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王沉默了片刻,开口问道:“眼下有没有什么良策,能够解除危局呢?”
平原君赵胜此时已经接替蔺相如,正式担任了相国一职,作为百官之首,君王垂询谋划,他自然要率先回应:“启禀我王,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刻征调新兵,组织援军前去营救赵括;二是派出使者,联络魏国、楚国,以及齐国,请他们尽快出手帮忙。”
赵王微微颔首,接着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叹道:“长平前线集结了我们赵国大部分的兵力,现在再征调新军,还有什么人能入伍参战呢?难不成把老头和孩子也全都派出去吗?”
中尉蔡江试着问道:“可否急调北疆的兵马来增援?李牧将军麾下还有七万精锐铁骑啊。”
“唉,恐怕不行。”平原君眉头紧锁:“上个月北疆送来的战报,诸位应该都知晓的。原先呢,只有匈奴犯我边境,可是近来东胡也蠢蠢欲动,时常呼啸而聚,入侵我北部城镇。北疆军团的防守压力骤然增大,此时一旦被抽调回来,导致兵力空虚,很有可能会让这两支异族趁机作乱,造成更大的破坏。”
国尉杜卓沉吟片刻,说道:“老臣赞同平原君的看法。北疆的兵马绝不能轻易调动,否则边境一乱,等于两头都出了大麻烦,到时候顾此失彼,更难处置。”
“那你的意思呢?”赵王问道:“果真是要征调新兵吗?”
“恐怕只能如此了。各地贵族豢养的私兵武装,外加各个郡县内十三岁以上的男子,只要不是缺胳膊断腿的残废,悉数征召入伍!”杜卓的白胡子微微抖动,沉声道:“依老臣看,尽快召集整编新的部队,除了救援赵括大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防范秦军进一步的入侵,全力保卫国都。”
赵王不禁微微一愣,旋即又明白过来,讶然道:“你的意思是说,这次秦国真的有可能困死寡人的四十万大军,然后继续进兵邯郸?”
杜卓点了点头,语气显得非常凝重:“我王明鉴,眼下是不能不做这个最坏的打算啊。咱们即便在短时间内集结出新的部队,但如果想驰援长平前线,解救赵括他们,也只能通过太行粮道这一条路,前往百里石长城那边才行。若老臣所料不错,此时秦国人肯定也从别的地方调集了兵马,于长平战场的外围区域构筑坚固防线,以阻止我们援兵的去路。一旦救援进展的不顺利,被敌人包围的数十万大军恐怕支撑不了多久的。”
赵王的面庞上犹如罩了一层含霜,看上去苍白而冰冷。他很想直接否定掉杜卓的这个判断,但他也非常清楚,经验丰富的老国尉所言不虚。
就眼下的恶劣局面而言,即使他手上再多出大批兵马,也未必能成功突破秦军的阻击阵地,接应赵括等人突围。而且说不准,还会一不小心又掉进了对方设下的陷阱之中,造成更大的损失。
到了那个时候,莫说长平大败、邯郸不保,可能整个赵国都要跟着万事休矣了。
两下权衡,那四十五万主力固然重要,但自己的安危更是不容有失。鱼与熊掌二者兼得,自然是最好的情况,可如果真要二选其一的话,那么任何东西都比不了他赵王金贵。
思忖了片刻,赵王长叹一声,闷哼道:“无论怎么样,召集新军都势在必行。一方面,尽快加强邯郸的防御力量,以备不测,另一方面,还是要想办法给赵括提供支援,起码得送些粮草过去,让将士们有力量突围自保!”
