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庞德与西凉军最后一仗,率领联盟军追击董卓军,中了彼之埋伏,遭到了重创。
  这场仗,如今就成为了以马超为首,还有程银、李堪、杨锋等一众豪强落井下石的把柄了。
  试想庞德如何能坚持的住?
  这个时代,上层与上层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用你为将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功绩,但是当战事过去,你犯过的错误,全都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把柄,而且很多甚至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所以说,不论在什么人麾下做事,功高盖主最是要不得。
  庞德很年轻,有些事他不明白,即使明白了,也已经晚了。
  他的心里憋屈啊。
  刘琦命人取来了酒坛子,在帅帐内给庞德倒了一爵,然后递送到庞德面前,道:“令明,刘某人这几日一直都在跟王太傅他们商量迁都的事,实在是无暇顾及你身上发生的事,但刘琦虽然不知道你身上发生了什么,但我能想象得到,似你这样的忠义之人,居然肯主动前来转投于我,这当中需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刘琦没有什么言辞能够安慰于你,只能陪你一醉解千愁,来,我陪令明共饮一夜!”


第四百八十七章 猛将的心声
  此时此刻,不论刘琦的话和行为是否发自真心,但他的话确实暖了庞德。
  或许刘琦前番将庞德推上都护之位,是有一些用计策反的嫌疑,但在庞德指明了之后,刘琦能够当着他的面主动认错,并进行反思,这一点就远非诸多上位者所能及。
  一个成年人犯错之后,肯主动承认错误的非常之少,大多数都是为了面子死不认账,不肯低头认错。
  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像刘琦这样的上位者。
  仅仅是此一项,就让庞德对刘琦发自内心的感到佩服。
  更何况,庞德忠义是忠义,但忠义的人不是傻子,看不出谁优谁劣,谁对自己推崇,谁不拿自己当回事。
  刘琦谋算自己,那也是因为他认可自己,觉得自己是可用之才,而且以他的身份而言——身为名士刘表之后、一方重镇、汉室宗亲,肯如此屈尊对待自己,庞德想想都觉得亏欠刘琦。
  反观马超这一个叛贼之后,却是争强好胜,性情刚烈暴躁,且与手下争功,当众驳自己的面子,屡次与自己发生争吵。
  马超是勇武雄烈,有猛将之姿,但他的秉性太孤高,容不得人比他强,而且他的性情也真是太过凉薄了。
  这一次追击董卓事败后,马超等人联名向马腾和韩遂做书,细数庞德之失。
  他们竟是将追击董卓的罪责都归到了他庞德的身上。
  虽然马腾没有对庞德进行追究,但他并没有抚慰庞德,很显然,是对于马超等人的谏言默认了。
  虽然庞德没有任何损失,但他心里过不去这道坎。
  说实话,他委屈。
  他在叛军营中,不求前程不求官爵,这些东西说实话,马腾根本就给不了他。
  但如今他连一个公平的待遇都已经没有了么?
  这是当然的,就算马腾知道他庞德没错,他也不能驳斥他初出茅庐的儿子。
  因为马超才是他基业的继承人,他要替马超树立军威。
  庞德接过了刘琦递送过来的酒,虎目中不知觉竟然有些湿润,鼻中亦有些酸意。
  不过他终归是西北出身的血性汉子,如何能轻易将自己软弱的一面示弱于人。
  他极力的找回自己的状态,然后端起酒爵,向着刘琦举起,道:“多谢刘益州!”
  刘琦亦是举起酒爵,畅饮而尽。
  两人就这么一爵接着一爵的喝,庞德不说,刘琦也不问他。
  就这么喝了一会之后,庞德因为饮的太快,醉了。
  刘琦的酒量则是远超庞德的想象。
  他陪着庞德将酒全喝了之后,居然只是略有微醺,丝毫没有失态的表现。
  他的酒量到底如何不好说,反正是比庞德能喝。
  庞德喝到后期,眼睛有些发直,面色通红,有些断片的状态了。
  他口齿不清的问刘琦道:“刘益州,您说这事儿庞某人有错么?”
  刘琦认真地看着庞德,道:“你忠义无双,为主分忧,何错之有?”
  庞德听了很是开心,他虽然是醉了,但还是非常感激刘琦对他的欣赏。
  一个男人,最需要的就是认同感。
  “那府君觉得,错的是马少郎君,还有那些豪强羌首么?”
