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门外来个不少豪族,备了好些礼,要拜见殿下。”
    赵煦和刘福对视一眼。
    这些豪族个个都是见风使舵的高手。
    现在王府压过了地头蛇,他们便忙着献殷勤了。
    不过,就如他既定的策略,这些豪族倒向王府不是坏事。
    整理了下衣服,他让家丁引他们进来。
    一个上午,先后十来家豪族上门。
    这些豪族以前都是张黄杜三家坚定的跟屁虫。
    过了晌午,又来十余家。
    如此,基本上在燕城内的燕郡豪族俱都借此向王府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那便是唯王府马首是瞻。
    “殿下,王府亲军已重新整编,现在亲军人数已满员。”
    最后一个豪族离去,常威一头大汗进了王府。
    “这么快。”赵煦讶异又高兴。
    加上燕城的三千郡兵,他能直接指挥的士兵人数达到了两万三千人。
    如果严格训练同时配上精良的装备。
    看谁今后敢在燕郡和他造次!
    “收了两家的私兵,解除两家的卖身契后,又有不少青壮来参军。”常威硬朗的面部线条上浮现笑意。
    现在王府亲军就是他的宝贝疙瘩。
    现在满员,他乐的嘴都合不拢了。
    想起什么,他又道:“对了殿下,亲军的武器盔甲也都有了,末将从两家的仓房里搜出不少刀剑盔甲。”
    “这些破烂就先穿着吧,过段时间本王会给你们更精良的盔甲武器。”赵煦给了常威一个自信的眼神。
    他已经从徐烈口中得知这些豪族私兵的盔甲武器是什么样子的了。
    除了豪族子弟自己穿的外的,其他的盔甲武器只能说是破铜烂铁。
    不过是一块破布上缝了几个生锈的铁片而已。
    拿这些东西打打燕郡的豪族还行。
    但遇到装备精良的西凉和北狄军队就不行了。
    毕竟从九皇子的记忆里中他了解到西凉的铁浮屠和北狄的重骑兵可不是闹着玩的。
    否则大颂近年也不会屡战屡败。
    在西面丢了半个晋州。
    而燕关北面原本管辖东北区域的宁锦都司也被北狄人掠去。
    以致于当下朝廷的绥靖派抬头,极力主张用银子换取大颂平安。
    “是,殿下。”常威眼睛亮了起来。
    在他心中,这位燕王会制冰,会酿酒。
    说不得这次会给他一个惊喜。
    赵煦继续说道:“还有,王府亲军的兵只要练不死,就给我往死里练,为了保证士兵能维持高强度训练,士兵的伙食要好,管他们能吃饱,尽量能添些荤腥。”
    “荤腥?”常威舔了舔嘴唇,“殿下,这个怕是难办,这得多少银子,而且燕郡这情况怕是有钱也难买到。”
    赵煦笑了笑,“这也简单,就让亲军的伙头兵平日喂养些鸡鸭猪牛羊。”
    王府亲军的伙头兵和当代的炊事班一个作用。
    他脑中的知识有不少经验可借鉴。
    在军队物资充裕的时候自然不需要军队生产。
    但在艰难时期,在军队中设置生产部位也是有必要的。
    毕竟这样能让士兵吃的好。
    而吃的好才有劲训练。
    否则一个个穿着盔甲跑一圈就趴下了,还打个什么仗。
    常威听了,瞠目结舌,但赵煦接下来的话让他确信燕王不是在玩笑。
    “王府会划出些地给王府你们,就上面盖些鸡舍,鸭舍的,好好干,过两日本王去检查,这段时间就先买着吃吧。”
    “是…是……”常威的脑袋还没转过弯来,一时体会不到这样做的意义。
    他正想着,一个家丁忽然急匆匆跑了过来。
    到赵煦面前还摔了一跤。
    “殿…殿下…武安县一个兵士倒在王府门前,他…他说北狄人打过来了。”家丁面色惊恐,吓得结结巴巴。


第三十八章 兵仗司
    “什么!”
