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又说了一会儿,领着各国军官去了总督府。
和上次一样,博尔特准备了盛大的晚宴招待哈里曼一行的军官。
酒到半醉,三人俱都脸色驼红,博尔特这时说道,“哈里曼,你知道吗?那个该死的大颂燕王马上就要登基,成为大颂的皇帝了。”
这一个月来,大颂禅位大典的事在大颂传的沸沸扬扬,阿舒尔首先探到了这个情报,之后又派人送到加尔各答。
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个坏消息。
燕王登基,他今后便将是大颂的皇帝。
法理上,他将正式成为大颂的最高统治者。
他们无法想象,这位大颂帝王登基之后会干什么?
“那真应该给他送份厚礼,你应该明白是什么样的厚礼,对吗?”哈里曼望向韦斯利醉笑。
他们以前携手作战时候,也曾给自己的敌人准备过“礼物。”
韦斯利冷笑起来,他说道,“当然,我当然明白,所以我已经给这位燕王准备礼物了,在他们登基大典的当日,他会收到的。”
第1062章 针锋相对
“这么说在我抵达之前,你已经成功制造流血事件了?”哈里曼端着酒杯,“不错,这才是我们的风格,为了迎接这位燕王的登基大典,总得见点血才是。”
博尔特这时摇了摇头,“韦斯利上将喝醉了,事实上还没开始,我们要在登基大典当天行动,消息要十天半个月才能传到已经大颂皇帝的燕王耳中,到时候会让他恼火的,哈哈哈……”
韦斯利拍了拍脑袋,让自己清醒了一点,他默默点头,目光投向天竺西部的马加兰邦。
那里是西土联军与大颂军队对峙的最前线。
他已经给那里的军官下了命令。
禅位大典之日要制造流血冲突。
尽管他清楚这次流血冲突可能他们相对损失会更大。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让燕王就这么舒舒服服登基了。
无论如何,他都要出一口恶气。
……
与此同时。
阿舒尔在将领的簇拥下站在松阳关外的一处山谷中。
俯身抓了一把脚下的泥土,阿舒尔面色扭曲。
他正是在这里遭遇了刺杀,从而失去了一条腿。
之后,这条腿的伤口遇到寒冷便会疼痛,而每次痛疼都会让他想起深入骨髓的屈辱。
“还有两天就是禅位大典了,到时候就向松阳关发起进攻,大颂的禅位大典,我阿舒尔怎么也得凑凑热闹。”阿舒尔冷笑道。
这次随他前来的士兵不多,只有三千人。
但这个人数就够了,他的想法和韦斯利一样,就是捣乱。
或者说是韦斯利提醒了他。
他相信,只要是对燕王怀有恨意的人,都会想在禅位大典这个对燕王来说喜庆的日子里给他制造点不愉快。
和他想的一样。
此刻,除了韦斯利和他,在宁锦都司北面,一队北狄骑兵正向宁锦都司而来。
他们正是受乌兰巴的命令而来。
他们会穿过宁锦都司防线,寻找村庄制造一场屠杀,给燕王献礼。
而在大颂东部海域,山姆国战舰正在大海上航行。
和北狄人的目的一样,他们想要尝试穿过大颂海军的封锁线,抵达大颂近海,袭击海岸。
对他们来说,大颂的威胁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因为大颂的崛起,他们殖民东土的计划全部泡汤,还丢了东瀛这个重要的贸易节点。
甚至连东土的贸易都丢了。
更让他们忧心的是,大颂战舰的活动范围不断向东拓展。
他们甚至在夏威夷岛附近发现了大颂战舰的身影。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大颂战舰岂不是要出现在山姆国的西海岸?
