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怖创搜挂谎固担苍谇槔碇小晕侍担蘸笕羰橇醪卜缤诽ⅲ宜当菹虏换嶙胩蛋锩ρ挂谎沽醪材兀俊
  王允闻言大喜,赞套:“公台所言,甚和吾心。”
  李儒却是在一旁嗤之以鼻。
  妇人之仁的想法……都已经当了权臣了,却还不着急弄死对手,真是愚不可及,政治斗争不快刀斩乱麻,非要抽丝剥茧,日后早晚把自己捆死。
  陈宫认真地对王允道:“太傅,刘伯安此番去长安,只怕是蓄谋已久,太傅已经失了先机,恐未必能拦住他,但对方也有一招漏算。”
  “是何漏算?”
  “今日太傅请吕布随征,刘伯安乃言他是巡访,不是征战,不需吕布出马,这眼下之意,就是只要日后他不在巡查打起来了,太傅派吕布前往相助,便是名正言顺。”
  顿了顿,却见陈宫眯起了眼睛,道:“太傅觉得打不起来么?”
  王允冷冷道:“李傕,郭汜,段煨,马腾,韩遂,李蒙,王方……还有那些凉州军阀,哪一个是省油的灯?朝廷的兵马不入关中倒好,一入关中,必起骚乱,到时候想不打都不行。”
  陈宫道:“正是如此,既然肯定要打,那派吕布增援助战的事情便是顺理成章,以陈宫之见,太傅可以陛下扶持宗亲为由,乘此时机示好于吕布,与他达成同盟,然后寻良机派遣吕布入关中,与刘伯安争兵抢权,见机而行……刘伯安入关中是为了壮大自己,太傅既然拦不住他,却也不可让便宜都被他给占了去。”


第七百一十五章 曹操的规划
  雒阳方面,刘虞和王允之间的较劲已然开始了,刘虞在经过了一番筹谋之后,整点兵马,开始向着长安的方向进发。
  而刘备亦是已经抵达了雒阳,对于这位昔日的老部下,刘虞自然是格外看重,他保举刘备为副将,一同前往长安。
  大汉朝的西州不太平,东面此时也不甚太平。
  公孙瓒南下进攻徐州,陶应麾下虽有数万可用之士,但论及战力相较于公孙瓒的兵士大有不如。
  主将曹豹只能依凭城廓,才能勉强地挡住公孙瓒的进攻。
  同时,为了缓解东面的压力,陶应还同时派出了使者,前往濮阳去见曹操,希望与其盟好。
  曹操此时正在兖州和豫州边境大力发展屯田,筹措粮秣,休养生息。
  陶应的书信送来之后,曹操对于进攻还是防守,心中非常的犹豫。
  他去年刚刚平定了兖州之乱,但治下的兖州确实一片焦土,同时更因为张邈与陈宫等人的反叛,使得曹操不再相信兖州的士人系,麾下需要士族来担任的官职出现了大量的空缺。
  在这种关键时刻,荀彧向曹操提出了一个意见,就是派兵入驻豫州,并启用豫州士人作为曹操麾下官吏的主要构成。
  兖州的士人不能为曹操所用,那就只能去用豫州系的士人了。
  而想要用豫州系士人,首先就是要入主豫州,占领豫州主要的郡县,这样本土士族才能够放下心中的疑虑踏实地跟随曹操。
  这也就是曹操派兵进入豫州的最主要目地。
  但豫州近些年来,经历的战祸也不少,不论是人口还是农业经济,都衰退得比较厉害,曹操占据豫州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恢复豫州的农耕,治理内政。
  首先他要先保障手底下的人能吃上饭,减少人口的外流,让豫州和兖州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不然这两州之主他坐得也是极为难受的。
  曹操目下虽然忙的焦头烂额,但总体来讲,其势力却是在快速发展并增强的,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和颍水地区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地,这里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底蕴丰富,虽然目下因为战乱而处于低迷,但一旦有机会,中原地区的恢复能力却还是异常迅速的。
  在曹操致力于恢复中原地区经济与农业的节骨眼上,徐州的陶应却来向他示好求和。
  曹操的政治敏感度很高,他瞬时间就嗅到了机会的味道。
  这或许是取徐州的大好时机。
  但是当他向手下的一众精英文士们咨询意见的时候,等到的却是清一色的反对。
