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南系将领中,以本地知名豪将张勋,桥蕤等战将为首,率兵直扑汝南郡。
如此一来,战斗胜利的天平又开始向着袁术军一方倾斜,汝南郡中双方的战事又陷入了胶着的状态中。
而与此同时,刘琦的兵马也已经抵达了江夏郡。
虽然只是身处在中原大战中的一处战场,但是各处的战况,也是由荆州的斥候不断的向刘琦进行禀报。
如今众诸侯郡守纷纷参战,仅靠刘琦这一面战场胜利完全没有作用,必须得是各处战场均取得胜利才算是成功。
所以他要不断的知道讯息。
刘琦的兵马抵达至西陵县后,黄祖已经将江夏郡的郡兵集合完毕。
黄祖乃是名臣黄香之后,属名家出身,其家族昔年亦是与山阳刘氏有通家之好,故刘表去年入荆州之时,便先往江夏,请黄祖协助收拢西陵诸豪,帮他收服江夏诸豪。
故而就两家的关系而言,刘琦也得叫黄祖一声叔父。
“小侄刘琦,见过叔父。”
黄祖急忙道:“贤侄儿不必如此,你我两家份属本家,且此番你还是奉命总领东征之军,论及身份,也当是黄某敬你才是。”
刘琦笑道:“叔父乃我长辈,致礼也是当然,上次襄阳城匆匆一晤,不曾向叔父多多讨教,刘琦深感遗憾,今日复得再见,刘琦甚感安慰。”
刘琦的话很是令黄祖受用,他在城外帮刘琦安排兵将们驻扎在营地,然后邀请刘琦进了西陵城。
进了西陵城郡守府,刘琦遂向黄祖询问汝南战场诸事。
黄祖将他麾下斥候在汝南的情报大致给刘琦诉说了一遍之后,遂问道:“贤侄,依你之见,咱们目下应该如何,是进驻汝南郡与袁术军和袁绍军交战,还是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然后再见机行事?”
刘琦认真的思索了一会,道:“权且按兵不动,等待吴郡那边的人与我回信,在做定论。”
黄祖闻言奇道:“为何要等吴郡那边的消息?”
刘琦遂将自己和刘表想要召刘繇入荆州的事情向黄祖大概诉说了一遍。
黄祖听完后,开始细细沉思。
在黄祖心中,这件事实在是有点扯,且不说刘繇愿不愿意来荆州,单说孙坚那面,哪可能轻易放刘繇来此呢?
但事实却令黄祖打脸了。
数日之后,从吴郡赶来的太史慈,要求面见刘琦,说是代表刘繇求见。
刘琦和黄祖率领一众麾下诸将在正厅接见了太史慈。
太史慈风尘仆仆,一脸沧桑之色,挂着黑眼圈,眼白中充斥着血丝,看样子似乎是有日子没有好好休息了。
刘琦问他道:“你叫什么名字?”
太史慈挺直了腰部,向着刘琦拱手言道:“禀府君,末将乃是正礼公麾下军司马太史慈,奉府君之命,特来向府君求援,恳请府君念在同盟之谊,想办法接应正礼公入荆州。”
刘琦听了太史慈自报家门,心下微微一惊。
“你叫太史慈?”
太史慈拱手道:“正是。”
刘琦慢慢的点了点头,道:“你从吴郡冲出重围来此,带了多少人马?”
太史慈朗声言道:“连末将在内,共计三十一骑从吴县突围,但中间被孙坚军伏击,折损了十人,目下共计二十一人来了西陵城。”
在场众人闻言不由皆惊。
三十一人从孙坚的包围圈中冲突……竟然还能剩下二十一个?
这厮定是在吹嘘吧!
黄祖在旁边哼了一哼,道:“伯瑜,此人所言未免夸大,我看定是细作无疑。”
太史慈忙道:“我有刘府君亲笔縑书,上面亦有其印,如何要说我是细作?”
黄祖冷冷道:“孙坚军乃是天下强军,能征惯战,你不过是一无名下将,如何能轻易突围?这当中定然有诈!至于刘正礼的手书,只要有心,想要模仿亦是不难。”
太史慈正色道:“府君不曾见过我的本领,如何能说我是无名下将?”
