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被关进了大狱,想要交给日本人处置,还被按上了挑起事端的罪名。”
洪先春和郑芝龙同时默然了,心里也是沉重不已,有着莫名的惆怅,有一些同情彼得奴易兹起来,这个被自己的国家抛弃的人,弃之如敝履。
然而,彼得奴易兹就像是一个没事儿人,就像是局外人,已经自顾自地继续说着,情绪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情绪波动。
“两位将军,你们虽然不是当事人,但也知道滨田弥兵卫事件的整个过程,其中的前因后果,整个事情的责任根本就不在我,而是那个日本人滨田弥兵卫在蓄意挑事,惹起的两国争端。”
“因此,既然他们抛弃了我们父子二人,不在乎我们的死活,我彼得奴易兹又有什么好顾忌的呢”
这一刻,尤其是郑芝龙,心里更是觉得酸酸的,多了几分惭愧与自责,想起自己之前的那番言语,就像是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委实有一些过分了。
“彼得先生,不好意思啊,刚刚的那番话,不要放在心上啊,我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并不是针对你,就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毕竟,一旦朝廷真得要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冲突,将会是在所难免。到时候,你的处境总会有一些尴尬。”
“呵呵郑将军,太客气了,没关系,我知道你是好意。”
彼得奴易兹坦然一笑,显得是那么的轻松,没有一点的心里障碍,更是说道:“两位将军,实不相瞒,当提出这个建议之前,让朝廷控制住马六甲海峡,我事前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而且,郑将军你刚才也说了,所谓的巴达维亚城,是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就算是对其不利,还算不上背叛国家。何况,我并不欠国家的,早就尽了一个荷兰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现在这个时候,反而是恰恰相反,是荷兰欠我的,为了维护荷兰在台湾的利益,才会得罪日本,却因此,差一点丢了性命,儿子更是被关在日本,至今还是生死不知。”
洪先春和郑芝龙都敏感地扑捉到,说到最后,彼得奴易兹的那双蓝眼睛,闪过一丝黯然之色,更有一丝近乎于愤怒的咆哮,尽管转瞬就恢复了正常,掩饰的很是及时。
“好了好了,先不说这些不高兴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洪先春忽然来了这么一句,打破了沉闷的僵局,转移众人的注意力之时,直直地看着彼得奴易兹,脸上已经没有了那种轻视之色,进而沉声问道:“彼得先生,你觉得,朝廷要想控制住马六甲,甚至于是整个南洋海域,大概有多大的把握”
随着话题的转移,回到正事儿上,彼得奴易兹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已经完全调整好了心态,听到洪先春的询问,略微沉吟了一下,思索了片刻之后,这才近乎于一字一顿地回道:“七成”
“哦这么高”
洪先春震惊了,脱口而出地惊呼了一句,犹如条件反射一般,就连郑芝龙的心里也是翻起了惊天骇浪,波澜滚滚,有一些难以相信的看着彼得奴易兹,双目圆睁。
看到两人的神情变化,近乎于同样的表现,彼得奴易兹就知道,对方是在置疑给予的答案,也猜测到了洪先春与郑芝龙心里想得是什么,置疑点在哪里,随之也就解释了起来。
“两位将军,并不是我在说大话,而是一种丝丝,所谓的七成,是基于事实情况评估出来的,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呢,如果计划得当,行动顺利的话,把握还要在七成以上。”
“若是换成别的国家,莫说是控制整个南海海域,就算只是一个马六海峡,想要在各国之中占据主动,获取绝对优势,几乎就不可能。”
“中国就不一样了,不只是巴达维亚,就是苏丹国以及苏禄等南洋各国,那些国家的百姓之中,有不少都是中国人,若是有他们的策应,要想拿下那些南洋岛国,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在南洋诸国中的那些中国人,有一些人的地位极高,极具有影响力,几乎控制住了当地的经济命脉,把持了许多的挣钱生意。”
