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南郡境内乱成了一锅粥,周瑜就是要速战速决,若是能够乘着南郡眼下内乱之际,一举拿下襄阳,对于江东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在西陵城稍作准备,周瑜的兵马就立刻顺江而上,直奔荆州的大本营——也就是心脏处的襄阳城而去。
……
夜半十分,江东军的战船在襄阳附近的港口迅速靠岸,接着大军便按照周瑜的指挥,在董袭和蒋钦两名勇将的带领下,直奔襄阳东城而走。
借着夜色,周瑜依稀望见了远处那座巨大的城池,眼中兴奋的光芒愈盛。
好一座巨大的城关,说这是天下第一城也丝毫不为过。
一想到这座巨大的城关,从今往后就将属于己方,周瑜的心中就不由的感觉豪情万丈。
“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连巴蜀,南遮七郡,东瞰吴越,真乃兵家必争之地也。”
周瑜暗自感慨了一番,随后看向董袭,吩咐他道:“派你手下的将士准备,稍后速去攀城!”
董袭随即领命,带人奔着襄阳城去了。
即使襄阳目下并没有什么防备,但周瑜依旧是不敢大意,毕竟这个地方被刘表和刘琦父子建设的太好了。
襄阳为于襄水之北,因而得名。
刘表刘琦父子在扩建襄阳城池的时候,充分的利用了比襄水更加宽阔的汉水,建城地址他们选在汉水由西向南转弯的河套处,使襄阳主城的城北和城东都紧临汉水,这样就利用河流构成了一道天然防御屏障。
至于城南则是背倚丛山,群峰耸立,向西逶迤二十余里,西面则为一狭长走廊,也在南面大山扼控之下,北面与樊城隔江相望。
如此坚城,傍山依水,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就算说它是“铁打的”也绝不为过。
第八百六十五章 我要去问问刘琦
董袭手下的军士已经来到城池之下了,他们搬运着云梯,悄悄地来到了城门处,并向着城墙上方竖立。
随后,便见一个又一个的士兵们嘴中咬着短刃,开始向着城头快速的攀爬而去。
他们以为他们的动作极为隐秘,但事实上,襄阳的城墙之上的严密程度,远超周瑜的想象。
包括防御的工事、器械、士兵,黄叙都已经安排的妥妥当当,就连他本人此刻都在城头上,注视着下方的一举一动。
看见董袭派来悄悄往城墙上攀爬的士兵,黄叙的眼眸中露出了几分凶狠的光芒。
他冲着身后的一名别部司马吩咐道:“让人往下扔滚石和擂木。”
还未等那名别部司马说话,便见诸葛亮从一旁站了出来。
“周瑜半夜派兵潜伏登城,没有大举进攻,其实也只是试探性的,毕竟半夜攻城并不符合兵家常理,若是我们用滚石和擂木大举还击,则周瑜定然就是知晓了我军有所防备,万一他撤出了襄阳地界,则我军前功尽弃,依亮看来,还是先乱箭退之,不要暴露我军实力为上。”
黄叙略一思考,遂点头道:“有理。”
随后; 便听襄阳城上方; 有人高声呼喝道:“有人攀城!有人攀城了!”
在一众人的呼喝声中,便见襄阳的城头又有无数的箭雨向下射了下来; 直奔着那些攀爬城头的士兵们的天灵盖招呼。
随着城头上的弓箭声响起,那些攀爬城头的士兵们便一个接着一个的跌下城头,而后续的士兵见城头上有了准备,则便不再上前; 他们只能是撤了云梯; 然后回撤到远离襄阳城的地方,望着远处的城头,等待后方的进一步指令。
襄阳城的情况,自然也是落在了周瑜的眼中。
不过这事儿跟他大致猜想的一样。
襄阳目下的事情再多; 那毕竟也是刘琦的首府; 想要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就攻克,根本不现实。
随后,便听周瑜吩咐左右道:“让董校尉领着他的人撤回来吧; 咱们明日再集中全力攻城!”
……
周瑜抵达了襄阳的时候,孙策那边则早就已经抵达了长沙。
但是和预想不一样的是,率兵前往南郡的刘磐在中途折了回来并加固了长沙的城防。
刘磐加太史慈,这对组合本来就令江东军忌惮……可事到如今,战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孙策也只能是派兵强攻长沙。
但经过刘磐和太史慈精心设防的长沙城,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攻陷的?
