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投诉就变强-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挥手,将众人赶走。
  众人知道基本上这事也就这样了。
  刘璋只是发泄一下情绪。
  并不是真的敢跟大将府开战。
  众人各自散去。
  张松在回去的路上,坐上了张包的马车。
  “兄长,你觉得接下来我们益州能守得住吗?”
  张肃好奇的打量着张松。
  “你这是何意?”
  张松道:“大将军府拿了汉中,接下来必会继续南下,要么走涪水关,要么走江西汉走的江州。
  以大将军府的强大实力,我们能守多久?”
  张肃沉吟半响这才道:“勿要多想,我益州有数道天堑险关,辽东军虽强,兵马虽多,但发挥不出来,是无法攻破我成都的!”
  张松见此,明白了自家兄长的态度。
  张家是蜀中世家,是几千年的世家了。
  不管是谁来蜀中,都需要倚靠蜀中的世家。
  更需要张家。
  所以谁在管理蜀中,那就坚定的支持谁。
  直到此人败亡,再从属支持新进蜀的当权者。
  如此才能稳固而可靠的保障自家的利益。
  换句话说,就算大将军府攻下了成都,灭了刘璋。
  那么典华也需要蜀中世家来稳定蜀中。
  所以在侍奉刘璋之时,好好侍奉刘璋,与大将军府为敌,也不用怕。
  只是这是很保守的思想。
  是蜀中世家一直秉承的中庸之道。
  但是出去过,到过大将军府的张松知道。
  辽东侯典华与别人不一样。
  大将军府治下的文武也不一样。
  那里的百姓也不一样,发展模式也不一样。
  不早归降,势必会将整个家族带进毁灭。
  所以张松内心格外的焦急。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回到家里。
  张松开始四处活动。
  余下几天,各地奔波。
  频繁与入蜀的锦衣卫接触。
  与长安的典华联系。
  “子乔啊,你最近不对劲了。”
  知弟莫如兄。
  长兄如父。
  张肃见张松这几日都不着家,隐隐觉得张松在搞大事。
  只是他没有派人去跟踪。
  ……
  关中长安!
  典华一面安排于禁等进汉中,筹备拿益州之事。
  还将郭嘉也悄悄派去了汉中出谋划策。
  自己则在长安接见了凉州与司州的一些人才。
  每天一地,必搜刮当地的人才。
  这是典华的习惯。
  很快一些比较优秀的两州少年青年被召见到了长安城。
  “草民贾逵、张既,拜见侯爷!”
  “下官苏则、杨阜,拜见大将军!”
  看着这脱颖而出的四人,典华道:“不必多礼,坐吧!”
  “谢侯爷(大将军)。”四人同声回道。
  各自落座。
  典华开门见山道:“你四人是凉州与司州选出来的年少英杰,今召来,是希望你四人能为大将军府多献计献策,多为九州百姓谋福!”
  “是侯爷(大将军)!”四人应声回道。
  能来这里,就说明愿意向典华效力。
  要知道,董卓还有以前的朝廷征召他们,他们都没有应召。
  可见对典华的期许。
  拥有九州之地的典华,无疑是一个庞然大物。
  是最有实力能一统江山,收拾山河的人。
  接下来,典华又从四人口中了解了更多关于两州之地的实际情况。
  他们这些人,有的是底层的官员,有的是平民,生活在百姓之中。
  对两州百的情况最为了解。
  数日后!
  锦衣卫的史啊来到了关中长安。
  郭嘉不在,这些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使,以及千户都可以直接来找典华。
  副千户及以下的百户、拭百户、总旗、小旗等都则没有这个资格直接找典华。
  “主公,曹操接到天子之后,先是往宛城待了三日。然后北上,选定汝阳为国都,将天子与吴子兰等人都安顿在了那里!”
  “不日就会动工,修城建新都!”
