,也只是低温煎牛排,不过牛还是国产的,可舍不得宰杀配种的阿尔卑斯牛。另外除了牛排还可以煎鹿獐麂这些,但是得预煮,那些不容易熟。

    所有没见过的新鲜物产里面,李素最敞开供应的就是乳制品,因为那东西不需要杀牛,每天都会产生。从安息商人那儿直接弄来的母牛,虽然才几十头,日常也够用了。

    李素倒不是急于喝西式的牛奶,他只是顺便让找来的罗马匠人把他们搞乳制品的方法传授给汉人工匠,普及一下。

    华夏文明自古当然也很会利用乳制品,尤其游牧胡人天天吃,所谓“饥啖腥膻、渴饮浆酪”。

    但从这个描述里也可以看出,东方式的乳制品,主要是酸奶类的,所谓“浆酪”就是酸奶,甚至历史上曹操吃的“一盒酥”也只是酸的双皮奶一类,最多就是个奶豆腐。绝对不是电视里那种奶味的固体酥糖点心。

    所以,华夏文明还是挺缺乏制作硬质固体奶酪、分离乳清乳酪的技术的,也不需要分离。汉人没有吃牛的传统,胡人又不会升级科技。

    李素如今招募到了罗马工匠,总算可以利用西方人既吃牛肉又升食品科技的优点,做出硬质奶酪来。

    不过他本人倒是不在乎吃奶酪的,奶酪在古代最大的价值只是长期保存乳制品,而不是为了好吃。

    奶酪做出来后,其实就是乳糖、奶油和酪蛋白的混合物,高热量,李素这种养尊处优的人也觉得不健康。

    而分离出去的乳清则是少量的矿物质、维生素、乳清蛋白和水,虽然看起来黄黄绿绿的简直有毒,但李素却直到这玩意儿蒸发干燥之后就是蛋白粉,那才是健康人士的精华。

    所以大寿宴席上,李素就把新出现的罗马奶酪拿来招待武将,反正他们运动多,吃点高乳糖、乳脂、嘌呤的垃圾食品也没关系,就当是“芝士就是力量”了。

    李素自己则是很自律的一口芝士都不碰,反而在同僚诧异的目光下直接喝那种又酸又难闻的黄绿色可怕液体。

    没办法,现代蛋白粉工业在干燥乳清的时候,不能煮沸,只能是低压低温挥发,李素没这个条件,蒸发不出蛋白粉,只好每天直接喝新鲜乳清蛋白。

    自从有了新鲜乳清蛋白,他这半年来还每天增加了骑马锻炼和其他有趣运动的健身量,养尊处优多年居然又重新可以看见六块腹肌了,连他的妻妾都惊呼他年届三十居然起落间越发威猛。

    外人不知道其中内幕,但肉眼也看得出来李司空到了三十大寿,居然比二十多岁的时候还精壮、精力旺盛了,也不知道怎么养生滋补的。

    ……

    外间朝中大臣们的宴会,新鲜事物目不暇接,内堂的女眷宴席,同样是让无数命妇眼花缭乱。

    按说李素三十大寿,即将当丞相,应该是他的正妻蔡琰来主持接待女眷。不过实在是不凑巧,蔡琰此刻还在雒阳,没法回长安。

    因为年中的时候,刘备东巡、还让太傅蔡邕东归,聊起了“修史造核”的活儿,后来蔡邕和李素在这方面都颇有大功,刘备也许了蔡邕将来传爵位给外孙,所以当时让李素多努努力,老婆再生一个儿子跟母姓。

    对于这种旨意,李素也不想违背,毕竟给他儿子多一个公爵这种事儿,谁不想?

