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关羽开始占据绝对上风的时候,他居然收手了。
一刀晃过,将李进向着侧面逼退了几步,关羽一拉马缰,不再向前去追。
他反倒是矗立在原地,一手捋着自己的长须,一手将青龙刀甩在身后,威圧感十足。
李进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喘息之机,但心中并有任何放松的感受。
实在是因为关羽的态度。
其实关羽什么也没有说,但他收手矗立在那里,悠然自得的表情,还有他那副毫不在意自己的表情,就能将李进心中十成十的火气给勾起来。
“为何不打了?再战!”李进挺矛大喝道。
关羽向着旁边瞅了瞅,道:“尔等阵势已溃,汝军今日已是败了,泰山军已经撤走,尔等李氏兵马独木难支,你心神已乱,再与我交手,也不会有半分好处,关某现在要擒你或是要杀你,易如反掌,但某家与人交锋,从不乘人之危,你且回去,待调整好心神之后咱们择日再战,届时关某必取汝首级。”
“你……”
这番话说完,不但没有让李进有任何感动,反倒是让他心中异常恼怒,一种屈辱之情油然而生,但偏偏他还就是知道关羽所说的是对的。
……
臧霸撤退了,李家的兵将也不能久持,无奈之下也只能是开始收缩战线,呈退兵之势。
以正常情况来说,这是一个痛打落水狗的良机,但李典却没有下令全面追击,他占到了足够的好处之后,便下令三军撤退,继续与对方保持对峙的态势。
其实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就算是当初他携众离开了李氏家族,那也是他们家族内部的事情,以李典的角度来说,不可能希望自己的家族被灭掉。
在他的心中,最渴望的是让李氏家族投降,归于刘琦麾下,而他也将取代李进,成为名副其实的李氏家族的家公。
如此不但可以保全家族,也可以扬眉吐气,将当年的屈辱连本带利的统统找回来。
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结果。
他要的不是家族毁灭,而是李进当着他的面,服气了他!
李典的动向,关羽自然也是知道的,但对他而言,并无所谓,因为设身处地的来讲,他也能够理解李典的心情,而且李典的职位要高过他,虽然就本事来说,关羽自认为在李典之上,但既然对方才是这一军的统帅,那自己还是以依令行事便是了。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推心置腹
“捷报?”
正在王帐中与周瑜议事的刘琦,听了卫士的汇报,精神不由一震:“把报军给朕呈上来。”
那卫士明白刘琦是想自己看,遂不多赘言,将简牍交付给了刘琦之后,便立刻撤出王帐。
刘琦亲手将封泥撕开,然后认真地浏览了一遍,当场就笑了。
“好一个关云长,战退李进而不杀,好一个李曼成,明明可以乘胜追击而不追,都是挺有主意的人物。”
周瑜听了刘琦的话,心中有些好奇,但又不敢多问。
刘琦感慨了一会,不经意间看到了周瑜那副极具求知却又拼命克制的表情,当场哈哈大笑,随后便将手中的简牍给他递送了过去。
周瑜急忙称谢,从刘琦手中接过了战报,仔细观看。
看过之后,周瑜颇为感慨。
“李府君和关云长虽然战退了臧霸,李进,还斩杀了尹礼和吴敦,但临阵不决,且暗藏私心,陛下觉得此事当如何处置?”
“朕不能做任何处置,特别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两军阵前。”刘琦一边笑,一边道。
周瑜谨慎地问道:“陛下是顾忌李府君的地位和身份?”
“有什么可顾忌的,一个两千石的郡守而已,在常人眼里是高官,在朕这算事么?朕想要换了他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朕顾忌的是朕与曼成之间的情义。”
周瑜拱手施礼道:“还请陛下指点。”
“以朕的角度而言,万事自当以大汉为先,大汉的利益高于诸家的利益,这一点没有错,但是对朕手下的这些人来说,就不同了……包括你也一样。”
这话说的让周瑜有些无言以对。
虽然这话中所阐明的问题确实是情理之中,但以一个帝王的角度,只怕都不会轻易将这些敏感的话题说出来,特别是当着他这么一个人。
一个身为望族之后,同时还是降将的人。
随着相处时日的增加,周瑜对刘琦是愈发的佩服,他心中虽然还惦念着孙策,但随着时间愈长,他对孙策的感情也开始倾向于故友之谊,而刘琦在他看来,才是真正的明主。
见周瑜的表情略显局促,刘琦有些无奈。
“你紧张什么?今日之言,出得我口,入得你耳,又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公瑾又何必多虑?”