数日之间,孙策发动了不下十次进攻,但都被刘磐和太史慈打退。
长沙城这些年来; 也赠筑了不少。
因为荆州方面已经研制出了三合土; 故而襄阳和长沙这样的巨大城池,其城墙的防御能力已经是大大增强; 比之后世的砖城强度; 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沙城是荆南的中心,布局防御也非比等闲; 长沙目下是双城墙的布局; 有内城和外城两城; 而长沙的外城比较特殊; 建筑面积较大,并不只是囊括城门一处; 而是在内城的外面又筑了一座城,像是一个‘回’字形一样。
内外两城均为三合土制成的土城; 且都有护城河拱卫。护城河水来自湘水分支,水自城西南引入,出护城河入另一分支。内城城墙高约四丈,护城河宽三至五丈不等,水深一丈有余。
在这样强大的防御工事面前,孙策军攻城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孙策乃是孙坚之子,面对困难他也不会服输。
孙策指挥士兵们疯狂的向着长沙城进攻,江东军的士兵们也确实悍勇,面对如此坚固的城墙; 他们奋勇鏖战,不畏死亡; 打起仗来和不要命一样。
其实刘磐和太史慈依靠外城是完全与孙策的兵马有一战之力的。
但他们二人却没有这么做。
外城和内城的距离,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在方寸之间,当初刘琦鼓励刘磐花费大人力和大量的资金修葺外城; 不是让他以外城为最终屏障死守来用的。
利用外城来消磨对方的锐气,同时保全守城一方的有生力量,这才是建立外城的最终目地。
孙策军连续攻城二十日; 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殆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终于夺取下了长沙的外城。
但事实上,刘磐若是想要继续死守,是完全可以继续死守的,但他偏偏放弃了。
刘磐和太史慈的举动,给了江东军无限的希望。
他们将近二十日的流血牺牲没有白费。
可是,当江东军的将士们顺利进入外城,打算在长沙城内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时,他们的士气又由最高点一下子跌落到了最低。
里面并不是长沙城的主城区,而是又有一道高大的城墙,和外城一样的城墙坐落在了他们的面前。
也就是说; 先前所有的努力和牺牲; 必须要再来一次!
他们必须要再付出一次代价,才能够拿下这座城池。
有的时候,打击对方的士气,不只是击败他们那么简单。
让对方先品尝到胜利的果实; 然后再将他们从高处狠狠的推下去,或许比正面战场的击溃来的更有效。
巨大的落差有时候会使人一蹶不振。
看着长沙城的内城,孙策气的牙牙痒,他纵马来到内城的吊桥之下,大声呼喊,要与刘磐单挑搦战。
但刘磐怎么可能中他的计?
别说是刘磐了,就是善于斗阵的太史慈,此刻也不会吃孙策这一套。
无奈之下,孙策只能指挥兵马继续向内城进攻。
若是外城不拿下,或许时间一长孙策就会选择退兵了。
这可不符合刘琦一开始的战略初衷。
但是如今长沙的外城失陷,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让孙策撤兵,他是决计不会同意的。
刘磐让出了一道城墙,换来的,是孙策的泥足深陷。
当然,江东军的战力在那摆着,刘磐和太史慈不敢轻视,而且内城是他们守卫长沙的最后一道屏障,虽然是以有心算无心,但此时此刻,他们的压力同样很大。
双方就这样,在长沙城下展开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战斗。
……
荆州的事情,在蒯越军行至鲁阳的时候,就被他本人得知了。
当得知后方的变数之后,蒯越第一时间做出的反应,就是要回兵荆州。
他也不知道他此刻回荆州的目地是什么?
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利益?
或是为了保卫荆州不受江东军侵害?
或是保卫自己的心血不受?
不知道……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必须要回去。
但是很显然,刘琦已经做好了准备。
赵云与甘宁,两员大将率兵前来鲁阳军中,奉命督促蒯越快速行军北上。
从赵云和甘宁抵达鲁阳的那一刻,蒯越心中就完全的明白了。
刘琦这是早就安排妥了,不允许自己拒绝或是不尊!
一种五味陈杂的感觉一瞬间涌上了心头,让他有些不能呼吸。
但他不得不随同赵云和甘宁一起走。
他要去见刘琦,当面问一问他,为何刘琦要这样对待他!
