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意味着,韩家如果攻打燕州,他们可以从任何地方过来。
他们无险可守。
所以,当下他们重兵防守重要城池,同时以县城为犄角,布置少量兵力,防止对方突然发动进攻。
“本王对北狄的屡次胜利,让他们越发倚重火器了。”赵煦淡淡说道。
势族对火器的钟爱让他意外的同时,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在当代历史上,除了清朝害怕被自己定位奴才的汉人掌握火器,威胁自己的统治,从而打压火器的发展之外。
任何汉人王朝对火器都是十分重视的。
明朝时期,大明的火器在世界上是属于第一梯队的。
但到了鸦片战争,清朝的火器却没有一丝进步,最终被英国人吊打。
再到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非常重视火器,不但从洋人手中购买当时先进的火枪,还花重金请西方匠人帮助自己制造火器。
以至于李鸿章感慨,太平军的火器要比他们先进。
以上种种,足以看出中原百姓善于接纳新的事务。
势族们虽然是中原的吸血虫,他们毕竟也是中原的一份子。
迅速列装火器也就不奇怪了,何况他们还有燕州这样一个威胁在。
“的确如此,他们倒是聪明的紧。”常威瞥了瞥嘴。
接着想到什么,常威道:“殿下,窦家建立南梁,谢家扶持大皇子在金陵登基,接下来还不知有几人称王称帝,今后天下不会太平了。”
“末将以为,当趁着各家初立,还没精力挑起战端前,拿下晋州和司州,免得大战正酣,西面受敌,毕竟马家对殿下的忠诚值得商榷,而六皇子……”
说到这,常威便不说了,他明白燕王比他清楚厉害。
“本王懂你的意思,这次回燕城,便会整合晋州和司州,确保燕王西面安稳无虞。”
赵煦的眼睛眯了起来,乱世人心浮动,因利益分分合合。
不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始终是不安全的。
现在是该对马家进行最后的试探了。
除此之外,就是晋州。
六皇子抵达晋州也有一段时间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招兵买马,一副要大有作为的样子。
可他不知道的是,除了他从金陵带来的一千侍卫外,他新募的士兵九成身在曹营心在汉。
只需他一声令下,这些士兵便会揭竿而起。
当下,随着蒸汽机在燕州各行业的应用,煤炭的消耗量大增,他怎么可能将晋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人。
再者,据徐克提供的情报,这六皇子还与袁立有书信往来。
真是“死”字不知道怎么写的。
又与常威就当前的局势聊了几句,接下来几天,他同常威巡查了广宁郡,代郡。
当他返回燕城,屁股还没坐热。
徐克又将两份重磅消息送到了王府。
“吴国?”赵煦扫了眼文书。
这是刚刚送到燕城的消息,梁开在临城立国了。
如此,大颂疆土上便出现了南梁,吴国,以及谢家建立的伪颂了。
赵恒还没死,就在燕城,他可不会承认大皇子这个假皇帝。
“这是从齐州青城送来的消息,韩铮在东瀛商馆见了三个东瀛人,之后回到鲁城之后,韩铮便令人筹备立国之事。”徐克道。
赵煦微微惊讶,他和糜庄分析的时候,没考虑到东瀛人的因素。
但是东瀛给了韩铮什么保证,让韩铮有了立国的胆子?