  刘琦又敬了庞德一爵,认真地道:“他们的行为虽然偏狭,令刘某不甚赞同,但以他们的地位和角度而言,我觉得他们也没有错。”
  “既然庞某和他们都无甚错处?那为何事情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刘琦认真地道:“这件事上,你和他们都没有错,唯一错的,是你明珠暗投!忠义之士投了一群没有主见没有德行的叛贼,焉能有好结果?”
  庞德端着酒爵的手微微一抖,然后便见他爵中的酒水‘扑腾扑腾’的往外洒,然后便见他脑袋一沉,身子一落,‘噗通’一声栽倒在了桌案上,然后迷迷糊糊的就睡了过去。
  刘琦微微一笑,无奈地摇了摇头。
  然后,便见他将酒爵一样,将当中所剩的残酒一饮而尽。
  今夜这酒喝得不甚痛快。
  这东汉末年,论及拼酒,难道就没有人有一战之力了?
  ……
  第二日,庞德再次醒来之时,他和刘琦谁也不曾提起昨日之事。
  只是从这一刻开始,庞德开始称呼刘琦为‘明公’了。
  “明公,德族中以兄长庞柔为尊,父母早逝,且尚未婚配,也算无牵无挂,只是还有一些伴当跟随我多年,不忍弃之,德向回南岸一趟,召集这些手下,收拾家私与我一同入汉中,从此庞德愿常伴明公左右,甘心为明公驱驰。”
  刘琦微微一笑,道:“早去早回,我在南郑等你。”
  “诺!”
  庞德走后,刘琦的大军便开始调转方向汉中进发。
  关中一战,刘琦的军势大增,大实力快速激增的同时,便一定会出现很多弊端,这一点刘琦心中非常清楚。
  回到汉中之后,刘琦要将这些琐事好好的梳理一番。
  三军此番返回汉中,乃走秦川,在斜谷道口,却正碰到了徐荣率领一众兵马前来相应。
  这位被董卓亲自敕封任命的中郎将,终于出现了。
  前番与刘琦一番交手,被他设计用连弩阵败了一次……徐荣并不服气。
  他自认为输在消息准确性不够,不晓得刘琦军中的虚实情况。
  如果双方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交手,徐荣自认为不会输给刘琦。
  但徐荣同时也不明白,战争这种事,没有如果。
  刘琦让三军驻扎歇息,明日赶路,而他则是和徐荣席地而坐,交心畅谈。
  刘琦今日是第一次见到徐荣。
  四十多的年纪,在这个时代来说,徐荣也不算小了,常年的军旅生活,使的他的容貌看起来比较沧桑,面容消瘦,背还有点佝偻,说气话来慢条斯理的,不像是一个粗豪的边郡武将。
  但是他那双略显沧桑的眼睛,却也依稀能够看出几分睿智的光芒。
  “天子已经下了诏书,赦免了徐将军和还有李傕郭汜等一众余党,将军领兵自可在关中驻扎,为何还要投我?”刘琦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徐荣并没有着急回答,他似乎在斟酌词汇。
  良久之后,他才慢悠悠地开口。
  “刘益州能够战败相国,成就一番功业,想来是精明睿智之人,徐某也不跟刘益州兜圈子,便直言相告了。”
  顿了顿,便听徐荣继续道:“徐某在相国麾下待到今日,全因相国对我器重,但论身份,徐某跟李傕和郭汜等人并不相同,他们都是凉州豪族,麾下自有势力,我是幽州人,在那些凉州人看来,与他们不甚相同……相国在日,他们或可凭着相国的面子敬我几分,相国不在了,徐某人在他们的眼中,便是障碍了……以徐某人的立场,是不可能和他们为伍的,不知刘益州可能明白?”
