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北狄和燕王都会陷入宁锦都司的战争泥潭中。
“这可如何是好?”赵恒满脸愁容,来回踱步。
武关不保,他即便在金陵也会寝食难安。
令燕王驰援武关能解一时之急。
但燕王兵马不可能一直驻扎在武关。
最重要的是,战争不停止,大颂每年都要耗费巨额的军饷抵御北狄。
而且还不一定能赢,一个地方出现纰漏,大颂就会陷入危机。
这也是为什么北狄要议和,他便立刻答应的原因。
大颂与北狄相比,处于劣势。
虽说大颂也不是全败,燕王取得数次大胜。
但他不想把大颂的命运全压在燕王身上。
毕竟燕王若是强到独自应对北狄,将来他驾鹤西去,谁也能弹压他燕王。
到时候以燕王与势族的关系,只怕即便无北狄外患,国内也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想到这,他定定望向窦唯。
竟然觉得北狄不在燕州一线停战,未必是坏事。
只是他又想到燕王对他的警告。
议和这件事上,他真心不想刺激燕王。
不提这个决定对一个正常的燕王来说,也难以接受。
何况他这个第九子脑疾到底愈合到何种程度,他也无法预料。
万一他做出非常之举,大颂当下就要乱了。
“难,真难。”赵恒仰天长叹。
他有心让燕王制衡势族,但没想到燕王和势族也让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正在他心里不断斗争之际。
马翰到了行院外,通报后,他来到赵恒和窦唯面前。
“皇上,燕王殿下派人送来一封信。”马翰道,将信封呈上。
赵恒怔了下,抽出信纸扫了眼,整个人放松下来。
“燕王真是深明大义。”赵恒的心情十分欢畅。
信中燕王令他不要为难,可以答应燕州一线不休战的提议。
同时还提了一个要求,让他调拨十万船匠给燕州。
猛然想到燕王怎么知晓此事?他忽然看向马翰,心中了然。
不过他也不点明,此番议和能成,这就足够了。
沉吟了一下,他对马翰道:“你告诉燕王的人,让他告诉燕王,朕会想办法给他调拨匠人,不过十万未免太多,六万之数,朕倒是可以办到,不过朕也会尽力。”
比起议和,这匠人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马翰应声离去,赵恒对窦唯道:“再去见铁木塔,就说朕答应他们的条件,自此愿两家休战,睦邻友好。”
窦唯闻言,精神一震,“是,皇上,臣这就是派人去襄城。”
一日后,禁军骑兵抵达襄城,又一日,铁木塔再次抵达秦关城下。
同样还是一张长桌,两张椅子,铁木塔神色傲然,“窦宰相,说句难听的,你们大颂就是贱格,非要打一顿才肯答应。”
窦唯面容尴尬,咳嗽了数声,故意绕过这个话题,“既然议和条件议定,现在当商议下咸城内我大颂兵马撤回武关之事。”
“乌兰巴回来,他们便能回去,我们北狄一向守信,不会趁机袭击他们。”铁木塔敲了敲桌子。
“如此甚好。”窦唯点点头,将赵恒签了字,按了指印的羊皮卷交给了铁木塔。
“我这便回去交给可汗。”铁木塔起身要走。
既然议和成了,他就没必要呆在这了。
虽然他有心与窦家私下有些交易,但这不代表他喜欢大颂人。
刚走两步,想到什么,他又折身而回。
脸上挂着淫邪的笑,道:“窦宰相,你们大颂准备把哪位美丽的公主嫁给我?”