甚至不久之后,他们将出现在新大陆,威胁他们在新大陆的利益。
而这对一心想要崛起的山姆国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与西土诸国坚定站在一起,围剿大颂的原因。
就在各方势力准备在禅位大典这日添堵的时候。
大颂戍守各处的军队也有自己的打算。
他们的打算自然与各个势力截然不同,但行动上却有些相似。
骠蛮国,蒙育瓦。
这是骠蛮国与天竺接壤地区的一座小城。
在小城对面就是西土联军驻扎的地方。
而青龙军和朱雀军的士兵则驻扎在小城东面。
“还有两天就是禅位大典了,我们的燕王殿下马上就要继承大统,登基为皇,这是天大的好事,因任务在身,我们不能回燕城亲自为殿下庆祝,那么我们就在大典当日给殿下准备一份礼物。”战壕前,尚义高喊着。
他的大将军秦山以及朱雀军大将军关通俱都回去了。
这里的防御交给了他们几个都尉。
二人临走的时候,允许他们采取一些适当的行动,为禅位大典献礼。
经过商议,他和朱雀军都尉们一致决定拿下右前方五百米的外一处高地。
这处高地扼守骠蛮国与天竺之间的通道。
当前为西土联军占领。
西土联军甚至还在山上凿了壕沟,按照了火炮,以阻止他们向西挺进。
将来如果他们要进攻天竺,这个高地便成了麻烦。
所以,夺取这个高地,又能为大颂军队赢得进攻优势,又能向大典献礼,一举两道。
到时候,他们再把机枪架在高地上,西土联军便有退无进。
在尚义制定禅位大典日行动的时候,玄武军和西域都护府的军队也在谋划着各自的行动。
锦城。
狄英提前获悉了有一只北狄骑兵从汗庭方向往宁锦都司而来。
于是,他便派遣玄武军的枪骑兵前往尾随。
这段时间,他不断收到北狄骑兵最新的位置。
同时,他也设好了圈套,只待这队骑兵抵达,便将其一网打尽。
而晋州同关方向,一队枪骑兵从阴山方向而来,带回了北狄部落的位置情报。
随即,五千枪骑兵从同关出发,向草原而去。
吐蕃方向,白虎军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因为吐蕃广袤且荒凉。
在松阳关戍守的典章虽然感到遗憾,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于是,他令士兵加强了松阳关的防备。
陆军打着自己小心思的时候,海军自然也没闲着。
根据燕王的命令,周毅统领舰队返回之后,便对山姆国战舰进行了清剿。
这一个月来,被他们击沉的山姆国战舰多达四十八艘。
在周毅前往燕城之后,龚英便接过了清剿山姆国战舰的责任。
“都尉,我们确认了过了,有八艘山姆国战舰长期驻留在那个海岛,末将和士兵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望海城公署,一个海军将领向龚英回禀。
龚英点点头。
任何舰队都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着。
即便战舰的食物充足,也得隔三差五补充淡水。
这也是为什么舰队需要不给点的原因。
因此,山姆国的舰队不可能一直飘在海上,必然要寻找一个能够提供淡水的海岛作为支撑。
依据海军这个特点,他们果然找到了其中一个山姆国用以补给的海岛。
而且,似乎有某位山姆国的军官驻留在岛上,因此长期有战舰停留在海岛。
这次,他们就要攻克这个海岛,为大典送上一份大礼。
第1063章 禅位大典
燕城。
赵煦对登基大典这日即将发生的交锋并不了解。
他只是在仅剩的这两天时间,忙于配合朱沱等礼部官员而已。
当然,偶尔他的心头会掠过一些想法,比如自己的敌人如果得知自己即将登基会是什么表情?又是否会在登基大典这日给他上眼药。
毕竟在仇人喜庆的日子里给仇人添堵,乃是自古以来共同的人性。
不过对此,他倒也一点都不担心。
对方恶心的他的行动在他看来不过是前来送菜而已。
他们以为自己能恶心到自己。
其实他倒是乐意对方上门送死。
同时,常威又向他回禀,说他准备让各只军队为大典献礼。
这献礼的内容自然就是给周边的敌人一个窝心拳。
本来,他不是很赞成此事。
但想到当下大颂军队只要不犯蠢就不会吃亏,也就应允了此事。
也权当是收到将士们的心意了。
两天的时间很短暂,可谓倏忽而过。
这一日,禅位大典终于如期举行。
天还未亮,赵煦和杨素素便起床洗漱。
