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将军,传令下去,立即将附近的几座桥梁击毁,沿着辽河,继续向西行动。”
“呃”
孙元化明显楞了一下,有一些错愕,但更多的还是不解,不等他做出回应,崇祯再次开口了,看向了冷晓磊。
“小磊,立即传信给袁崇焕,告诉他,之后返回的大军,行动的路线,全都向西面偏移,从静远堡一带的桥梁通过。”
“是,皇上”
刹那间,孙元化为之顿悟,瞬间明白了崇祯的用意,为何要摧毁那些桥梁
原因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地争取时间,尽可能地拖延蒙古人,确切的来说是林丹汗的插汗部,进入辽东,干扰辽东的战场,这也说明了一点,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皇上并不想与林丹汗撕破脸,立即开战。
轰轰轰
在一阵炮火之声中,一座座大桥被摧毁,崇祯的目光却是辽东的方向,祖大寿所率的大军已经没有了踪影。
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五)
然而,崇祯依旧有一些失神的看向那里,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当战船开始缓缓行驶之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再次问道:“对了,小磊,那些进入辽东的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他们表现的如何目前为止,大概有多少伤亡”
“哦那个”
冷晓磊愣了一下,没有想到崇祯会问这个问题,明显有一些准备不足,也就吞吞吐吐了起来,但转瞬就恢复了正常,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随之缓缓表达了出来。
“启禀皇上,由于将领在战场伤亡情况,乃是归兵部所管,加上,如今的辽东,局势十分的动荡,还有那些学员四处征战,行踪飘忽不定,很难得到他们具体的消息,末将也不甚了解,有多少学员伤亡。”
“不过,末将所得到的消息,从锦衣卫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目前表现最为突出的几人,分别是吴三桂、曹变蛟、李信等寥寥几人。”
“根据最新所得到的消息,他们虽然只是一名小将,统帅的小队不过百人,但战果颇丰,斩敌已达上百,而且,孙督师希望皇上您能够准允,让他们继续留在辽东任职,统帅部队,镇守一方。”
此刻,相对于崇祯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一旁的孙元化却是心神震动,震动的不是冷晓磊的汇报内容,而是他这个人。
从这段时间的接触来看,孙元化印证了一个由来已久的传闻,皇上非常倚重冷晓磊这个小将,在锦衣卫之中,,虽然不过是一个千户,只有正五品的官阶,可奈何,身处的位置却极为敏感,随时都能见到皇上,能够和皇上说得上话。
如果说,当今之时,朝廷之中,卢象升和孙传庭等青壮派,乃是当之无愧的红人,深受皇上的倚重和信任,那冷晓磊就是红人中的红人。
毕竟,不管权力多么大,那也是皇上赋予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拿走,被剥夺,而在皇上身边就不一样了,权力虽然不大,却极有影响力,朝中的重臣也轻易不敢得罪。
否则的话,像魏忠贤那样的宦官,权倾朝野,又怎么可能存在
这个时候,冷晓磊的话音刚落,孙元化紧跟着站了出来,缓缓开口了。
“皇上,也难怪孙督师会有这样的请求,一旦辽东之战结束,收复全部失地之后,辽东势必急需大量的将领,以此拱卫边境的安全,防卫蒙古人和女真人。”
“因此,随着收复的那些城池越来越多,都必须有将领镇守,再加上一些边境关口要隘,自然而然地,相对而言,原本的辽东将领也就明显不足了。”
“而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尤其是像吴三桂、曹变蛟和李信这些将领,都是文武兼备之人,经过皇家军事学院的培养,又经过数次的实战,更是精通各种火器,因此,将他们充实到辽东的军队之中,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回应孙元化的却是,崇祯的淡淡一笑,颇含深意地看了他一眼,却是转而问道:“对了,孙爱卿,对于辽东的局势,你知道多少”
