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绍和曹操驱兵从后掩杀,容不得他又半分迟疑……到头来,他也是死!”
  “好计!好计!”
  堂溪成的双眸精光闪闪,使劲地拍着手道:“真是好战略,玄德果然大将之才,有你在,大事必成!”
  “咱们就等待徐荣下一次出城射猎就是了。”
  “诺。”
  ……
  而与此同时,雒阳皇宫内,蔡觅则是暗中去见了太上皇帝刘表,向他阐述了刘琦此番离开雒阳东征的真意。
  “老夫不同意!”
  刘表的脸色苍白,下颚的胡须随着脸上的肌肉来回颤抖着:“他这是要让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吗?这些人,可都是士人啊!他要让自己的双手上,沾满士人的鲜血吗?老夫不同意,不同意!别忘了,他也是一个士人!而且还是党人之后!”
  蔡觅并没有反驳刘表,只是靜靜地听刘表唠叨完。
  待刘表愤怒地表達完自己的情绪后,蔡觅方才慢悠悠地开口道:“阿父不愿意让陛下手上沾染士人之血,那结果,恐怕就是这些朝中公卿的手上,沾染了我们全家的血。”
  “阿父的血,陛下的血,妾身的血……还有阿父孙儿们的血。”
  刘表的话头一下子就被堵住了。
  他呆愣楞地看着蔡觅,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少时,却见刘表长长地叹了口气:“能够如此冷静的说出这样的话来……你这個人,好凉薄啊。”
  蔡觅摇了摇头,道:“非妾身凉薄,只是在妾身的眼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外人,妾身的心不大,只能装咱刘家这几口人,装不下别人了……士人不士人的,跟妾身没关系。”
  “伯瑜此番联合刘备设计,让诸家冒头,甚至不惜让他们将族中所有的家将和锐士都集中到雒阳来造反,为的就是斩草除根,一劳永逸?”
  蔡觅叹息道:“陛下是怎么想的,他并没有告知妾身……可是阿父,既然都是要掀起腥风血雨,那为何还要给他们留后路,然后过些年不得不再去血腥一次?既然能杀一次解决,就没必要杀两次吧。”
  刘表慢悠悠地抬起头,看着蔡觅道:“你这是在教我做事?”
  “妾身不敢。”
  “罢了,既然你们夫妻都已经定好了,那老夫纵然反对又有何用?事到如今,总不能让外人来杀我们刘家吧……该怎么做,你自己去做好了。”
  “多谢阿父,那妾身就去安排了。”
  说罢,便见蔡觅向着刘表施礼,随后转身离去。
  望着蔡觅消失的在眼眸中的背影,刘表心中不由想起了当初……
  当初,刚入襄阳时,蔡瑁拼了命的想把这女人塞给自己,最后被儿子给娶走了。
  如今看看,兒子当初这么做怎么就那么对呢。
  这个天底下,也就是儿子能够治她……换成现在的自己,怕是所有的事情,都得被她拿捏了。
  “唉……吾儿,高瞻远瞩啊。”


第九百五十三章 对伪朝的战略
  刘琦的本部大营,此刻就屯扎在中牟县。
  而曹操和袁绍则是在刘琦营盘的正东和东北方向分别屯扎着。
  双方交手尺度越来越大,战事也逐渐向着白热化程度发展。
  “吕布的军队,在绕行袁绍大营的时候,受挫了?”
  刘琦望着前来向自己回报卫士,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是!温侯领陛下之命,意图从黄河口岸绕过袁绍的大营突袭其后,但却被对方识破了行动,彼军提前布置埋伏,温侯一时不甚,为对方所乘,因而作战失利。”
  “对方的主将是谁?”
  “回禀陛下,是一名叫做徐晃的战将。”
  “哦……是他,这就不奇怪了。”
  刘琦站起身,在账内来回走了几圈:“看来袁绍也不是完完全全的糊涂人,什么人有用什么人没用,他还是能够分辨清楚的。”
  刘琦的下方,随军出战的荀攸道:“陛下,我军与袁,曹交锋,虽然一开始屡战上风,但随着袁绍和曹操逐渐打出默契,且二人都擅长笼络人心,一时间我军也前进不得,如今双方就这么僵持着,恐怕不等个一年半载,怕是难分胜负。”
  刘琦站起身,在王帐中来回踱着步子。
  其实,这一次发兵东征,除了要将雒阳方面的反叛势力一网打尽之外,刘琦也想测试一下袁绍和曹操两方的战力。
  毕竟,一统全国还是非常重要的,曹操和袁绍目前是他一统全国的两个最大障碍,但论及综合势力和政治制高点,他还是完全可以压制住两人的。
  去年的袁绍败给了刘琦,在刘琦看来,他的实力应该是受到了重大的打击,这一仗他就算是不能彻底的打败袁绍和曹操,但依照刘琦的推算,他也应该是对袁绍和曹操呈现完全的碾压之势。
  但事实证明,他虽然在一开始确实取得了一些战略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逐渐由刘琦一方的优势逐渐向着双方持久战的方向倾斜。
  刘琦害怕与对方打持久战吗?