  史啊缓了一口气又道:“对了,天子还许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加靖难侯,食邑万户。进卫将军衔,与主公同领天下兵马。”
  新都安在了汝阳。
  那可是原来袁家的老巢。
  城池很高大,储备很丰富。
  曹操赶走袁术后一度占据。
  没想到这一次曹操没将新都安在了许县(建都后改许昌)。
  这倒是让典华有一些意外。
  不过很快他又明白了曹操的用意。
  许县在颍川。
  离着三大关太近了一些。
  一但洛阳战区的兵马杀出关进入颍川。
  那许县就危险了。
  曹操不可能将脖子送给自己来卡。
  所以放在了一个更南的汝阳。
  汝阳距离曹操各地的距离基本相当。
  算是内部腹地,更有利于防守。
  再加上还有盟友孙策。
  可以随时北上支援。
  不得不说曹操这算盘打得很完美。
  “给孟德加了这么多的官职,看来我们的陛下想法很多!”典华听到最后那一句,笑了。
  刘协,比之少帝刘辩是要聪明十倍。
  而且更稳沉更有心机。
  但是用错对象了。
  曹操不是他想象中的曹操。
  而自己也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
  制衡自己。
  他太高看自己的权谋了。
  在实力面前,这帝王之术,不过是纸老虎。
  想到这里,典华脑海里冒出了那一方缺角的重器。
  嘴角不由的微微勾勒出弧度。


第500章 卧龙凤雏,四道友
  折腾吧!
  使劲的折腾吧!
  到时你们就有得玩喽!
  “是的主公,天子还给许多人封了官,唯独没有给我们大将军府任何的……”说到这里史啊停顿了一下,脸上些许的怨气。
  大将军府这一次出人出力。
  竭力的拯救朝廷。
  结果天子当成空气。
  将他们大将军府给遗忘了。
  典华摆摆手道:“无妨,一切我们自己争取,不需要别人施舍,自己打下来的才是真真切切,真真实实的。”
  “主公说得极是!”史啊忙道。
  接着史啊又向典华汇报了一些四郡之事。
  比如刘备在加紧扩军向刘表要好处。
  比如孙策在攻打荆州南方郡县,步步蚕食。
  比如甘宁化装商队,北上前往了冀州。
  比如吕布带着残部在中原各地转战,让曹操的将士好一顿追击。
  比如……
  荆州!
  今日南山上的凉亭里。
  五人盘坐对饮。
  其中两个少年郎,年纪不超过十八。
  三个青年,皆在二十四五之间。
  两个少年,一个白净如雪,面如冠玉。
  含笑间自信非凡。
  另一个,长相奇丑,说话大方,神情洒脱不羁。
  不过身体却坐得端正。
  其它三个人,半笑半饮。
  坐而论道,谈笑风生,衣着皆不凡。
  “孔明,天下局势将会如何发展,你意何向?”突然有一个青年问道。
  此人叫石韬,字广元,颍川人。
  避难荆州与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等为好友。
  后人称其等为诸葛四友。
  而被他问起的那白净少年则是诸葛亮,字孔明。
  年龄只有十五岁。
  诸葛亮想都没想便道:“天下局势依旧动荡,天下难安!”
  “哦,何以见得!”
  崔州平问道:“如今大将军得司州与凉州,拥九州兵马,声威正旺,水陆军皆强,天下诸侯莫能与之敌。
  一但挥军南下,各郡县无不响应,天下重新一统,指日可待也!”
  崔州平名钧,幽州博陵人。
  原太尉崔烈之子。
  本是世家子弟,但是因为大将军府的政策,所以未回幽州。
  不过现在数年过去,催家在幽州得以恢复,并没有想像中的被打压到无法生存。
  反而因为大环境的变好,催家实力增长了。
  再加上大将军府有意引导世家走出去。
  所以在海外之地,催家的利益得到了增长与保证。
  自然也开始吸引崔州平北上投效大将军府。
  这才会问出此番话。
  诸葛亮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大将军府看似庞大强盛,但是俗语有言,月满则亏。大将军府就像这茶杯中的水,倒满则溢。”
  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三人互视一眼。
  显然对诸葛亮的这个观点并不赞同。
  “孔明,你在咋呼人吧!”长相奇丑的少年半开玩笑道。
  此人姓庞名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
  与诸葛亮合称卧龙凤雏。
  荆州之地有人言,得其一者可安天下。
  二人时常交流会面。
  不过两个可安天下的绝顶聪明人,其实都各自有很强的分歧。
  诸葛亮笑道:“荆州不比其它地方,乃是四战之地,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必争之地。接下来的所有大战,肯定是围绕着荆州而起。
  各方都到了没法妥协让步的境遇。而在这里取得胜利,与兵马多少,与强弱无关!”