  刘琦认真的想了一下,觉得徐荣这话并非没有道理。
  历史上,董卓死了之后,以徐荣为首的部分西凉军确实投到了王允的麾下,而且王允也接纳了他们,用他们协助自己与李傕等人抗衡,单凭这一点就能够看出,就连王允都知道徐荣和西凉诸将们尿不到一个壶里。
  董卓是他们之间彼此能够合作的唯一桥梁,董卓死了,徐荣一个外来户在关中与他们并立,唯一的下场就是被兼并……再惨点的话,就是尸骨无存了。
  “既不能和李、郭等人为伍,那为何不投袁绍,不投曹操,不投天子和王太傅,单单来投我刘琦?”刘琦眯着眼睛,再次抛出了一个疑问。
  徐荣笑呵呵地道:“刘益州问的好,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他叹了口气,道:“袁绍其人,四世三公,麾下有河北和汝颍等诸多士族派系为辅,听闻他麾下的诸位战将,亦多是河北大族出身,各个不俗,论本事我自认为不输他们,但论及身份……嗨,我一个连凉州豪强都算不上的董氏余将,我怕在袁绍麾下会有所自误。”
  徐荣的身份和袁绍的身份不对等,他的顾虑也是正常的,刘琦能够理解。
  “那曹操呢?听闻此人招贤纳士,不拘一格。”刘琦又问道。
  “我跟此人不熟,而且若论势力,此人犹在君父子之下,徐某自然不会投他。”
  刘琦认真的想了想,觉得没有问题。
  曹操眼下虽然占据了兖州,且受降了青州数十万黄巾,但兖州久经战乱,过于残破,要回复还需时间,跟荆州的兴盛富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那为何不投朝廷?不投王太傅?”
  徐荣很是认真地道:“若刘益州不在此处,徐某必投朝廷,但有君在此,相比之下,徐某还是更愿意往荆州去……毕竟王太傅年老,吕布虎狼之辈,天子年幼,雒阳四战之地,相比荆州丰乐之土,徐某还是觉得跟随刘益州,更有些前途。”
  刘琦认真地点了点头。
  徐荣这个人,说话倒也是诚实。


第四百八十八章 陈王的丧事
  刘琦有时候神烦那些做事粗犷的边郡武夫,他感觉自己这种有文化素养的人跟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沟通,因为他们办事不讲规矩,只凭拳头大小,让文明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
  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跟这些边郡出身的军功武人说话还是很痛快的,他们一旦认准了某件事情,便会直来直往不拐弯抹角,说话不兜圈子,能一盏茶功夫谈明白的事,他们绝不会拖到两盏茶结束。
  徐荣现在就给刘琦这种感觉,直来直往的,很是痛快。
  徐荣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很简单,我就是要投靠你们荆州,一则是因为荆州安逸没有是非,二则是那里安全,舒坦可靠,比我在别的地方待着有发展。
  反正收不收我,都是你刘使君一句话的事了。
  刘琦正襟危坐,认真地盯着徐荣的眼眸,似乎在揣摩着他,徐荣怡然不惧,坦然相对。
  少时,便见刘琦的嘴角缓缓挂起了一丝笑意。
  “徐将军如此坦诚,倒是令刘琦始料不及了。”
  “久闻刘益州虽是高门出身,但招揽英才不分门第,徐某人自认为也是有些本领的,今愿意在使君麾下为一偏卒,只要使君肯接纳徐某便可。”
  刘琦轻轻地拍打着自己的大腿,仰头看天,慢悠悠地开口道。
  “刘某出身经学之家,又是刘氏宗亲,这心中常怀有为陛下分忧之情,但欲匡君辅国,则不能固守昔年士族用人的方法,若墨守成规,必不能为陛下荡平寰宇,剪除凶顽,这乱世用人……刘某重才不重德。”
  徐荣闻言一惊,道:“今日之言,出自刘使君之口,入徐荣之耳,绝不会让旁人知晓。”
  “无所谓。”刘琦淡淡一笑,道:“你便是将这件事传了出去,若刘某不认,怕这天下也是不会有人几人相信的……不过若要用你,徐公也得让我知晓,你能帮我什么忙?”
  徐荣诚恳地道:“徐某随相国纵横北地二十余年,麾下有精锐骑兵两千余,另有步卒五千,可供刘益州驱驰,另外,徐某出身辽东,久在西凉,这马军的操练之道,某比之吕布,李傕等人,不逞多让。”
  “西凉军加起来有十多万人,你好歹也是个中郎将,就能给我领来七千兵卒么?”刘琦有些不太相信。
  徐荣长叹口气:“相国去后,所余的兵马大多是凉州人,这些人昔日皆为李傕等人在凉州之地替相国招募。我虽是中郎将,但毕竟是出身幽州,能够受我节制的凉州兵将着实有限,而且上一次,我麾下的主要兵士,被刘使君的连弩阵,还坏去了大半……”
  “哦。”刘琦闻言颇有些尴尬。
  他这话算是问到了徐荣的痛点上了。
  不过徐荣兵马没有多少,但那两千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