刘琦微笑着道:“也难怪诸人不信,你且将你是如何从孙坚军中脱逃出来的,细细讲于我们听。”
太史慈深吸口气,遂将自己是如何从孙坚的包围圈中脱逃出来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向着刘琦叙述了一遍。
待说完之后,众人纷纷互相交头接耳,暗自议论。
黄祖不屑道:“这等拙劣谎言,却也好拿出来糊弄我等?孙坚军何等强军,岂会只派一队骑兵尾随追赶?简直可笑。”
刘琦却是道:“你适才说你会左右开弓?”
“是”
“好,那你给我演练一番,若是果有此技,我便信你的话。”
太史慈义正言辞地道:“愿意一试。”
说罢,他转过身,当先向着厅外走去。
刘琦亦是站起身来,带领麾下诸将尾随太史慈出厅。
黄祖急忙起身,走到了刘琦身边对他道:“伯瑜,你当真相信此人?”
刘琦微笑道:“我相信此人说的是真的。”
黄祖惊诧道:“此人所言皆是漏洞,如何能信?”
刘琦微笑道:“我若是说,我跟孙坚有交情,叔父信吗?”
黄祖闻言一奇。
刘琦随即将自己也曾给孙坚写过信的事情对黄祖叙述了一遍。
“而且孙坚已经派人给我暗中回信了,其言在包围吴郡的过程中会暗中放送信人出来,确实是与太史慈之言暗和,翌日我若要接刘繇入荆州,他亦是不会阻拦。”
黄祖闻言奇道:“既是如此,那你为何还要看那太史慈的左右开弓?”
刘琦转头看向门厅处,暗暗道:“其实,我是真想看看这个太史慈,到底有多少真实的本领。”
第二百四十三章 宗亲中的名士
刘琦当然相信太史慈说的是真话。
因为别人不清楚,他确是最清楚不过,以孙坚的角度而言,他当初在阳人城既然听从了自己的劝解没有去杀孔伷,那其现在也绝对不会去杀刘繇。
毕竟当年在南阳郡杀张咨的时候,孙坚已经吃过了这方面的大亏,他不可能在同一个坑里栽两次跟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琦算定孙坚一定会顺水推舟的答应自己迎接刘繇的请求,不然若是真等他打进吴县的那一天,事情还真就是不好解决了,像是刘繇那种癞皮狗,他到底是杀还是不杀呢?
既然这种事对孙坚而言属于左右为难之事,那莫不如放走了省心。
有基于此,刘琦认为这才是太史慈能够冲出吴郡的包围圈来到自己面前的最主要原因。
至于其他的过程,都是扯淡。
但这话刘琦可不能对太史慈去说。
……
黄祖命手下郡卒在郡守府最外面的院落中设置了两面箭靶,分别在院落的两个角落,距离的间隔很大,若是按正常情况来说,用单一的手法持弓去射,若是在不转动身体朝向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同时完成射击的。
只见太史慈当着众人的面,来到距离那两面箭靶的五十步外,
他自信的接过江夏郡守府中人递上的短弓,用手上下抬举了几下,试了试重量,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遂后,却见太史慈先用左手持弓,从箭壶中取出了一支雕翎箭,捻箭羽拉硬弦,瞄准左面五十步外的那面箭靶,眯起了眼睛,凝神屏息,心中暗暗默数了三个数。
一、二、三!
接着便见太史慈的手指一松,那支雕翎箭如风雷般的射向了院落左面的靶子。
射完之后,太史慈看都不看那面箭靶,直接换了右手持弓,调转方向对着右面的箭靶子又是一箭射出,换手持弓的速度一气呵成。
待众人都转头去观看时,却见距离太史慈五十步外的箭靶上,两支利箭都已经是射中了箭靶正心,并无一箭走空落靶。
在场众人,以典韦,张任,魏延等为首的诸将官,见了太史慈的箭术,都大为惊叹,便是黄祖手下的一众将校,亦是称赞不已。
而太史慈显然是对自己的箭术极为自信,他在射完了那两支利箭之后,居然看也不看那两面箭靶,直接转身回到厅堂前的台阶下来拜见刘琦。
很显然,在太史慈的概念里,自己射出去的箭,压根就不存在射不中这一说法。
黄祖适才主观的就猜疑太史慈乃是袁军细作,对其本领也颇为质疑,听了刘琦的解释后,才知晓了其中的门道,如今见太史慈果然能够左右开弓,本领非凡,心下甚是欣赏。
他立刻换了一副嘴脸,走上前对太史慈言道:“不想君之手段竟这般高绝,果然是有猛士之姿,适才是黄某人出言孟浪了,请君勿怪。”
刘琦在一旁听的微微一愣。
接着他情不自禁的乐了。
好嘛,咱家这位黄叔父竟然也是见猎心喜,竟是打起了太史慈的主意。
当着穿越者的面挖猛士的墙角,这是不是未免也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
不过我感觉够呛能成功。
刘琦转头去打量太史慈,发现他的面色很是平静,面对黄祖的示好和招揽,这位刘繇的军司马竟然显得丝毫不为其所动。
他只是淡淡的回了四个字:“府君过赞。”
其实以正常情况分析,刘繇马上就要丢掉吴郡的地盘了,其最好的结果就是落魄奔入荆州,从此受制于人,最不好的结果就是身死殒命,
但不论刘繇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太史慈跟随他都不会有特别好的前途。
若是换成一般人,面对江夏黄氏家主、名臣黄香之后黄祖的招揽,不敢说当即纳头便拜,但也一定是极为意动的。
谁不想给自己谋个好前程?
