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不言而喻,那些耐不住饥饿的牛羊,全都被炸死了。
一念及此,众人的心念一动,有了某种猜测,大概知道了林丹汗想要具体怎么做,而后者接下来之言,正好验证了他们的心中所想,心里也变得舒畅了许多。
“在这几天里,可以圈养一些牛羊,饿着它们,不给任何的草叶,就这样饿个一两天,然而将其放入羊群之中,饥饿的催使之下,就会三三两两的跑到雷区。”
“这样做个四五天,等到明军麻木之时,习惯了这些牛羊引起的爆炸,雷区遭到一定的破坏之后,就放出更多的牛羊,到时候”
渐渐地,随着林丹汗的讲述,众人明白了他的高明之处,这样做的话,不仅可以一再的试探明军,更是在麻痹对方,至于会不会遭到明军的阻挠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会,毕竟,明军的阻挠方式就是炮击,而三三两两的牛羊,根本就不值得炮弹轰炸,若是那样的话,代价也太高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九)
辽东,海州
这一天,不断地有大军正在集结,驻扎在海州城的周遭,一眼望去,黑压压一大片,根本就看不到边,感觉到处都是明军,密密麻麻的,场面异常的威武壮阔,而气势逼人。
在海州城内,原知州衙门的后衙之内,客厅之上,孙承宗与袁可立并肩坐在上座,左右两侧坐满了武将,还有一些人站在那里,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们两人的身上,期待的神情之中,又蕴含着些许的兴奋之意。
此刻,大厅上一片寂静,在诸将那越来越灼热的目光之中,孙承宗与袁可立彼此对视了一眼,轻轻一点,微微一笑,显得是那么的默契,前者更是缓缓开口了,虽然老迈,却是老骥伏枥,自有一股莫名的气势,让众人心悦诚服。
“各位将军,根据情报显示,虽然野猪皮率领着大部分兵力,返回了建州,只是留下了莽古尔泰和阿敏在辽东主持事务,但我军接下来所面临的战斗,并不会轻松多少。”
“明面之上,此次辽东之战,看似进入了尾声,事实却是,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的惨烈和艰难,很有可能会面临莽古尔泰和阿敏的拼死阻击。”
“因此,在这两天里,本官与袁大人商量了一下,调整了一下作战部署,并获得朝廷的同意,大军虽然还是兵分两路,但南北两路大军的目标稍作改变,行动路线也有相应的调整。”
“南路大军,也就是本官统领的辽东军,依旧沿着辽东的西南、西面边境,逐一收复,并控制住辽东西部边境的个关卡,一一拔除鞑子在附近的据点,减缓收复沈阳、抚顺和铁岭等地。”
一时间,大厅里的气氛变了,变得有一些古怪起来,更是有一些将领窃窃私语起来,但声音不大,而孙承宗就好像没有看到众人的反应一般,对于那些窃窃私语更是熟视无睹,依旧自顾自的讲述着。
“至于北路大军,也就是袁大人率领的山东兵,变动要大一些,不再沿着辽东北面的失地,先控制通向建州的通道,而是目标向南转移,攻克辽阳以及周边的地区。”
霎时,除了袁可立意外,众人为之哗然,议论的声音更大了,参将黄龙脸上布满浓浓的不解之色,更是按耐不住的说道:“督师大人,如果这样的话,改变北路大军的行动计划,也就意味着,盘踞在沈阳、抚顺等地的建奴,无法将其一举斩杀,很容易会逃回建州。”
这个时候,作为投诚之将,刘兴祚也开口了,紧接着附和道:“是啊,大人,现在乃是绝佳的机会,不管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我军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几乎可以碾压。”
“只要控制了辽东的西南、西边和西北的各个关口,完全可以在辽东斩杀莽古尔泰和阿敏统领的八旗军。”
“若是能够消灭了这股鞑子,末将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十年之内,辽东的北部边境,将会稳定无比,野猪皮再无力进犯大明边境,袭扰辽东。”
一时间,其他的一些将领也跟着纷纷附和了起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观点。
