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贾亦韬的心里有了决定,不仅不能学朱由检的那个急性子,更不能胡乱的猜疑,否则,手里好好的一副牌,非得打坏不可。

    有人说,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已是必然,换做是谁,也改变不了,贾亦韬却是不以为然。

    贾亦韬相信,如果崇祯皇帝不那么勤于朝政,不那么瞎指挥,像万历皇帝一般,当一个甩手掌柜,再有一个张居正这样能干的首辅,大明王朝只会蒸蒸日上,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建奴灭了

    想到这里,贾亦韬又有了一个决定,自己不必事事躬亲,只需牢牢地抓住军队即可,将合适的官员放到合适的位置。

    甩了甩脑袋,贾亦韬强制自己清醒了过来,不再yy,而是想了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己想要改革,必须有一个得力的手下,信得过的心腹,忠于自己的朝臣。

    思绪百转千回,似乎想到了什么,贾亦韬的眼前一亮,随手又抽出一张白纸,另一只手拿起毛笔,再次奋笔疾书起来,嘴里还在念念有词,不断地嘀咕着。

    “嗯有了,崇祯自杀于煤山之上时,既然那些文臣武将能够自杀而亡,以身殉国,毫无疑问,那些人一定是忠于大明王朝,同样也会忠于自己这个皇帝,选他们作为心腹,再合适不过了。”

    渐渐地,贾亦韬陷入深思之中,笔速也越来越慢,一个个名字跃然纸上,被贾亦韬默写出来,全都是朱由检自杀之时、跟着以身殉国的文官武将,皇族贵胄。

    驸马巩永固,锦衣卫千户高文采,锦衣卫都指挥李若珪,左都督文耀,副兵马司姚成,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父子,工部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使施邦昭

    这个时候,屋子里除了贾亦以意外,虽然空无一人,但门外却站着几名宫女和太监,等待着服侍,不时地伸头看看屋子里的情况,看到皇帝时而发笑,时而紧皱眉头,又毫无征兆地奋笔疾书,嘴里还在念念有词,情不自禁的小声地议论起来,压低着声音。

    “哎皇上这是怎么了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皇后娘娘这刚走,皇上怎么就这样了”

    “还是别在这里站着了,赶紧向娘娘回报这里的情况,皇上不是犯病了吧如果出了什么事情,你我这些奴才们,可担待不起,动辄可是要掉脑袋的。”

    

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荐)

    第二天,朝堂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于上方,也就是穿越之后的贾亦韬,此刻,贾亦韬的神色有一些不自然,不再像昨天那般充满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下方已经炒作了一团,群臣争执不下。

    “启禀皇上,微臣不同意免除三饷,换算下来,三饷所加,也不过是每亩九厘银钱,按照现在的粮价,折合成粮食,尚不足十斤稻谷,相比于每亩产粮一两百斤,这一点根本就不算什么,远远在百姓的承受的范围之内。”

    “皇上,微臣不同意朱大人的看法,朱大人这根本就是断章取义,先不说现在许多的百姓无田可种,即便是那些正在务农的老百姓,也不过多是佃农而已,替地主种地,除去朝廷的其他赋税,以及上缴的租子,老百姓也就是勉强过活,如果再摊派三饷的话,恐怕就要饿肚子了。”

    “臣附议,老百姓早已是不堪重负,被压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应该免除三饷。”

    “臣倒是也想支持皇上免除三饷之策,可是,今时今日,国库早已空虚,财政入不敷出,各个地方都需要钱,一旦再免除三饷,辽东的军费何来其他地方的驻军粮饷何来”

    此刻,贾亦韬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被吵得脑仁儿疼,双手直柔太阳穴,看到大臣们依旧是争执不休,相持不下,心里不禁呐喊:“钱钱全都是钱的事情”

    转瞬间,贾亦韬就恢复了冷静,对于免除三饷的事情,更加的坚定,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小冰河时期已经来临,一旦全面爆发,各地大面积干旱,若是继续加派三饷的话,那是逼着老百姓造反。

    “不行,不能再这样讨论下去了,若是朝臣们这样商议下去,永远不会有一个结果。”

    一念及此,贾亦韬的双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大喝一声:“好了,都安静下来”

