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身为兵部尚书,在朝为官数十年,相比于冷晓磊,乃至于朝中的绝大多数官员,霍维华都更加地知道这份奏折的分量,如果皇上采纳了孙元化的建议,在库页岛上面驻军,又将会意味着什么
很快,霍维华就看完了其中的全部内容,在合上奏折的那一刻,崇祯的询问也随之而来。
“霍爱卿,对于孙元化的提议,你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怎么样,是否具有可行性”
“启禀皇上,仅就我个人而言,老臣非常赞同孙大人的这个提议,朝廷有必要在库页岛上驻军”
霍维华先是予以了肯定的回答,并将手里的奏折再次放回了书案之上,不等崇祯再次询问原因,他已经主动地解释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皇上,正如孙大人折子中所言,库页岛乃是北方的第一大岛,周边海域常年不结冰,最为适合作为水师的营地,平常训练的地方。”
“尤其是岛上物产丰富,淡水资源充足,完全具备驻军的条件,只要朝廷再往岛上迁移一些百姓,定居下来,驻军就可以衣食无忧,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朝廷也不必投入太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
“最为关键的是,如果在库页岛上驻军的话,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来,形成一种威慑,可以极大地牵制住皇太极,使其无法动弹,不能出兵扩充地盘,只能窝在建州,苟延残喘。”
“二来嘛,就是防患于未然,虽然丰臣秀吉早就死去,其家族也遭到了灭顶之灾,子孙被屠戮一尽,只剩下一个孙女在当尼姑,倭国的幕府主事人也为德川家族所取代。”
“然而,即便倭国那里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故,但谁也无法保证,德川家族会不会出现丰臣秀吉般的人物,再次进犯朝鲜,而在库页岛驻军,就是最好的防范之策,一旦倭国军队进犯,驻军就能发挥难以想象的重要作用。”
此刻,相比于霍维华的观念,更加的注重防守,乃是从防患于未然的层面上考量,而崇祯思考的角度,就要更加的主动,更像是一种未雨绸缪,更加地倾向于主动出击,到日本本土作战。
确切来讲,是想将日本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一劳永逸,永远地解决问题,而非是一味地被动防守。
至于霍维华所讲的对建奴的牵制,崇祯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并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的建奴,也就是更名之后的满清,已经不复以往,早就孱弱不堪了,国力日衰,不过是一个偏安一隅的末流小国,根本就不能对大明造不成丝毫的威胁,要想将其兼并了,以大明今时今日的军力和国力,根本就是不费吹灰之力。
尤其是天花爆发之后,随着女真人的人口锐减,建奴将会更加的孱弱,更加地不堪一击。
因此,看到孙元化的奏折那一刻,听着霍维华的这一番言语之时,崇祯一心想的都是,什么时候大兵压境于日本本土,也来一个什么东京之类的大屠杀
毕竟,后世的“崇祯”,也就是穿越前的那个自己,也是一个愤青,也有着家国情怀,为那些死难者报仇。
当然,现在这个时候的东京还不叫东京,而是江户。
日本,江户。
德川幕府,客厅之中,如今德川家族的家主德川家光,跪坐在那里,对面盘坐着的正是朱舜水,乃是大明使团的正使,旁边蹲着的就是郑彩,也就是郑芝龙的养子,负责翻译事宜。
经过一番的寒暄过后,感觉气氛还算融洽,朱舜水这才直奔主题,说出这次的来意,由郑彩来翻译,毕竟,跟着郑芝龙多年,主要负责经商方面,郑彩当然会日语。
“大将军,此次出使贵国,就是了为了我大明将领郑芝龙的妻儿,将其接回国,只要将军答应,行使方便之门,你我两国的勘合贸易,可以予以一定的放宽限制,由原来的十年一次,变为一年一次,而商队也不会再有规模和人数的限制”
在大厅之中,不仅仅只有两人,还有作为作陪的诸多日本藩主,来自于日本各地,全都是要到江户参拜将军,也就是德川家光,按照惯例,要在江户居住一年,然后才能回到藩内,也就是封地,一年之后,还要回到江户参拜,如此循环往复下去。
而且,即便是回到藩内,也要将亲属留在江户,作为人质。
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开出的条件
此刻,听到朱舜水的这一番言语,就好像忘记了自己是滞留在江户一般,两侧也是跪坐着的那些藩主,眼睛顿时就焕发出一缕神采,越来越明亮起来,抑制不住地流露出一丝丝贪婪之意。