话音刚落,崇祯立即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话有歧义,不等孙元化做出回应,进而补充道:“当然,朕所指的局势,并不是现在的军事行动的态势,而是指辽东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所形成的局面,更确切的来说,就是辽东大姓和世家大族。”
很显然,孙元化有一些吃惊,更像是为之忌惮,顾虑重重,原本高兴的神采随之消失不见,凝重无比。
尤其是听到崇祯后面的言词,更是将到嘴的话语生生给咽了回去,变得有一些吞吞吐吐起来。
“孙爱卿,怎么了难道这个问题让你为难了,不方便回答”
“不不不是,皇上,微臣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孙元化的话语带着颤音,在崇祯那满含深意的微笑之中,情不自禁地深深咽了一下口水,显得有一些艰难,略微有一些犹豫,迟疑了一下,打量了一下四周,见都是崇祯的近卫,暗暗一咬牙,也就下了一个决心,不再那么顾忌。
“皇上,说起辽东局势,其中所蕴含的盘根错节的势力,就不得从头谈起,说起来有一些枯燥,恐怕皇上你”
“没关系,孙爱卿,但说无妨,反正在这战船之上,也是闲来无事。”
“好吧,皇上,那微臣就说了。”
孙元化忽然停顿了一下,面有思索之色,并未再言语,看到他这副模样,崇祯也没有出言打扰,催促什么,而是既有耐心地等待着,因为他明白,其中的事情牵涉极广,信息量很大,必须进行一番组织语言。
许久之后,面有沉吟之色的孙元化,终于开口了,缓缓的言语,显得很是沉稳。
“启禀皇上,辽东与中原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不设州县,只有卫所这样的军事机构,带有浓重军事色彩的城镇,以兵戍之,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现象,这里非官而军,非军而官,这也就是辽东势族有一个明显特点。”
“辽东势族,大多是以地主与军阀相结合,可称其为军事势族,就其形成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其一,就是世代在辽东任军事要职的大姓,利用手中的权势,兼并土地,盘剥地方,成为巨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铁岭的李氏。”
“其二,就是本地的豪富,因为募兵而被朝廷授以军职,从而在政治和军事上获得一定的优势。由于朝廷曾经多次号召辽东豪富募兵,并授以军职,因此辽东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军事势族。这类势族,别看他们官职不高,势力不大,但却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至于最后一个,就是辽东的大商巨富,他们虽然不在军中任职,但却与地方的官员和将领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加上控制着本地的经济,也就有了影响地方政治的资本,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就是佟家,现在正为建奴卖命,专门负责打理着建奴的钱粮。”
渐渐地,随着孙元化的叙述,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重,甚至于有一些压抑,崇祯那年轻的面孔有一些难看起来,眸子里更是幽光闪闪,隐现杀意。
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六)
此刻,作为崇祯的心腹,冷晓磊能够明白,皇上为何这么的生气,怒意汹汹
以权谋私,借机吞并土地,组建私人武装,等等,这些都在皇上容忍的范围之内,还不至于如此暴怒,真正令其如此生气的是,最后一种辽东势族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单单是控制住辽东的经济命脉,从而影响时局走向那么简单。
真正令皇上所不能容忍的是,真正暴怒的根源所在,以佟家为首的这类辽东势族,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勾结外敌,秘密为后金政权输入大明所禁运的东西,进行资敌。
一怒之下,一举灭了山西八大奸商全族,从这件事情上不难看出,皇上有多么的痛恨通敌叛国之人,尤其是通敌叛国的商人,更是为之严惩的对象。
原因无他,通敌叛国的商人更是可恨,明面之上,还是大明的子民,实际之上,却是暗中干着资敌的勾当,于朝廷没有丝毫益处。
虽有万贯家财,虽然巨富无比,但朝廷却从未见到过他们的赋税。
