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扇皮带的更换非常简单,马克原更换完毕,准备把东西装上驾驶室。
这个时候去追赶车队,还不算晚。
就在马克原准备上车前,看了一眼手中的已经断了的老化的风扇皮带,总觉得有什么不太对劲。
就算是再老化,那也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断成好几截呀,再说了昨天不还好好的嘛。
不对,有可能并不是风扇皮带的原因。
想到这,马克原阻止了正欲搬起背囊要放上驾驶室的四期班长,开口道:“班长,我们还是先试验一下,确定了车子没有问题,再出发不迟。”
四期班长也不懂这些,点点头:“需要我怎么配合?”
“班长,你上车发动车辆,我让你熄火立刻熄火。”马克原说道。
原本马克原是准备自己发动车子的,但是自己发动车辆后,再跑下车去检查,浪费的时间太久。
万一是别的零部件的问题导致的风扇皮带突然断裂,那么就算换了新的风扇皮带,这个问题不解决,很有可能会导致新风扇皮带的再次断裂,自己根本来不及跑回驾驶室熄火,风扇皮带就已经断了。
四期班长点头,按照马克原交代的,上车开始发动车辆。
车辆发动的一瞬间,发动机开始运转,就看到风扇皮带处冒出了一缕白烟,然后紧接着闻到了一股浓浓的塑料焚烧的臭味。
风扇皮带正在被硬拉摩擦,很有可能再次断裂,马克原心中一惊,赶紧大喊:“熄火,快熄火。”
四期班长早有准备,迅速将车子熄火。
“什么情况?”看到马克原皱着眉,盯着车前的发动机风扇处,财务科长也明白过来什么,问道。
“看来得需要维修组的人过来了,是车子的张紧轮烧死了,也不知道他们那边有没有备用的。”马克原垂头丧气道。
张紧轮:改变皮带轮的包角或控制皮带的张紧力而压在皮带上的随动轮。是皮带传动的张紧装置,当皮带的中心距不能调节时,可以采用张紧轮将皮带张紧(张是松的意思,与紧反义词)。
通俗的讲,风扇皮带是要缠在张紧轮上的,张紧轮的作用是用来调节风扇皮带的松紧度。
而一旦张紧轮烧死,那么意味着张紧轮固定死了,不会转动,那么缠在上面的风扇皮带只能够在张紧轮上面强行摩擦,由滚动变成了滑动,阻力增加,风扇皮带受到的拉力变大,就会导致皮带的断裂。
这,看来车子坏在起点,还是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距离维修组非常近。
让四期班长留下来看管车辆,马克原返回,去找那维修组的人员。
朝中有人好办事,一般这种情况,维修组是不会派人过来的,一公里走起来还是要不少时间的。
在拉车辆配件的运输车中翻找到新的张紧轮,马克原又强行拉着还在睡觉的马克原,来到自己车旁,许下了返回后带他去某个场所刺激刺激的诺言后,邝杰聪才笑着将张紧轮给换上。
等到更换完张紧轮与风扇皮带,确定车子没有问题后,距离车队出发已经过去一个小时,马克原才加着油门开始追赶车队。
但是哪有这么容易的,车队已经开出去了近百公里,而且车队的速度也不慢,哪怕你把油门踩到底,每个小时也不过拉近了十几公里而已。
不过与先遣返回不同的是,先遣从山上回来,基本上一天就中午吃饭和晚上睡觉才会停车,中途是不休息的。
而大部队上高原,一切都是按照着预定的计划进行,上午行军途中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一次,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钟。
趁着这个间隙,在中午之前,马克原终于看到了车队的屁股。
“咦,好像是车队堵在了收费站,难道发生了什么事吗?”马克原隔着百十米,就看到了车队似乎是堵着,原地不动。
靠近之后,马克原才看到,收费站处,站满了人。
前面三个梯队的车队已经通过了收费站,但是第四梯队的车子,却堵在通道上。
“好像是军车与地方车发生了碰撞。”马克原当即意识到,发生了纠纷。
但是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马克原现在并不清楚,不过从对讲机中可以听出一些,第四梯队,已经被堵了近半个小时。
参谋长也特意已经从第二梯队返回,与第四梯队的领导一同解决这件事。
第两百一十三章 妨碍军务的后果
“我先下车看一看,你们坐在车上别下来。”财务科长说着,打开车门下去。
不过虽然没有下车,马克原还是可以看的非常清楚。
