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降!”
  “愿降啊!”
  “……”
  “号令三军,分阵包夹,然后止步!”徐荣看清了对面的情况,立刻对身边的传令兵下达了命令。
  马军在平原上摆开冲锋阵势的时候,很难迅速停摆。
  这样容易使后队踩踏前队,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徐荣传令,让马军分为两对,在冲锋时调转进攻方向,改冲阵为包夹,待军马分成两路一左一右将对方包围起来之后,这样一来进攻的路程增加,冲锋的势头便会逐渐降低,如此再停军歇马,可保无忧。
  “呜呜呜!”号角声响起在成都城门前的平原上。
  荆州军的马军分成了两部,一左一右的将城门前的益州军包围了起来,随后一众骑兵停军歇马列阵,谨慎的观察着那些跪倒在地的益州军的举动。
  但凡是他们敢有所动作,徐荣依旧会立刻下令强攻,丝毫不会拖延。
  可益州军的降意是真的。
  荆州骑兵歇马之后,益州军的使者前来向徐荣禀明,刘璋想要献降的诚意。
  徐荣转头看向身边的太史慈和甘宁,问道:“依照二位之见,如何?”
  太史慈道:“权且勿动,先派人禀明君侯才是。”
  徐荣小镇地转头看向那使者:“听见了吧?让你家刘季玉先等一等,待我家君侯到了,再做论处不迟。”
  太史慈派遣快马,飞马去后军向刘琦禀报。
  刘琦得到了消息之后,立刻说了两个字:“准降!”


第六百七十三章 打下益州的后续
  刘琦向斥候下令准降的时候,张允和蔡勳都在他的身边。
  这两个人一左一右,犹如刘琦的两个左右护法一样,形影不离。
  他们两个人,总是会抓紧一切时机向刘琦谄媚的献谗言,但同时又会抓紧一切机会,彼此互相抨击。
  这两个人谄媚之臣你一言我一语,一会拍拍刘琦的马屁,一会又彼此互掐,争的面红而赤。
  虽然有些过于喧嚣,但刘琦却一直乐在其中,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身边有两个这样的属下,可以时刻提醒刘琦,不要骄傲自满,也不要被身边的谄臣所蛊惑,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居功自满,自以为是。
  待那名斥候走后,蔡勳向刘琦谏言道:“君侯当真要受降刘璋?”
  刘琦点头道:“是。”
  蔡勳犹豫了一下,道:“如此,似有不妥吧?”
  张允在一旁冷嘲热讽道:“君侯自有明断,你在这里瞎担忧什么?”
  蔡勳皱了皱眉,看向张允:“我与君侯说话!与你何干?”
  张允冷笑道:“君侯以仁义治政,岂能随意滥杀?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也配为君候之将?”
  “嘿嘿,你知道我下话要说什么?就在此冷嘲热讽!端的无知。”
  “好了、好了!”刘琦挥了挥手,打断了二人的争吵。
  这一个表哥,一个小舅子,都在此喧嚣呱噪个不停,着实惹人腻烦。
  然后,他看向蔡勳,道:“成珪,你且说说,我受降刘璋有何不妥?”
  蔡勳拱手道:“君侯,刘璋父子,昔日曾有反叛之嫌,被朝廷抹去了州牧之职,而敕君侯为镇西将军,益州牧,假节……其实以朝廷的角度而言,就是让君侯代表天子来益州平叛,剿灭刘焉父子……君侯若是得了益州,却不杀刘璋,在朝廷那边……恐说不过去吧?”
  刘琦轻轻的甩动着马鞭子,抽打着的卢,又问张允:“表兄,依你之见呢?”
  张允则是拱手道:“君侯,朝廷那边的事,末吏懂的不多,只是眼下益州刚刚平定,人心不附,眼下君侯当以安定蜀人之心为主,若是君侯能够放过刘璋,则蜀人必感君侯乃是仁慈之主,则不论是豪强还是黔首,皆归心于君侯,于君侯治理蜀中,大有裨益!若是杀他……毕竟那是您的同宗族叔啊,孔惹人憎。”
  蔡勳急忙在旁边道:“但若是如此,唯恐朝廷那边不好交待,毕竟君侯与旁人不同,当年,您可是护君联盟的发起人,以维护朝本为己任!这刘焉父子,背叛护君联盟,与反贼无异……”
  二人你一样,我一语,争相向刘琦谏言。
  刘琦却并未回答,他只是在认真地思索这件事可能会引起的后果。
  少时,待两人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却见刘琦看向他们,问道:“有些时候,有些事不能完全以我们的角度来想,也要以别人的角度来琢磨琢磨……”
  说罢,刘琦扭头看向张允,问道:“表兄,你觉得以朝廷的角度而言,我夺下益州,朝廷会是什么想法?”