  从荀彧,到程昱,到戏忠,到毛玠,再到当年从长安回返家乡,后又经荀彧推举来到曹操麾下的钟繇,无一例外的都反对曹操在这个时候兵进徐州。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兖州和豫州目下都在恢复时期,百业待兴,发展内政恢复民生才是首要的大事,再行征伐不是良机。
  曹操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他心中却异常不甘。
  如今自己已经有了兖州八郡国外加豫州的颍川郡和梁、陈、鲁三国,而汝南和沛国则是作为他和袁术的缓冲地界,双方各自划定疆域分治。
  这些郡国昔日都是大汉朝历史、经济、技术最为发达的地域,在大汉朝全盛时期,曹操目前治下的地域人口加起来不下八百万,但近些年因为战争,中原地域民生凋零,很多人还做了长远的迁移……
  但即使如此,曹操目前治下人口依旧在五百多万以上,这当中还不包括汝南和沛国这两个大郡国。
  若是能够拿下徐州,那在整体实力上,曹操觉得自己足矣与北方的袁绍和南方的刘琦形成持平局面。
  但众人却不建议曹操东征,这实在是让曹操好生郁闷。
  但问题是,就局势而言,曹操知道众人说得是对的。
  可他就是心有不甘。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新加入曹操麾下的谋臣开导了他。
  那就是前番从袁绍麾下辞官归乡,后来被荀彧和戏忠才极力举荐入仕的颍川人——郭嘉。
  郭嘉先前因同宗郭图的引荐,任职于袁绍处,但最终还是离开了。
  其实袁绍待他不错,虽没有破格提拔,但绝对是优厚待遇,但这却并不符合郭嘉的志气。
  他希望能够跟随一名抛弃士族身份之见,完全欣赏自己的人一同平治这个天下。
  最终,经过荀彧和好友戏忠的一番苦劝,郭嘉来到了曹操的麾下。
  到了曹操麾下的郭嘉,暂任骠骑将军府内幕僚。
  曹操将自己麾下的幕僚职位,命名为军师祭酒。
  这一日,郭嘉随同曹操一同在濮阳郊外视察。
  这里是曹操进行军屯的一个试点,种植着大批的麸麦。
  南方用水稻,北方种麦麸,此乃自然常理。
  曹操一边和郭嘉一同在田亩间视察,一边感慨道:“听闻刘伯瑜在南方种植一种名为镇西稻的稻种,可一季一熟,整个南方遍植此稻种而产量大增,可叹曹某如此用心用力地养田农耕,到头来每年的粮收却是连刘伯瑜的一半都抵不上……长此以往,这差距怕是会越拉越大的。”
  郭嘉背负着双手,听了曹操的抱怨只是微微一笑,道:“想要镇西稻的稻种,并不难,但兖州却不适合用水稻,只能用麦麸,而豫州地界能用镇西稻种的南境县城,大部分都在袁术手中,主公若想用这稻种缓解粮秣的危机,非得再辟新境不可。”
  曹操叹息道:“知我者,奉孝也。”
  郭嘉转头望向东方,似有些出神地道:“主公心中惦念的,怕是徐州吧?”
  曹操叹息道:“徐州人丁两百余万,广陵和下邳郡等地与扬州接壤,或许适合种那镇西稻,若是能得徐州,曹某在这天下,便可位列诸雄前端……只可惜……”
  曹操长叹口气,道:“只可惜,眼下光是治理兖,豫两州,就耗费了曹某全部的心力,实在没有闲余的兵力来做这件事了。”
  郭嘉拱手言道:“其实主公不需如此着急,主公虽不能一时抽手去取徐州,但却不妨碍主公日后整顿了兖,豫两地后再取徐州,公孙瓒麾下的骑兵虽然强悍,但想要拿下徐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今他与陶应交手,若能两败俱伤,耗损徐州的兵力,这对主公而言,倒也是件好事。”
  曹操皱眉道:“其实奉孝所言的,曹某倒也是想过,只是那陶应小子乃是庸碌之辈,万一他真的败给了公孙瓒,实非曹某所愿。”


第七百一十六章 第一个动手的人
  听了曹操的忧虑,郭嘉笑呵呵地摇了摇头。
  他对曹操拱手言道:“主公大可不必为此事担心,依照郭某看来,公孙瓒虽有强兵,但后继乏力,他在临淄城的基业不稳,更何况后方有袁大将军虎视眈眈,若是短期内不能拿下陶应,势必不能久留于徐州,只能转兵回去固守本部。”
  曹操点头道:“此言倒是有理。”
  “其实,郭某还有一策可以帮助主公除去心中忧患。”
  曹操一下子就来了兴趣,道:“奉孝有何妙策?”