    赵煦和常威大惊失色。
    二人来到王府门口,只见一个满身血污的士兵从马上倒挂下来。
    身子在地上,脚还卡在马鞍上。
    “快去请郎中。”常威立刻把兵士扶下来。
    兵士左肩一只利箭贯穿而入,箭杆被折断,但是箭头还在其中。
    兵士的气息已经很微弱,得知面前的便是燕王,他喘息着说道:“北狄斥候队足有两百多人…武安县一个村子被他们杀戮一空,咳咳……”
    说道此处,兵士剧烈咳嗽起来。
    “原来是斥候,本王知道了,你现在好生歇息。”赵煦对兵士说道,令人将兵士抬入王府安置,家丁是被吓得胡言乱语了。
    这里的动静将刘福也吸引了过来。
    得知有北狄斥候进入燕郡,他的脸耍的白了。
    常威嗤笑一声,“刘王傅,你胆子不是挺大的吗?怎会吓成这个样子?”
    刘福面色凝重,一点也不在意常威的调侃。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你们不是燕郡本地人,根本不知道北狄骑兵的可怕,北狄人从出生就活在马背上,弓箭从不离身,可以说马和弓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咽了口口水,他继续说:“十年前攻下宁锦都司后,北狄又从都司得到大批大颂工匠,盔甲武器已不输大颂,若不是北狄在向北征伐,怕燕州早就易主了。”
    常威在京师也听说过北狄人难打。
    但他的心气极高,不肯服气。
    只是他亦不是鲁莽之辈,“殿下,北狄斥候此番进入燕郡怕是为秋收搜集情报,末将这就领兵驱赶,免得他们杀戮我燕郡百姓。”
    燕郡从北到南不过二百八十余里地,两三日时间北狄骑兵即可横穿。
    如果让他们抵达燕城附近,他们就要成笑话了。
    赵煦点了点头。
    他对百姓的承诺犹在耳边,不可能放任这些北狄斥候在燕郡横行。
    这种蛮荒时代是没有什么战争道德可言。
    北狄人对大颂人杀戮如同屠宰牛羊一样,他们不会有同情心。
    “记住,不可硬来,尽量智取。”赵煦道。
    他的亲军中还没有骑兵。
    只是从黄杜两家的私兵中搜罗到两百余骑兵。
    这些骑兵的水平如何就不必言说了。
    他就怕常威一个热血上头,到时候什么都不顾。
    “末将明白。”常威重重一抱拳,转身离去。
    刘福叹了口气,“狼未杀尽,虎又来了,真是多事之秋,这次又不知道多少百姓会死在北狄斥候的手中。”
    赵煦皱了皱眉头。
    在当代的历史中,中原王朝和异族的战争是十分残酷的。
    往往异族进入中原的过程中都会伴随大量的屠杀。
    这个时期中原百姓的数量甚至会减少十分七八。
    在五胡乱华时期,中原百姓几乎亡族。
    而在异族王朝中中原百姓的命运往往也十分悲惨。
    他们就像当代阿三国的低种姓百姓一样,地位低下,服侍将自己列为上等人的异族。
    想到这些,一股凉意从赵煦的大脑沿着脊髓下移。
    现在。
    大颂就面临着北狄,西凉,吐蕃,交趾等异族蚕食的威胁。
    而少量信息还透漏出在更远的地方,和当代类似的西方列强正在横行海上,或许魔爪已染指东方。
    “踏破云霄,放肆桀骜。”赵煦轻轻念了句。
    一阵寒意后,一股怒气又从心中起。
    异族又如何?
    大颂虚弱又如何?
    大颂豪族又如何?
    他既到此,岂会任由他们欺凌!
    目送常威离去,赵煦对刘福说道:“执掌兵仗司的人找好了吗?”