    所以李素去年年中开始,甚至都冷落了刚纳了才半年多的甄宓一阵子,回头烧冷灶专门在正妻身上努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八月份的时候,蔡琰终于怀孕了,算算日子到现在是五个月,所以她当然经不起舟车劳顿,就留在雒阳养胎。

    这次李素回来做寿兼拜相,身边就只有二夫人甄宓陪着,主持内宅往来礼数。

    过完年甄宓也才十七周岁,这样的年纪就要以丞相夫人的礼法身份待人接物、迎来送往其他百官女眷,也是着实令人侧目了。

    好在甄宓从小就是薛宝钗人设,很懂礼貌,这些事儿倒也应对得体,让人啧啧称奇。

    她身上如今更是戴满了各种从南海到北海,从东海到西域的奇珍异宝,加上她的姿色和十七岁的年纪,让多少贵妇不忍仰视,只是远远地偷偷地看,连女人都忍不住偷看。

    酒席上,唯一能跟甄宓有说有笑自如的,也就是民部尚书诸葛瑾的夫人甄荣,毕竟是她四姐,亲姐妹没什么尊卑可言。

    不过甄荣今天来,也是怀抱了一个才两三个月的孩子,跟妹妹聊聊奶娃经验,说些私房话。甄荣还忍不住感谢甄宓,说幸亏妹夫最近让华令史(华佗)革新了一些医术规范、还在朝中推广,这孩子出生时的风热才那么快压制了下来,免予灾病。

    甄宓对于姐姐的感谢,当然是轻描淡写地说:“都是医官们的功劳,夫君不过是随口下令让他们琢磨而已。

    姐姐和姐夫身体都那么好,孩子健健康康也是应该的,可有取名字了么?”

    甄荣回答说取名叫诸葛恪。

    历史上诸葛恪要三年后才出生,但现在既然连母亲都变了,诸葛瑾娶妻也变早了,很正常。

    甄荣和甄宓这番聊天,还有一个背景,那就是之前皇室后宫生产时,也发生了一些意外,有些孩子哪怕有医官照顾,还是没挺过来。

    不过考虑到汉朝三成的婴儿夭折率,刘备也是仁慈之人,觉得孩子养不住是天意,没有责怪医官。

    但是自从刘备关照李素努力、再努力出一个儿子接他岳父的公爵后,李素就不得不认真起来了。

    他也算过,妻子蔡琰已经二十六岁了,到生的时候就是二十七。所以这一胎一定要一次性搞定。之前李素的子女出生时也多多少少有点炎症,用草药调养挺过来了,但这次他要追求绝无意外。

    哪怕在后世,女人三十岁以上生也比较不容易,最好是三十之前解决了。蔡琰如果这次失败,再调养一年身体,二十八怀二十九再生,实在没多少容错率。

    而且如果是女儿那就是天意,李素也不会强求,反正他不希望妻子当高龄产妇,身体压力太大,生得多也容易衰老,身体也养不好。

    于是乎,为了自己的爵位后继有人,哪怕原先看不上那些污秽血腥的手艺,他也不得不亲自找来医官过问。

    以李素的身份,找的当然是华佗了,华佗的医术虽然高明,但他给出的办法也不可能超越时代局限性。

    在华佗描述之后,李素很快凭借粗浅的卫生常识,锁定了一个婴儿感染夭折的高风险节点——

    这个时代的医生,有用牙齿直接咬断脐带的,还有用刀子切的。但是只有华佗这样的良医会先把刀子清洗用药汤煮、追求稳妥的话甚至会拿火烤一下刀刃。

    华佗不知道消毒的原理,但他凭经验知道动刀前要烤。

    另外,还有些名医会考虑用香灰或者草木灰糊伤口止血,也颇为听天由命。

    华佗倒是意识到草木灰可能不干净,反而引入“邪毒”,所以有时候他不糊药粉,而是拿烧红的刀刃侧面烫一下脐带切口,用高温把切面烧熟止血消毒。

    但这种法子看起来比较血腥残忍,母婴都会忍不住剧痛大哭,反而在达官显贵的孩子身上不敢用,导致这个时代权贵子嗣的出生感染率反而不比穷人孩子低。

    李素弄清楚了问题之后,为了他自己能有第二个儿子继承爵位,只好亲自操刀改良,指示华佗以后依然可以用灰糊伤口,但灰的来源要严格筛选,不是什么香灰草木灰都行。

    可以把洗干净晒干的稻草拿去烧成灰、然后放到净水里融化,再过滤掉不溶的固体杂质,然后蒸馏烧干。这样留下的就是纯净的硝酸钾一类硝酸盐,不会引入感染杂质。

    用这种纯净灰糊伤口,同时普及药煮火烤刀刃切脐带法,估计也就把九成感染源都杜绝了。死婴数量大约可以降低一半。

    华佗研究出新法后,第一个试验品受益人就是诸葛恪。试得效果非常好之后,明年就要用到李素自己的孩子身上了。当然朝中百官女眷走动间听说疗效不错后,也都愿意试试,最后连刘备宫里的妃子们,但凡有身的也都问医官是否可以尝试。

