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由于质子长在宗主国,宗主国能直接影响质子的班底以及质子对宗主国的态度。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把质子和跟随质子的官员培养为亲宗主国的势力,从而维持宗主国对附属国的影响力。
“是,殿下,这正是我等期盼之事。”北条川庆晦暗的心情顿时明朗起来。
去过大颂的他,了解大颂如今有多么令人惊叹。
他相信自己的儿子去了大颂,一定会学到许多大颂的优点。
顿了下,他继续道,“除此之外,我们希望派出更多的官员和将领之子前往大颂,还望殿下应允。”
赵煦闻言,皱了皱眉头。
此前,高丽王也向他发出了类似的请求。
就是派遣高丽世子以及达官显贵家的子弟前往大颂求学。
也就是派遣留学生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如今,北条川庆也提出同样的要求,他不得不再次考量了一下。
总体来说,他认为此事可以应允,但要有所限制。
毕竟这有益于大颂对东瀛和高丽进行文化渗透。
再者,大颂最先进的知识不在各大学院,而是在研造院。
这相当于,学院只提供本科水平的知识。
但想要掌握研究生以上级别的知识就必须毕业之后进入研造院,继续深造。
所以,即便高丽和东瀛派遣了人前来留学,也只能止步于学院。
能掌握的不过是皮毛而已。
而且,他会尽量引导他们去学院的文科系,去学一些语言,政务方面的东西。
当然,他也可以拒绝这个要求。
但正如把水堵上,水会蔓延到其他地方。
难保他们不会暗中收买前往东瀛的大颂人,请求他们传授学院中的知识。
随着大颂未来对外探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走出大颂的人必然越来越多。
里面说没有一个唯利是图的人,那是不可能的。
或者,他们干脆暗中派人去西土,那就又让西土在东瀛有影响力了。
既然如此,不如大大方方允许他们派遣子弟来大颂留学,还让他们感恩戴德。
想到这,他道:“本王答应你,不过丑话说在前头,留学的费用,你们自理,若是他们在大颂触犯了律法,将会按律法惩治,本王不会姑息。”
能前往大颂留学的必然是东瀛和高丽显贵家的子弟。
他们生活奢靡,费用自理,便能给大颂提供一批出手阔绰的消费者。
至于他的警告便是让他们夹起尾巴做人,不要在大颂惹是生非。
“这是自然。”北条川庆连连点头,心中狂喜。
二人正说着,外面又传来小野镇三人的求见的声音。
赵煦摇了摇头,对北条川庆道,“你出去的时候,把本王同你说的,一字不漏说给他们听就行了。”
“是,殿下。”北条川庆鞠躬,带着两个女儿离去。
待北条川庆离去,赵煦睡了。
第二天,他便启程返回燕城了。
杨贺和官商们则留了下来,继续磋商商贸上的事。
再返回燕城的时候,赵煦经过燕州的海域的时候,令蒸汽船沿着大浦江而行,去了一趟高丽王城。
同样当着高丽王的面,应允了他派遣留学生的请求。
“感谢殿下洪恩。”高丽王惊喜莫名,“马上,小王便令世子前往燕城求学。”
赵煦点点头,随即又在高丽王的陪同下视察了壤城的大颂驻军。
之后,又召集了在壤城的大颂官商,询问他们在高丽的经营情况。
当然,重点是有没有被高丽官员刁难。
“请殿下宽心,我等在这里如鱼得水,当前高丽重要的矿藏都被我们拿下,最大的粮商,布商,盐商等等,都是我们的人。”官商们说道。
赵煦闻言,安了心。
他如此控制高丽和东瀛的商贸,将会把从两国获得的巨大利润带回大颂。
这样一来,两国会缺乏资金建立自己的工业,百姓也将始终处于贫困中。
而正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大颂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业人口。
尤其是进入第二工业变革之后,需要的工业人口会指数级增长。
到时候,大颂会严重缺人。
不过,他自然不会引入这两国充当工业人口。