毫无疑问,如果真像朱舜水所言,只要放了郑芝龙妻儿回去,大明就可以放宽勘合贸易的限制,无疑,这将会给他们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每年一次,而不像以往那般,十年才一次。
按照既有的规则,现在的勘合贸易经营方式,乃是承包制,幕府以每艘勘合贸易船四千贯文的价格,承包给商人,他们这些藩主也可以从中捞到不少的油水。
以往之时,为了获得勘合贸易的名额,那些商人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都快争出了头破血流,竞争激烈无比
德川家光的眉梢微微耸动了一下,虽然那一瞬间的情绪波动转瞬即逝,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但显然,他也意动了,并不是对朱舜水的建议无动于衷。
也无怪乎德川家光的不淡定,心中涟漪阵阵。
近些年以来,在日本其他几大家族的暗中策动和资助之下,各地相继爆发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民乱,使得幕府不得不派兵镇压,国库的银子早就被消耗了大半,日渐亏空,幕府急需扩展新的财源。
尤其是今年与荷兰人的纷争,彻底闹掰,关闭荷兰人的商馆之后,虽不至于使得幕府经济伤筋动骨,但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财政收入减少了许多。
渐渐地,随着朱舜水的言语越来越强硬,流露出的那种意思,不会为了郑芝龙妻儿做出更多的让步,大厅里的气氛开始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那么的其乐融融,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起来。
身为德川家族的现任家主,德川家光当然听出了朱舜水这方面的意思,其中的强势一面,虽然能够理解,但不代表能够容忍,还是不满朱舜水的这种谈话风格,相应的语气,不禁眉头微微蹙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正常,让人看不出他的情绪波动。
然而,左右两侧的那些日本藩主,就不能这样淡定了,就不能装作没事人一般,就好像没有察觉到气氛的变化,不对劲之处,脸上的贪婪之意不仅没有任何的收敛,反而是越来越明显。
很快,朱舜水带着郑彩,满脸的悻悻之色,离开了幕府,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德川家光不可能立即给自己肯定的答复,但真得面对这个事实之时,朱舜水一行人的心情还是那么的不快。
“大将军,大明开出的条件,已经是十分丰厚了,足以说明了他们的诚意,您就答应了吧”
“是啊大将军,如果真得按照明使所言,和大明进行勘合贸易,幕府的财政将会得到极大地缓解,不会再那么的紧张。”
“大将军,郑芝龙在东南沿海的地位,虽然举足轻重,有着莫大的影响力,但归顺了大明以后,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海防游击,影响力早就是大不如从前,大明朝廷还不可能为了他的妻儿,做出更多的让步,不可能付出实际利益。”
“而且,一旦大明的使臣一无所获,不能带回郑芝龙的妻儿,心怀戒备之下,自然而然地,郑芝龙在大明的地位就会不断下滑,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咱们连现在的这些也得不到。”
没有人理会朱舜水等人的离去,也没有人在乎他们的离去,更不会在意他们心里的情绪怎么样,大部分藩主的注意力,所有的话题,都集中了大明开出的那一个条件,放宽勘合贸易的限制。
不管是在丰臣秀吉时代,还是作为现在的既得利益者,如今幕府的各地藩主,都是亲身经过,或是亲眼见证过,与大明进行勘合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即便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将勘合贸易的名额分配出去,卖给那些商人,一个个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周围人争执的越是激烈,说得越是激动,话语充满煽动和蛊惑的味道,德川家康反而就愈发的冷静,一点都不像他这个年龄应有的表现,那么的沉着而冷静。
年仅二十五岁,就有这样的沉着和冷静,也难怪德川家康,能够获得他祖父德川家康的看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长子身份,还有这份难得的心智。
这个时候,等到所有人都说完以后,消停了下来,意识到他的反常举动,表现地过于平静,德川家光的神色这才有一丝波澜,并未理会其他人,而是转头看向了旁边一侧的跪坐一人,询问道:“內藤忠重,对于明使所提出的条件,你怎么看幕府是否应该答应”