“是啊,大人,只要斩杀了莽古尔泰和阿敏的这两股鞑子军,辽东的北部边境,至少会有十年的稳定。”
“大人,剿灭莽古尔泰和阿敏所部之后,无疑,将会重创建奴,使得野猪皮实力大损,再也无力控制他的那些蒙古盟友。”
“大人,无疑,现在乃是绝佳的机会,莽古尔泰和阿敏他们,绝对是一支孤军,等不到任何的援兵,野猪皮的主力全都被朝鲜军和毛将军的皮岛军所牵制,牢牢地束缚在建州,脱不开身。”
很显然,孙承宗与袁可立早就预料到了,会出现眼前的这一幕,反对的声浪很高,他们的神色依旧,还是那么的镇定,脸上始终挂着风轻云淡一般的笑容,和煦地看着你一言无一语的诸将。
渐渐地,众人终于意识到了一丝不正常之处,这才想起,不管是孙承宗,还是袁可立,他们都是主战派,对于建奴的态度很强硬,在如此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该心慈手软,不应会做出放虎归山这样的决定。
很快,大厅里再次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向孙承宗和袁可立,目光灼灼,一秒都不忍离开,等待着对方的解释。
在众目睽睽之下,孙承宗和袁可立再次相视一笑,这次,却是后者缓缓开口了,话语里充满不尽的自信,脸上挂着不一样的神采。
“各位将军,你们都是久经沙场之人,应该都知道,围而歼之,若是小股敌人,自不必说,这是最好的做法,倒没什么。”
“然而,莽古尔泰和阿敏就不一样了,他们虽然分守不同的地方,却各自有着万人的部众,还都是骑兵,要是还采用围而歼之的这个方略,即便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咱们折损的兵力也会大幅度增加。”
“若是暂缓收服辽东北部区域的各个关卡,不斩断辽东通向建州的通道,虽然有着野猪皮再次进犯辽东,支援莽古尔泰和阿敏的风险。”
“但是,同样地,也等于给了莽古尔泰和阿敏一个后路,心存侥幸之下,对于活着的渴望,莽古尔泰和阿敏就不可能破釜沉舟,与咱们死战。”
袁可立没有再继续讲述,众人却已经是豁然开朗,全都明白了。
这番的言辞,可以用一个治水的理念来形容,只堵不疏,只疏不堵,都不能有效地治理水患。
同样的道理,如果给那些鞑子留一条生路,他们在后面兜着屁股追杀,虽然无法做到全歼,却也可以斩敌大半,己方的伤亡也少得多。
而且,如此一来,己方再去攻克辽阳、沈阳、抚顺等地之时,面对的反抗也就少许多,莽古尔泰和阿敏会兵一处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一些。
无疑,这样的军事安排,才是对明军最好的,最为明智。
“这样的话,大人,咱们就无法斩杀蒙古尔泰和阿敏了,建奴的两员悍将”
刘兴祚忍住的再次开口了,面有不甘之色,而孙承宗的回复依旧,还是淡淡一笑,爽朗地接着说道:“这有什么跑了就跑了吧,虽然无法斩杀莽古尔泰和阿敏,但只要围剿了他们手中的大半鞑子,咱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数年之内,建奴无法再犯辽东,更无法驾驭他的那些蒙古盟友。”
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
渐渐地,随着孙承宗发布一个又一个命令,做出相应地军事安排,众将领命之后,相继离开,直至最后,大厅里只剩下他与袁可立二人。
很显然,老了就是老了,毕竟年逾六旬,将近古稀之年,经过这番的言语,孙承宗的脸上明显有疲惫之色,看到他这副模样,袁可立的心中不落忍,忍不住地说道:“大人,要不然,你还有什么事情的话,等等再说吧,您先歇着,休息一会儿,不急于一时。”
“哎袁兄,可不要小看了老夫,你都不累,老夫能有什么别忘了,你比我还大一岁呢”
对于袁可立的好意,孙承宗报以微笑,更是调笑了一句,紧接着神色为之一敛,变得郑重无比,沉声道:“袁兄,想必你也知道了,收到了一些消息,那些辽东的世族大家频频私下接触我军将领,借助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表达回归之意,重归大明,想要效仿刘兴祚,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渐渐地,袁可立的神色也变得凝重无比,深深地看了孙承宗一眼,又打量了一下四周,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之处,孙承宗开口道:“袁兄,尽管放心,这里绝不会有第三个人,只有你我,大厅附近,更有士兵把守和巡逻,不会有任何人靠近。”
