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喜王妃,一定会是个小世子。”凤儿和鸾儿满脸喜色,似乎比杨素素还高兴。
二人身份低微,不过侍奉燕王的奴婢。
但杨素素自入府,便待二人亲如姐妹,有好吃的,好穿的,必然有她们一份。
与她们相处,也平易近人,没有因为自己出身高贵,轻视她们。
封她们二人为侧妃这件事上,她也是极力促成。
她们知恩图报,再无奢求,自然也把杨素素当长姐看待。
杨素素有孕,她们自然打心里高兴。
“多谢二位妹妹,你们也要抓紧。”杨素素冲二人挤了挤眼。
凤儿和鸾儿闻言,一个拿火辣辣地眼神勾了赵煦一下,一个满脸红晕,羞怯怯望了赵煦一眼。
赵煦不由嘿嘿笑了两声。
想到御医还在,赵煦给了御医赏钱,令他回去。
御医去了王府,这件事自然是瞒不住糜皇后的。
一回来,糜皇后便传御医问话,得知杨素素有了身孕,喜得眉开眼笑。
让宫女拿上赵恒以前在赏赐给他的玉如意,金钗,玉镯等物便去了王府。
赵恒也命梁成带着赏赐之物紧跟着去了。
消息又从宫内传到了宫外,连翼国公府都热闹起来,众多官员勋贵登门道喜。
这燕王毫无疑问是大颂下一位帝王。
如果杨素素生个小世子,那基本上就是大颂的太子了。
母凭子贵,杨素素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翼国公府也会跟着飞黄腾达。
杨丰一面接待众人,同时心里乐开了花,捏了一把汗。
他和糜皇后一样,这两年心里也不踏实,老是犯嘀咕,如今终于吃了个定心丸。
高兴之余,他又发了一通电报给在锦城的杨震。
杨震得知女儿有喜,发了通电报到了王府,请求省亲。
赵煦见了电报,又想到杨素素父女二人有大半年没见了,便准了杨震的请求。
同时,他又有些嘀笑皆非。
杨素素有喜这件事本是很私人的事,如今却闹得人尽皆知,俨然成了国事。
不过想到帝王家事便是天下事,他也就释然了。
一连热闹了三日,王府方安静下来,糜皇后为了照看杨素素,又特意派了两个贴身的宫女侍候。
因杨震回来,赵煦又准了杨素素回国公府,让一家人团聚。
趁着杨震回来,他又特意将杨震叫到王府,同他说了令玄武军北上之事。
“玄武军上下都在等待殿下的命令,这一天,我们等了很久了。”听了赵煦的北上战略,杨震心中不由一震。
自建立宁锦军,再到更名为玄武军,他们在宁锦都司一直在执行防御为主的策略。
控制的区域仅限于宁锦都司,北方的广袤区域尚未涉足。
“不过和陈虎一样,年后再执行,而且你们要各自记住筹集的辖区,免得混了。”赵煦道。
说罢,他让杨震来到地图前,拿着笔在地图上画了几笔。
西域都护府负责区域是当代的蒙古区域包括内外蒙,向西一直延伸到当代的天山。
之后还会继续向西,与土斯曼帝国在中土较量,控制中土核心区域。
至于当代的甘肃,青海,以及吐蕃区域,在他规划里是白虎军的辖区。
而玄武军,他们当前控制的区域相当于辽宁,接下来会往北,拿下当代的吉林和黑龙江区域,彻底控制东三省区域。
之后,将是整个西伯利亚区域。
不过由于这些区域不是处在北狄控制下,便是处于罗斯国控制下。
无论是陈虎还是杨震都得面临一系列战争。
再者,他把这些战事定在年后除了机枪和子弹的生产外,他也有气候方面的考量。
这个时间,北方气温能达到零下几十度。
北狄人和罗斯人长期在北方生活,更能适应这种酷寒。
严寒气候对他们来说是优势。
何必在他们的优势气候下打仗。
不如春暖花开之时再发动攻势。
因此,对于南面,北面,东北方向,他心里有个时间表。
当下距离过年不到一个月,等一过年,便首先打响南方的战事。
之后让陈虎渡过阴山,犁庭扫穴,最后让杨震北上。
毕竟维度上,东北更冷。