“这个东瀛真是和当代的倭国一样不安分。”赵煦重重一拍桌子。
在当代,历史上的倭国一直处于自大与自卑两种极端状态中。
唐朝白江口之战,倭国惨败,见识了唐朝高大的战船之后,他们疯狂派人到唐朝偷师,千年不敢对中原王朝有觊觎之心。
那时的倭国是极度自卑的。
明朝时期,倭国掌握了铁炮,就是火绳枪之后,便膨胀起来,敢于制定入侵朝鲜,灭亡大明的计划。
朝鲜一战,被大明血虐,倭国再次沉寂三百余年。
明治维新,又遇到大清这个废柴,其野心又无限膨胀起来。
下面发生了什么,也就不用说了。
所以,赵煦在了解了这个世界的东瀛之后,断定东瀛必会倾全国之力,趁着大颂衰败,同大颂来一场赌国运规模的战争。
这次大颂内乱,只怕就是其赌国运的开始了。
不过只能算东瀛倒霉,遇到了他燕王赵煦。
接下来,他一定会让东瀛明白什么叫做恐惧。
“放开我,我要见燕王殿下,呜呜……”
二人正说着,忽然一阵哭闹中响起。
赵煦闻言皱了皱眉头,将凤儿叫了进来。
“怎么会回事儿?谁在王府门前哭哭啼啼的。”赵煦问道。
凤儿闻言,无奈一笑,“殿下一回来就钻进书房里,奴婢还没来得及说,此人是刚刚从南面逃过来的,在皇上那吃了闭门羹,就闹到王府了,说自己是琉球国的什么太子,请求殿下帮助琉球复国。”
“琉球国。”赵煦想了会儿,眼睛微微亮了起来。
他正想东瀛的事,一个天降正义一般,对付东瀛的机会就送上门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 琉球国
“让他进来。”
赵煦示意了下徐克,让他先回去。
不多时,凤儿便领着一个年逾五十的人到了书房。
此人须发半数白了,身形瘦弱,无论如何,他也无法将其与琉球世子联系起来。
倒是像个穷酸的儒生。
“琉球世子尚斌参见燕王殿下。”见到赵煦,老者行了一礼。
“免礼。”赵煦展出出柔和的笑容,示意他坐下,又让凤儿给她倒了杯茶。
从名号上,他是燕王,而尚斌是世子。
如果是相同的国度,他倒是要给尚斌行一礼。
不过琉球国历来是大颂的藩属国,年年向大颂进贡。
琉球国的王不过是大颂的臣子。
所处即便尚斌顶着世子的头衔,依然是要向他行礼的。
似乎是哭累了,口渴,尚斌将茶中的水饮尽,才望向赵煦。
仔细打量了一番,尚斌道:“初次见面,便让燕王殿下笑话了,只是我也实在无奈,皇上说现在大颂的事他不管了,让我来找殿下,我便只能来了。”
赵煦点点头,“无妨,没什么笑话不笑话的,应该是大颂对不住琉球,此事,本王在京师的时候便有所耳闻。”
这个琉球国的位置在夷州东北方向。
是一片散落在海上的岛屿,犹如一条珍珠线,延伸到东瀛。
在当代,这个位置叫冲绳。
根据这个世界的历史,琉球岛的上百姓是中原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迁徙过去的。
上千年繁衍下来,琉球国人口近乎百万。
岛上百姓的服侍和中原王朝微有不同,但大同小异。
而且风俗习惯,也和中原差不多。
自四百余年前立国,琉球国便年年向中原王朝进贡,自愿成为藩属国。
直到三十年前,东瀛入侵了琉球国。
琉球国自然不是东瀛的对手,战败之后,琉球国王和其子尚斌逃到金陵,央求大颂出兵夺回琉球。
但当时的大颂早就因北狄的崛起而焦头烂额,根本无力顾及琉球。
这事便被搁置下来。
等到赵恒继位,宁锦都司陷于北狄之手,大颂更是对帮助琉球复国不感兴趣。
屡次拒与尚斌相见。
但尚斌十分执着,长长跪于皇宫门前不起。
但即便如此,也无济于事。
“燕王殿下真是深明大义,我琉球被东瀛侵占了三十年,一直求复国而不得,只望殿下怜悯琉球百姓,略施洪恩。”尚斌眼眶又红了起来。
来大颂三十余年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大颂对不起琉球。
这些年,他虽然不敢说,但这句话他却是憋了很久。
何为藩属国,他们视大颂为宗主,年年拿出税赋的一部分向大颂进贡。
求的便是在危难之时,宗主国能伸出援手。
可是他在大颂整整求了三十年,今日终于有人肯承认这句话了。
“尚世子不必难过,以前非大颂不愿帮琉球,而是大颂力有不逮,若是再早点,本王也不敢贸然答应,直到如今北狄北撤,本王方空下手来。”赵煦道。
顿了下,他继续道:“既然皇上将此事交给了本王,本王便答应你,助你琉球复国。”