前方收费站处,逆向驶过来一辆007的越野车,这是参谋长的座驾,已经赶过来了。
“清场。”参谋长看着周围围着的人,皱了皱眉。
参谋长的话刚说完,原本站在两侧的荷枪实弹的士兵开始行动,将周边围观的人员全部清理干净。
之前的梯队长是一个副参谋长,毕竟不是主事人,面对这种情况不敢动用什么太强硬的手段,主要是怕引起什么纠纷。
而事情的经过也非常简单。
因为是军车,经过收费站是不需要收费的。
一辆地方小车就觉得可以钻个空子,于是直接加速,插到了一辆正在通过收费站的军车后面。
而后面的军车驾驶员也是个新手,本来开着大车就小心翼翼,怕后视镜刮到收费站两边的杆子,面前一下子冲进来一台小车,根本就来不及反应,直接就撞了上去。
交警也很快赶到了现场,确定了责任,小轿车突然变道,负全责。
本来就是很小的事,当时的梯队长也没有要求让小轿车驾驶员赔偿,只是一点小刮擦,车头凹进一点,自己用榔头敲一敲就可以了。
(一般发生了小事故,就算是地方车全责,部队都不会让地方驾驶员赔偿的,一些刮擦碰撞,修理营完全可以自己修复。)
但是地方车驾驶员硬是不肯,说交警处理不公,硬是不肯开动车辆,必须要部队赔偿损失。
这么拖延下去肯定不是事,会影响到车队的行军计划。
梯队长于是掏出两百块钱,就当做了安慰费,让地方男子快速把车挪开,车队要赶时间。
但是小车驾驶员还是没同意,车上下来五个人,拿着手机开始拍摄,仗着部队不会对他们动手,硬是要部队赔偿车子的损失,还有耽误的时间损失。
交警的协调也没有办法,而梯队长也不好来强的,毕竟对方正拿着手机拍摄,万一传出去,一些并不清楚事情原委的人就会恶意辱骂,甚至让一些境外势力加以利用,只得让参谋长过来处理这件事。
参谋长可没有梯队长那么好说话,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事故了,而是妨碍军务,部队有权进行特殊处置,问清了事情的过程,直接让警卫隔离了人群,命令士兵把小车挪开。
宣传科的干事早就准备好了摄像机,将这一幕拍了下来。
很多时候,军人其实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就像警察执勤一样,执法记录仪在这个时候显得非常重要了。
小车驾驶员仗着有五个人,硬是堵着,不让士兵上前。
“给你十秒钟,赶紧把车子给我挪开,否则我们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参谋长厉声道。
“你们是当兵的,不能够对我们动手,我要投诉你们。”小车驾驶员还是心存幻想,硬着嘴不挪车。
参谋长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着。
十秒后,参谋长背着手,冷冷的看了一眼面前的五人:“动手,如有反抗,当场铐起来”。
周边的士兵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参谋长一声令下,直接冲上去十多个人,其中一个士兵打开车门想要进入车子,将车辆挪开。
小车驾驶员死死靠在车门,不让士兵打开。
后面的两个士兵直接就冲上前,只不过眨眼间,就把那驾驶员给摁倒在地上,双手用绳子给绑了。
而另外几个人想要帮忙,但是结局是相同的,十几秒后,五人都被拷了起来。
交警在边上与哨兵一同维持着秩序。
而当地的派出所也很快赶到了现场,直接将五个人连人带车带回,只不过在带回前,参谋长上前与带队的警官说了两声,务必要将五人手机上录的视频给删除,防止有人断章取义,用来污蔑、抹黑解放军的形象。
不过具体的处理,肯定会从严的,到时候将会向师里面进行通报。
收费站的很快疏通,这次的事件,让第四梯队的行军计划被耽误了半个小时。
为了不影响后续计划,第四梯队在整个下午的时间,几乎都在追赶前面大部队。
(本次事件为真实事件,但是在过程稍微改编了一下。另外感谢书友20180610233438913的100起点币打赏)
第两百一十四章 突发脑水肿
刚出发,确实有不少的车子出现了故障撂在半路,但这是前期,等有毛病的车子维修完,后面就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毛病。
接下来的几天,各个驾驶员都已经适应了这种高强度驾驶,速度也提升了不少。
