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制作的正是战争沙盘,主要就是让将领们扮演红蓝双方在沙盘的地形上搞对抗演练,提升将领的指挥能力。
    尤其是火炮列装了军队,将领需要懂得在各种地形上利用火炮。
    常威闻言,暗暗记在心里。
    上次击败袁家兵马,守住燕关的战争中,无论是他还是军中的任何将领,都没有人再质疑燕王统率军队的能力。
    如果以前,对将士们来说,燕王只是燕王。
    但现在,燕王无疑成了王府亲军中无人能替代的最高将领。
    在军中的威望不可撼动。
    所以,燕王既然说沙盘有用,那自然有用,只是他现在他还未体会到好处而已。
    “募兵的事如何了?”在沙盘边的椅子上坐下,赵煦正色道。
    西凉臣服北狄,这让北狄国力大增。
    这些日子,北狄似乎为了恐吓大颂,又在边疆不断袭扰。
    无形中,这又给了他很大压力。
    所以,他必须扩充王府亲军,尽快让十二万人满员,进行训练。
    毕竟他很清楚,自己封土周边的环境很恶劣。
    京师的那位父皇也是个靠不住的人。
    “回殿下,此次大乱,不少百姓流离失所,这些百姓中的青壮都积极参与募兵,六万新兵倒是没用多少时间就招募完成了一半,估计再有半个月就能满了。”常威说道。
    赵煦点点头。
    对这些百姓来说,一个月三两银子,还有有吃有喝的王府亲军绝对诱惑十足,所以不难理解这些青壮的热情。
    目光停留在沙盘上,常威继续说道:“现在这些新兵都派了干练的将领去训练,不过殿下,这新兵太多,军服,盔甲和武器倒是无法供应上了。”
    赵煦点了点头,常威这是变相让他催促兵仗司给军中提供装备了。
    对此事他也很挠头。
    兵仗司的规模太小,接下来要应对一个十二万人规模的军队必然生产力会跟不上。
    所以兵仗司必须拓展。
    除了兵仗司外,其他工坊同样也要拓展以及正规化。
    毕竟以前他只是在小打小闹。
    但随着他执掌北四郡,就不能随性野蛮发展了,他是要在自己的封土上建立工业基础的。
    “本王会给你催催的。”赵煦道。
    王应可是一点不怕常威,常威催的急了,他直接翻白眼,说两个字,“没有”。
    赵煦这么说,常威心中一乐。
    没有统一的军服和盔甲,这些新兵看起来就像是灾民,这实在让他看不下去。
    “对了,军事学堂的第一批学员选好了吗?”赵煦想起一事。
    “将领们得知殿下亲自讲学,都很积极,末将最后没办法,抽签选了三百人。”常威回想起将领们为了名额差点打起来,现在还啼笑皆非。
    赵煦这下放心了。
    三大学堂是他接下来北四郡政务,军事,科技三个方面腾飞的基础,他不能不重视。
    尽管他脑中的知识浩如烟海,但他不可能什么都自己来。
    而把脑中的东西教给了他们,就等于自己有了众多知识的分身。
    有了他们,燕州的各方面才会逐渐发展完善。
    “嗯,不错,下面本王还会给军中塞五百个士子。”
    “五百个士子?殿下,军中要这么多书生敢什么?一个个的手无缚鸡之力。”常威顿时感到一阵发毛。
    文物对立不是一朝一代的事。
    普遍武将们对拿笔杆子文官都不喜欢。
    认为他们酸腐,而且往往喜欢瞎指挥。
    加之文官常常克扣他们的军饷,这种厌恶就更甚了。
    所以一听燕王说要给军中五百个书生,他顿时恶寒。
    赵煦早就预料到常威会如此。
    但是他对军队的变革是坚定不移地推行的。
    说到底,当下的王府军队还是一只封建军队。
    如果不是他在军中的威望高,兵为将有的臭毛病在王府亲军中会一样有。
    北狄秋狩时,就有将领试图蛊惑自己麾下的士兵哗变。
    虽然大部分反被士兵扭送给了常威,但也有一部分跟着将领作乱的。
    只是常威发现的及时,镇压了下去。
    此事发生不过几个月,但他一直记在心里。
    尤其是王府亲军扩展到十二万人后。
    一些军队是要驻扎在距离燕郡稍远的燕州关隘中的。
    如果这些军中出现一个袁世凯这样把新兵变成私兵的人物。
    炮打王府的剧情不是不可能发生。
    “不管你想不想要,这些士子都要在军中安排下去,至于他们的作用可就大了。”赵煦说道:“等他们在学堂考核合格就会进入军中负责对士兵的教育,不过你让将领们不要担心,他们不会争夺士兵的指挥权。”
