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甘宁却不以为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令甘宁没有想到的是,身为清流党日人后人出身的刘琦,居然对他这种特例独行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蔑视与厌恶。
  而且,甘宁通过他的表情和他的眼神,能够感觉刘琦并没有跟自己装相,他的表情很自然,既没有厌恶但也没有欣赏。
  甘宁的行为,在他看来,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甘宁不由颇为诧异地道:“府君观某之行,不觉无礼乎?”
  “无礼?”刘琦一挑眉,奇道:“莫不是有人这么跟你说过?”
  甘宁乐道:“刘璋,还有前任的蜀郡郡守,都曾有此言也?”
  刘琦微笑道:“既然言你无礼,君为何还执意为之?”
  甘宁使劲地扭了扭腰肢,让“叮铃”声更加大些,道:“某家之事,与他们何干?”
  刘琦微微一笑,道:“这就是了,怎么穿怎么打扮,亦或是何种作风,又非我家之事,我为何要管?”
  古人或许接受不了甘宁此等异类,特别是那些经学中人更是喜欢标榜,但刘琦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见甘宁这种喜欢特立独行的人实在是见的太多了。
  纹身的,扎耳洞脐环的,染头的……
  甚至是把下盘小弟弟的毛染了的人,刘琦都见过。
  跟他们一比,甘宁这种挂铃铛出门的小混子,着实是太小儿科了。
  甘宁认真地打量了刘琦良久,突然嘿嘿一笑,也不接着这个话茬谈了。
  刘琦一边散步,一边转开话题问道:“兴霸,适才沈,娄二君言出蜀困难重重,而你却淡然一笑了之,还出言辩驳,是为何?难道你平日里与他们二人有隙?”
  甘宁乐道:“某家与他二人,若有间隙,他们岂能从某家背叛刘焉,转投荆楚?”
  “哦?”刘琦闻言,微微一挑眉。
  甘宁无所谓地道:“出蜀之行,或凶或险,大家心中自知便是,何必在府君面前多言诉苦?某不甚喜之。”
  太史慈听了这话,不由赞同的点了点头:“大丈夫何该如此。”
  刘琦认真道:“你莫非不知,他二人乃是为了博取刘某同情,这当中之事于你,也有益处。”
  甘宁则是大摇其头,道:“有甚益处?某家如何没看出来?”
  刘琦笑道:“我若是念及你等苦楚,厚待于你等,你今日之举岂非自毁?”
  甘宁哈哈一乐,笑了。
  “府君这话,未免惹笑,我等皆乃叛将,若是不靠能力或是军功,如何能在荆州长久立足?这天下可怜者多矣,比我等凄惨之人遍地皆是,难不成府君皆要挨个委以重任。”
  刘琦和太史慈互相对视了一眼,却见太史慈眼中露出惊诧之色。
  刘琦笑道:“子义,你觉的如何?”
  太史慈感慨道:“本以为兴霸乃是纨绔嬉闹之人,成不得大器,如今看来,却是大为不俗。”
  甘宁笑道:“某虽轻佻,却非糊涂者也。”
  刘琦站住脚步,道:“兴霸,你族中人,可带出来了?”
  甘宁道:“至亲家眷皆已从蜀郡带出,有些看不透的不肯随行的亲眷,某亦无法……沈,娄二人的家眷亦如此。”
  刘琦点了点头,道:“他们目下何处?”
  “在来江关之前,我等先行将之安排在附近山野,只等冲出江关之后,再做定夺。”
  刘琦点了点头,道:“既如此,来日你可派人将他们先行带往江关安居,待我回头禀明父亲,再将他们带往荆州,妥善安置。”
  甘宁少有的露出感激之色,道:“有劳府君了。”
  刘琦摇头道:“可惜你族中田产,我却帮你不得了。”
  甘宁哈哈大笑道:“人活着就行,还要甚产业!”
  对于甘宁的乐观,刘琦很是欣赏,不过对于他骨子里的那股张狂和跋扈,刘琦也不甚喜欢,不过人都是有各自的性格弱点的,他这个样子,倒也是显爽朗,总比那些暗藏心思的小人要强。
  刘琦随即问他道:“兴霸,依你之见,如今我已经夺下了江关,下一步当如何行之?”