第六百二十一章 新任主将赵晶
在赵国的朝堂会议之上,赵王最终定下了应对危机的基本策略:战力强悍的北疆军团暂时稳住不动,全力盯紧蠢蠢欲动的异族势力,朝廷则另外紧急征召十三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适龄男子入伍,同时,下令动员调集各地贵族豢养的门客私兵,共同组建新的部队。
根据司徒府的粗略估算,以此等集结力度而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全国范围内大概可以汇聚八到十万新战士。尽管由于年龄放宽、征召仓促等原因,新军兵员的素质肯定远远不如之前的那四十五万大军,以这样的部队实力,想去突袭秦国人的阻击防线,解救正在被围困的赵括他们,肯定是力有未逮的。但是,若将这些人用来拱卫都城邯郸,那么无论是人数规模,还是架子气势,总归还算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心理安慰。
至于说究竟由谁来担任这支新军的总指挥,赵王一时间又有些犯了难。能打仗的将军几乎都跟着赵括上了前线,而老将军廉颇则因为积劳成疾,再加上心情沉重郁结,一回来也立刻病倒不起,根本无法重新上阵。
所以此时放眼朝堂,居然再没有合适的人选去统领新组建的部队。
他沉吟片刻,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赵晶的身上。赵晶之前颇受赵括的认可和赏识,无论能力还是眼光,都属上上之选,而且此人没有任何朝堂派系的根基,算是他着力培养的少壮派嫡系中的代表人物。
尤其是此次长平大战,赵晶思路清晰、临危不乱,居然能够在白起的手里全身而退,带领麾下兵马整建制的平安撤回邯郸,足见此人也有不俗的军事才能。
想到这里,赵王暗暗有了主张。他当着大臣们的面,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打算让赵晶坐这个新军团的主帅之位,不知众人意下如何。
说实话,目前赵国朝中也确实再无其他可用的大将。朝堂上那为数不多的几个高级武官,要么是文臣半路转行的,要么是年纪太老,早已失了勇悍锐气的,一想起之后有可能要面对战无不胜的秦国铁军,谁也没有胆量主动跑出来接这个差事。
于是,大家对于赵王的这个想法,都没有当即表现出什么明确的反对意见,基本上等于是默认了赵晶这个临危受命的新主将。
赵王见众人没有异议,便随即宣布了旨意,由赵晶统领原先从战场上带回来的那三万兵马,另外再加上即将征召的近十万新军,一边拱卫都城邯郸,一边寻机增援被困在长平战场上的主力部队。
朝堂中的这个新变化,很快就传到了公主府。晋阳公主赵琦听说此事之后,气得险些把桌案给掀了。一来,她愤懑光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硬生生把廉颇努力创造的对峙局面给彻底搞砸,致使四十多万大军身陷险境、前途未卜;二来,她没想到王兄竟然如此沉不住气,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草率做出重大决定,让一个来历不明的家伙,执掌了关系赵国命脉的核心兵权。
要知道,眼下长平战局危在旦夕,那边一旦出现崩溃,赵国立刻就会陷入到风雨飘摇的凶险境地。而在这关乎国家存亡的重要时期,仅存的军队几乎全部落到了赵晶的手里,之后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谁也不敢保证。
赵琦越想越忧心,连夜入宫面见赵王,恳求他收回成命,另从嫡系王族中选拔合适的人才,全面执掌军令。
然而,性格固执的赵王却并没有把妹妹的话听进去,反过来还严厉斥责赵琦,说她小肚鸡肠,只在意个人好恶,不把大局放在心中。当初正是因为她出的馊主意,让典府直接插手军粮调配,这才导致赵括在粮草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冒险攻击秦军,进而无力阻止突围,令全军身陷险境。
这番评价,直接把晋阳公主骂得愣在了当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赵琦万万没有想到,王兄不但不反思自己和赵括求胜心切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反倒先埋怨起她的不是,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文过饰非、本末倒置。
不过,出于对王族的忠诚,赵琦还是忍下了所有的委屈,坚持围绕着大局,继续尝试着劝说王兄。她俯身拜倒,谦卑的接受了赵王的训斥,并表示愿意承担所有罪责,只是有一个问题希望赵王能够引起重视,切莫轻率忽略。
赵琦提出来的那个重要问题,就是关于赵晶这个人的可靠程度。
赵晶虽然也姓赵,但他毕竟不是赵氏王族的血亲,在眼下这个要命的时期,手握重兵的他,究竟该如何保证对王室的忠诚呢?
关于这个问题,赵王显得胸有成竹。他冷冷一笑,亲口说出了自己早已经想好的解决办法——让汾阳公主赵雅直接嫁给赵晶。
当初,赵王为了奖励赵晶发明大炮的功劳,同时也是为了笼络这个年轻才子,就曾动过让他成为汾阳驸马的念头。只不过那会儿因为赵琦极力反对,同时又冒出个赵亮横插一脚,婚娶之事便有些不了了之。
时至今日,赵琦妄图拿忠诚问题来质疑对赵晶的任命,身为一国之主的赵王随即反将一军,重提汾阳公主的婚事。
面对这一招,赵琦顿时有些招架不住。如果说当初她还能利用朝堂之争来阻止妹妹下嫁赵晶,那么眼前的局势,恐怕再也难由她说了算。
你不是担心赵晶不是自己人吗?那好,就把你妹妹汾阳公主嫁给他,让他变成你妹夫,这样不就成一家子了吗?不就再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吗?