“末将记住了。”杨震点点头,心中一喜。
望着如此广袤的区域,他很满足。
似乎他管辖的区域比陈虎大了不少。
又聊了一阵,杨震告辞回去。
到了王府门口,他见一群将领正往王府来。
其中为首的是白尚,还有霍安等参与雍州战事的将领。
雍州战事告一段落,中央军不必继续在雍州驻扎,他们先一步回来,后续士兵也会返回。
见到白尚,杨震顿时气不打一出来。
这小子在雍州可把狄英欺负惨了。
想到这,他大步迎了上去。
白尚正和众将领闲扯皮,猛然注意到杨震,吓得身子一抖。
见杨震气呼呼过来,自然清楚杨震来收拾他来了,转身撒腿就跑,躲在众将领后面。
“杨将军快追,别让他跑了。”霍安等将领顿时起哄。
杨震怒道,“白尚你小子站住,今日我非踢你几脚不行。”
说罢,二人绕着将领们追闹起来……
第一千零四章 总结
“白尚,你这是在地上打滚了,怎么一身土。”
王府书房,赵煦奇怪地打量了一眼白尚,笑问。
刚才,他隐约听见王府外有将领们起哄的声音。
不久,白尚,霍安等人便到了。
“白将军这是被杨震将领收拾了了。”霍安幸灾乐祸。
白尚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随即冲霍安等将领说道,“你们一个个太不仗义,欺负狄英的又不是我一个,凭什么不踢你们屁股,竟踢我的。”
“哈哈哈,谁让你屁股肉多。”一个将领叫道。
众人再次哄笑起来。
赵煦摇了摇头,基本搞明白发生什么了,“行了,别闹了,还有你们,不要仗着中央军的身份欺负其他各军的将领,注意团结。”
“是,殿下。”将领们立刻立正,齐齐说了一声。
赵煦点点头,“既然都回来了,就好好休整一番,过个年,另外,战场打扫的如何了?”
雍州战役的规模还是很大的。
死的人很多,缴获也会多。
最重要的是,为了阻击北狄,他们在晋河南岸埋设了许多地雷。
这些地雷一部分被北狄士兵踩爆了。
还有一部分依旧在积雪之下。
为了避免这些地雷伤及百姓,定然是要清理出来的。
好在埋设这些地雷的时候,由于有积雪覆盖。
埋设地雷的时候,士兵可以在地雷附近设置标记,便于挖掘。
而他让白尚等将领回来便来王府。
一方面是为了见见他们,表彰一下。
一方面就是为了询问这些事。
“回殿下,雷区已经清理干净,北狄士兵的尸体也都焚烧掩埋,壕沟也都填上了。”白尚回道。
顿了下,他继续道,“另外,我们共计缴获了十六万只羊,九万头牛,战马五十二万匹,伤马四十二万匹,死去的战马也被搜集起来,让各军运回制作腊肉,以后给士兵们添一道菜。”
赵煦闻言,微微一喜。
这次北狄参与战争的战马至少达到了一百二十万只左右,数量庞大。
不过,这对于占据了整个草原的北狄人来说,其实还不是全部。
在当代十九世纪,据记载,即便是当时的日本也有一百七十万匹马。
北方草原蓄养二百万余万马匹轻轻松松。
此番战事,北狄基本上等于赔了一大半家底,让他们可谓斩获众多。
如此,这场仗他终究是没有赔本。
毕竟雍州之战,消耗的弹药粮草可不少,尤其是金属子弹,这可都是钱。
“当前马匹昂贵,这些战马倒是一大笔收入,除了给陈虎一些优良战马扩建枪骑兵,剩余的战马皆可出售。”赵煦道。
沉吟了一下,他又道,“到时候卖的钱,拿出三成奖赏给将士们。”
“多谢殿下。”白尚,霍安等人闻言,一喜。
货币改制之后,大颂一两银子相当于五百颂圆。
士兵们以前的军饷是三两,所以如今每月发一千五百颂圆。
而一匹战马价值三十两,也就是相当于一万五千颂圆。
即便是五十二万战马的三成也是很客观的数目了。
至少能让参与战事的士兵能拿到相当半年的饷银数量。
见将领们很高兴,赵煦微微点头。
打仗是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事。