而是把挖掘矿石,修建铁路的活交给他们,让大颂百姓解脱出来,进入工坊参与工业生产,从而实现工业利益的最大化。
至于高丽和东瀛两国的百姓,他不会直接奴役,会以招募劳工的形势进入大颂,拿着低薄的薪水替代大颂人挖矿,铺路。
毕竟,两国加起来的四千万人口不利用起来,实在太浪费了。
第九百二十三章 东南波澜
“殿下,您可终于回来了,这是从天竺送回的情报。”
王府书房。
赵煦在高丽呆了一天,便回了燕城。
他刚刚到王府,徐克后脚便到了。
“天竺?”赵煦目光闪烁。
大颂国内一统,他又平定了东瀛,正准备安心对付进犯东土的西土联军。
徐克这个来自天竺的情报不可谓不及时。
“是的,因梁家此前与天竺贸易往来频繁,在天竺有一些依附梁家的商贾,臣收买了三个,之后又派遣队员潜入了天竺,令他们在这些商贾低下做事,掩护身份。”徐克说道。
顿了下,他继续道,“在天竺期间,他们又收养了一些天竺乞儿,培养他们成为眼线。”
赵煦点点头,刺探情报这行十分凶险。
四院能将情报触角伸到天竺已经很不错了。
“还有,殿下此前让臣派遣眼线潜入西土,当前也有了眉目,正如殿下说的一样,澳洲流放了许多不列颠犯人,臣在海军的配合下搜罗了一些,正在训练,希望将来能派上用场。”徐克又补充了一句。
“如此甚好,你这个情报头子现在越来越合格了。”赵煦笑道。
接着,他翻开徐克送来的情报,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
良久,他合上文书,转身望向地图上的天竺位置。
情报上的信息很详细。
此番抵达天竺的联军多达十万,全部驻扎在天竺。
因为只有天竺能供养起这十万军队。
此外便是关于支援战舰的数量。
这让西土在东土的海军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甚至在战舰数量上稳压大颂海军一头。
“这些情报是近五天连续送来的,这就是联军抵达天竺之后五天内的情报,最后一天的情报显示,天竺总督博尔特召集了天竺土邦的国王,结合他们给天竺的工坊送了六十四台蒸汽机,有可能他们在训练土邦军队,协助他们作战。”徐克分析了一下。
“很有可能。”赵煦结合当代的历史,和徐克有了一样的判定。
当代两次鸦片战争,都有印度土邦军队的身影。
那张留存的八国联军图片中便有印度人。
当时,他们作为英国的协同军,参与了这场战争。
正因此,当代的印度人自称战胜了大清,并以此骄傲。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其实有两个战场。
一个在广东沿海,一个便在西藏。
当时的印度土邦国王们一度从三路入侵西藏。
他们如此积极,一是为了赢取英国人对他们统治土邦的支持。
二来,则是这些土邦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大清禁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三,则是他们自恃有西土国家的支持,心态膨胀,认为自己也是列强的一员。
正是有这个案例在,赵煦自然相信这里的天竺人也会拎不清自己,敢向老虎身上拔毛。
“不列颠如此,那么法兰克,斯特丹以及佛郎机定然也效仿了。”赵煦将手按在整个东土南域上。
这些地方俱都处于西土人的控制下。
且交趾和骠蛮与大颂的关系一向极差,又对大颂的土地充满野心。
这时候,如果再有西土人向他们提供火枪火炮,只怕他们立刻会成为对抗大颂的急先锋。
当代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件事。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交趾和骠蛮只有两种状态。
要不然就是被中原王朝打的哭爹喊娘,称臣纳贡。
要不就是频频发动战争,侵入大颂边疆。
“必然如此,等他们准备妥当了,交州和云州只怕就不安宁了。”徐克皱了皱眉头。
