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晚,简雍前来见赵云,向他陈述了刘琦的邀请。
  简雍向赵云陈述,刘琦身为南境霸主,己方前来投诚,赵云和刘备同样是首领级人物,若是不去益州相见,多少有些于礼不合。
  赵云不疑有他,当下便随同刘备一同前往益州。
  ……
  雒阳。
  以李铮和杨松为正副使的队伍,从汉中出境,借上庸之地进入了司隶之境,不数日便抵达了雒阳。
  到了雒阳之后,李铮和杨松立刻分头行事。
  李铮为正使,一面向尚书台呈递文书,请见天子,奏请见驾,替刘琦给天子进献贡品和战俘。
  而另外一方面,身为副使的杨松则是暗中拜访了魏续。
  杨松深明贿赂之道,他明白,直接去见吕布做疏通的手段太过下乘,最好的方式,还是有一个吕布的亲近之人引荐。
  ……
  今日,是个大晴天,杨松带着重金厚礼,前来魏续的府邸请见。
  魏续一看见摆在地上,那被打开的一个个箱子中,摆放的麟趾金,上品漆器,白瓷器,还有蜀锦等贵重物品,眼中的光芒四射,口水差点没流出来。
  通过这些贵重的物品,魏续很快就与杨松打成了一片,二人只是谈了一个下午,就变成了‘相交莫逆’的好朋友。
  畅谈之间,杨松便将自己这次来拜府想要求魏续的事大致说了一遍。
  魏续听了之后,不以为然。
  “杨先生放心,区区小事何足道哉?此事保在我的身上!刘璋叛逆之臣,合该处斩,温侯身为天子亲将,带那刘诞去宫中面见天子,只要天子听刘诞说了那刘璋的恶行,必不会手软的!管他什么宗亲不宗亲,一个叛臣而已,岂能轻饶?”
  杨松忙起身拜谢道:“多谢将军!此事若成,事后杨某必然还有重谢。”
  魏续伸出了手,道:“我只是说帮你,但却未必能帮的成,你要想做成此事,还需看温侯的态度。”
  杨松嘿然笑道:“省的,自是省的,给温侯的厚礼,杨某也已早就已经准备妥当,只待将军代为引荐,便可呈于温侯。”
  魏续的嘴角微微一挑:“温侯的眼界可高,贵重的财货珍品自然要有,但却不能光是财帛,还要有些别的稀罕物,你懂吧?”
  杨松呵呵笑道:“这一点将军放心,杨某已然全都预备妥当,绝不让温候失望。”


第六百八十章 皇帝也怕穷
  次日,魏续便引着杨松,去吕布的府邸拜见。
  相对于魏续的过分热情,吕布明显就显得高冷了许多,坐在主位上的他板着脸,面如寒霜,显得极不进人情,但气势倒是十足。
  吕布昔日本就是并州武人之首,性格极为孤傲,也正因为这样,当年他在董卓麾下时,一众西凉军武将都对他深以为恨,恼怒吕布不将其等放在眼中。
  到了如今,吕布已经是堂堂的卫将军,单论将军之位还在刘琦之上,成为了天子与王允麾下的头号大将。
  因此,吕布性格越发狂傲,亦是越发的目空一切了。
  当杨松将金帛和蜀锦等物摆在吕布的面前时,吕布的表情依旧是冷冰冰的,不见喜怒,大有将人拒之千里之外的感觉。
  “卫将军,这些薄礼皆刘镇西命末吏带来雒阳的,特意转托末吏,一定要末吏亲手交付于将军,以表刘镇西对卫将军的相敬之情。”
  吕布站起身,慢步来到正厅前,低着头将地上的贵重物品挨个审视了一遍。
  “刘镇西费心了。”吕布淡淡言道:“只不过,我与刘镇西一为天子亲将,一为外藩镇守,这彼此之间有礼品往来,若是被陛下知道,只怕会有所见疑,似此,大为不妥。”
  杨松不慌不忙地冲着吕布拱手道:“我家刘镇西替朝廷牧守南境,将军坐镇朝堂替天子拱卫京师,天下安危皆有赖于两位将军,彼此之间相互走动一下,通个有无,其实细想想也是为了汉室天下着想,如此也能证明了两位将军同舟共济,让那些宵小之辈不敢轻举妄动,这总比两位将军水火不容要好吧?陛下若是知晓,心中也会欢喜的。”
  杨松的话虽然是将斜的说成了正的,但听在吕布的耳中,还是颇为顺耳的。
  吕布面上的表情不变,但心中却多了几份赞叹之意。
