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那些名声极好的商人,平时没少救济周围的邻里邻居,附近的百姓,情况要好一些,余下之人,只要是外出,全都是一身的朴素,老百姓的打扮。”

    “就连那些权贵,世家子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由于朝廷加强了对他们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以及以前的种种教训,面对群情激奋的老百姓,他们也是不敢惹,不得不退避三舍,伪装成普通人。”

    这一刻,大殿里的这些人,才是真真正正地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其中所蕴含的威慑性;这才意识到,皇上为何那么坚持创办大明日报,给予莫大的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不断地扩大他的规模,以京师为中心,向周围蔓延。

    现在这个时候,凭着其官方属性,以及莫大的规模,大明日报社的舆论引导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凸显,远比御史台的那些御史的嘴还厉害,还让人心惊肉跳。

    在这个紧张而又极其敏感时刻,没有一个人敢为商人们说话,否则的话,一旦传出去,虽无性命之忧,却是永无宁日,走在路上,遭到百姓的白眼与仇视。

    更有甚者,还针对说情者的家人,指指点点,鼓孤立他们,有时候,上街买菜,没有一个小商小贩愿意卖。

    原因很简单,这些小商小贩还算不上商人,都是老百姓,将自家的菜拿到城里变卖,赚一些散碎银子,想起自己以往承受的重税,自然而然地,怒意胸中来,不仅不卖东西,还脏话连连。

    曾经就有那么求情的官员,不仅遭到了孤立,来自于各方面的软刀子,每天清晨之时,前后门之前,都被人泼了大粪,如此情形,舆论高压之下,那个官员只得辞官,带着家人,狼狈而逃。

    崇祯听得频频点头,神色虽然平静,但眉宇间还是萦绕着几分得意之色,嘴角更是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邪恶而腹黑的笑容,同时,他心里也清楚,这种情形不会持续多久,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意就会冷却下来,更是再也不敢针对商人与士绅,叫板权贵。

    原因很简单,他们虽然非常憎恨商人,但也非常依赖商人,如果没有商人做生意的话,他们手中的东西就中转不出去,也买不到所需之物。

    所以,崇祯的心里更是明白,舆论的威力虽大,民意虽可用,但也要有个度,否则的话,一到超过了这个度,那就是杀敌一千,自损三百,杀人又伤己,就是非常明智了。

    而且,这一切的一切,士绅与权贵之所以那么害怕,不敢轻易出家门,群情激奋的民意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山西八大奸商的风波,个个都是抄家灭族,杀得人头滚滚。

    尽管是相距千里,尽管没有亲眼所见,这些人也能想象得到那种场景,一千多人被砍头,恍惚之间,就好像闻到了空气里的血腥味,让他们心惊,让他们害怕,让他们胆寒,没有人不怕死。

    这个时候,曹化淳刚一说完,崇祯的目光又转移到了毕自严和林宗载的身上,他们之间徘徊,询问道:“毕尚书,林尚书,你们那边又是什么情况那些士绅和商人有没有什么表示”

    两人对视了一下,瞬间达成了某种共识,再次迎向崇祯那兴致勃勃的目光之时,毕自严站了出来,缓缓回道:“启禀皇上,目前为止,从各地上报上来的消息,尤其是江南各地,几乎是朝廷的告示张贴没有几天,那些士绅就纷纷行动了起来,主动补缴拖欠和隐瞒的税款。”

    “由于时日尚短的原因,对于地方的税收收入,无法得到具体的统计数字,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仅就一个顺天府,乃至于整个北直隶而言,截止到现在,那些士绅与商贩补缴的税款,就达到了二百万。”

    听到这番话,崇祯脸上的光芒愈发的炽盛了,故作一副若有所思之色,沉吟道:“嗯撇开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与斡难河卫不讲,朝廷已经失去了对三地的控制,大明总共有两京和十三司,单单一个北直隶,那些补缴的税款就有两百万,也就是说,加上南直隶和其他十三个省份,朝廷今年的税收至少能够增加三千万两。”

    “是的,皇上”