    “找好了,按殿下说的,不需要读死书的,是个读书多,又不正经的。”
    “走,去兵仗司。”
    在古代不正经的读书人基本就是不追求仕途,竟搞些乱七八糟东西的人。
    他让刘福找这样的人自然有其用意。
    今后兵仗司就是燕郡的军工基地。
    他可不需要一个满嘴骂他奇技淫巧的人。
    在徐烈的保护下,两人骑马到了东城。
    一条河边,刘福停了下来,“殿下,这里就是了。”
    赵煦微微点头。
    这条河叫六仗河,自东而西贯穿整个燕城。
    在燕郡的北面还有一条河,就是金鳞河。
    古代,城池往往临水而建,燕城也不例外。
    “不错,十分合适。”赵煦十分满意。
    古代全凭人力,畜力和水力。
    兵仗司临河而建,利用些水力设备来提高生产力就方便多了。
    一行人到了兵仗司门口。
    门口的侍卫检查了文牒才给他们放行。
    这里的侍卫已经全部换成了王府亲军的士兵,每月会有士兵过来轮换。
    “王应参见殿下。”一个中年官员穿着青色官袍急急迎出。
    大颂官员品级不同,官袍的颜色也不同。
    最华贵着为朱色,紫色,下面红,绯,蓝等。
    青色基本上就是末流官员了。
    刘福摇了摇头。
    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他是真的不想让王应担任兵仗司主事。
    这个王应在他看来是个怪胎外,还邋里邋遢的,实在难上台面。
    他也是犹豫了很久,才决定让他上。
    “殿下,这个王应不好别的,就是喜欢收集民间的技艺,为此还有本著作。”刘福把手伸向王应。
    王应怔了下,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
    刘福接过,呈递给了赵煦。
    “养蚕,播种,织布……”赵煦翻了翻,当看清上面的内容后,露出讶异的神色。
    王应记载的都是大颂当下的各类技术。
    比如养蚕的技术,当下的织布机样式,甚至还有磨制珠子的技术。
    “难得,难得呀。”赵煦越看越喜,不禁问道,“你是如何得知这些的。”
    王应老实回答,“这些都是下官走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寻访的,觉得有趣便记了下来,以备后人借鉴。”
    “好,好,好。”赵煦连说了三个字。
    从这本册子,他基本就能了解大颂当前的技术情况的。
    大致看过,他觉得大颂社会的技术水准基本在宋末左右。
    火药虽已用在战争中,但还不专业。
    其他技术也有众多可改进的地方。
    “大有可为,大有可为啊。”赵煦舒了口气。
    如此一来,他从当代带来的知识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第三十九章 改良冶炼
    “殿下,喝茶。“
    兵仗司署衙,赵煦和王应相谈热烈。
    他问了王应诸多大颂民间的技艺,王应俱都对答如流。
    两人越谈越投机,几乎忘了旁人。
    刘福酸的冒水,燕王对他可从来没这么激动过。
    心里有些淡淡的忧伤,他奉上茶水展示自己的存在。
    “刘福,这次做的不错,回去本王赏你。”端起茶杯,赵煦给了刘福一个赞赏的眼神。
    对他而言,专业的事最好有专业的人来干。
    在古代识字率很低,而识字又会搞技术的人几乎凤毛麟角。
    王应虽说不是科学家样的人物,但他至少对技术不排斥,对技术也很重视。
    而这担任兵仗司的主事就足够了。
    刘福失宠的感觉立刻飞出云外。
    他嬉笑道:“殿下之急便是下官之急,王应能让殿下喜欢,下官荣幸之极。”
    王应望向刘福,眼中有感激。
    如果不是他,自己现在估计还是流浪市井,哪能在不惑之年遇到和自己志趣相同的燕王。
    赵煦点了点头,喝了茶又去兵仗司内转了转。
    王应和刘福在旁介绍着情况。
    燕郡兵仗司占据一坊之地。
    这个坊是大颂城池内的标准区域。
    如果说城池像个棋盘,那么这个坊就是棋盘上的方格。
    方格内或是民宅,或是商业,官署,兵仗司亦是如此。
    “目前兵仗司内共计有匠人五百,铁匠,木匠,泥匠等齐备,殿下需要什么,现在便可打造……”王应如数家珍,将兵仗司的家底透露出来。
    赵煦大喜。
    他拿下兵仗司的目的就是其中的匠人。
    有了他们,自己脑子里的技术优势发挥便能发挥出来。
    一旦有了技术优势,他就弥补当前的不利局面,稳坐钓鱼台。
    “自今日起,兵仗司的匠人不得外出,今后本王教给你每一项技术都会及其重要。”大概巡视了遍兵仗司,众人回到兵仗司署衙。
    令刘福等人在外等候,赵煦吩咐王应。
    “是,殿下。”王应心里一沉。
    从赵煦严肃的表情,他能体会出燕王的认真。
    赵煦这时拿起书案上的笔,对王应道:“大颂当前炼铁的技艺十分落后,本王教一个法子,你即刻施行。”
    从他了解的。
    大颂当前炼铁炼钢的技艺都不行。
    炼铁基本就是硬烧,烧出来的就是一团发红的铁疙瘩。
    然后再将这些铁疙瘩反复捶打,或成熟铁,或成钢。
    当然,这样打造出来的武器也是可以的。
    但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