  不得不说,刘琦在选人这方面还是很有眼光的,这个杨松看着虽然有些滑,但不得不说,让这样的人来给自己献礼,吕布还真是不太好拒绝。
  “温侯,刘镇西提议嘱咐末吏,送一件宝贝与温侯,还请温侯笑纳。”
  “宝贝?”吕布闻言不由来了兴趣:“是什么宝贝,与某一观。”
  杨松笑呵呵地拍了拍手。
  然后,便见两名随从抬着一个托盘来到了正厅之中,并将托盘放在了正厅内,请吕布观看。
  那托盘上面,还故作神秘的遮了一个布盖。
  吕布疑惑地看向杨松,却见杨松笑呵呵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吕布大步上前,一伸手就掀开了那托盘上的布盖。
  里面的东西,是一套制作精良的甲胄。
  是环锁铠。
  环锁铠是由西域传入中土的,但由于传入的时间较短,且制作比较繁杂,因此在中原之地,并不多见。
  吕布目下,也仅仅只是听说过此甲而已,未曾见过实物。
  整个大汉,目下也仅仅只有南阳郡的冶铁技术,再加上南方丰富的金属资源,可以支撑刘琦去大批量的打造各式各样的甲胄。
  吕布拿起了托盘中的那件甲胄,开始认真的打量了起来。
  以做工而论,环锁甲的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
  这样的铠甲制作流程和周期,相对于目下吕布所穿的甲胄时间要长上许多。
  这种甲胄的优势,在于轻便轻巧,柔韧性强,其重量比之吕布现在所穿的重将,几乎要轻上三分之一。
  但相对的,它也存在缺点。
  那就是锁子甲的防御力要远逊于重甲。
  对于一般的弓弩冷箭来说,锁子甲的防御力是足够的,但一旦碰上了长矛大刀,其防御力便远远不及重甲了。
  可若是在锁子甲外面,再披一重轻甲,则防御力相比于重甲而言并不会减少太多,而且就重量来说,还是比重甲要轻。
  况且以吕布的身份和武力,他身为主将,若是真在战场上碰到刀斧袭身的时候,必然是身陷巨大危机。
  到时候,就算是身披重甲,怕也是不会起到什么大用,反倒是会因为过于厚重的甲胄,而影响动作和发挥,而被对方袭杀。
  最重要的,是杨松献给吕布的这套甲胄,在外观上异常精美,打造的非常惹眼。
  吕布是一个性情不定浮躁之人,注重于外在繁华。
  在他看来,甲胄的实用性是其一,其二还要穿上以后,瞅着甚是威武雄壮。
  这在后世,叫耍帅。
  可爱美之人,人皆有之,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初的方天画戟,也是刘琦在南阳郡打造的兵械,虽然使着比长矛要复杂的多,但吕布还是异常喜欢。
  如今再配上这套锁子甲,吕布的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自己身穿锁子甲,身披蜀锦战袍,手中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的英武形象。
  这才是符合天下第一武人的标配。
  “哈哈哈哈!”吕布一直冰冷如山的表情,终于缓和了,他发出了难得的畅快微笑。
  “既得刘镇西这般厚意,那布就却之不恭了,来人啊,上酒摆宴,吕某与杨先生喝个不醉无归!”
  杨松心中暗道……吕布的为人,果然还是让君侯给看穿了,连他喜好什么东西都被君侯琢磨透透的。
  难怪君侯能成大事,单是这份看人的功力,我等就远有不及。
  ……
  杨松和吕布搭上了线,而另外一边,王允在得知刘琦派人将刘璋送到了京师之后,气的连脸都青了。
  他让刘琦在益州处置了刘璋,可刘琦偏偏不做。
  非但不做,还将这烫手山芋给直接扔到了雒阳来!
  这不是摆明了,要陛下亲手处置这叛逆宗亲吗?
  王允知道,刘协自幼屡遭磨难,心中最恨那些叛臣,刘焉父子在益州兴建违规车舆,摆明了就是暗地里想称帝,这可是触碰了君王的大忌!