  就军事实力和所拥有的资本来讲,他是不怕的。
  但刘琦不想跟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
  就算是打赢了,最后也是弄个骨断筋折,这不是刘琦想要的。
  世界很大,让汉朝辖境内的人生活富足,同时对外不断扩张,将大汉的版图不断扩大,达成任何前人都没有达到的事,这才是刘琦的目地。
  跟袁绍和曹操这么一年一年的往下僵持着,不是他想要的。
  “眼下的情形,怎么办?”刘琦再次询问荀攸,刘晔,徐庶等随驾之人。
  徐庶站出来道:“陛下无需忧心,袁曹叛军虽然与我军一时之间不相上下,但论及长久作战的能力,他们还远不是我军的敌手,只要我们沉稳以对,稳扎稳打,像是去年一样与袁军坚持对阵,到最后能够获胜的,一定是陛下。”
  刘琦没有吭声,他看向众人,道:“你们呢?意见也和元直一样。”
  刘晔拱手道:“陛下初登大位,急于建功之心,我等做臣子的都了解,然欲速则不达,有些事不可操之过急,不然恐遗祸无穷,陛下还需忍耐才是。”
  刘琦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爱卿们也累了,且先去休息,容朕细思。”
  “诺。”
  “臣等告退。”
  一众人都走了之后,刘琦便揉着眉心,颇有些无奈地斜靠在了软塌上,细细沉思。
  “陛下,贾大夫求见。”
  “哦,请他进来。”
  话音落时,便见贾诩恭敬的走进了刘琦的王帐。
  “老臣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雒阳那边的消息?”
  “是。”
  离开雒阳之后,刘琦经过反复思量,还是决定由贾诩充当刘备的联络人,由他时刻向自己通禀雒阳的情况。
  “刘备,准备开始动手了。”贾诩向刘琦禀报道。
  “呵呵,终于开始动手了,朕从雒阳出征,到与袁曹交锋,这中间光是大型的正面会战,都打了几场了?他这才刚刚动手,也是忒慢。”
  贾诩冷静地道:“刘备的动作虽然是慢了些,但从整体而言,臣认为他的举动还是对的……等陛下跟袁绍交锋数次,如此可慢雒陽诸贼之心,等徐荣多出雒陽射猎几次,如此也是给了那些想要谋逆的公卿一个思考的机会,毕竟若是劉备表现的太过着急,就会露出破绽,到时候陛下的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唉,你说的也是有道理……罢了,派人告诉刘备,多加小心,一切事宜按照计划行事,但有什么差池,即刻派人来禀报于朕。”
  “诺。”
  “贾卿,适才公达,子扬和元直,都谏言朕与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说实话,我不是不知道,打持久战对朕而言,是取胜的最佳手段,但这中间付出实在太多,大汉朝的疮疾实在太多,都需要一一根治,以朕的角度来说,实在是没有心情跟袁绍和曹操这么无限期的僵持下去……十年,十五年?真是等不了。”
  贾诩言道:“公达他们的策略,很是稳健,不会出现疏漏……但依照老臣算来,这样往来交锋,一点一点的耗下去最少也要七八年才见分晓。”
  “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朕不想这么无限期的跟他们耗下去。”
  贾诩迎着刘琦迫切的目光,显得有些犹豫。
  “办法……有,但也未必能够奏效,不过可以一试。”
  刘琦闻言大喜过望,上前一把抓住贾诩的手,拉着他坐下,道:“你这老头,有好办法为什么不早点向朕谏言?非得让我问到你的头上。”
  贾诩搓着手,尴尬地道:“主要是也未必会有什么用,陛下不问,臣也不好上杆子来说。”
  “这叫什么话?有什么好办法!讲。”
  贾诩慢悠悠地道:“陛下,若是以陛下的角度而言,若是击败袁,曹,那就只有遵照公达、子扬他们的办法,与袁绍持续消耗,以陛下的實力,虽会旷日持久,但早晚一定可以成就大事的。”
  “那若不以朕的角度来看呢?”