  张允闻言一愣,他下意识地回答道:“天子认君侯为皇兄,若得知君侯拿下益州,平了反贼,势必欢喜,必当大加赞赏。”
  “天子年幼,当不得政,眼下朝中诸事,皆有赖王允掌管……咱且不说天子,只说王允,依照你们看,王允对我拿下益州这件事,会有何感想?”
  “这个……”
  “哎,有什么说什么!”
  张允还未回答,一旁的蔡勳突然出言道:“王允心中一定会生出对君侯的忌惮之心,荆州和益州……虽为我大汉的偏僻之所在,但毫无疑问,却是我大汉十三州中,除扬州外地域最大的两个州!如今这两个大州皆为君侯所据,单以辖境而言,君侯已是大汉朝牧守中的第一人了!”
  “说得好,就是这个道理。”刘琦赞赏的向着蔡勳点了点头,出言称赞。
  张允在一旁生闷气。
  其实他不是想不到这一点,只是适才有些犹豫要不要说出来,没曾想让蔡勳这小子抢了先。
  刘琦继续道:“王允见我辖境激增,势力大涨,必然心生提防,怕是会处处掣肘于我……此番我若是不杀刘璋,只怕他就会以朝廷的名义,责备我拥兵自重,居心不良,不尊天子之命,有负圣恩……届时我上奏解释,无论解释的通,或是解释不通,怕都会让他抓住短处,虽不算什么大事,但毕竟让人在手里随意拿捏,都会不舒服的……太原王氏在北方的士林中极有威望,怕是到时候,北方士林的口诛笔伐,会连绵不断。”
  张允闻言道:“难道只有杀了刘璋?”
  “杀伐太重,恐凉了蜀人之心……但我想,这是王允最想看到的结果了。”
  张允和蔡勳大眼瞪小眼,一时间竟然不吵了。
  “那这事应如何处置?”
  刘琦笑呵呵地道:“其实事儿不算多大事儿,不论杀刘璋还是不杀刘璋,我都担得起……只是我不想凭白让人算计,假如王允那边真有心要给我扣屎盆子的话,那这屎盆子,终归得由他亲自扣在我的头上才行!”
  刘琦的话说的有些模棱两可,张允和蔡勳都没太听懂。
  “君侯此言何意?”
  刘琦笑呵呵地道:“我不过是一外藩镇守,虽有将军之位,但终归是朝廷的鹰犬而已……但王太傅就不一样了,人家可是执掌大汉的能臣,位列三公之上!掌天下权柄,那是咱们的上位!咱们有事拿不定主意了,自然就要向上位请示,哪有私自做主的?”
  刘琦的言下之意,换在后世就是别拿领导不当干部。
  说罢,刘琦对张允道:“表兄,派人回雒城,让李铮替我草拟一份奏疏,派人星夜送往雒阳,向朝廷请旨……就说我刘琦不辱君命,已经拿下了益州,生擒了叛逆,请朝廷下旨……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顿了顿,刘琦又道:“记着,让李铮在奏疏中明确提出,我要朝廷的确切旨意!”
  张允愣了一会,方才拱手:“君侯高明!朝廷若是下旨杀了刘璋,那是朝廷的事,不干君侯之事,杀同宗者乃朝廷,是天子!”
  蔡勳亦是道:“不杀的话,却也是正合了我们的心意。”
  刘琦轻轻地挠了挠头,道:“政治这东西,有时候确实烧脑,打下来的疆土,生擒的阶下囚,如何处置,还得去看别人的态度……呵呵,不过我的招数已出,接下来就看王允如何接招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凭诏书行事
  刘琦后续的大队人马抵达了成都郊外,徐荣、太史慈、甘宁等人此刻正在此处驻扎,密切的监视着刘璋一众人的一举一动。
  一旦他们有所异动,便立即诛杀。
  当刘琦抵达了成都东部的平原之后,刘璋便立刻带领着一众手下,步行来至刘琦的马前献降。
  他手持白绫,伸手有掾史替他托着州牧印绶,缓步来到了刘琦的面前。
  “罪人刘璋,见过镇西将军,罪人无知,屡抗天兵,深悔不及,今特纳上益州户籍表册,率益州本土军民六十四万户,二百八十二万口,归降镇西将军。”
  刘琦轻轻挑眉,他疑惑地看向身后的黄权,道:“这个人户数量不太对吧?如我所计不错,永和年间,益州本土的人口数就达到了五百多万……这五十年的时间,人口就下降了一半以上?”