“这?”窦唯强行维持着脸上的笑容。
铁木塔的狂妄让他很厌恶,但为了窦家的利益,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眼睛转了转,他忽然想到一人,“我大颂公主固然美丽,但其实最美的却是醇王膝下养女,长乐郡主,当年长乐郡主还差点与燕王定亲呢。”
“哦?”铁木塔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既然如此,就是她了。”
他自然清楚历来和亲的公主十有八九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不是宗室之女,便是临时认的义女。
所以,对于是不是真正的公主,他倒是不在乎。
窦唯提及关于长乐郡主的信息才最让他感兴趣。
“铁木塔大王的要求,我自然会回禀皇上。”窦唯轻轻笑了起来。
这个长乐郡主在京师经常称赞燕王,早就令他不喜。
所以,此事他乃是故意为之。
既毁了长乐郡主,又让燕王难受。
怎么说这个念家的女子当年也差点成为他的王妃。
送走铁木塔,窦唯回了秦关,将议和之事回禀了赵恒,同时提了一句长乐郡主的事。
赵恒闻言,倒还松了口气,他就怕北狄较真,非要一名真正的公主,忙应承了此事。
议和之事定下,赵恒又在秦关逗留了两日。
待北狄把穆勒洪真签字画押,按了指印的契约送来,他才摆驾回金陵。
而窦唯则推脱要去武关巡查,没有同赵恒一起走。
同时,一道命令被送往燕城,令赵煦将乌兰巴押往秦关。
第四百六十六章 宁锦军
“皇上答应了北狄的全部条件,议和定下了。”
王府,马翰的人几乎和四院同时把消息送到了赵煦手中。
尽管清楚赵恒一定会妥协,但赵煦对这位帝王还是十分失望。
大颂与大宋字不同而音相似。
怎么这憋屈的历史也相近了呢?
而赵恒的品格在他看来,也与那位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与金朝媾和的南宋高宗没什么区别。
“把乌兰巴提出来,送去秦关。”赵煦对常威说道。
从乌兰巴被俘虏到现在,他还没见过此人。
不过他也不打算见,何必污了他眼睛。
常威应了声是。
马翰的人抵达后,燕王便把他叫了过来。
估计预料到要拿乌兰巴换取咸城的大颂兵马。
这时,赵煦挥了挥手,示意马翰的人可以回去了。
“议和定了,接下来穆勒洪真就要一心对付殿下了,也不知道他会出什么阴招?”常威紧皱眉头。
他倒不是畏惧北狄,和王府亲军的将领一样,他充满斗志。
但是他们同样没有因为胜利而头脑发昏。
正如燕王说的,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何况这次战争,北狄也没有伤筋动骨,实力依旧十分强悍。
既然北狄要与他们一较高下,自然要小心应对。
毕竟北狄可以输很多次,但他们只要有一次惨重失败,便会数年喘不过气来。
唯一让他安慰的是,得了南三郡,他们自从占据了整个燕州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百姓。
“不要想太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可。”赵煦望向北方。
他同样想不出穆勒洪真要如何对付他。
燕郡之北,有燕山棱堡扼守。
燕关又添一面棱堡式城墙,更难攻打。
从海上南下的道路也被他切断。
他北狄兵马只要不会飞,便无法对燕州造成威胁。
不过穆勒洪真是不是有了对付他的法子,他不清楚。
但他对付北狄的法子却已经定下。
想到这,他说道:“对了,这次白尚从宁锦都司救出三万余青壮,本王打算把他们收编为军,其名为宁锦军。”
这次赵恒虽把南三郡给了他了。
但是刻意没有给他扩充王府亲军。
一开始,他有些不平,但细想又觉得无所谓了。
既然他已经把自己的舰队变成了黑鲨海寇,自然也能把这三万宁锦军归入山寇之列。
再让宁锦军专门对付北狄。
因为,一来,能在北狄残酷压迫下活下来的青壮,自然是身体素质最强的。
弱的自然已经不堪重负累死。
二来,这些青壮对北狄人有深刻的仇恨。
武装他们,他们定会成为自己对付北狄最锋利的长矛。
而菊花岛更会让他们在对付北狄的时候如虎添翼,让北狄寝食难安。
“穆勒洪真,本王会让你后悔这次决定的。”赵煦的眼睛眯了起来。
常威则咀嚼着宁锦军三个字,暗暗点头。
望向赵煦的眼睛里似乎有光闪烁。
这次战事让他感觉到燕王已经丢弃了过去完全防守的策略。
而是采取攻守兼备的对敌之策。
最重要的是,燕王不再死板地遵守朝廷的命令,一步步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如此一来,燕州账面上将永远只有十二万兵马。
但账面底下将会藏着今后让他们为之胆寒的力量。
这,只怕也是燕王答应与北狄一较高下的底气。
“白尚与他们熟,就让白尚负责训练他们。”常威搓了搓手,有些激动。
尽管这三万兵马不可见光,但终究今后是他手下的兵了。
顿了下,他又道:“殿下,杨震将军怎么办?难道真让他在白尚麾下当个小兵?”