  贾诩捋着须子道:“若是不以陛下的角度来看,那就自然要站在袁,曹两个人所拥立的伪朝角度来看,毫无疑问,伪朝定都邺城,袁绍一系均被封赏,曹操一方在伪朝的政治势力远远不及袁绍,但他好歹也是一方霸主,难道就会心甘情愿的俯首听命?臣觉得不一定,而且登基的东海王,虽是袁绍的傀儡,但傀儡也是皇帝,老臣认为,从古至今,不论傀儡与否,这世上就没有一個皇帝不想真正掌权……陛下是皇帝,这种感觉自然比老臣要明白的多,是吧?”


第九百五十四章 伪朝的破绽
  贾诩的话成功的提醒了刘琦。
  他心中开始默默地估算了起来:“袁绍一系,曹操一系,伪皇帝一系……袁绍的俩儿子也各有一系。”
  贾诩听到了刘琦的碎碎念,精神不由一阵恍忽。
  他适才提出了袁绍、曹操、伪皇帝在他们新组建的朝廷之中,会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可以利用,但袁绍的儿子并可不在他的计算之内。
  说良心话,贾诩并不了解袁绍的那几个儿子,而且老一辈的利益纠缠他还能理解,但下一辈的利益纠缠难道会这么快就有所显现?太年轻了些吧。
  但就算是有所显现,也不会呈现的这么快吧?兄弟之间多少应该是有感情在的,分崩离析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契机,或是需要一些时间呢。
  贾诩不解地看向刘琦,疑惑地道:“敢问陛下,这袁绍的儿子,彼此之间又为何会有隙呢?陛下又是如何知道的?”
  刘琦微笑道:“这也是我猜测的,其实关于袁绍的家室,我多少还是了解一些。”
  “哦?”贾诩似乎是来了兴趣,问道:“敢问陛下,对袁绍父子有何看法?”
  刘琦言道:“其实我曾派人打听过袁绍的情况,袁绍的发妻早亡,诞下袁谭,按道理袁谭是为袁绍这一脉嫡长,但袁绍后来又纳后妻刘氏,刘氏亦望族之女,身份不俗,他三子袁尚乃为刘氏所生,按道理而言也是嫡出……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难点,到底是袁谭继承权大,还是袁尚的继承权大?”
  贾诩捋着须子,澹澹道:“自然是袁谭,纵然其母已死,但其母死前,一直都是袁绍的正妻,毫无疑问他就是嫡长子……”
  说到这,贾诩一瞬间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慢悠悠地道:“按照人伦纲常而言,袁谭确实是袁绍一脉嫡长,但若以袁绍现在的正妻来看,她心中或许就不是这么想的了……毕竟,她才是活着的正妻。”
  刘琦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就算袁谭的血统再纯,他的母亲也已经死了,如今的正妻已经不是他了,虽然有时是母凭子贵,但更多时候,子亦能凭母而显贵,若是换成我处在袁尚和刘氏的角度,可不会将族中资源凭白让给袁谭。”
  贾诩笑了笑,道:“陛下高瞻远瞩,比老臣考虑的要深远许多。”
  “文和,伪朝那边的情况,你也要多多帮朕留意才是。”
  “陛下放心,臣自会尽力而为。”
  ……
  而与此同时,曹操那边,又再一次见到他的老朋友许攸。
  许攸这一次是奉袁绍之命,暗中来曹操的大营,与他商议下一步战策的。
  如今的袁绍,在河北朝廷,已经被敕为丞相,设十三曹总览朝政,三公则是被取消了,袁绍将所有的权力一把抓,包括对曹操军的管理和限制。
  但身为袁绍盟友的曹操,在新建朝廷的这一波大封赏之中,依旧只是骠骑将军的军位,当然还有兖州牧加成,可即使如此,他的地位相比于总揽军政的袁绍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但曹操并没有过多的表示反抗,他只是顺应袁绍的意思,毫无怨言的接受了袁绍的安排。
  而关于新朝敕封袁、曹两方势力官职的对比上,袁绍一方明显占据了更多更好的位置,但曹操却不跟袁绍去争。
  这一点也让袁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