赵王清奇的脑回路,一下子彻底打败了晋阳公主。也不晓得这位王兄到底会不会算账,又是给兵权,又是拉入王室,天大好处都让赵晶占了,这分明就是在成就他,却哪里有半点拉拢制衡对方的作用呢?
可是眼下赵国的形势岌岌可危,赵王为了稳定局面,已然失去了所有耐心,根本就容不得任何人质疑他的决定,所以,即便是地位超卓的晋阳公主,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轻易顶撞冒犯这位糊涂王兄。
赵琦无可奈何的应承了几句,推说回去再跟妹妹赵雅好好讲一下,然后便借口请王兄早早歇息,告退离开。
出了王宫,晋阳公主并没有急着回府,而是转道前往平原君赵胜那里,打算寻求这位素有威望的叔父帮助。
然而可惜的是,老奸巨猾的平原君并没有认同赵琦对于新主将的看法,相反的,他还不住拐弯抹角的劝说公主,以后尽量少插手朝堂之事,尤其是不要轻易违背大王的心意,否则很容易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琦险些被对方气得七窍生烟,当即起身拂袖离去,跟自己的叔父不欢而散。
吃了一硬一软两个钉子的晋阳公主,并没有就此放弃,她回到府中想了整整一夜,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设法直接干掉赵晶。
赵琦之所以会这样死死盯着赵晶不放,无论如何也不想让对方掌握军队大权,完全是源自于一种本能的直觉。在她的心中,始终都认为赵晶是一个存在极大问题的家伙。尽管这种感觉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但是身为女人的赵琦,还是坚持认为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赵晶是一条危险的毒蛇,一旦让其羽翼丰满,必将成为赵国的大患。
第二天一大早,赵琦便将朝中的几位心腹大臣秘密喊来,商议对付赵晶的计策。
大家听完了晋阳公主的想法,表面上虽然都没有什么巨大的反应,但是内心中却无不暗暗吃惊。邯郸郡守赵雄飞迟疑了片刻,说道:“啧,公主,不是微臣不愿意听您的,可眼下的情况……咱们这样做,是否太冒险了呢?”
另一个大臣也点头道:“赵括虽然是个蠢货,死一百次也不足惜,但是那四十多万将士毕竟是大赵的根本,不能放着不管。他们现在正被秦军围困,咱们这边不仅不赶紧援救,反而先内斗起来,恐怕不妥啊。”
“我正因为要拯救大军、拯救赵国,才会有此想法,”赵琦沉声道:“赵晶来历不明,现在又是长平战场中唯一全身而退的人,让他来执掌新军,诸位难道真的不担心吗?”
她略微一顿,环视着众人继续道:“我大赵已经到了危若累卵的边缘,数十万大军亟待拯救,都城邯郸兵力空虚,强大的北疆军团又被异族拖住,无法回师。如果在这个时候,赵晶有任何不轨举动,谁能站出来拯救赵国?!”
赵雄飞看了看旁边几位同僚,不禁眉头紧锁:“公主,您说赵晶可能会有不轨之举,是有什么真凭实据?还是某种征兆苗头?”
赵琦冷哼道:“既没有证据,也没有苗头,纯粹是我直觉的判断,怎么?不作数吗?”
“这……”赵雄飞犹豫了一下,道:“微臣不敢质疑公主的判断,只不过……唉,话又说回来,就算咱们信不过这个赵晶,可是现在他麾下有三万大军,实力强悍,又该怎么除掉他呢?”
赵琦粉面含霜,冷笑了一下:“只要诸位肯全力相助,我自有办法让赵晶万劫不复!”
第六百二十二章 沉住气
赵国政坛和军队种种波诡云谲的变化,原本并没有影响到小雅所肩负的行动任务。她奉赵亮的命令,一直在暗中调查监视赵晶在邯郸城外的私家宅院,收集关于张素等神侠组织成员的情报,以备日后对他们实施突袭抓捕。
然而,赵晶的突然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