第八百六十六章 诸葛斗公瑾
南郡,襄阳城。
周瑜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居然会被人给算计了,而且还是算计的这么彻底!
刚刚抵达襄阳的第二日,周瑜就想组织兵马向襄阳发动进攻。
但这个时候,襄阳城那边派来了一位使者,名叫诸葛亮。
对于这个诸葛亮,周瑜也听说过他的名字,好像是琅琊诸葛氏的后人,来到荆州之后,成为了庞德公的弟子,也就是刘琦名义上的师弟。
但也就仅仅如此而已了。
说白了,在周瑜的眼中,诸葛亮是一个年轻,有背景……但未必有能力的青少年。
这样的人来当使者,自然是不会太受周瑜的待见。
诸葛亮来到了周瑜的帅帐,向周瑜表明了己方想要与周瑜和谈的诚意。
诸葛亮此番前来,姿态一开始很高,他向周瑜表明,刘琦现在北面协助朝廷抵御袁绍,而江东孙氏是荆州的盟友,在目下这种天下大乱的情况下,他们乘机袭击刘琦之后,是不是有些太没道义了?着实是没有什么信誉可言。
诸葛亮说的话,确实非常有道理; 但道理在政治和军事上; 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周瑜轻描淡写地避过了诸葛亮的指责,他说正因为荆州是江东的盟友; 所以荆州的后方出现了变乱,他江东军身为盟友,自然有义务来协助刘琦镇守荆州,以免后方出现什么重大失误; 影响前线的战事。
至于襄阳城; 待日后刘琦打败了袁绍之后,江东方面自然会还给他的。
饶是诸葛亮城府颇深,听了周瑜如此不要面皮的话语后,也禁不住有些恼怒。
他向周瑜拱手告辞; 说自己需要回襄阳; 跟主将黄叙商讨一下,再做定夺。
周瑜微笑着告诉诸葛亮,自己将在两日后就要攻城; 让他好好跟黄叙商量清楚了,可别有所疏失。
听了周瑜的话后,诸葛亮的脸色当时就变了。
诸葛亮走后,周瑜手下的将士们问他为何不杀诸葛亮祭旗,然后挥师攻城。
周瑜叹道:“襄阳城目下虽然空虚,又有内乱,但城廓实在是坚实高大,我们若是逼迫的太狠; 让襄阳城内的人军民一心同抗我军; 回头就算是拿下了城池,损失也一定很大; 眼下对方既然肯派使者来; 就说明襄阳城内内部不稳,我当乘着这个机会; 通过诸葛亮去乱黄叙的军心; 你们看着吧; 诸葛亮回襄阳后; 明日太阳落山之前,诸葛亮必然会再来咱们的军营; 那时候,他恐怕就不是这个态度了。”
果然如周瑜所料; 第二日申时末,诸葛亮代表襄阳城再次出使到了周瑜这边。
这一次诸葛亮的态度比起第一次,则明显谦虚了许多。
他跟周瑜进行交涉,陈述荆州目前是出现了一些内部的问题,但都是荆州方面自己的问题,通过南郡各级官署和地方宗族的沟通,是可以完全自我内部消化解决的,不劳周瑜大老远的过来操心费力。
但周瑜很显然不会认可荆州方面的话,况且他来的目地主要是为了侵占土地; 怎么可能就这么撤兵回去?
当下,诸葛亮便与周瑜进行磋商; 说荆州方面愿意为周瑜提供金帛,军械,白瓷; 蜀锦等珍品,用以作为周瑜这次出兵的军需,作为他的辛苦费; 还请周瑜能够接纳。
周瑜并没有答应诸葛亮退兵,但同时也没有答应诸葛不退兵,他说会考虑诸葛亮的建议,但要求荆州方面将物资全都送到他的大营中。
而且周瑜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数额。
这个数额之巨,饶是以襄阳的富庶恐怕也承受不起。
诸葛亮听了之后没有说话,表现出了非常为难的态度。
周瑜见状,当即表示若是诸葛亮不答应,他则将在次日攻城。
诸葛亮见状,便还是勉为其难的说回去同黄叙商量看看。
周瑜这是在试探诸葛亮。
若是对方不答应,那么就说明对方完全没有诚意和谈,只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