  以刘协年轻的心性,怕是未必会放过刘璋。
  然毕竟是宗亲,若是杀了,恐有失天下宗亲之心。
  王允心中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都要先暂时保全刘璋,至于此人如何处置,待过一段时间风头过了再说。
  两日后,益州的使者李铮和杨松,奉旨入宫见驾。
  德阳殿上,刘协亲自接见了两名使者。
  而李铮和杨松这一次见驾刘协,并非以押送罪人刘璋为名,而是以朝奉为由,带了诸多宝物,前来进奉。
  虽然已经重新占据了两都,有了司隶和京兆的广饶疆土,但刘协的根基依旧浅薄,且军政大权还都不在自己手中,少府的物资实在有限,就现实情况而言,刘协还是个穷皇帝。
  但是李铮这一次上京,不但带来了粮食,牛羊,另有茶叶、白瓷、麟趾金、蜀锦、漆器……甚至还包括给刘协修缮皇宫的木料和石料。
  这些东西,没有入太仓,而是直接交于了少府。
  虽然太仓和少府都是雒阳的财政机构,但大司农所主管的太仓收支隶属于国家财政,与皇帝本人的关系不大,太仓内的财政支出用度,只能用于国家建设,皇帝本人不能调动用于私生活。
  但少府却不一样,少府中的财货,属于皇帝的私财。
  可自打董卓入京之后,少府就成了空壳子,基本就没有了进项。
  而王允拥护刘协返回雒阳之后,因为要重新建立官署外加足见军队,少府中的收支也一直极为微薄,刘协的日子一直过得都是紧巴巴的。
  而前代帝王管辖的少府主要进项之一,是卖官,可如今这局势,官根本就卖不了,因为大部分的官员任命自董卓之乱后被地方抢走了。
  其二是征收山海池泽之税,但如今各地群雄割据,整个大汉朝的山海池泽之税,都被各地的牧守截胡,直接进了他们个人的腰包,与刘协不再有任何关系。
  所以说,四年来,刘琦这一次朝奉的进项,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刘协这几年所见过的最大的一笔收入。
  单凭这笔收入,刘协对李铮和杨松的好感,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皇帝也怕穷啊!


第六百八十一章 暗流
  “二位爱卿,从益州远来辛苦了……哎,皇兄也真是的,跟朕还如何还这般的客气。”
  刘协放下手中写着朝贡物品的缣帛,唏嘘不已的叹息道。
  李铮对刘协行大拜之礼,道:“陛下乃是天下共主,身系我大汉举国安危,我等臣子能为陛下尽一份绵薄之力,便是毕生荣幸。”
  杨松在一旁附和道:“臣等从益州来时,镇西将军感慨不能亲自前来雒阳朝见陛下,深以为憾,是故只能进献财货物资,并石料木材,只盼陛下能够早修宫室,重振天家威仪,中兴大汉,则我等这些在南境为陛下戍边之人,虽百死亦无憾矣。”
  刘协感慨地对两旁的一众臣子道:“诸位爱卿,看看,看看,我这皇兄的忠心,真是天地可鉴啊!若是大汉臣工,能有皇兄一半的忠心,何愁天下不宁,何愁汉室不兴?”
  在场的诸臣听了这话,表情各异,但还都是一同向刘协施礼,高声道:“臣等愿以死报效陛下。”
  待殿内一众臣子施礼完后,跪在地上的李铮直起半身,冲着刘协恭敬地言道:“启奏陛下,臣等此番进京,除了代表镇西将军觐礼于陛下外,还带了伪益州牧刘璋来朝,并朝廷当初为安抚刘璋而遣送往益州的治书侍御史刘诞,恳请陛下发落。”
  朝堂之内,众臣听到这里,虽然都不吭声,但彼此之间却开始暗中相互交换眼色。
  显然,针对这件事情,站在厅堂中的一众人大多在事前已有所闻。
  “这刘璋,当如何处置?”刘琦询问式地看向众臣。
  话音落时,便见把头的队伍中走出了一个人。
  是现任的九卿之首,太常杨彪。
  先前董卓当政的时候,杨彪随刘协入长安,后染疾,便祈求辞病还乡。
  董卓因为顾忌杨彪的身份,也没留他,直接给他撵回了弘农郡。
  只因杨家人在关西声名太过显著,一向有‘关西孔子’之家。
  杨彪先人杨震、杨秉、杨赐皆位列三公,杨家可谓是关西士人中的第一名门。
  王允亦因此召杨彪还朝,并请天子敕其为九卿之首。
  有杨彪坐朝,则王允收拢关西士族便顺风顺水,没有丝毫阻碍。
  杨彪向刘协谏言道:“陛下,依臣之见,昔日刘君郎在益州,虽有不臣之举,但罪不及妻儿,此事与刘璋无干,依老臣之见,还是从轻发落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