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辈跟随大将军,只为制约昏君贼戚奸宦。大将军故后,我辈支持三公子而非大公子,也不过是看在三公子有雄心,能继承大将军壮志,为天下士林振臂争取。
大公子,你连曹操的傀儡都甘心去做,又能有多少毅力继承大将军的遗志,你扪心自问你配么!”
审配这番话,也是有点不符合逻辑的,但是一个人临死喊口号,肯定是往大了喊。
从其中多少可以抽丝剥茧看出一些端倪最铁杆支持袁绍的那些世家大族,追求的是什么?
是期望袁绍可以带领他们,建立一个比汉朝愈发制约君权、对世家更加下放权力、大家一起共治的天下。
至于这样的天下,最后会具体建成什么样,他们不知道,但心里意淫一下远景还是可以的。
而这方面,袁谭比较保守,袁绍自己也看过了,觉得袁尚才“英武类己”,这不仅是因为袁尚帅或者武艺好,更多是禀赋品性跟袁绍接近,袁绍和审配都觉得袁尚会继承他的政治路线。
说白了,袁绍和袁尚至少在“重用河北世家大族”方面,是绝对一致的,这父子俩的基本盘才重合,袁谭的基本盘和重用派系,跟父亲已经不重合了。
审配的临终遗言,也算是给自己和那些忠于袁尚的人,临时多贴金了一层。
曹操也知道他是想争个面子,不过既然已经让对方开口了,现在再气急败坏阻止也没用了,该说的都说完了,反而显得曹操没风度。
也罢,给他一个“愚忠但谋私”的名声,杀了算了,免得多生枝节。
曹操以马鞭指道:“还指望巧言令色脱罪?看在你也算公卿,准你自己挑个死法!”
审配一昂脖子:“我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何必多言!”
说罢,审配看见曹操身边跟着许褚,扛着大刀,他虽然双手被绑缚,却也能纵身一跃,往许褚撞去。
许褚还以为审配这时候还想暴起行刺,当然是本能地挥刀一挡,直接将审配挥作两段。
曹操懵逼了几秒钟,心中暗暗不甘:“这家伙被生擒,最后又如此死法,还不如直接被杨修谋刺拿首级来献呢!临死居然还给他机会装了一番忠义!”
曹操把那些杂乱的念头从脑海中驱逐出去,策马直入城北,路过大将军府,看到烈火熊熊,才知道是袁尚举火殉城了。
不过将士已经进去许久,只是发现了一些妻妾侍女的尸体,外加一具带着袁尚玺绶的焦尸服色当然是看不出来了,衣服早就跟着烧光了,只有金印和其他饰品烧不掉。
曹操虽然疑惑,但觉得袁尚肯定是翻不起风浪来了,就算是想诈死苟活,估计也就是下半辈子隐姓埋名,没有威胁。
不管未来天下归谁,袁尚都是洗不白的,应该是真死了吧。
曹操下令将士加速救火,抢救大将军府的财物,先登记造册,再分配赏赐。
毕竟这次没能直接屠城,肯定不能让将士们按照谁抢到归谁,那样就分赃不匀了。只能是先统一上缴,官府再二次分配。
当然,有些东西肯定是不会分配的,比如女人。
曹操素有这方面的癖好,而这一世的袁绍又一直压着曹操打,逼着他认怂当小弟,现在总算有了报复的机会,曹操怎么会不趁机宣泄一下他的压抑呢?