內藤忠重,也是幕府的现任老中,仅就官职而言,在这幕府里面,乃是仅次于德川家光的存在,负责统领全国的政务,身份与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因此,随着德川家光的这句话,大厅里变得更加安静起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的落在內藤忠重的身上。
然而,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之中,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內藤忠重却是答非所问。
“大将军,如今之时,日本看似稳定,实则却是,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天主教的教徒越来越多,在日本几乎是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教堂多达二百多座,教众不计其数,而又极为排斥其他宗教的存在。”
“自第一代大将军以来,虽然适当性地采取了一些政策,遏制天主教的发展,但是,奈何日本的财政收入,为了镇压各地的民乱,极为依赖与南蛮的贸易。”
“直到这些年,天下还算太平,鲜有战事发生,自然而然地,军事开支也随之大幅度削减,正好趁这个机会,削弱对南蛮贸易的依赖,而要想朝廷的财政收入不受太大的影响,就必须扩大和大明的贸易往来。”
渐渐地,內藤忠重的态度越来越明显,不管是真得从日本的国情出发,还是对勘合贸易所带来的的巨大利益吸引力而心动使然,两侧的藩主,都是听得十分认真,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内心早就激动与澎湃不已。
第五百五十一章 导火索
尤其是,随着內藤忠重的态度逐渐明朗化以后,有几个藩主的双眼,更是精光闪闪,光芒闪动,眉宇间,那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意,就好像黎明前看到了曙光,终于找到了领头人。
毫无疑问,在场之人,多是日本的藩主,更是幕府的高层官员,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别看如今的日本风平浪静,但在这平静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基督教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别得不说,单单是基督教的一条教规,实行一夫一妻制,已经严重侵害了大厅里的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更是一种赤裸裸地挑衅,对于他们这些日本权贵。
毕竟,在他们的观念里,妻妾成群,才是人生乐事该如何行事,除了幕府和天皇以往,谁也管不着,更遑论他们那些洋人传教士,更加忍受不了他们在一旁指手画脚
这一刻,随着內藤忠重的不断讲述,晓以种种利弊得失,分析日本的局势,即便德川家光还未明确态度,但结果却已经早就注定,每一个人都知道,要想铲除天主教,就必须开拓和大明的贸易。
而且,如此一来的话,还有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好处,撇开获利不说,与大明的贸易往来,绝对没有宗教信仰的输出,更加的纯粹,不像那些南蛮,也就是荷兰人等那些洋人,两国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宗教信仰的输入。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宗教信仰输入,或许还没有什么影响,但随着基督教的信徒越来越多,涵盖的区域越来越广,有着颠覆日本政权的风险,这就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了。
毕竟,作为既得利益者,又是同为大和民族,幕府和天皇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他们还是知道的。
和大明的勘合贸易往来,即便有着宗教信仰的输入,比如佛教等等,但那种疯狂的宗教色彩也不会太过激烈,不会太过极端,对于日本的政权,幕府的地位,以及他们这些地方藩主,不仅没有危害,反而还能不断地稳固他们的地位。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佛教,在日本传播的那么迅速,有着那么高的认可,上到天皇的皇室、幕府的德川家族等权贵阶层,下到平民百姓,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