  “那跟什么有关!”一直没有开口的孟公威问道。
  诸葛亮前面几句话分析得很对。
  只是后面这些他未想明白。
  胜利不就是与兵马多少,强弱有关吗?
  诸葛亮卖了一个关子,看向了庞统:“不如士元来说!”
  庞统白了诸葛亮一眼。
  他最不喜欢诸葛亮的就是这一点,老是装。
  不装会死。
  一点都不痛快,跟个娘们一样,磨磨唧唧。
  喜欢玩云山雾绕。
  其它三人也纷纷看向了庞统。
  庞统收了收声这才道:“兵者诡道也,胜之关键在乎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三人不懂兵事,不通兵法。
  自然了解不深。
  能懂不全懂。
  崔州平道:“大将军缺了哪一样!”
  诸葛亮道:“天时不可定,各自一半,看大将军出兵的时候,看他的急切程度!”
  “地利他不占,大将军府则是北兵,入得南方必不适应,不管是水战还是陆战,皆难以适应!”
  “至于人和,大将军虽名声极佳,然终究是臣子。且锋芒过盛,对天子威胁极大。
  曹公迎奉天子,大义在手。
  大将军一但南下,便失了名份,必被群起而攻之,天下百姓也不会支持他!”听得诸葛亮头头是道。
  崔州平眉头微微一皱。
  庞统含笑不语。
  他也跟诸葛亮一样的看法。
  南方是南方,北方是北方。
  典华在北方大放异彩。
  战无不胜。
  但是到了南方这鬼地方,必要栽跟头的。
  孟公威问道:“可有破解之法!”
  “有!”庞统回道。
  诸葛亮道:“不可说!”
  孟公威没有再问了。
  因为……他与石广元、崔州平是要北上投大将军府的。
  而看情况,诸葛亮与庞统是要留在南方。
  到时就是敌人。
  哪有敌人将自己对付敌人的方法告诉敌人的。
  所以再问就是不道德了。
  更对不起友谊这两个字。
  “看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等注定要分离了!”石广元捏着茶杯,一昂头喝尽。
  崔州平看了看庞统,最后又瞧了瞧诸葛亮。
  这才举杯道:“孔明、士元,希望我们来日还能相聚,还能坐下来静心喝茶。还能坐谈天下事,希望你们都是对的!”
  “多谢!”
  “应该没机会了!”庞统与诸葛亮先后回道。
  “呃……哈哈哈!”
  “哈哈哈……”
  五人同声大笑。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夕阳的午后,落日余晖。
  三道背影渐渐消失在了山间羊肠小道之中。
  晚霞映照着莽莽的丛林,山间越来越幽静。
  “士元怎么还不走!”诸葛亮示意书童收东西了。
  太阳彻底隐去之前,他也要回茅草屋了。
  不然太黑,不好走。
  庞统道:“还不知道孔明择谁人相佐呢,说不定顺路!”
  “不顺路,再见!”诸葛亮站起来,头也没有回的走了。


第501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看着诸葛亮离去的背影。
  庞统摇头苦笑。
  “新野可不是什么好去处,看来孔明你比谁都急了!”
  “罢了,有你跟元直相助,那个人应该能走上很远一段距离。”
  庞统接着面向东南边:“小霸王,我要让他变成真霸王,江东必能三分天下……”
  回到了茅屋!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道:“二哥,我们这是要搬家了吗?”
  诸葛均见书童开始收拾东西,打包远行。
  诸葛亮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了几岁的弟弟道:“三弟,日后你就跟着叔父好好读书,不管将来荆州发生什么,都不要出仕。
  除非天下大定,江河重新一统!”
  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