    “……”常威闻言,努力思索着。
    想了半天,他承认自己失败了。
    他还是无法理解燕王独特的想法。
    不过王府亲军是燕王的亲卫军。
    他只需要执行就够了。
    “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这也北大营军事学堂上挂着的一句话,是燕王令人篆刻上去的。
    “是,殿下。”重重一抱拳,他高喝一声。
    赵煦揉了揉耳朵,白了眼常威,表达对他大嗓门的不满。
    又闲聊了几句,他从北大营离开,直奔府衙。
    ……
    兵仗司。
    王崇恼怒地将失败的簧钢扔在地上。
    痛苦地揉着脑袋,他喃喃自语,“怎么就不行了?怎么就不行了?”
    自燕王将燧发枪击发装置交给他,他就和簧钢较上了劲。
    原因无他,因为他发现这击发装置了最重要的便是簧钢。
    做不出簧钢,就无法通过扣动扳机带动燧石撞击火药槽引燃火药。
    一开始,他根本就没在意什么簧钢不簧钢的,只是用普通的钢条。
    但这种钢条弯折就无法恢复原状了。
    这才让他认真思考簧钢这个词的含义。
    接下来,他便不断尝试锻打出能不断弯折复原的钢条,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还是去求教殿下吧,三脚猫的功夫还想挑大梁,真不知道吃几两饭。”自己父亲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王崇更是羞愧。
    “不去,殿下会笑话我的。”王崇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王应虽对王应严厉,但心里还是很希望王崇有所成就的。
    他露出在王崇面前很少露出的笑容,“想当年,为父为了亲手制作一个瓷器,失败了一百多次,最终还是请教一个老陶瓷匠,人家一点拨,为父才掌握要领,不要怕失败,怕是的失败后就怕了。”
    王崇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咬了咬牙。
    他少年心情,刚才不过和自己赌气。
    想通了,他说道:“我这就去找殿下。”


第二百三十五章 规矩
    “等一下,为父和你一起去。”王应说道。
    王崇打趣道:“爹的铁炮也没造出来了吗?”
    “你以为爹和你一样半瓶咣当吗?”王应有恢复了严肃的神色。
    燕王要的灰口铁炮和白口铁炮他各自造出了十八门,也该向燕王回禀了。
    父子两人到了王府,通报后进了书房。
    “火炮造出来了?”还在抄写教材的赵煦闻言一喜。
    王应点了点头,“只要殿下需要,兵仗司随时能够大批量制造白口铁炮。”
    “很好!”赵煦说了两个字。
    通过专卖权,他的确赚了一大笔银子。
    但是专卖权卖过就没有了。
    今后他只能依靠王府货物赚钱。
    但任何货物都会经历一个初期销售额高速增长到逐渐稳定下来的一个过程。
    这时候银子虽然还是源源不断而来,但收入基本稳定了。
    若是北四郡突然需要大规模的支出,怕会捉襟见肘。
    毕竟他想要让北四郡赶超人家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发展的成果,就得段时间内砸出巨量资源。
    这和游戏里的氪金是一样的。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推出新的货物。
    如此数项一起,这个数额就可观了。
    对他来言,这种低配版的火炮也是货物之一。
    “殿下,下官输了。”王应说过,这时王崇笑声说道。
    赵煦今天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于是,他笑着对王崇说道:“本王早就预料到了,说簧钢的问题吧”
    “殿下如何知道?”王崇惊讶道。
    赵煦语重心长地对王崇说道,“你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科技学堂建成,你便来听本王讲学。”
    “是,殿下。”王崇眼睛一亮,这件事他一直盼星星,盼月亮。
    现在终于要开始了。
    接着赵煦把簧钢制造的办法告诉了王崇。