即便是当代的战争,上战场的士兵待遇也比后方的军队优厚。
这也是他屡屡犒赏作战军队的原因。
又问了一些雍州的杂物,赵煦让白尚等人回去了。
过了半旬,秦山,关通等将领从交州和云州回来,周毅等海军将领也到了。
他在无极宫议政殿召集了全军将领,对这一年的得失进行了汇总。
同时将明年的任务布置下去。
又隔了三日,他又召集了以刘福为首的文官,和军队一样总结得失,规划明年的事务。
其中重点自然是火力发电厂的事。
他给刘福,王崇等人定下了期限,让他们相互配合,必须在明年六月份通电。
与火力发电站一起,变电站的建设也要同时竣工,实现对燕城的供电。
对于这个日期,他不认为有多么苛刻。
因为这个时代的火力发电站不像当代一样精密复杂,可以说是简化版的。
如果让当代施工队来,只怕半年就能竣工了。
而他给了一年半的时间,可谓很充分了。
“白炽灯怎么样了,过年能批量生产吗?”说了火力发电厂的事,赵煦问王崇。
电力终究是能源,需要通过机械,器具体现其价值。
而照明自然是体现电力优势的用途之一。
所以,这段时间,他已让王崇将钨丝灯泡提上了日程。
当下,大颂有玻璃工业,也能提炼钨矿,制造钨丝,白炽灯的材料都具备。
而白炽灯的工艺也不复杂,主要是两个部分。
一个是灯泡,这个用模具吹制即可。
一个是底座,这个底座上有两根针一样的铜丝,中间连接钨丝。
之后,将灯泡底部加热与底座融合即可。
“回殿下,三月份差不多便可量产。”王崇回道。
赵煦点点头,如此通了电。
燕州便能实现电力照明了。
到时候,他不但要让千家万户亮起来,也会修建路灯,让燕城的街道亮起来。
让在燕城这座皇城如夜明珠一般,在黑夜中散发着光辉,令世人仰慕。
接着,赵煦又望向陈寿,问起铁甲舰的建造事宜。
这个月,最后一批风帆战舰下水了。
今后,大颂再也不会建造风帆战舰,第二向第二代战舰进发。
“如果顺利,明年四月份,第一艘铁甲舰便可下水。”陈寿道。
这首艘实验性质的铁甲舰建造一年时间了,明年四月份也接近一年半了。
赵煦缓缓点头,这个时间节点他能接受。
接着,他道:“风帆战舰空出来的船坞也都拿来建造铁甲舰吧。”
“是,殿下。”陈寿道。
赵煦随即又问了杨贺今年大颂的商贸情况。
当然,重点问的是外贸,内部贸易多还是少,不过是羊毛出羊身上,没必要多问。
得知与高丽和东瀛的顺差都在扩大,他露出满意的神色。
第一千零五章 年关
“粗略统计,大颂和高丽的逆差在三十亿颂圆左右,与东瀛的贸易逆差在四十八亿颂圆左右。”
杨贺早有准备,端着一本账册向赵煦说道。
顿了下,他道:“这只是账面上的贸易往来,民间多有疏漏。”
赵煦轻轻点头。
按照银子和颂圆的兑换比,这相等于六百万两银子和九百多万两银子。
如果拿颂圆和当代货币相比,一颂圆的购买力和一块钱也差不多,只是稍微高一点。
对于这个顺差数目,赵煦觉得在情理之中。
毕竟,大颂基本上从上到下控制了高丽和东瀛,毫无障碍地向他们输出工业品。
而由于高丽和东瀛没有工业基础,大颂的工业品在两国内没有敌手,盈余这么多理所应当。
“对于商税这块,你们要盯的紧一些,经商的商贾必须取得商引方能经商,每一笔贸易都要有记录,按照盈余缴纳商税。”想到杨贺说的‘民间多有疏漏’,他提醒了一句。
当前,大颂保持很低的农赋,那么税收就必须从商贸方面补足。
他率领大颂的将士们在外用命,为商贾打下一个又一个市场。
他们不能只享受红利而不愿承担一点责任。
而按大颂律法交税便是他们的责任。
当然,他很清楚商贾本色,他们的本性是不断扩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