  黄权拱手道:“不瞒君侯,其实蜀地表面上看似偏安宁静,但实则多年来一直是战乱不断,光是永兴、永寿、延熹年间,巴郡板楯蛮夷的在各郡县的叛变次数就达到了二十余次,后孝灵帝在位时,亦是屡屡叛变,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蛮夷甚至将兵马打到了蜀郡、广汉、犍为、汉中诸郡,规模之大牵扯了整个蜀地,战乱连年人口锐减。”
  王累在一旁接茬道:“后先帝以怀柔策平了蛮夷造反,但黄巾随之猖獗,黄巾贼马相纠贼军十余万,祸乱蜀中,刘焉入蜀,又与本土大族屡屡冲突,可以说益州这些年的战事不断,人口锐减也在常理之中……更何况,这表册之中的人户,并不包含汉中郡。”
  黄权和王累的话,表面上听着在理,但刘琦却并不相信。
  不错,益州这些年的战乱是没停过,但还达不到尸骨遍野,民不聊生,祸乱不止的程度。
  益州人口跟永宁年间相比或许是减少了很多没错,但也不应是表册上的这么少。
  但在刘琦看来,真正的户口数太少,还是因为人丁隐瞒,农民依附于豪强,这种现象在整个大汉一直存在,在荆州也存在……但益州毕竟是偏远闭塞之地,想来隐匿人口的严重程度还要远远超越中原各州。
  而黄权和王累都是本土大族,这个时代庄园经济横行,到处都是隐匿人口,自然也有他们家族的一份,故而他们将责任推到战争上,也属正常。
  依照刘琦的估计,蜀中目下的人口,应该是被隐匿了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但刘琦并不点破,这种事大家心照不宣,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刘琦挥了挥手,命人接过刘璋手上的白绫,以及他身后随行人员手中的户籍表册。
  然后,他伏下身子,对刘璋言道:“叔叔,上马吧。”
  刘璋起先有点没反应过来,呆呆的愣在原地,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
  欣喜异常的走到了刘琦给他预备的一匹战马旁边,与刘琦一同向着成都城内走去。
  而成都的城门,此刻早就已经打开了,吴兰和雷铜站在城门外,默默地关注着远处的情况。
  眼见刘琦等人来了城门前,二人急忙上前拜见。
  刘琦安抚了吴兰和雷铜,并让吴兰随自己的荆武卒亲卫前往雒城去见他的兄长吴堀。
  刘琦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善待他们的族人。
  吴兰和雷铜感恩戴德,表示愿意誓死效忠刘琦。
  ……
  进了成都之后,军队行驶在街道上,刘琦一直没有再和刘璋说话,这导致刘璋心中很是惶恐不安。
  终于,他憋不住了,问刘琦道:“敢问镇西将军,您……打算如何处置我?”
  刘琦摇了摇头,道:“族叔问错了,不是我打算如何处置你,而是陛下打算如何处置您!刘某只是奉了朝廷旨意,来益州赴任的……至于如何处置族叔……”
  刘琦伸手指了指天上,道:“那是上面的事情,与我无干。”
  刘璋闻言顿时急了,他匆忙道:“镇西将军!我服了,我是真真的服气了,我不想当什么益州牧了,只求能够安心的当一个富家翁足矣,还请您奏疏于朝廷,向天子陈明刘璋的归顺之诚……严君在世时,虽民间有传言他悖逆于朝廷,但那都是传言啊!况且严君也曾有功于社稷啊,如今家严已死,昔日之事,一概与我等小辈无关啊……真的!”
  刘琦伸手拍了拍刘璋的肩膀,道:“好说,好说……族叔放心,我一定会尽量替你向朝廷美言,雒阳那边的诏书一日不下,叔父便可一日安居于益州,但诏书一旦下达了……”
  说到这,刘琦顿了顿,道:“朝廷的诏书下了,我就得按照朝廷的诏书办事了,还请族叔勿怪。”
  刘璋:“……”
  ……
  很快,刘琦的奏疏就被使者送往了雒阳。
  士孙瑞,赵仆等人亲自持刘琦的奏疏,来见王允。
  “这小子,真是奸狡啊。”王允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