    回答之时,毕自严的神色有一些犹豫,按照他的估算,今年增加的财政收入,仅此补缴税款一项,在这个数字之上,还有翻上一倍有余。

    毕竟,相对于其他各省,不论是富裕程度,还是面积大小,北直隶都要稍逊一筹,而且,二百万的这个数字,还只是截止到目前,随着舆论压力的越来越大,山西八大奸商的风波达到顶峰,这个数字还要不断上涨。

    所以,即便是六千万的补缴税款,也是毕自严的保守估计。

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

    这一刻,大殿里弥漫着浓浓的轻松愉快的氛围,相比于崇祯的心情愉悦,很是高兴,毕自严却是暗暗长松一口气,随着这至少六千万的进账,就可以弥补一些财政支出的巨大缺口。

    这个户部尚书,毕自严当得真是心惊肉跳,悲喜交加,高兴的时候,身心都要飞扬,看着国库充盈;忧心忡忡的时候,看着国库日益空虚,各种花销所需要的钱银,如流水一般,每天为了弄到钱,充实国库,可谓夜不能寐,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让毕自严如此煎熬,实在是,皇上虽然能够挣钱,几乎将“开源节流”的这个思维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但是,在这最近一年的时间里,皇上更会花钱,还是变着花样的。

    而且,这种花钱花的很是痛快,让人心服,让他们这些重臣交织在高兴与忧虑的同时,更是无法反驳。

    一口气就组建了两个精锐水师,全都是按照郑和下洋的标准,还有两个陆军,不管是装备,还是士兵待遇,都是远超于其他军队。

    因此,仅仅是朝廷的这四支新军,就是一个烧钱的存在,占了朝廷各项财政支出的近三成左右,达到了六百万的军费,放在以往,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国库有着那么充实的储藏,也是以往难以想象的,恐怕历朝历代的户部尚书都没有掌管着那么多的钱财。

    若不是皇上去年“弄”到一大笔财富,极大的充实了国库,莫说是赈灾、迁移百姓、组建新军,能够将历年拖欠的军饷补齐,那就是最好的情况,已经是在烧高香了。

    在天启年间,曾经也做过户部尚书,掌管着南京的财政,毕自严深知,眼前的这位皇上太会挣钱的,否则的话,就无法支撑现在的这种局面,大明步上正轨,渐渐向好。

    尽管皇上很是重视个人生活品质,虽不是穷奢极欲,但也是相差不多,然而,他们这些人却不能说什么,人家花费的是自己的钱,超过七成都是皇家店铺的盈利收入,而不是从国库里拿钱。

    仅凭这一点,他们这些臣子就是无言以对

    何况,那些皇家店铺从未偷税漏税,都是按时交纳税款,还是足额的,从这一点,还极大地起到了表率作用,他们这些人又不能说些什么

    历朝历代,放在以往,谁家过皇家店铺缴纳过税款

    “启禀皇上,最近一段时间,到商部注册的商铺、客栈和酒楼等,数量也是激增,目前为止,已经增加了十万个,囊括了各个行业”

    听着林宗载的汇报,相比于崇祯的高兴,心情愉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毕自严却是忽然流露出了忧心忡忡之色,那犹豫不决的模样,似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是什么顾忌,迟迟不愿说出口。

    “毕爱卿,怎么了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

    林宗载洋洋洒洒地刚一说完,还来不及高兴,没有等到崇祯的夸赞,后者却是将目光投向了毕自严的身上,连连问了这么一句,似乎是为了让他放心,进而又补充道:“毕爱卿,不用有任何的顾忌,朕不是曾经告诉过你们吗只要事关朝政,不是恶意攻击他人,即便是说错了,也是无妨,事越辩越白,理越讲越明嘛”

    呼

    尽管崇祯这样说,语气是那么的和善,毕自严的心里还是有着莫名的紧张,轻轻长呼了一口气,以此缓解有一些紧张的心情,略微沉吟了一下,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片刻之后,在三人期待、疑惑与好奇之中,这才缓缓张开了口。