赵煦怔了一下。
杨震这件事,他把白尚召回之后,白尚就告诉了他。
当时王府亲军将领俱都震惊不已。
包括他也有些懵。
不过细想下,白尚的处理是对的。
杨震的身份若是暴露,势族们定会把宁锦都司丢失的罪责全部怪在他头上,最终处死他。
“令知道这件事的人保守这个秘密,杨震已经死了,这个杨震非彼杨震,就把他一起编入宁锦军,剩下的就看他自己的能耐了。”赵煦说道。
按白尚的说法,这次袭扰宁锦都司,杨震出了不少力。
这位老将对宁锦都司的一山一水都会熟悉,而且战场指挥的才能还在,给白尚出过不少点子。
唯一的缺点是,他不懂火器的运用。
这个可以学。
常威懂了赵煦的意思,这是再给杨震一个机会。
宁锦军是一群同仇敌忾之人。
杨震一直因宁锦都司惨败而懊悔。
这样一只上下一心的宁锦军便诞生了。
“是,末将懂了。”常威应了声是。
接着赵煦又嘱咐了常威几句,令他加强燕山棱堡以及燕关的防备。
穆勒洪真要和他单挑,自然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他还是要防着,做到有备无患。
常威离去,直接去了北大营。
先是点了吕昌押送乌兰巴前往秦关,接着动身前往燕山棱堡巡查。
三日后,吕昌一行抵达秦关。
将乌兰巴送到城门之外。
“乌兰巴,我的弟弟。”铁木塔一直在秦关前等待。
见到乌兰巴从城门走出来,立刻迎了上去。
“大哥。”乌兰巴快走几步,到了铁木塔面前,重重一叹,将头低下,“这次我给父汗丢人了。”
“这不是你错,谁也不会想到一群海寇会袭击你。”铁木塔说道,“这次我们北狄与大颂议和了,但燕王除外,接下来父汗会全力对付燕王,给你的雪狼王帐复仇。”
乌兰巴点点头,眼睛瞬间赤红,浓烈的恨意让他浑身颤抖,他道:“这次我会建议父汗通过伊万,派遣使者前往罗斯国,在那里,我们或许能找到对付燕王的办法。”
铁木塔不以为意,他这个弟弟与这个伊万过于亲近。
虽然他承认伊万造出火炮的功绩,但对罗斯人他充满戒备。
不过再次见到乌兰巴,他不想说这些。
只是拉着他,上了马,向襄城而去。
仅仅两日后。
围困咸城的西凉兵马突然撤走。
几乎要山穷水尽的杨丰从西凉将领口中得知了议和之事。
苦笑一声,他满心苍凉,领着残存的兵马向武关而去。
而与此同时。
窦唯也抵达了武关,他自然不是为了迎接杨丰的。
而是揣着自己的目的。
第四百六十七章 窦家辛密
“家主大人。”
武关城墙,荆州牧窦瑞广向窦唯躬身行礼。
这位窦家家主贵为大颂宰相,长年居住京师。
尽管不常回荆州,但窦家上下始终牢记他乃是窦家家主。
对其毕恭毕敬,不敢有一丝僭越。
包括他这个荆州州牧。
“晚上派个亲信去北狄营寨,就说我窦到了。”窦唯望向依旧驻扎在武关外的北狄大军。
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营帐,如同白色的积雪延绵到视野的尽头。
议和已定,北狄大军估计这几日就要从武关撤离。
他匆匆赶来,就是想试探一下北狄的用意。
北狄特意将便是设立在武关,他相信绝不是无意之举。
边市的丰厚利润可是一点都不给输给海贸的。
虽然边市一开,只要得到朝廷的允许,俱都可以参与。
但把边市设在武关外,毫无疑问对他窦家最有利。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是。”窦瑞广应了声。
夜色降临,他差遣心腹亲兵出了武关。
虽然武关是他窦家的势力范围,但未免不必要的麻烦。
还是要小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