但太史慈显然并没有旁人想象中的那么势利眼,他只是不咸不淡的简单回复了黄祖的招揽,语气平淡清冷,当中似有些拒绝的意味。
太史慈的表现显然是有些出乎了黄祖的预料之外。
便见这位性格耿直火爆的黄府君,面上闪出了几分不愉。
他不在说话,转头就向着厅内迈步而去。
黄府君很傲娇,见太史慈不接自己的茬,有点生气了。
刘琦在一旁冷眼观看,他大致明白了太史慈的想法。
通过适才太史慈对自己如何逃出吴郡的描述,刘琦能够感觉出他是一个聪明人,甚至是有些狡猾。
聪明人在应付这种人事关系的时候,自然与旁人表现的不太一样。
聪明人很少直来直往。
在与你交心之前,多有试探之举。
在太史慈展露本领之前,黄祖曾几番对他来江夏郡的动机表现出了质疑,虽然他这么做并没有错,但由于其态度浮于表面过于恶劣,想来是令太史慈对他这个人的性格和胸怀产生了些许质疑,
故而太史慈在展示了其本领之后,面对黄祖的招揽,便有意展现出了一些漠视的态度。
想来,太史慈也是有意想试探一下黄祖的胸襟到底适不适合为人主。
但黄祖的表现,显然是令太史慈很失望。
见黄祖自顾自的返回了正厅,太史慈心下不由暗自叹息。
江夏黄香之后,原来亦是不过尔尔么。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刘琦走到了太史慈身边,对他道:“太史君箭术高超,左右开弓的本领着实炫目,令人惊羡,我等适才对太史君此来的目地多有质疑,实在不该,但也不过是因为时局紧张,故行事较多谨慎,太史君可勿要往心里去才是。”
打从刘琦听到了太史慈的名字起,对待他的态度就一直较为温和,与颇显威严的黄祖相比,还是刘琦显得更加的平易近人。
如今的刘琦声名鹊起,可谓是整个大汉朝百多名郡守中,最年轻的的一位两千石了,
太史慈自然也是知道他名号的。
见刘琦这般客气,太史慈忙道:“刘府君如此说,却是令慈惶恐,万不敢当。”
刘琦笑着对着太史慈道:“咱们且一起进厅,好生磋商如何营救正礼公……太史君放心,正礼公乃我同宗,我必然不会对他见死不救,说什么也要将他从虎口迎至荆州来。”
刘琦的话虽然是场面话,但在太史慈听来却非常的舒服。
太史慈能够看的出来,刘琦是真心实意的想帮助刘繇的。
虽然他跟刘繇从没见过面,但仅凭宗亲之谊,就能做到这般地步……放眼整个大汉朝的士族群体,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委实不多。
重情重义的上位者,在某种层面上而言,是更容易得到下方人心的。
众人返回了厅堂,再度商议关于如何解救刘繇的事情,但比之适才审讯太史慈的状况而言,眼下的气氛就显的较为和睦了。
刘琦看向太史慈,道:“从吴郡前往江夏郡,则必经丹阳郡和庐江郡,如今淮南方面,二袁的势力都集中在汝南附近,九江郡的寿春则颇空虚,我们若是能够将兵马开进庐江郡,装作要攻打寿春的架势,威逼袁术军的后方,汝南和丹阳郡的袁术军必然驰兵前往寿春救援,如此一来,便不会有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