与江南的那些士绅、商人不同,后者也就是没有缴纳赋税,又或者缴纳的极少,虽然对大明有着难以言明的危害,却未卖过的行径。
这一刻,冷晓磊暗暗摇头,心中一阵腹诽,颇有同情之意,辽东的一些势族要遭殃了,一旦被皇上盯上,为之记恨,遭殃的不仅是哪一家,而是其全族
任他权势滔天,任他富可敌国,碰到不择手段而又老谋深算的皇上,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像山西八大奸商一样,落得一个灭族的下场。
忽然间,冷晓磊的脑海里有一丝明悟,联想到之前的事情,皇上为何那么关心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在辽东的表现如何为何突然问起这件事情
原因已经非常明显,皇上早就瞄上了辽东的那些世族大家。
这个时候,孙元化侃侃而谈般的刚一讲完,话音刚落,崇祯问出了更加直接的问题,使得前者有一些措手不及,也让冷晓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中猜测。
“孙爱卿,平心而论,以你之见,若是解决辽东大姓和世族大家所带来的问题,你有什么良策”
此言一出,对于孙元化而言,不可谓不直接,不可谓尖锐,是那么的左右为难,答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答之,就得罪了辽东势族;反之,将会引起崇祯的反感。
若是投机取巧,蒙混过关,应付了事,更是落了下乘,于己不利。
孙元化脑海里只是闪过这个念头,就做出了决定,同时暗怪自己行事过于小心,太过想要左右逢源,有了之前的那番言论,就已经是站在了辽东势族的对立面。
“皇上,微臣不敢言自己有什么良策,但深知一点,一直以来,辽东势族,之所以越来越强大,朝廷越来越难以掌控,主要的原因所在,就是他们的家族势力。”
“孙爱卿,你再说明白一点”崇祯微微蹙眉,催促了一句。
“皇上,是这样的,说白一点的话,朝廷之所以拿辽东势族没有办法,最多也就是杀鸡儆猴,拿其中的一两家开刀,以示惩戒,却不敢一下子全部惩治,关键症结所在,主要在于两点。”
“由于诸多原因,那些世家大族,几乎把控了辽东的全部经济,掌控了大半的军队,因此,历任前去辽东的官员,都不得不依靠辽东将领,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辽东将领。”
“不知道皇上有没有注意到,即便强势如毛文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不得不向辽东势族低头,镇江建制之后,雄踞皮岛之时,不仅纳妾,从而建立与辽东势族的关系,成为辽东势族的女婿,还大肆收辽东子弟为义子义孙。”
“否则的话,毛文龙很难在辽东站稳脚跟;在天启年间的时候,也不会能够做到免遭鱼池之秧,不为魏忠贤所害;尤其是与袁可立之争,后者也不会黯然离开官场。”
有着历史学家的记忆,崇祯当然知道,孙元化说得这些都是事实,也很客观,历任的蓟辽督师,都很器重辽东将领。
即便是历史上的“己巳之变”,皇太极打到了京城,朱由检虽然有着下错命令之嫌,很有可能冤枉了袁崇焕,但是,将袁崇焕下大狱,而祖大寿居然带兵离开京师,任由京城处在危险之中,其罪之大,法理难容,将其斩杀都是轻的,抄家灭族都不为过。
然而,处理的结果却是,祖大寿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仅此一点,足可见辽东势族的势大,早已是尾大不掉,深深为朝廷所忌惮,就算是当时的皇帝朱由检,也不敢轻易动他们,更不用说治罪什么了。
崇祯的脑海里只是略微浮现这些念头,转瞬就恢复了正常,身为为之一敛,变得郑重无比,沉声问道:“那么,孙爱卿,说了这么多,以你之见,觉得朝廷该如何做,从何处下手,才能解除辽东势族的威胁呢”
恍惚间,孙元化有一种错觉,总觉得,崇祯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着急,似乎并不把辽东势族的威胁放在心上,就好像早就有了应对之策一样,挥手间就能将其解决。
轻轻摇了摇头,暂时压下了这个念头,面对崇祯那直视而来的目光,孙元化连忙回道:“皇上,古语有云,不破不立,而辽东势族的优势所在,就是因为他们的财力惊人,又掌控了一定的军权。”
“因此,要想解决辽东势族的威胁,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下手,先削弱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再开放对辽东的商业互动,增加他们在生意方面的对手,从而不断地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