    刹那间,大殿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贾亦韬的身上,而后者朗声继续说道:“朕决定了,三饷必须免除,谁也不准再妄议,好了,今天早朝就到这里,下朝”

    一语落罢,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贾亦韬已经抽身而起,满脸的不耐烦之色,气呼呼的离去了。

    这个时候,贾亦韬的声音刚落不久,司礼太监张彝宪连忙上来,快走了几步,停在高台的边缘附近,拂尘轻轻一甩,更甚喊道:“退朝”

    不久之后,贾亦韬回到了后宫之中,一副气呼呼的模样,来来回回地走着,仿佛是在发泄胸中的不快,嘴里更是在念念有词,声音越来越大。

    “真是气煞我也,堂堂的一国之主,九五之尊,大明的皇帝,居然连这点主儿都做不了,哼我就将话撂下了,就不信那些人不敢遵从我的圣旨,拂逆我的意志”

    一旁的司礼太监张彝宪有一些发呆,等待贾亦韬发泄完之后,愤怒的神色有所放缓,这才上前两步,并未指明贾亦韬的用词不当,将“我”纠正为“朕”,而是安慰了起来。

    “皇上莫要动怒,那些官员并不是针对皇上的,之所以争执的那么强烈,不过是党派之争,皇上你既然已经说出口,那就是言随发行,他们不敢不遵圣旨。”

    刹那间,贾亦韬的怒意全校,听得那是频频点头,脑海里不禁浮现了早朝之上的画面,细细想来,还真的是两派之争,东林党与魏党余孽的一较长短。

    更确切的来说,是东林党对魏党余孽的追杀,痛打落水狗

    这个时候,看到贾亦韬的神情明显缓和了许多,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张彝宪的心里颇为自得,更是得寸进尺的继续说道:“皇上,奴才实在不明白,两派如此相斗下去,只会消耗国力,皇上你何不借着除去魏忠贤之势,一举扫除那些魏党余孽呢”

    贾亦韬的神色变了,阴沉了下来,深深地看了张彝宪一眼,轻轻地吐出一句话:“宦官不得干政,否则”

    声音虽轻,说得是那么的随意,但张彝宪却感觉冰冷无比,寒意袭来,浑身一个激灵,心里害怕不已,身体一个哆嗦,立马跪倒,匍匐在地,同时条件反射般的颤声道:“奴才知罪,再也不敢了,还望皇上饶过奴才这一回”

    “好了,起来吧,念你初犯,这次就算了,如若再犯,哼”

    随着贾亦韬的这一声冷哼,张彝宪身体再次一个哆嗦,后背直冒冷汗,真真的体会到一句话,伴君如伴虎。

    这一刻,贾亦韬的心里却在想,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之所以成为亡国君,一半是他的疑心病使然,猜忌名臣大将,另一半就是再次再次重新启用宦官,委以重任,致使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既然不想重蹈覆辙,那我就必须改变历史,不能有猜忌心的同时,更是不能重用宦官,否则,这个国家迟早还要亡,败在自己的手里。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解决之策,如何安排宦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长处,为己所用,而不是干涉朝政。

    贾亦韬的眼里光芒闪烁,亮晶晶的,心里有了主意,不禁暗道:“嘿嘿又多了一处来钱的渠道”

    张彝宪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心里还是一阵后怕,不禁有一丝疑惑,皇上这是怎么了自从大病之后,仿佛整个人都变了,不仅限于言行举止、奇谈怪论上,还有对待他们这些跟随的内侍态度上。

    以前的皇上,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极为的冷静,行事颇为老练,绝不会像今天这般毛毛糙糙,以势压人,颇有恼羞成怒之意。

    否则,继位之后,也不会一直的隐忍,直至一举扳倒魏忠贤与客氏,以及他们的一些重要党羽

    与此同时,贾亦韬的脑海里也在回荡着一个声音,一些信息如泉水般涌来。

    千万不要动那些魏党余孽,否则,将会动摇国之根本,还会使得东林党一支独大,越来越轻视皇权。唯有平衡,方能使得国事日隆。

    贾亦韬深以为然地暗暗点头,结合那些信息,深深地明白了,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何没有一举清除所有的魏党余孽,不想让东林党独大只是一方面。