随即已经被调入王府的小桂子领着宫女入内,给赵煦和杨素素更换龙袍,给杨素素戴凤冠,穿凤服。
鸾儿和凤儿这段时间也挑了三五个宫女。
今后这些宫女便负责在无极宫侍奉她们。
至于王府以前的王府家丁,赵煦都给他们安排了好去处,也不枉他们侍奉自己这么久。
毕竟,他总不能把他们阉了送入宫去。
至于婢女,愿意入宫当宫女的,便交由杨素素带去了,因为相熟,今后用着也顺手。
不愿意入宫的,则给了她们一大笔银子,撕了她们的卖身契,自此自由。
穿戴了复杂的服饰,赵煦便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向王府外走出。
这时,有一辆龙辇已在王府门口等待。
龙辇前面有六匹骏马拖引,后面的车身镶嵌金银玉器,雕刻龙凤图案。
挽着杨素素的手,赵煦登上了龙辇。
随着礼部官员的一声吆喝,由御前侍卫统领徐烈亲自牵马向无极宫而去。
出了王府前的巷道,进入大街,顿时人头攒动。
街道两侧挤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
甚至有百姓乘坐蒸汽机车从遥远的州郡赶来,庆贺此事。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这些百姓都被站在两侧的中央军士兵隔开了。
为了保证大典的安全,中央军在城内设置了上百个检查点。
搜身之后,这些百姓才被允许来到街道两侧观礼。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赵煦一出现,百姓们便一个个拼了命的高呼。
这不是提前的预演,而是百姓们自愿的行为。
他们早就期盼着燕王早一日登上皇位,君临天下。
只有如此,他们才真正安心。
毕竟,燕王只是燕王,统治大颂还差一条法理。
只有当了皇上,他做的一切才顺理成章。
当然,他更害怕有一天这天下不是燕王的。
因此,在燕王没有登基之前,人心总有微微不安。
而现在,他们彻底吃了个定心丸,终于能正大光明欢迎他们的皇帝到来了。
“殿下,不,皇上真是深得民心。”
龙辇上,赵煦不时挥手向百姓致意,杨素素面带喜色,崇拜地望着赵煦。
是她的夫君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力挽狂澜,一改大颂朝风雨飘摇的面貌。
不但铲除了中原王朝千年来的势族痼疾,还击败了大颂北方的草原帝国,令其一蹶不振。
如今更是威震内外,令四方咸服。
曾经的大颂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富者连田阡陌,寒家无立锥之地。
现在的大颂百姓人人有田,家家有余粮,饭饱,衣暖。
任何人都可以上公孰,将来考官员,当商人或在工坊担任职务,领取高额的薪水。
而这还只是开始,随着大颂工商的发展,电力工业时代的来临,大颂的面貌将会进一步提升。
百姓们对以前凄惨的日子记忆犹新,对比如今的富足,他们如何不感念赵煦。
这便是为何百姓们如此拼了命的欢呼,眼中包含热泪。
有这位即将登基的帝王在,他们就能安心过日子,一心往好日子奔,再也不必担心有什么内忧外患。
与此同时。
无极宫,议政殿。
赵恒和一班朝廷文武大臣俱都在等待赵煦的到来。
在禅位大典还未结束之前,赵恒还是大颂的皇帝。
朝廷大臣俱都应该在议政殿随侍。
此刻,燕城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如同波浪一般,不断传来,清晰无比,令人震撼。
赵恒坐在龙椅上,维持着庄严的表情,但内心却泛起苦笑。
他一生好大喜功,渴望的不就是这样的场面吗?
可惜自己当初他面对势族唯唯诺诺,对远在燕州的燕王不予重视。
如果能回到过去,他坚定地支持自己这个儿子,或许今日又将是不同的景象。
那被百姓拥戴的人或许就是他了。
只是一切都晚了。
从他屡次背弃燕王之时,他的命运就注定了,他和燕王之间的裂痕终究无法弥补。
燕王麾下的将士也不会允许他长久凌驾于燕王之上。
他还能在燕城度过余生,便是燕王对他格外的恩情了。
想到这,他在心里叹了口气。
说到底,还是他这位大颂帝王无能。
而以燕王当今的成就,这天下也的确该由他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