    王崇一听,瞠目结舌。
    “就这么简单?”王崇问道。
    “对,就这这么简单。”赵煦笑道。
    其实普通钢和簧钢之间的区别就是一个“调质”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把钢锻打成钢条,然后塞入寻常的炉火中烤,这个过程叫中温回火。
    回火过的钢条就会展现出内硬外软的特质,变得有弹性。
    不仅是王崇,王应也听得傻了眼。
    他也没想到一个如此简单的处理就能制造出不一样的钢。
    由此他想到,这个钢里面的学问似乎还不少。
    “下官愿赌服输,今后就专心做击发装置了。”王崇顺服地说道。
    赵煦点点头,他本来也只是让王崇收点心,现在目的也达到了。
    不过燧发枪的制造除了材料上的问题,还涉及一个和火炮一样的大批量生产问题。
    火炮批量生产通过铁模铸炮解决了。
    但燧发枪可没有铁模这样的取巧办法。
    唯一的生产法子就是流水线生产。
    毕竟让一个匠人从头到尾独立打造出一把燧发枪估计得用一个月的时间。
    而流水线只需要把配件造出来,最后组装即可。‘
    不过这样就得统筹配件的尺寸标准了。
    于是他对王应说道:“你们来的正好,本王给你们更精细的度量标准,马上本王还会把这套度量衡推广到整个燕郡。”
    “度量衡?”王应和王崇对视一眼,等待燕王的下文。
    赵煦于是向王应父子解释了一下什么叫流水线。
    两人闻言,恍然大悟,同时又十分惊奇。
    他们没想到还能通过这种法子实现批量制造燧发枪。
    不过这的确需要一个度量标准。
    “米,分米,厘米,毫米……”赵煦提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一边写,他一边说道:“当下兵仗司在使用的度量器具有哪些?”
    “规,矩,尺。”王应说道。
    赵煦点了点头,规就是圆规,是用来画圆的,而矩是画直角用的,尺子则是长度。
    但这些工具不适合于流水线。
    他觉得有必要给兵仗司制造新的测量工具,那就是游标卡尺。
    这是当代手工作业常用的高精度测量工具。
    也是检查工件尺寸的工具。
    有了这个,就能方便检查匠人制造出来的配件了。
    不过想要制造一把精确的尺子在古代是很困难的。
    这也是古代无法实现流水线生产的一个原因所在。
    但这个问题却难不倒他。
    只需要一样东西,他就能把当代的刻度在北四郡实现。
    这就是汞柱。
    汞就是水银,在古代这东西不难找。
    想要做出汞柱除了需要水银外还需要一个一段封闭的玻璃管。
    现在兵仗司已经掌握了玻璃的制造工艺,吹制一条玻璃管出来不是问题。
    到时候只需取一盆水银,拿出玻璃管,同样将其灌满水银,随即反扣在装满水银的盆里。
    这时候玻璃管的水银就会下降,出现一段真空。
    从地面到这段真空的距离就是760毫米。
    原因在于汞柱是用来测量大气压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汞柱的高度就是这个数值,而且,他脑子里还有这个地区的标准大气压数值。
    有了这个数值,他就能进一步细分,让匠人将尺子在肉眼视界上均分,得到一把在大颂的高精度尺子。
    想到这,他把这个法子讲解给了王应听。
    两人再次陷入呆滞。
    但呆滞之后就是欣喜,如果能得到一把这样的原尺,兵仗司今后就能打磨出精细的配件了。
    “你们先把东西准备好,本王会亲自参与,等第一把原尺做出来,本王会教你们把游标卡尺做出来。”赵煦淡淡说道。
    以前他没有去做这件事,是因为兵仗司还用不到如此精细的东西。
    但今后就不一样了。
    燧发枪不说,打磨钻头等刀具也需要高精度的测量。
    而有了这些高精度的东西,下一步才能生产出更紧密的机械。
    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是,殿下。”两人应了声是。
    再无其他事,两人向赵煦告了退。
    出了书房,王应父子对视一眼,同时打了个冷颤。
    现在燕王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