周瑜听到这里,心中略一琢磨,确实如此。
他安下了心,随即向着刘琦作揖道:“还请陛下指教。”
“曼成与朕乃是故交,初平元年朕与刘磐双骑入荆州,初创基业,曼成不远千里率众来投,可以说是朕最为心腹者也,多年来他一直替朕镇守南阳腹地,从未有失,如今李氏家族为曹操所用,曼成替朕接阵迎敌,朕若是在这种情况下强制要求他进兵,尽诛其族中父老,那试问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朕?曼成又会如何看待朕,朕还是否还有人性可言?”
“那陛下打算如何做?”
“曼成的心思朕知道,朕此番北伐除了要一统大汉之外,还要将手下人的心愿达成,也不枉他们随朕出生入死,曼成昔日离开家族,其中心之怨甚深,但也终归只是怨,不是恨,朕不能逼他灭自己的家族,只有助他代替李进,成为李氏家公,方不负为人主是也!”
刘琦的话让周瑜心中异常触动,他听完之后,很是郑重的向着刘琦再次作揖:“陛下如此仁义,实可谓之千古一帝,古之先贤亦不及也。”
“朕岂敢与古之大贤争锋?只求对你们,对天下人无愧便是了。”
“报!”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一名斥候匆匆地走了进来,对刘琦拱手道:“启禀陛下,曹军有了动向!”
“什么动向?”
“曹操兵分三路,以曹纯,于禁,乐进为先,向我军大营来而。”
周瑜冷笑一声:“这是逼急了么?”
刘琦却摇了摇头,道:“不,别看曹仁死了,但也不会轻易会弄乱了曹操的心神,这是他听说臧霸和李进战败,故而佯攻我军,实则是想派轻骑暗中去袭李曼成之后,欺朕不知?”
周瑜当即请缨道:“既如此,请陛下派人抵挡曹操的前军,臣愿意率领轻骑,去截杀曹军轻骑!”
周瑜主动请缨,有点超乎了刘琦的想象,但随后他当即释然。
毕竟,站在他眼前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儒将,也是曹操一生中遇到的最强的一位对手。
说周瑜是曹操的天命克星,也不是不行。
“好,朕拨你一支人马,由你率领走小路截杀曹军,不要让曹军干扰到李典和关羽。”
“唯!”
周瑜转身就要出王帐。
突然之间,刘琦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他高声喊住周瑜道:“公瑾,有一件事,朕得告诉你。”
周瑜连忙停住脚步,转头望向刘琦:“陛下有何事吩咐?”
“到也说不上是吩咐……这一次北上,朕不但征调了荆州和益州,关中,南蛮的兵将,包括西域都护府和凉州的精锐骑兵也征调来了中原。”
听到刘琦说起‘凉州’两个字,周瑜的心中不由顿时一紧。
他是聪慧之人,自然明白刘琦说这话的用意。
“陛下是将伯符……也调回来了?”
“不错,孙伯符这一次作为前部先锋,先入关中,张允那边在长安给他递送粮草,然后让他走宛城入中原,来这里与朕会和。”
周瑜闻言颇为惊讶:“陛下没有让他们直接去北方直对袁绍?”
刘琦笑道:“北方的力量已经够呛了,黄忠,荀攸,徐荣,吕布,赵云等人皆在,雒阳的主力军也在那里,袁绍再厉害,也未必吃得消,反倒是朕在中原的力量薄了一些,分一部分凉州兵马来此,可以助朕快一点大败曹操。”
周瑜心中此刻着实是有一些矛盾。
说实话,他现在又想见到孙策,又不想见到孙策。
人矛盾至深,乃至于此。
“陛下为何跟臣说起这件事?”
“孙策不日就将抵达朕的皇帐,朕不跟你说一下……好么?”