不得不说,袁可立还是非常信任孙承宗,听到这番话之后,就不再打量四周,却也没有正面对方的询问,而是露出若有所之色,接下来之言,说是在回应对方,更像是自言自语。
“孙大人,你我二人,也算是朝廷的元老了,经历了四朝三代,应该都深知一点,辽东之患,并不是只指蒙古和建奴,还有就是盘踞于此的辽东大姓和世族大家。”
“说白一点,以前的大明,主要矛盾,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过于严重,致使许多的百姓成为了流民,这也成为了民乱的根源所在。”
“相比而言,辽东的土地问题,并不像关内那么纯粹,只是被豪绅与权贵吞并和侵占,最多也就是酿成民乱,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辽东就不一样了,由于外敌的原因,蒙古和鞑子经常袭扰边境,土地被吞并和侵占之后,那些世族大家和辽东大姓,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可以招募家丁,组成军队。”
孙承宗也露出了若有所之色,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紧跟着说道:“是啊,不像关内,豪绅与权贵吞并土地之后,最多也就是更加富有,不可能具有私人武装。”
“辽东的这些世族大家就一样了,有了朝廷的许可,以抵御外敌之名,他们可以组建军队,名义上是在朝廷的管辖范围之内,听从朝廷的号令,实际上却是,成为了他们的私军,日积月累之下,使得朝廷忌惮不已。”
“如此一来,也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那些辽东大姓和世族大家的实力越来越强,更加毫无顾忌地吞并土地,随着粮食与财务的增加,就能扩充兵力,朝廷更加顾忌,不敢轻易动他们。”
“所以啊,孙大人”
袁可立忽然来了这么一句,显得是那么的突兀,没来由,不等孙承宗作出回应,进而继续说道:“如果就这样答应了,让那些辽东世族大家回归,重回大明,不就等于死灰复燃了吗以后,朝廷依旧很难治理辽东,土地问题将会更难解决。”
“袁兄,你说皇上是不是”
这个时候,孙承宗似乎想通了什么,眼前为之一亮,神采连连,忽然来了这么一句,紧接着,神色又变得黯然起来,一副不是很确定的样子,收住了话语。
“孙大人,是不是什么”袁可立面有狐疑之色,不解地看着孙承宗。
显然,就好像下了莫大的决心,孙承宗暗暗一咬牙,郑重地沉声说道:“袁兄,这是老夫的一个猜测,仅仅只是一个猜测,有没有这个可能,你帮忙分析一下。”
“孙大人,请讲”
袁可立已经勾起了好奇心,回来这么一句之后,极为期待地看着孙承宗,心中暗暗猜测,对方就像想说什么洞悉到了什么
“袁兄,你看啊,此次向辽东迁移灾民,将近百万之众,老夫觉得,皇上的目的并不是那么的单纯,不仅仅是为了转移关内的灾情压力,提高辽东的边防能力,更是想解决朝廷在辽东的一大顽疾,近百年解决不了的问题。”
“孙大人,你的意思是说”袁可立心中一动,也有了某种猜测,但还是不确定地问了一句,进行试探。
“袁兄,你想啊,辽东一下子多出了近百万的人口,虽然面临着严峻的后续安置问题,如何让这些灾民生活、生存下来,但同样地,这么多的人一下子充实到辽东,也稀释了辽东世族大家在辽东的影响。”
“毕竟,按照皇上的意思,这些灾民一旦迁移到辽东,组建村落,就要成立民兵,朝廷还会武装这些民兵,全都配备兵器,还有一些火器,用来抵御外敌,和一些山贼土匪,提高百姓的自卫能力。”
“一旦这这样的话,随着越来越多的灾民迁移到辽东,组建一个又一个村落,民兵就会越来越多,再加上皇上从关内还调来了不少的军队,恐怕那些世家大族的私人武装再难泛起波澜。”
“是啊,确实如此”
袁可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