“真的?”尚斌大喜,腾的一下,从椅子上坐起来。
赵煦给了尚斌一个肯定的眼神,“不过稍安勿躁,还要再等几个月。”
东瀛在大颂搅混水的行为,唤起了他内心的极致愤怒。
他是绝对不会允许当代的历史在这个世界重演的。
根据脑中的记忆,在当代,琉球国这个位置也是存在汉人国度的。
而且一直是大清的藩属国。
但被倭国占领之后,倭国强令这个汉人国度使用倭国年历,停止向大清进贡。
在十九世纪中叶,倭国正式将其纳入版图,这就是今日的冲绳。
“已经等了三十年,我又怎么会在乎几个月。”尚斌激动的浑身颤抖,“只要殿下能助我琉球复国,琉球愿意世世代代向殿下称臣纳贡。”
从赵恒的态度,他能看出,这位大颂皇帝在燕州是一点权柄都没有了。
真正的话事人,正是这位燕王。
否则以前赵恒这么说,他只会认为是推阻。
现在赵恒这么说,他就跑来了。
“既然如此,尚世子只需在燕城安心等待即可。”赵煦轻轻点头。
尚斌应了声是,有了燕王的保证,便无需再说。
向赵煦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待尚斌的身影消失,赵煦望向大颂地图的右边,那是他绘制的一副世界地图。
在地图上,琉球国犹如一条锁链。
与东瀛,夷州连起来,这条锁链便从高丽,一直延伸到夷州位置,几乎是大颂大半个海疆的长度。
在当代,某国利用这些岛链,打造出了珍珠链战略。
如今,他恰逢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自然不会允许东瀛将这些海上岛屿侵吞。
“现在是九月,年底舰船司的二十四艘战舰便能下水,到时候黑鲨海寇就能在大颂海域横着走了。”赵煦喃喃道。
他没有立刻答应尚斌,便是在考虑这个因素。
东瀛很狡猾,这次与韩家的贸易往来中还拉了佛郎机人参与。
据周毅送回的消息,他们黑鲨舰队的战舰已经与佛郎机人的战舰打过照面。
周毅还特别提到,他拿着望远镜看到对面佛郎机战舰上一个将领也拿着望远镜与他对视。
除了佛郎机人,上次天香楼给他的情报提到两个东瀛人的对话。
东瀛人一直在向西土诸国宣扬他威胁。
所以除了佛郎机人,今后还有没有其他西土诸国的战舰参与到贸易中来,他也无法保证。
但显然面对这个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便造舰。
而且,这批战舰下水之后,他便会停止风帆战舰的建造,而是让陈寿研造蒸汽风帆战舰,其次还有小型的蒸汽商船之类的。
时不我待。
东瀛这次如此眼花缭乱的操作,显然想要充当殖民者在东土撕咬大颂的恶犬。
甚至想通过此,获得西土诸国更进一步的信任,得到一切好处。
面对逐渐疯狂的东瀛,他只能让自己的舰队将东瀛的腿打断。
让他们和高丽一个下场。
而仅仅一个月后,他这个立场变得越发坚定。
因为在燕州卧榻之侧,出现了一个齐国。
第五百九十七章 摄政王
“窦家的南梁,梁家的吴国,韩家的齐国,谢家建立的伪颂,还有在欲在云州立国的范家,据说国号都准备妥当了,叫平南,过不了多久,应该就会立国。”
皇家别院,赵恒居所。
中院的四个房间被打通,改造成了临时的议政之所。
当韩家立国的消息传来,赵煦便召集杨丰,糜衍等大臣面见赵恒。
这段时间,除了琉球国世子,还有不少皇商,皇族,一些寒门官员,普通商贾抵达燕州。
正如他当初预料的,随着这些人涌入,燕城繁荣了许多,各类宅院的价格水涨船高,让王府大赚了一笔。
不过凡事有弊有利,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麻烦。
精明的皇商,皇族,和官员来到燕城,第一时间便前来拜会他。
而脑子比较轴的,则常常到赵恒的别院哭嚎。
意思他燕王对赵恒怠慢了。
给赵恒安排的府邸稀松平常,而且堂堂帝王朝议的地方都没有。
对这些人的聒噪,赵煦自然懒得理会。
不过仔细想想,势族纷纷立国,个个宫室殿宇,仪仗銮驾搞得像模像样。
赵恒这位帝王过得太寒酸,岂不是如谢家污蔑他的一样,真像赵恒受了他的胁迫。
消息传出去,这燕州新皇城的名头只怕就不响亮了,影响他吸引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