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就是他让王崇研造的三胀蒸汽机的缩减版。
    这个都在学员们的攻坚下,过不了多久便可以面试。
    到时候,他相信燕州的蒸汽机机车能够将时速提升到一百二十公里左右。


第七百二十一章 姻缘
    “呜呜……”
    蒸汽机车在环形的铁轨上又跑了十三圈,最后缓缓停下。
    王崇和赵煦从车头上跳下来,相视一笑。
    蒸汽机车的成功代表着燕州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因为组装这辆蒸汽机车需要各类零配件。
    其中核心的构件在蒸汽机工坊制造。
    不少零配件则由这段时间建立的配套工坊制造。
    比如螺丝有专门的螺丝工坊。
    齿轮有专门的齿轮工坊。
    连杆,曲轴也有对应的工坊。
    而专业的工坊只负责制造最核心的部分。
    比如蒸汽机工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汽缸的切削和缸塞制造上。
    毕竟蒸汽机最要紧的便是气密性。
    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建立规范的生产体系。
    一家工坊什么都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
    既然钟表坊需要齿轮,纺织机,织布机也需要齿轮。
    与其在制造怀表,摆钟,织布机,纺纱机的时候各自建一条齿轮生产线。
    不如集中到一起,搞得专业一些。
    钟表坊的匠人会研造钟表,但不会投入精力专门研究齿轮。
    但齿轮工坊为了赚钱,就必须提升自己的齿轮的质量。
    如此,各类工坊便能良性发展。
    同时,这也是为了完善燕州的工业体系。
    当他需要某个机械的时候,能找到相应配套工坊,给他们尺寸。
    他就能得到合格的配件,组装出一台机械。
    “殿下准备将第一条铁轨铺设到什么地方?”王崇这时问道。
    赵煦嘴角擒着笑容。
    当下他最期待两件事,一个是蒸汽机机车,一个是蒸汽船。
    这两个属于交通运输的革命。
    无论对于工商业,还是军事,俱都意义巨大。
    当下,他实现了第一个,过不了多久,就会实现第二个。
    而对于铁轨的铺设,他在心中早有计划。
    第一条,自然向东延伸,穿过平郡,抵达静海。
    平郡内当下燕州最大的铁矿,同时还是运河的终点,而静海则事关海贸。
    这条铁路建成,不但能将货物最快输送到码头和港口,还能把铁矿石不断运输到燕州。
    这第二条铁路自然是过上谷郡,抵达晋州。
    他需要晋州的煤炭。
    第三条这是从平郡向西,向北分两路延伸。
    向西抵达辽郡,向北则抵达宁锦都司。
    第四条则是从燕州向西,抵达豫州,司州,再往秦州雍州去,抵达萧关。
    第五条,则是从燕州南下过齐州,再过分叉,一条过亳州,一条过宁州。
    当然,这都是他的规划。
    要把这些铁路全部建起来可是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钱财和劳力。
    当前,马上要修建的还是第一条和第二条。
    想到这,他一面同王崇说了自己的设想,一边回了王崇在蒸汽机工坊的办公署。
    二人端着茶闲聊了一会儿,王崇突然想到什么,说道:“殿下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接下来只需建立蒸汽机车工坊,专事制造以及改良即可,臣以为,接下来该进行发电机方面的研造了。”
    他现在根本不想闲下来。
    燕王教了他们那么多东西,他只怕一生太短,全部实现。
    所以,他只想尽快将书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这是他当下唯一的快乐了。
    赵煦点了点头,蒸汽机只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下西土基本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末期。
    再过二三十年便能自然突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当代,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让西方列强走上巅峰。
    根据他的记忆,当代1820年,法国人安培发现了安培定律。
    1832年,又一名法国人发明了手摇发电机。
    但电力真正大规模投入使用,则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直流发电机出现后。
    当下,燕州追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尾巴。