大明的优势,彼得奴易兹这么多的话语,不厌其烦地解释,就是在阐述这一点。
郑芝龙没有了那种置疑之色,心中更没有了丝毫震惊,听到这番话,反而是非常的赞同起来,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不时地轻轻点头,与洪先春不同,早年的南洋经商的经历,他对南洋的情况更加了解,更加了解南洋诸国的中国人处境。
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与被侵略的最大区别
在听彼得奴易兹如此言之凿凿的时候,对于郑芝龙的神情变化,洪先春也在留意,一直都在观察,全都是尽收眼底,神情愈发的认真了,知道前者的言词有极大的可信性。
等到彼得奴易兹说完这一切之后,洪先春并未立即作出回应,没有表态,而是转而看向了郑芝龙,询问道:“郑将军,如果朝廷想要控制住马六甲海峡的话,甚至于整个南洋海域,分布于南洋诸岛的汉人,愿不愿意相助于朝廷呢”
虽未表态,却胜似表态,最起码是洪先春自己的态度。
话说到这种程度,事情已经算是谈论到了紧要之处,十几年的沉浮经历,商海生涯,磨炼出了郑芝龙的沉稳心性,也养成了更加谨慎的性格。
即便是有着十足的把握,但也会再做思考,心中捋一遍,才会做出回应,同时也会有所保留,凡事都不会做得太过于绝对。
因此,郑芝龙的回答,也是在迂回进行,更像是在阐述某种事实,从而不留下话柄。
“将军,据末将所知,国人在南洋的地位虽然备受推崇,有着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在商界也是混得风生水起,几乎是把控了南洋各国一般的商业,更是一些洋人殖民地的主要建设者,巩固统治地位的左右手。”
“但是,在这风光的背后,处境却是非常的微妙,日子并不好过,心神时刻都处于一种紧绷状态,虽然给那些洋人以及南洋诸国,带来了极大的财政税收,却也使得那些人忌惮不已,说不定是什么时候,后者就会翻脸无情,兵戈相向。”
“就拿吕宋岛来讲,西班牙人在殖民初期的时候,极为依赖汉人的经济建设,还有那些城墙、房屋之类的建筑,也需要汉人中的瓦匠、砖匠等去完成,当地人根本就没有这些手艺,干不了,短期之内,也学不会。”
“尤其是在商业方面,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使得当地形成繁盛的景象,使得西班牙东印度公司扭亏为盈,获得巨大利润,就有着汉人的一份功劳,却也使得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成就越高,就会越危险。”
“因此,这种互利共赢的景象并未持续多久,随着吕宋岛的建设接近尾声,统治稳定下来,渐渐步入正轨,站稳脚跟,西班牙开始干起卸磨杀驴的勾当,二十几年前,就屠杀过吕宋岛上的一批汉人,削弱汉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在当地所占的比重。”
这一刻,洪先春有一些恍然了,顿时明白了彼得奴易兹那一句话的意思,若是其他国家的话,要想控制马六甲海峡,甚至于整个南洋海域,难上加难,若是换做大明,几乎是轻而易举。
毫无疑问,如果当地的汉人全体叛乱,作为内应,不管是当地的土著王国,还是那些洋人的殖民政府,绝对是招架不住,顿时手足无措。
毕竟,经济命脉,不仅是关乎到民生,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当然,洪先春也听出了郑芝龙的弦外之音,近乎于絮絮叨叨的一番话,就是在变相地回答自己的那个询问,可行,漂泊到南洋的那些汉人,一定愿意相助于朝廷。
即便祖国有千般不是,之前有多么的不好,但却有一点,对于他们这些平民老百姓,永远都不可能举起毫无缘由的大屠刀。就会是发生这种情况,也不敢做得太露骨。
否则的话,激起的不仅是部分地区的民变,而是全国性质的。
同时,即便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最起码还有一个伸冤的地方,还可以到京城告御状,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可以寻求帮助。
然而,那些洋人就不一样了,杀死他们,夺取钱财,做了也就做了,杀了也就杀了,绝不会有任何的后果,更不会有丝毫的负罪感,反而还会受到他们的朝廷鼓励与嘉奖,这就是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本质区别。
什么国际法啊,什么不可以杀俘虏啊,什么不可以屠杀百姓啊,在这个年代,在这个以封建社会为主流的世界,人道主义精神,莫说是虚无缥缈,根本就是不存在。