赵煦闻言,忽然笑了笑,拍了拍徐克的肩膀,“到时候不安宁的可不是我们,而是他们。”
蛮夷者,畏威而不怀德。
对交趾和骠蛮这样的国度,不把他们暴揍一顿,他们是不会老实的。
所以,他只是把他们土地上的西土军队赶走,还达不到威服他们的目的。
只有亲自打他们一顿才行。
此前,由于有所警觉,他已经让交州和云州的军队配合四院摸清地形道路情况。
即便他们不惹事,他也是要南下的。
他可绝不允许家门口有不安定的因素。
这次,等于西土人给他创造了机会。
“殿下说的极是。”徐克略微想想,便释然了。
貌似他的担心有些多余。
即便是西土军队的火枪火炮也落伍他们整整一代。
现在他们看似是防守态势,其实是游刃有余的进攻态势。
二人正说着。
忽然凤儿走了进来,将一张纸条交给赵煦。
这是有线电报翻录出来的信息,来自静海。
当下有线电报早就延伸到了这里。
电报上说,海军正押着一艘不列颠蒸汽船往燕城来。
这艘船上是不列颠人派出的使节。
第九百二十四章 见闻
“不列颠使节?”赵煦将纸条递给徐克,露出玩味的神色。
这个时候不列颠突然派出使节,他几乎可以想象出这位使节会同他说什么。
以他们的傲慢,只怕会和罗斯国外交大臣一样的嘴脸。
不过,这也只是他的猜测,最终他还是要见一下。
于是他对凤儿道,“给静海回一道信息,让他们把人送来燕城。”
“是,殿下。”凤儿应了声,转身离去。
接下来,赵煦又吩咐徐克继续注意东土南域的情况,方让他回去。
这边,凤儿从书房离去,便去了王府前院的班房。
在这里有一台有线电报机,可以接收和发送电报。
将燕王的命令传达之后,班房里响起“滴滴嗒嗒”的声音。
与此同时,静海海军基地公署中的有线电报机上的笔突然动了起来。
电报员不断摇动纸轮,将传递来的信息记录下来,翻译成文。
随即,电报员将纸条送给了周毅。
“把那个什么叫巴布尔的不列颠红毛鬼押往燕城。”周毅吩咐了一句。
此人是海军战舰在夷州巡逻的时候发现的。
他的命令传下,一队士兵将一个不列颠人从牢狱中提出来,送往静海火车站。
他们将乘坐蒸汽机车前往燕城。
“上帝啊,巴布尔,你看见了吗?”
静海火车站。
两个不列颠人望向停靠在铁轨上的蒸汽机车,其中稍微年轻一点的不列颠人因惊讶而失态。
他是巴布尔的副官。
那么年长一些的,身穿黑色燕尾服的不列颠人自然就是巴布尔了。
“我又没有瞎,不要露出这种表情,显得我们像个土包子,难道你没见过蒸汽机车吗?”巴布尔轻哼了一声。
其实内心,他的震撼一点不输于他的副官。
这种震撼从第一次见到由蒸汽船牵引的风帆战舰便开始了。
现在,他们又见到了蒸汽机车。
在这座典型的东方城池中,他见到了一道道白色烟柱。
他发誓,这绝不是什么烟囱,而是蒸汽机锅炉冒出的烟柱。
毕竟,这种烟柱在不列颠随处可见。
“如果不是他们的黄色皮肤,我真以为这是在西土。”副官太过惊讶,完全听清巴布尔说什么,又是一句充满讶异的惊叹。
他们正低低讨论,蒸汽机车的汽笛突然喷出白色的雾气,“呜呜”鸣叫起来。
站台上的百姓纷纷登上蒸汽机车,士兵也押着二人登上了一节车厢。
由于蒸汽机车已经满座,二人被要求站在十二节车厢的后面。
车厢里,百姓们不时向他们投去好奇的目光。
一个熊孩子胆子大,问肃立的海军士兵道,“兵大哥,他们怎么长得这么奇怪,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熊孩子这么说,满车厢的人也竖起了耳朵。
领队的海军士兵道,“他们是西土人,西土派了很多兵到东土,想要打我们,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西土离我们这么远,他们为什么要打我们?”熊孩子露出天真的眼神。
今年他十岁,已经在公孰上了一年的学,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世界地理。
“为什么打我们?因为他们是群强盗,这个世界上西土之外的国度几乎都被他们欺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