    这些女眷的想法也挺朴素:李司空为了确保多个儿子多继承一个公爵,都能随手点拨医官积攒那么大一份功德。难怪人家德配其位该当丞相呢。

    ——

    ps:时间线又过去一年了……穿插一点种田日常,明天拜相。为了缩短篇幅,所以转场比较紧凑水。

 第763章 三十而相

    上元佳节,照例是一年一度皇帝要郊祀天地的日子,算是新年期间最正式的节日了。

    皇帝刘备都要一大早起来,先去南郊祭坛祭告天地,回程的时候还要去太庙晃一圈,然后给百官赐宴休息一下。

    这天的朝议也跟平时不一样,要挪到下午,安排在赐宴结束之后。

    李素挺不喜欢各种繁文缛节,但他知道自己今天必须忍住。今天再繁文缛节一番,为的是将来可以少繁文缛节。

    毕竟之前封公爵的时候,他只是拿到了“剑履上殿”的待遇,不名不趋不拜这些也还没有。(不拜不是跪拜,也可以是长揖。古人作揖而拜有些朝代要作得很深,手要往下垂,比曰本人鞠躬还低)

    这就得指望今天拜相之后拿到这些新待遇,以后再上朝就可以正常走路了。当然慢吞吞走还是不雅的,李素年轻力壮,也不屑于慢吞吞走,只要大步流星龙骧虎步就行了。

    一整天的活动中,李素穿着黑色烫金花纹、红色纹绣滚边的新朝服,在群臣之中着实瞩目。

    头戴吴绣勾边的紫金梁冠,梁冠的额头部位还用金线绣了两只凤凰两只仙鹤环绕云团。梁的数量是九道,别小看这么一个帽子的细节,这已经是让所有人羡慕了,如今满朝就李素一个人戴九道的。

    关羽如今还在昆阳带兵,没有回朝,他要是回来了,哪怕以大将军的身份穿朝服,头冠上的梁也只是七道,关羽还没封公爵嘛。至于其他三公,当然也是七道。

    李素这身衣服,看起来比较新潮华丽,并非朝廷礼制成法。因为东汉已经一百多年没丞相了,东汉旧制文官最高级别只是太傅,董卓的时候才弄了个太师,要求略高于太傅。

    所以礼部的人制定新朝服的时候,也只是看《汉纪》上的文字记载复原。古人又没有写书记礼法的时候画图的习惯,靠文字描述做衣服肯定是不准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事先大致打了几个草样,请刘备御览定夺,反正都是不违反礼法文字描述的。

    而刘备这人出了名的“好狗马、音乐、美衣服”,所以他胡作非为了一把,把他觉得最拉风的造型选了出来,还亲自随口说了几点修改意见,问礼部官员是否违礼。

    礼部官员还能说什么?当然是皇帝觉得怎么漂亮,哪怕违礼也得想办法解释通来。一群人引经据典最后证明刘备的审美完全符合礼法,最后就出炉了。

    大家都心知肚明:丞相制度未必常设,如今天下未定,帝国还在扩张期,需要权宜之计。

    即使刘备这是在临时复古西汉初年的丞相制,但西汉实际上也就萧何、曹参是事实上的独相。曹参死后,以王陵、陈平为左右相,虽然还没完全演化为后来的三公责任制,但事实上因为丞相不止一人,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了。

    如今朝廷已经有了成熟的三公九卿,这就注定了一旦丞相不止一人,那就等于形同废止。

    再来一次“萧规曹随”,当然现在应该叫“李规某某随”,等统一大业和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