    主要的原因还是,魏忠贤与客氏保持朝政的这些年里,提拔的官员不计其数,党羽遍布朝廷内外,若是全部清除的话,朝廷十之七八的官员都将受到牵连,或是被罢官免职,或是被流放戍边,亦或是人头落地。

    杀人很简单,褫夺人官职也很简单,难的是,短时间之内,上哪里找那么多人,填补空缺

    想到这些,贾亦韬对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的意见少了许多,增加了几分钦佩,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行事能够如此深思熟虑,这么的卓有眼光,可谓是天才了。

    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打破了屋子里的平静。

    “请禀皇上,驸马巩永固求见”

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荐)

    “快快,快让驸马进来”

    霎时,贾亦韬从失神中清醒了过来,脱口而出地喊这么一句话,连连说道,满脸的兴奋之色,没有人比他更知道,这个驸马巩永固对崇祯皇帝朱由检那是绝对的忠心,不仅为了避嫌,从来不私养护卫,更是在朱由检自杀之时,全家殉葬。

    “好了,张彝宪,你先下去吧,朕要与驸马商议一些事情。”

    “是,皇上,奴才先行告退了。”

    打发走司礼太监张彝宪的同时,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之下,驸马巩永固缓缓走了进来,见过君臣之礼后,两人相对而立,等到小太监离去之后,贾亦韬这才朗声问道:“永固,关于今天早朝之事,想必你应该听说了吧”

    “是的,皇上,微臣略有耳闻”

    巩永固轻轻点头,回应了一句之后,面有犹豫之色,最终还是缓缓说道:“皇上,还望不要与那些大臣们一般见识,他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如果没有了三饷,朝廷的财政将会愈发的拮据,难以拿出各地军队的粮饷。”

    “驸马,朕当然知道大臣们是出于好意,也并未将早朝上的事情放在心上,放心吧,朕不会迁怒与他们的。否则,又如何做一国之君又如何让大明王朝中兴”

    贾亦韬颇为大度的说出这番话,整个人散发着意气风发的气质,显得是那么自信,紧接着,神色为之一暗,忧心忡忡地说道:“话说回来,关于三饷之事,之所以争执不休,相持不下,无非是因为朝廷的财政紧张,国库日渐空虚,总之一句话,就是朝廷没有钱,不得不取利于百姓。”

    “是啊,皇上,自从万历末年开始,朝廷经历过几场大的战争,西南的叛乱,以及对后金的多次用兵,几乎是耗尽了国库,而且,朝廷的财政收入也是日渐减少,才会出现今时今日的局面,朝廷没钱。”

    说话之间,巩永固隐隐透着欲言又止的味道,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有一些话不便明说。

    自始至终,贾亦韬都在观察着巩永固的言行举止,神情变化,当然扑捉到这一丝神情异样之处,连忙宽慰道:“永固,有话尽管直说,此间屋子里只有你与朕两人,不会有旁人听到的,放心吧。”

    很显然,有了这句话,巩永固明显放下了心中的芥蒂,无视了顾忌之处。

    “皇上,恕臣直言,今时今日,朝廷的财政之所以拮据如此,捉襟见肘,拿不出银两,原因都在江南的赋税征收不上来,比如两淮盐引,权贵的税收。”

    “从内心深处来讲,臣也赞同皇上取缔三饷,为百姓减赋。不过,同时也要将江南的赋税征收上来,否则,军饷这个口子就补不上来,日子一旦久了,恐出大的问题,军心将会不稳。”

    “而且,如今陕西出现百年难遇的大旱,更是急需钱粮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快筹措到钱粮,恐出民变。”

    贾亦韬一脸的凝重之色,眉头紧皱,对于巩永固的这一番表现,言辞恳切,为君分忧,心里很是满意,愈发的下定决心,这样的忠臣不用,还有谁可以委以重任

    这一刻,贾亦韬的脑海里不禁闪过一个念头,心里暗想,也不知道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怎么想的,如此忠心之人,不委以重任,却让人家天天跟在屁股后面,陪着骑马打猎

    “好了,永固,先不说这些。”

    贾亦韬摇了摇头,看似是无奈的样子,实则是让自己清醒过来,看到巩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