还是叶城的装甲训练场,大部队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休整,因为这一次整个师足足有上千台车辆奔赴新藏线,所以派出去的警戒调整哨足足有近百人,几乎是每个路口或者地势比较险要的隘口都布置了几名穿着反光背心,手持荧光指示牌的哨兵。
如果说先遣部队上高原用骑自行车的速度来形容,那么大部队上山,并不比走路快多少。
马克原整个人都趴在了方向盘上,不是他不用心,而是这速度实在太慢了,基本上都是挂着二档,踩一脚油门,就可以追上前车,不得不退一档。
这也怪不得头车在压速度,因为老兵在去年十二月份退伍,很多的驾驶员都走了,补充了很多的新训驾驶员,第一次开大车,又在号称死亡天路上驾驶重载货车。
不过速度虽然慢了一点,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事故,就是有一个工兵营的二期班长发生了点小意外。
这个班长驾驶着大型斯太尔工程自卸车,行驶到了一块比较狭窄的弯道,加上车辆比较长,路旁不足半米处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脸色刷白,高原缺氧,呼吸急促,确实被吓到了,不敢再开了。
没有办法,上级只得让一个备用的上等兵驾驶员去替代。
整个师直属队都在对讲机里面听得一清二楚,当然了,只当个小插曲。
两天的时间,在部队第一梯队头车刚翻过第三个达坂之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名警戒调整哨突然晕厥了。
如果说最辛苦的人,并不是驾驶员,而是这一群警戒哨兵。
从早上天刚刚亮,他们就被车子拉走,然后中途被放下,站在指定的地点,等车队所有的车辆全部通过,才可以坐上收尾的车子离开,第二日重复前一日。
这在平原上还好,但是在高原上,那就是受罪。
按照计划,车队所经过的三个达坂的最高处,必须要有哨兵,对经过的车队进行指挥以及警戒,而最后一辆车通过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换句话说,如果被分在了达坂顶部的哨兵,那么就要在这海拔四千米多的高寒缺氧地区呆上一天,活动范围已经固定,三个人一组,没有氧气袋,每人发了一瓶矿泉水和一盒自热米饭,这就是警戒哨的所有家当。
所以,当头车即将抵达三十里营房的时候,第四梯队的尾车正在翻越最后一个达坂。
高原上最怕的就是这种因为过度疲劳而晕厥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有可能引起高原脑水肿。
因此,哨兵在第一时间晕过去的时候,一辆猛士救护车就拉着这名哨兵前往最近的医疗所——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听到哨兵晕过去,所有人的心都为这名哨兵提着,当听到已经送到了医疗站,大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三十里医疗站,里面各种设备齐全,一般的高原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但,在第四梯队即将抵达三十里营房的时候,医疗站又传来了一个消息。
那位被送过的哨兵,因为缺氧时间过长,加上过度疲劳,身体严重透支,病情迅速恶化,已经开始转变为急性高原脑水肿,必须第一时间送到山下的叶城医院。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这个送的过程,三十里医疗站不肯送,因为送一个已经晕厥的急性脑水肿病人疾驰近四百公里下高原就医,风险太大。
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非常大,根本不是一个医疗站可以接受的。
“师长已经前往医疗站,跟医疗站的站长进行沟通了,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的。”对讲机,保障部部长向所有人通报了这件事。
并不是一定要医疗站去送,而是师里面的医生,并没有医疗站的专业,设备也没有人家好,所以一定要协商,但是性命攸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