    “皇上,恕微臣斗胆,士绅之错,虽不是罪大恶极,但也该遭到这样的惩罚,可是,天下之大,大明缺少不了这些人,需要他们倒卖各地的货物,从而将一些东西贩买到另一个地方,盘活天下的商品。”

    “如果让这些人一下子补缴所有的偷税漏税,等同于逼他们走上绝路,虽然能够解一时之需,大大的充实国库,却形同于杀鸡取卵,使得天下变得闭塞不通起来。”

    “若是能够给他们以喘息的时日,可以分阶段的补齐偷税漏税的款额,这些士绅和商人就不至于破产,依旧可以维系大明的商业运行,不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

    “不说其他,单说一点,如果江南的士绅和商人一下子补齐全部的偷税漏税的款项,他们确实能够拿出那些银子,却需要变卖一些产业,比如创办不久的手工作房等等,到时候,随着相关作坊的倒闭关门,那些劳工势必再次失业,丧失挣钱的机会,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成为流民,最后演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一刻,没有人怀疑毕自严藏有私心,之所以为那些士绅和商贾说话,完全是为了朝廷着想,完全是为了百姓考虑。

    毕竟,如今这个时候,关于商贾的事情,是那么的紧张而敏感,一个弄不好,就会沦为千夫所指,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名声就会变臭,再也无法在官场上混下去。

    崇祯听得很认真,神色也变得极为凝重起来,也虽未有任何的言语表示,但也明白了毕自严的意思,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此举将会重创大明的商业。

    一旦大部分的商人遭到重创,亦或是破产,不难想象,大明将会是一个怎样的颓败景象

    天下之大,国家要想正常运行,就离不开商业这个润滑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于一种动力,支撑着这个巨大的机器。

    有着前车之鉴,作为明史专家,“崇祯”不可能不知道,太祖初年的时候,就曾经对天下商人或者是士绅,举过大刀,虽不是通通杀了,但也是相差无几。

    大量的商人和士绅,被押到凤阳,充当苦力,修建中都和皇陵,致使大明的商业凋敝,百业不兴,运输严重阻滞,即便是朱元璋下令运到北方的军粮,缺少商人的存在,也是大受影响,几个月都运不到前线。

    然而,即便是意识到这一点,听着毕自严这番诚恳的话语,晓得其中的利害攸关,但崇祯依旧没有松口的意思,神色反而出奇的平静,就好像并不在乎那种结果一般,使得毕自严更加着急了起来。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钱庄

    “皇上”

    这一刻,看到崇祯如此模样,毕自严顿时着急了,才喊出这么两个字,后面的话语,却被崇祯的一个问话给噎了回去。

    “毕爱卿,朕且问你,如果开了这个口子,就会给他们一个错觉,或者是说幻想,余下的那些商人纷纷效仿,大肆地偷税漏税,认为拖欠的税款越多,朝廷越不敢动他们,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朝廷日后还如何管理天下所有的商人”

    “可可是皇上”

    深知商业遭到重创所带来的危害,心有不甘之下,毕自严还想争取一番,然而,吭吭哧哧的吐出几个字,却不知下文该说些什么了,努力地还想挤出几句话,却被崇祯挥手给打断了。

    “毕爱卿,无需多言,朕明白你的意思,也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但是,你也要明白,补齐偷税漏税的税款和商业受到影响,即便它们有着因果关系,但它们也是两码事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似乎是心有不忍,感念于毕自严的忠心,不愿意看到他这副心急如焚的模样,崇祯略微沉吟了一下,心里想了一想,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毕爱卿,你所担心的商业会出现破败,问题的关键所在,不是在于那些人应不应该补齐偷税漏税的税款,而是在那之后,他们将会出现资金短缺,无法支撑他们的那些产业。”

    “是的,皇上英明,微臣正是这个意思”

    “既然如此,那些人补齐了偷税漏税的税款之后,只要解决了他们用钱的事情,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这一刻,毕自严被说蒙了,被弄得晕头转向,有一些糊涂了,不知道崇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尽管心中不解,满满的疑惑,但还是觉得对方说得非常在理,忍不住地频频点头,以示回应,表达赞同。

    “所以,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