  郭嘉笑的很是风轻云淡:“妙策倒是说不上……如今陶应既然肯来向明公求和,那明公不妨向他索要粮草,军械,财货以补军需……求和么,总要拿出些诚意的,依照郭某来看,陶应为了安抚明公,一定是会应诺的。”
  曹操捋着须子点头:“然后呢?”
  “明公拿了陶应的好处,可派人去往开阳说臧霸,孙观,尹礼等人,让他们出兵袭扰公孙瓒之侧,这些人在徐州与陶氏相辅相成,互为牵制,一旦公孙瓒攻破了陶应,那他们在徐州的好日子怕是也到头了,事关他们的生死存亡,他们出兵相助也是理所当然,只是缺少了一个契机,而且有这种交好明公的机会,他们不会不应。”
  “最后,明公可派人去往河北,请大将军出兵袭取青州……自打刘虞离开了幽州之后,袁大将军一直致力于稳定幽州局势,如今数月时间已过,时势已成,袁绍如今已经占据了河北的三州,一旦再拿下青州,便是全据河北之地的天下霸主,此乃袁绍战略之初衷,他若是出兵青州,则公孙瓒必退……但两方交战日久,陶应的势力也将大为折损,明公休养生息,利用公孙瓒、臧霸等人的势力来回对徐州进行削弱,待兖,豫两州得定之后,再行平定徐州,定然可获全胜。”
  曹操望着眼前的麦田,脑海中在飞速的琢磨着郭嘉此言的可行性。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郭嘉的谏言还存在着一些想当然,但不得不说,总体的战争方略还是没有问题的。
  以自己目下的角度而言,出征徐州确实不是最好的时机,但利用各方势力来削弱徐州,迁延徐州的沦陷时间,这对于曹操来说应该还不是什么难事。
  袁绍那边自不必说,对他曹操也算是有求必应。
  而臧霸那边只要许诺以足够的利益,也绝对不会对陶应坐视不理,毕竟徐州的局势也牵扯到他们的个人的利益。
  “雒阳那边的事情,如何了?”曹操突然转移话题。
  郭嘉拱手道:“刘虞的兵马已入关中,想来不久之后就会入主长安,刘琦人在蜀中,看似无害,实则虎视眈眈……毫无疑问朝廷此番兵定关中,一定会邀请刘琦出兵,不然单凭刘虞自己,想要平定三辅和凉州实是极难的……明公一定要乘着朝廷打下关中,重新划定天下格局的这段时间,将兖州和豫州完全收于掌中,当然若是能够拿下徐州,则可大事可期。”
  曹操的脑海中又想起了刘琦的样貌……
  那个当初率兵北上护君的小子,如今已经是雄踞西南的一方霸主了,如今他还要协助朝廷平定西州。
  毫无疑问,没有利益的事情,那小子绝对不会去做的。
  自己还需加紧步伐,以免落后于人才是。
  ……
  阳平关上。
  刘琦在剑阁视察了一番之后,再次北上巡查直入汉中,在与文聘见了面之后,就来阳平关进行巡视。
  相比于剑阁的筑造和修葺速度,阳平关的修建速度很显然要快了许多。
  刘琦站在城头,向着阳平关以北的方向遥遥望去,但见群山绵延,地势险要,孤道狭窄,易守难攻。
  果然是一处好的天然屏障。
  “阳平关的城楼,用三合土加固了多少?”刘琦转头问文聘道。
  文聘很是郑重地道:“城墙高了三尺有余,厚度亦增了两尺,以这个坚固程度而言,足可防备二十万大军。”
  见文聘说的如此郑重,刘琦算是彻底的放下心来。
  阳平关作为防御北方的第一道屏障,再加上广汉郡的剑阁,有这两道关隘作为蜀中的防线,益州之地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蜀中只需要安心发展内政和经济就好,完全不需要担心北方敌人的进攻或破坏蜀中的发展。
  刘琦正在关头巡视的时候,却见一名卫士署的卫士匆匆忙忙地来到了他的面前。
  那卫士手中拿着一份诏书,单膝下跪对刘琦道:“君侯,雒阳朝廷派来了使者往成都,君侯未在成都,是故张中郎将命属下携诏书来阳平关见君侯,请君侯定夺!”
  说罢,便将那份诏书呈上。
  按道理来说,朝廷的使者下诏,理当由使者当着刘琦的面宣旨,只是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