周瑜闻言苦笑一声。
“没事了,孙策在西羌多立功勋,如今已经是朕的股肱之臣,朕已经决定,等他在中原立下大功,就恩敕他中郎将之位,届时你们兄弟同殿为臣,一起为大汉朝效力,这难道不是公瑾梦寐以求的?”
周瑜当即道:“确实是臣心中一直渴望之事。”
刘琦点了点头,道:“去吧,率兵去截曹操,得胜乃还之后,你自可与伯符相见了。”
“喏。”
周瑜走后,刘琦的表情略略有些变了。
他转身走到自己的书案前,拿起一份简牍,那是贾诩写给自己的密奏。
上面已经告诉刘琦,孙策身边有李儒和马岱两枚暗子。
“孙伯符啊孙伯符,江东小霸王……朕是真的不舍得杀你,希望你已经想通了,迷途知返……朕给你的机会,希望你好好利用。”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被打乱的计划
“报!将军,前线有紧急军情!”
曹操此刻正低着头仔细地研究着皮图,听了斥候的话并未着急,他伸伸手,示意来人将军报递送到他的手上。
斥候立刻将皮图递送到了曹操的手上,然后弯腰退了下去。
曹操面无表情的将皮图打开,仔细地看了看上面的内容,随后无奈地长叹口气。
上面的内容是曹操派往偷袭李典和关羽的精兵,被刘琦派遣的周瑜截杀,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怎么什么事都瞒不过这小子……”曹操有些疲惫的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显得格外落寞。
原先的曹操虽然知晓刘琦厉害,但实在不曾想到他现在居然如此强大。
若只是刘琦一人难应付倒是也还好,偏偏刘琦手底下的人也都是难得的精英,随意找出来一个,也都是极难对付的。
这不,还没等自己和刘琦正面交锋,这就又跑出来一个周瑜,将自己派出去支援的兵将给打败。
说实话,刘琦骤然改变策略,集中下辖诸郡兵将集结,大举北进,这完全超出了袁绍和曹操的计划之外。
按照他们的设想,他们一直以来都估计刘琦不会轻易举兵与他们决战,最多也不过是双方各自陈兵疆界,彼此互相攻伐互相试探,浅尝则止,做长期的斗争。
这也就是曹操和袁绍这一次突然出兵去打张燕的真正目地,只要拔出了张燕这颗被刘琦种在河北的钉子,那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南北两方就会成为对立之势。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刘琦竟然真的孤注一掷。
刘琦是从后世来的,他自然知道‘鼎足之势’亦或是‘对峙之势’对于中华子民的消耗与损伤是多么的巨大,所以在鲁肃的建议下,刘琦果断的大举出兵,打乱了曹操和袁绍的全盘计划。
若真是全面对阵,那毫无疑问,最终比拼的就是双方的底蕴了。
北方与南方,目下谁的底蕴更深……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
袁绍和曹操的计划被刘琦推翻,袁绍目下为了应对南军大举北上的各路兵马,忙的是焦头烂额,曹操在中原请求袁绍出兵相助,但得到的只是安慰之言,剩下的连一兵一卒都没有。
不是袁绍故意不给曹操士兵,而是他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帮曹操了。
袁绍的军队不来支援,曹操没有办法,只能下令从兖州各郡还有徐州抽调兵将来前线支援,但这样做也有弊端。
徐州的兵将一旦大部分被抽离,很容易被孙坚乘机取了广陵,一旦孙坚兴兵北上,那对于徐州南部的郡县而言,或许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可事到如今,曹操也已经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如此了。
听探子汇报,说是汉中以及凉州,关中的军队还在源源不断的向着战场和河北和中原的战场输送着。
别的地方倒是也罢了,但据说刘琦调集了大批的荆益蛮族和凉州骑兵以及羌兵前来助阵,这些兵源都是凶猛好斗,战斗力极强的兵源,若是情报属实,那接下来的战事怕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孙坚目下应该还是隔岸观火的状态,还是先从徐州抽调兵将救急要紧。
“报!”
就在曹操沉思的时候,却见侍卫匆匆进了帅帐,对曹操施礼道:“禀将军,郭军师奉丞相之命,前来军前相助!”
曹操一开始听了这个消息之后,还有些没太反应过来,愣了几秒钟之后,猛然从原位站起身来。
他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