他亲自带着许褚等侍卫,来到大将军府后宅转了一圈。府上袁家父子两代的女人,都早已被控制绑缚。而且还有其他曹家子弟先到了,曹操定睛一看,竟是他长子曹昂。
没办法,客观来说,也只能是曹昂了。谁让这一世曹操破邺城,比原本历史早了三年半呢。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破邺城时曹丕应该有周岁十六、虚岁十七,但现在曹丕才刚刚周岁十三。
曹丕就是想随军出征,甚至是想好色,他的肉身也不支持呀。
倒是曹操的长子曹昂,因为没有张绣之战,存活至今,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而且因为多活了三年,曹昂如今已经娶妻,甚至有了一个孩子。今天进邺城之后,曹昂也来大将军府上查问情况。
当然他不如他二弟将来那么好色,所以只是巡视一番,没有什么别的举动。
袁绍家族的女眷看到曹操进来,连忙求饶,为首者正是袁绍的后妻、袁尚之母刘氏:“丞相!您跟亡夫也算生死之交,跟谭儿一起正本清源,也就罢了,何必为难亡夫遗留家眷!尚袁尚已死,其余女眷无辜呐。”
还别说,刘氏这番话还有些道理,曹操是要收拾袁绍的逆子袁尚,可不能连袁绍的全家一起问罪,不然置袁谭于何地。
可惜,刘氏过于歹毒、面向刻薄,曹操看了一眼刘氏的长相,便心中嫌恶,又看了看袁绍家族留下的其他妻妾女眷,也没什么值得一看的。
曹操不由下意识问道:“本初倒是不好色,如此清贫寡欲。”
刘氏旁边还有几个年轻婢女和妾侍,见曹操似有对刘氏不满,她们平时也多被刘氏威逼,早就看不惯了,这时连忙反水揭发:
“大将军在世时,美妾不少,主母嫌恶她们狐媚引诱大将军,将她们尽皆杀死。”
曹操闻言,不由内心升起一股恶念:浪费啊!本初兄的美妾居然都死在这毒妇之手!
刘氏一看曹操神色变化,哪里还看不出曹操是好色之徒,尤其是好他人之妻妾,连忙想竭尽所能自保,直接拉过旁边一个儿媳妇,求饶道:
“丞相!此乃二子袁熙之妻,还有这几个,都是袁尚侍婢,罪妇愿献出这些每人,求丞相饶恕!”
曹操看了一眼袁熙留在邺城的老婆,觉得也不过是略有姿色而已,根本不配给刘氏这种毒妇赎命,他一挥手,下令:“将袁尚之母缢杀弃市!祭奠本初!为内闱萧墙之祸警戒!罪不及其余!”
刘氏立刻如抓小鸡一般被许褚拖走,拎过一条麻绳,就直接绞毛巾一样绞死。
巡视完大将军府后,曹操进邺城行宫,查看了天子刘和近况。
刘和本就是个彻底的傀儡,历史上也没见他能仗着父亲的余泽蹦跶出什么来,无需赘述。
曹操的威逼虽然比袁绍愈发变本加厉,刘和也没有办法,何况早在袁尚当权那几个月里,已经是隔绝内外,皇室权威愈发衰落,号召力损失殆尽。
当年连刘协那种正牌天子,被军阀抢来抢去的流亡过程中,正统性都衰堕到了极点,何况今日刘和呢。
曹操直接拿出名单,请天子承认,把有功之臣都加以封赏,把跟审配勾结的“图谋把持朝政的冀州世家集团”则全部拉上清单,秋后算账。
拿到旨意之后,曹操立刻开始整顿邺城的秩序,恢复战后稳定。
短短数日之内,邺城就陷入了表面写作“查附逆”、实则读作“拷饷”的腥风血雨之中。
不过曹操还算讲原则,有分寸,说好了杀大户抢富人,就只杀大户抢富人,没有屠戮赤贫百姓,也没掠夺任何平民财富。
而且富人和世家里面也是分阶梯的。冀州有钱人都是审配党羽,杀之有名。
外地籍贯的,如果跟杨修交情很好,是旧臣,就要留一手。如果是颍川派跟郭图关系不错的,也要稍稍留一手,孔融王修沾亲带故的青州派,也是一样。
得来的钱财,曹操自己也只留下了一小半,用于未来的扩军备战、深化改革。
半数以上都是作为赏赐切实发了下去,安抚将士们因为不能抢劫而积压的不满。
财富所得数额还真是非常惊人,只杀了两万多人,加上把袁绍留下的府库彻底拿走、皇宫内帑也悄悄搜刮,三部分加起来就攫取了折合近百亿的财富!