第三百六十四章 喂鸡亦可引猴
  刘琦心中对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其实早就有了规划,但他还是向甘宁进行了询问。
  并非是为了其他,他是想考验一下甘宁的眼界。
  毕竟,刘琦是真心想把他当成一个大将之才来培养的,自然是格外重视。
  但他之所以要培养甘宁是因为他在历史上的声名,甘宁本人实际的本领有多少,刘琦目下不得而知。
  甘宁认真的想了想后,方才道:“府君,依照甘某之见,江关和白帝,虽同属益州之境,但却是益州之东和荆州之西的险要隘口,某家不知府君夺下江关之后是要如何行事,但不论如何,江关和白帝不可丢弃,这里是入川的第一道关口,但同时也是益州兵将进入荆州的第一道关,只要府君派遣重兵守住这里,刘焉就得不断的向东面的各处关隘增添兵将,如今益州境内的兵马有限,一面要面对汉中,一面对犍为郡,如若是又要在东面驻兵,岂不是将分防三地?纵然刘焉有天大的本领,这日子怕也难过了。”
  刘琦微笑道:“依兴霸之见,就算我不从江关继续向益州进兵,只要能稳守江关,就足矣制衡刘焉了?”
  甘宁点头道:“不错,府君今日只要在江关安置五千兵马,刘焉最少也得调两万青羌来抢关防备,这便是牵制!”
  刘琦和太史慈彼此对望了一眼,二人皆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到了认可的意味。
  刘琦颇为欣赏的点了点头,赞道:“兴霸,明日我想请你为先锋,替我军先行突击白帝城,君愿意否?”
  刚刚受降的战将,便让他独自率兵自为一部,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纵观历史也是非常少见的。
  毕竟,不论理由再怎么充分,降将终归是降将。
  不是说降将就不可以信任,而是说,一旦刚刚归顺的降将就被委以重任,那其他的将领又该如何做想?
  毕竟,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面,为人主者为了稳固人心,都要讲究一个先来后到,不然的话,就容易让手下人产生怨言。
  眼下的情形,刘琦敢做出让甘宁为攻打白帝城先锋的决定,原因无外乎只有一个。
  那就是他铁了心的要扶持甘宁。
  饶是甘宁这等大咧咧的人,此刻也不由愣住了。
  好一会之后,方见甘宁冲着刘琦作揖道:“府君之信,令宁深以为撼,当竭力以报。”
  事情基本就这么定了下来,甘宁对刘琦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后,便回返军中,去找沈弥、娄发商议明日一早出兵的事宜了。
  太史慈则是陪着刘琦继续在平原上散步。
  “府君为何会将明日攻打白帝城之事,交于甘宁去做?”太史慈一边走,一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刘琦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反问他道:“子义,汝相嫉否?”
  太史慈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半晌后,他决定对刘琦说实话。
  因为狡黠如太史慈,此刻定然知晓他的心思是瞒不过刘琦的。
  “颇嫉之。”太史慈诚恳道。
  “为何?”
  太史慈的表情严肃:“非慈嫉府君任用降将,乃嫉府君故意使其成此功业。”
  太史慈这话说的倒也是实在。
  如今江关已破,严镛遁走,白帝城孤悬在江关之外,既无救援,也无士气……说句不好听的话,此刻刘琦随意从帐下抽调任一名曲军侯以上的军官率兵前往都可以轻松拿下白帝城,就看他将这份功劳交付给谁而已。
  这是摆明了送一份功劳给甘宁。
  刘琦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子义不欺我,任降将而成大功,定会得旁人相嫉,但我必须要这般用甘兴霸。”
  太史慈若有所悟地道:“府君这般行事,可是做给荆州人看的?”