谈到这里,洪先春更是明白,话说到这种程度,已经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
“好了,郑将军,彼得先生,咱们今天就说到这里吧,至于接下来该怎么做,是否要控制马六甲海峡,还是要上报给朝廷,交给皇上来裁决。”
海浪依旧,还是那么的汹涌澎湃,卷起几尺之高,而东南的海上局势,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却是越来越平静,一艘艘大明宝船行驶在东南海域,周围有着中小型的战船与冲锋小舟密布,构筑出一个中等规模的舰队,正在巡逻。
经过夺岛之战,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控制了台湾岛,又相继在东南海域发起了几场大规模的海战,彻底奠定了东南水师的霸主地位。
尤其是驻扎在吕宋岛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前来支援之时,想要夺回在台湾岛的利益,更是被大明的水师击溃,迎头痛击,声势浩大而来,却是狼狈逃走,只剩下几艘小船,仓皇离去,犹如丧家之犬。
经此一役,更是使得各国的海军顿时老实了起来,尤其是在香港的英国海军和澳门的葡萄牙海军,就像被掐住脖子的鸭子,原本蠢蠢欲动的态势,顿时就焉了,大气都不敢喘一个,立马就答应了大明的所有条件。
宝船那巨大的体积,大明水师那层出不穷的各种火器配备,远近射程的搭配,再加上地利与人和,各国的海军舰队,更加地不敢靠近大明的海域,都在外围盘桓。
不难发现,在大明制定的海域之内,除了大明水师,具有高配备的火器搭配,满副武装,不管是哪国的商船,即便是有大炮,却也没有一发炮弹,只有一定数量的枪支,具备一定的防卫能力,却无法主动攻击。
而这,就是大明新贸易条件的胜利当然,更是大明水师的胜利,也是大明强大起来的体现。
否则的话,莫说不强势,就算是再合理,从互利共赢的方面出发,那些洋人也不会理会,更不用说遵守了。
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
京城
文华殿内,除了礼部以外,其他六部的主政官员,各个尚书,全都聚集在这里,静静地分站于两侧,摆出一副认真倾听之状,而此时的崇祯,并未像以往那般端坐于上,而是在这个偏殿里缓缓踱步而行,来来回回地走着,大殿里也在回荡着他那不急不缓的声音。
“各位爱卿,经过一年多的强势围剿,诸多筹谋,福建的三大祸患,红夷、海盗和山贼,虽不能说尽除其害,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也消灭了七七八八,只剩一些小虾米还在苟延残喘,四处逃窜,却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抢掠。”
“至于那些零星的漏网之鱼,都不过是一些小虾米,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只要最后的收尾工作没有疏忽,朝廷的教化政策跟得上,完全可以消灭三大祸患,而不留下一点的尾巴。”
“相比而言,大明的各道省,除了江南以外,恐怕没有哪个道能够比福建道最为稳定,最为太平的了,天灾已经过去,今年下半年,百姓的收成还不错,最起码不会饿肚子,也算是丰收了。”
“最为关键的是,随着金门与厦门开放海禁,作为对外的通商贸易港口,对于恢复福建的民生,起到了极大的帮助,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许多。”
随着崇祯的讲述,顺着他的思路,在场的每一个人,脑海里都浮现了一个相同或相似的画面,都在回想着福建道这两年多的变化,单纯地,从为朝廷贡献的税收而言,福建已经是跃居各道第一,稳坐头把交椅。
就算是最为富庶的江南,以及有着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道,也是远远不如。
可以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福建的官职已经变成了一种肥缺,尤其是越靠近沿海的地方,更容易出政绩,更容易被朝廷所注意,更容易被皇上所重视。
尤其是,通往那样的那条海上商道,为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主要还是拓展出了粮食的新来源,极大地缓解了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