如果对于抢劫所得没什么概念的话,可以看一个对比参照数字:
那就是当年董卓劫迁、焚烧雒阳,让督运队“劫掠财物、于路杀人”,再加上让吕布盗掘东汉历代皇陵陪葬,加起来所得也不过是大约价值两百来亿。
曹操今天洗邺城,还是只杀富户不杀穷人,竟能有十年前雒阳之灾三分之一的经济收益,已经是非常惊人了。
邺城不愧是如今关东第一大城,历史上能在后来魏晋南北朝的数百年里,都列为北方三都之一,跟长安雒阳并列。
只是,考虑到半数以上的财富都发给内战中参战的十几万曹军将士了,还要给张郃等提前投降的袁军将士发安慰抚恤,曹操足足发下去五十多亿。
这里面金银和铜钱终究是少数,主要还是实物财富,发给士兵丝绸布匹、铁器农具、牲畜粮食。
折算下来,至少近二十万人要领赏,每人平摊也就赏了两三千钱的物资。实际上出力少的拿得少,可能就几百钱,负伤的多拿,战死者的抚恤可能有近万钱
平时服役一个月的成本就六百钱了,一万钱也不过一年半的军饷加服役开支而已,买战死者一条命,并不算贵。
曹操自己只落下了四十亿,可以用于扩军备战干别的。相比隔壁刘备的发行工商税债券,至少差了三倍。
而且曹操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毕竟抢劫就一锤子买卖,如果不恢复生产力,就会跟董卓李傕郭汜一样将来抢无可抢。
好在,曹操跟董卓、傕汜、乃至历史上未来的李自成,都不太一样。
他跟李自成一样只抢有钱人不抢穷人,同时李自成是盲目打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牛吹太大了,统治成本难以为继。
曹操好歹是“曹丞相来了不用给地主纳粮,直接给朝廷纳粮,纳一半”,对于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失地农民来说,曹操确实是适度降低了负担。
说白了就是贫农头上的两座大山,其中一座搬掉了另外一座,而剩下那座稍微变重一点点,总的来说穷人还是乐见其变化的。
第805章 连荀彧都反对
抢劫虽然很爽,也一时解决了曹操安抚部队、进一步扩军的燃眉之急。不过反扑肯定是很严重的。
代表邺城百官投降的杨修,最近就被无数同僚请托,请他仗义执言为民请命,让曹操收敛一点。
毕竟除了跟杨修一起献城抓审配的几个家族之外,其他朝中忠于袁氏的官员被株连得太多了。
冀州籍贯的官员更是直接看户口本按籍贯地排队屠戮,曹操这是压根儿要带着冀州世家连根拔起了。
非冀州籍的世家也被借故杀了一小半,人心之惶惶,可见一斑。
那些被清洗的家伙,死到临头时才意识到一个问题:
曹操在跟袁绍翻脸之前,已经在兖州徐州和部分豫州建立起了自己的稳固统治系统,而且走的是唯才是举路线,曹操根本不缺人做官。
如果曹操只盯着冀州大家族杀,安抚好其他籍贯地区的人才,局面就可以控制。
杨修几次试图旁敲侧击劝曹操收敛,却终究是不敢把话说得太明。他心中也是悲愤不已,暗忖审配最后临死安排的计谋,果然还是没起到太大作用。
但军队和贫民非常拥护曹操,眼下邺城内有重兵压制,十几万正规作战部队看押八十多万百姓,那是无论如何都翻不起浪的。
最后,还是邺城内的三公中唯一还活着的、也是资格最老的太尉杨彪,实在忍不住暴脾气了,出面在一次朝议上直斥曹操滥杀无辜、大搞株连,实为聚敛和清除异己。
曹操自然是大怒,也如原本历史的惯性一般,差点要杀了杨彪。至于罪名么,当然是栽赃杨彪也勾结审配党羽。
最后,还是曹操嫡系阵营内部不少官员也跟着劝阻,加上此时已是战争结束之后半个月了,连曹操的首席文官荀彧都赶来邺城了。
荀彧见邺城的有钱人和世家被清洗的惨状,也是有些不忍和不支持的,他力劝曹操:
“丞相!杨太尉数朝元老!怀帝时便是朝廷柱石,若杀之,朝廷还剩下哪个怀帝时的三公重臣旧臣?这只会给刘备更多的借口号召天下士人!
丞相担心杨太尉坏事,先夺其职位,隔绝其交通即可。再让人假借杨太尉之意安抚狐疑,使他人不得借其名行事,万万不可造次滥杀!”
在荀彧为代表的劝说下,曹操总算是止住了屠刀。决定再过一年半载,等个别的借口,把杨彪杨修父子一起干掉!
……
抢劫屠戮完成后,曹操必须兑现诺言,并且按照他已经定下的路线,一条道走到黑,开始给邺城所有贫民登记造册分田地。
因为人口变少了,邺城里多占土地的世家豪强也都被端了,所以凡是拥有土地不足一百汉亩的冀州穷人,官府都可以发足一百汉亩,然后屯田。
汉朝一百汉亩才相当于后世三十亩不到一点,整个冀州剩下四百万人口,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