    想要超越就只能提前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普及电力。
    所以,他当下建立的燕州工业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服务。
    让燕州的工业能够制造出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西。
    “尽管按照本王给你们的路线,大胆尝试。”赵煦给了王崇一个鼓励的眼神。
    从一开始亦步亦趋跟随他。
    现在王崇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动。
    能够按照自己掌握的技术循序渐进研造。
    屈生也一样。
    这段时间,他虽然不声不响的,但却在研造一个革命性的化学物质。
    又同王崇闲聊了一会儿,赵煦向王府而去。
    半路上,他想起杨震,忽然调转马头,向翼国公府去了。
    这杨丰脾气火爆的很,要是见到杨震,知道他没死,十余年躲在荒岛上,不知道会干嘛。
    一路想着,他到了翠玉坊。
    从金陵逃过来的皇商和官员大都将宅院买在这个地方。
    导致翠玉坊现在成了寸土寸金的地方。
    到了翼国公府,赵煦准备看笑话。
    这时却傻了眼,只见杨丰杨震父子两个一脸贼笑。
    正把糜妃往外面送。
    “母妃。”赵煦怔了下,立刻下了马,“你怎么在翼国公府。”
    杨丰和杨震没有说话,俱都笑的合不拢嘴。
    糜妃见到赵煦,抓住他的手道:“母妃路上正巧碰见杨震将军,便想起一件好事,于是便过来了。”
    一边说,糜妃一边笑吟吟地看向赵煦,眼神暧昧。
    而在杨震和杨丰身后的杨素素,则侧着脸,满脸红晕。
    赵煦瞬间懂了糜妃的意思,不由一阵尴尬。
    “你初来燕郡便十六,如今都二十了,再不娶亲,人家都要戳母妃的脊梁骨了。”糜妃循循善诱,“你父皇也说,放眼燕城,也就翼国公家的孙女无论身份还是容貌,都与你相配。”
    顿了下,他继续道:“再者,你打下这么大的基业,总得有人继承,你父皇和大臣们也不知一次提过。”
    赵煦觑了眼杨素素,见其容貌娇美,羞涩下更美艳不可方物。
    且杨丰受难期间,杨素素又为了生计,能屈身做豆腐,可见其也是个贤惠持家之人。
    于是他道:“单凭母妃做主。”
    杨丰和杨震本来还有点紧张,闻言,一张脸上就只剩下嘴了。


第七百二十二章 父子
    “那就这么办了。”糜妃一对美目在赵煦脸上遛了一下,又撇了眼脸像苹果一般红的杨素素,捂着嘴轻笑,登上马车。
    赵煦觉得自己留下也是尴尬,忙说,“母妃,儿臣送你回去。”
    二人离去。
    杨丰哈哈大笑,“真是祖上庇佑,让糜妃娘娘相中了我杨丰的孙女。”
    轻捋花白的胡须,他望向仍旧一脸羞红的杨素素,“素素,燕王殿下乃是人杰翘楚,能入王府,是我杨家三世修来的福分,你为王妃,当恪守本分,秉持内务,为殿下分忧。”
    “没错,将来只要你们夫妇恩爱即可,爹和你祖父不求荣华富贵。”杨震眼中泪花闪烁。
    分离十余年,只想补偿自己的女儿。
    他高兴,不是因为杨素素嫁入王府,光耀门楣。
    而是他的女儿真的有了一个好归宿。
    毕竟燕王博闻广识,品行端正,又勤政爱民。
    可谓是贤王中的贤王。
    再者,燕王本人也是生的玉树临风,英俊潇洒。
    “爹…你们就这么盼着我嫁出去呀。”杨素素撇了撇嘴。
    杨震忽然笑的十分暧昧,“那,爹把这门婚事推了?”
    杨素素闻言,双手攥紧衣角。
    轻轻哼了一声,转身往闺房去了。
    “哈哈哈…真是女大不中留,明明心里欢喜嘛。”杨丰背着手,摇了摇头。
    “虽说素素出身将门,有点英气,但还是有女子的矜持的。”杨震说道。
    只剩下父子二人,两人一言一语。
    这时,杨丰的脸色忽然变得阴沉,“原来你一直在殿下麾下为将,为何到现在才回来见我和素素。”
    杨震顿时吓的双腿轻颤,他道:“爹,我怕你打我……”
    “你以为现在,我就不打你了吗?”说罢,杨丰捡起门后的扫把,劈头盖脸就向杨震打去,“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叫你十几年音讯全无,叫你明明知道我和素素来燕州,你也不滚来相见……”
    杨震抱着头,身上挨着扫帚,要一直陪着笑。
    他回到国公府,刚刚与父亲和女儿相认,糜妃娘娘后脚便到。
    父子两个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话。
    现在杨丰回过神来,自然要教训他。
    不过虽然挨着打,他的心里却如同蜜一样甜……
    与此同时。
    赵煦同糜妃到了皇家别院。
    在院内的荷花池畔,二人找到赵恒。
    糜妃向赵恒回了去翼国公府提亲的事。
    此刻,赵恒手中提着一壶酒,正在画池畔中的荷花。
    闻言,他转过头来,说道:“既然如此,朕就下道圣旨,择吉日让杨家的女儿与煦儿成婚。”
    接着,他对赵煦道:“煦儿,你对这桩婚事可满意?”