  刘琦很是郑重地摇头:“非也,某此为乃是做给益州人看的。”
  太史慈一时半刻似是有些没太理解上去,认真琢磨了许久之后,方才恍然。
  难怪了。
  刘琦这般做法,确实不是给荆州人看,而是给益州人看。
  从益州叛逃至荆州之人,皆可得此厚待,这是攻心。
  这就是刘琦要给益州人看的东西。
  世人有一说辞为‘杀鸡儆猴。’
  殊不知‘喂鸡亦可引猴。’
  ……
  次日,甘宁率领麾下三千降兵,先行往白帝城进发,刘琦另派遣黄忠、太史慈分别率领两营兵马紧随其后,以壮声势。
  三千兵马之后,是三万精锐。
  白帝城的守军亦不过是江关分支,不足两千之众。
  面对荆州军这般声势,白帝城的蜀军自然不敢与之强战。
  乃降。
  时隔一日,江关之内,刘琦与荀攸开始探讨关于江关的防守策略。
  从这一刻起,江关从益州的门户变成了秭归的门户。
  “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祸福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荀攸短暂的下了一个评语。
  “应留多少人驻守?”刘琦反问道。
  “嗯……”这一点荀攸倒是犯了难。
  鱼复之地,对于益州人来说,犹如门户,自当如刘焉一般,派遣严镛这样的名将率领重兵驻守,但眼下对于荆州人来说,这里属于一个踏板,但一时半刻能不能用上,还在两说之间。
  刘琦马上还要去汉中,却不知汉中诸事是否顺利。
  多留兵,恐不划算。
  可若是留少了兵将,也未免无用。
  少时,却听荀攸斟酌了好久之后,方道:“留兵七千当可。”
  刘琦听了这话不由笑了。
  历史上的曹操,在合肥这处战略要地上,为了钳制东吴,留下了著名的大将张辽……同时也留下了七千人马。
  或许对于现在这个时期的战争来说,七千这个数字,有着什么独特的意义?
  “还是留三千人吧。”刘琦决定砍下一半。
  荀攸听了,心中多少有些不放心:“留的人少了,恐不能成大事。”
  “不尽然,只要筹谋得当,想要守住江关,应不是问题。”刘琦的话里话外,似乎颇有些自信。
  荀攸见状,心知刘琦应有筹谋,遂恭敬地道:“愿闻其详。”
  刘琦问荀攸道:“公达觉得,我等此番攻打江关,为何能这般迅速的取胜?”
  荀攸认真地道:“出其不意,乃在其一。”
  刘琦点头道:“其二?”
  荀攸转过头,在雄关之上,向着下方的滔滔江水瞅了半晌,突然道:“乃因舟师得胜。”
  刘琦很是郑重地点头道:“不错,江关之地,雄关险隘是其一,但除了雄关之外,尚有水道为其二,山关难虽越,但若水道被突破,则山关也难久守。”
  刘琦此番攻打江关,黄忠和黄叙父子针对关头所做的攻击,自然是功不可没。
  但他们之所以能成此大功,同时也是因为关下的水道被刘琦和太史慈,典韦等一众强攻,故而使的水门被攻破,引得关上之军分出一大部分下关去抢水道,结果水道没有抢成,反倒是连关上的守备兵力,也不足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反是换成了荆州一方来守备江关,但情况基本上还是一样。
  但荆州军伐江关,乃属逆舟行师,若是蜀在兵伐江关,便属东向。
  故刘琦决定,采用铁索横断关口,又于铁索外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寨,凿两岸壁,引绳为飞桥,严为守备的方法,来守护关口城寨。
  至于后援方面的事情,亦无需担忧。
  江关虽属蜀地,但就地缘而言,其实还是离荆州的西面较近,而可以作为江关大后方,最为贴合的一个地方,就是秭归县。
  因此,只要是守江的战略得当,运筹规划得体,稳守江关对于荆州军来说,应该是不在话下。
  更为主要的是,益州内部现在比较混乱,刘焉没有足够的精力,对江关进行大规模的突击。
  但守备江关的任务,应该交给谁来做?
  按道理来说,刘焉目下没有能力来攻江关,但凡事都逃不过一个万一。
  若他果真派兵前来,谁能守之?
  这个留下的人,不用能力太强,因为刘焉目下抽调不出那么多的精锐……守关人只要能够按照刘琦的方法谨慎执行,想来就够了。
  刘琦认真的思虑了之后,想出了合适的人选。
  而这个人选,应该也是刘表希望他去磨砺锻炼的。
  便借花献佛吧。


第三百六十五章 好贤孙
  五日之后,从南阳那边负责押解后续辎重的刘琮和刘修两个人,来到了江关内刘琦的军前。
  对于刘表而言,他非常希望刘琦能够扶持一下这两个亲弟弟,毕竟都是山阳刘氏的一脉子孙,刘表希望他们都能够成才……最好是能够变成和刘琦一样的人才最好,如此山阳刘氏才会越发壮大,族中兴旺。
  当然,就实际情况而言,这不过是刘表一厢情愿的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