    “父皇和母妃千挑万选的,儿臣自然喜欢。”赵煦道。
    对这门婚事,他倒不像杨素素那般羞怯。
    毕竟自己来自现代,不像古人一般对这种事羞于开口。
    自他来到这里,先接触了凤儿和鸾儿,又遇见徐娥,再次念玉燕。
    凤儿和鸾儿是他婢女,徐娥与他虽然暧昧,但因其天香楼的身份。
    他对其一直心中戒备,自然无情愫可言。
    至于念玉燕,与他先前有婚约,可二人交集甚少,也只是因利益往来。
    诸多女子中,也只有杨素素适宜做他的王妃。
    首先,杨素素在京师的时候,其容貌之美便名扬金陵。
    其次杨丰被贬斥燕州,他便对这位与杨丰共患难,每日做女工,豆腐赚钱持家的女子微有好感。
    当然,还有一点,与杨家的联姻,也有益于他对军队的掌控。
    毕竟杨震手中握着宁锦军。
    将来,他是要宁锦军掌管北方的。
    “这就好,等你有了子嗣,人心也会更安稳一些。”赵恒笑道。
    赵煦怔了下,大臣们一向对皇帝的子嗣十分关心。
    在他们看来,只有皇帝有了子嗣,江山才会安稳。
    他虽然不是皇帝,但当下却是大颂朝廷实际的控制者。
    道理也是一样的。
    而且,不止赵恒,常威和刘福也隐晦地向他提及过此事。
    可以说,这是以刘福,常威为首的这些新臣和以杨丰为首的旧臣都希望的。
    “是,父皇。”赵煦望向赵恒。
    初来燕城,赵恒脸色苍黄,一副被酒色掏空的样子。
    但现在,他却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像完全换了一个人。
    毕竟,他再也不必操心国事,只需玩乐而已。
    而且因为赵煦的原因,他也不敢背着糜妃风花雪月。
    俨然是一副失去了权柄的父亲,得看儿子和老婆脸色的样子。
    因为赵恒的识趣,赵煦也没有亏待他。
    每天王府美酒供应着,有什么新奇玩意,也会给他送来,比如怀表,摆钟这些。
    除了没有帝王的权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舒适安逸的。
    在皇家别院待了会儿,赵煦回了王府。
    他婚事定下,剩下的交给礼部即可,由他们挑选良辰吉日。
    ……
    临城。
    在罗斯国使节伊万抵达燕城之际,鸿胪寺副主事孙政已经在临城呆了三日。
    吴国皇帝梁开不见他,也没有让官员招待他。
    这几日,他都是自己掏银子吃饭。
    很显然,他随燕州战舰抵达临城港口,让梁家有些羞恼。
    正在他以为,今日梁开会继续晾着他的时候。
    这时一个宦官到了他下榻的客栈,“孙副主事,皇上要见你,随我来吧。”
    孙政面不改色,不卑不亢。
    整理下衣冠,他随宦官向皇宫而去。
    他身为朝廷鸿胪寺副主事,自然要在意个人形象,这关于燕王的颜面。
    此番,他出使吴国,乃是为了化解东土联盟,可不是来乞求吴国。
    一路到了皇宫,他又被引到御花园。
    此刻,一个身穿龙袍的中年正背向他,似乎正在赏花。
    这就是现在的吴国皇帝梁开了。
    “燕王让你来有何事?莫非只是想向朕耀武扬威。”宦官上前提醒了一句梁开。
    梁开转过身,望向孙政,眼神森冷。
    三天前,十二艘燕州战舰突然出现在临城外海,把他吓了一跳。
    直到孙政表明只是来出使,他方松了口气。
    在禁军的护卫下,他偷偷去码头望了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