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爷不好惹-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昨天要凉了一点,而且湖中间那一块,明显又更浑浊了不少。
  柳树下,淹死鬼还在眼巴巴的看着王长生,他伸手掏出一张符纸,画下一道符咒后,说道:“你先进来呆着吧,我最近可能得有点事,你等我不太忙了之后在研究你的问题……”


第271章 禹门口黄河段
  王长生暂时没空搭理这个淹死鬼,他得先可着正经事来才行,不过答应了人家的超度和投胎,那以后肯定得研究,他们这种人吐口唾沫那是必须得要砸出个坑来的。
  王长生暂时没空,是因为他也觉得这挑龙塘的异样搞不好可能会出事,因为如果那处泉眼连着的地下河真要是通往禹门口黄河段的话,那这事十有八九可能就是真的,不会跑空了。
  从影视城里出来,王长生打了个车就去了一个地方,他打算查查此处的地方志。
  他这么上次的原因很简单,这片土地上的两条大河,长江和黄河,都和昆仑山息息相关,并且直接连着这条土地上的龙脉,除了中干,南干和北干龙三条脉络以外,这长江和黄河其实相当于龙身上的一条脊梁,一旦出了什么事的话,那年景可能真就不太好了。
  昆仑观经阁里都有记载,每逢黄河上天有异象,那必然是代表着要有大事发生的。
  因为这条河上的传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应该算是两个,据说黄河底下有一个老龟,年岁谁也不知道有多大,这老龟从源头开始一直到入海口,常年都呆在水底下,说不上什么时候会浮上水面,而只要这老龟一出来,那所在之处的黄河两岸不是大涝就是大旱,绵延千里,民不聊生。
  再一个民间的传言就是,黄河有好几处河段都是连接着阴曹地府的,并且其下还有鬼门出现,每逢清明和中元鬼节,黄河河道上的鬼门都会打开,成群结队的孤魂野鬼都会涌出来。
  传说虽然是传说,可你要不是亲眼看见,谁知道是真是假?
  王长生就知道,这传说其实都很属实的。
  王长生去了晋中的图书馆,然后找到了存放地方志的地方,看守这屋的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着七八十年的那种工装服,戴着个黑框眼镜,乍一看瞅着就跟个老学究似的,他听说王长生要看地方志就很诧异,因为像他这个年纪的青年,基本已经没人对这玩儿意感兴趣了,甚至有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地方志。
  地方志就是一个区域文华,人文的汇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其历史至少得有几千年了,从最早期有完善的社会体系开始就已经存在了,然后每隔几年编修几次,这个规矩一直延续了下来,哪怕是改朝换代,地方志的编修都不会落下,所以要想了解哪里的地址,直接来查这个就行了。
  王长生要查的东西很简单,他就想看看这里有没有关于挑龙塘的记载,既然这个池塘那么有历史,又连着禹门口黄河段的话,那恐怕千百年来肯定是会被记录下来的,村里的那几个老汉说的是一回事,而官方记载的没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查了能有一个来小时左右,王长生也看到了不少关于挑龙塘的记载,这池塘最早期有记载是在五代十国上,形成原因倒是没有记录,只写着“忽有一天,天崩地裂,雷声滚滚,电闪雷鸣之后天空的乌云压得很低,几道惊雷过后,那一片地域出现了一处深坑,然后有滚滚泉水从中冒出,然后一道水柱冲天而起,直上半空,最后在云层中散开,开起来宛若一条水龙……”
  这就是挑龙的来历,说的特别玄乎。
  这个只能算是传说了,不能作为什么考证来用,不过王长生还看到了一处有用的记载,那就是禹门口黄河段这里特别容易出事,而且特别的有逻辑性,那就是每三十年和六十年各发生一次,不是旱涝,就是战乱,要么就是生了瘟疫,鼠疫,天花,或者地震什么的,总之天灾人祸都有,并且间隔都是三十或者六十年。
  在道家理论中这个三十和六十被称为轮回年,三十年一个小轮回周期,六十年一大轮回周期。
  民间有句话说的就是这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句话是形容说,你看人别瞧不起谁,今年他也许不行,那没准过几年就飞黄腾达了呢,其实最早先的话这句话是来形容黄河的,就是这三十年黄河河道向西流,那三十年则向东,因为黄河古道也常在变换。
  地方志上记录的跟那老汉说的还确实挺相应,对方是含糊其辞的民间说法,那地方志上写的可就是官方认证了。
  王长生查阅完,就更确定最近一段时日恐怕禹门口黄河段应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从屋子里出来,王长生朝着门口的老大爷说了声谢谢,他刚走了两步,后面的老学究忽然扶了扶眼镜框,问道:“年轻人,我看你刚才在查阅挑龙塘和禹门口这方面的地方志?”
  王长生停了下来,回头说道:“是的,好奇,看看”
  老学究叹了口气,说道:“莫不是挑龙塘又有异象了?前段日子我还特意去过一次也没发现那水里怎么啊”
  王长生顿时诧异的一愣,又走了回来问道:“您也知道这个?”
  老学究指了指地方志的办公室说道:“我在这里看了四十多年,我什么没看过啊?你再哪里拿的什么册子,我一看就知道你要查阅什么内容了”
  王长生想了想,说道:“那您觉得这地方志上写的东西,是真的么?”
  老学究笑呵呵的说道:“你问我?你要是不信,你会过来查阅么,我就算说是假的你恐怕也未必会信吧?年轻人,我告诉你吧,你倒不如直接去禹门口好了,既然挑龙塘已经有异象了,我估计那边可能也该有什么迹象了,我估计南松寺的高僧们这时候也该过去了”
  王长生诧异的问道:“南松寺?”
  “你去了就知道了……”
  禹门口黄河段离这边也不算太远,有一班绿皮车两个多小时就能到了,在临去之前王长生给黄韵玲打了个电话,这姑娘人已经醒了,只不过是情绪还不太稳,仍旧处于小忧桑的阶段,王长生安慰了她几句,告诉黄韵玲不要多想,问题全解决了,以后该咋办就咋办。
  这天下午五点多钟,王长生登上了去往禹门口黄河段的火车。
  禹门口,河道渐狭,河水千回百转,奔腾澎湃,激山为浪,人称〃禹门三级浪〃,这里是黄河河道上比较险要的一处,行船很少,在这你基本就能看出什么叫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情景了。
  两个多小时后,列车进站,停靠站台,王长生从车上下来,夹杂在人流里走出了出口,外面的火车站广场外,停着几辆三蹦子突突车,见到他过来就纷纷挥手召唤着。
  “大哥,去禹门口能走吧?”王长生来到一辆车前问着。
  “啊,能,能去啊,十五块钱”车夫一拧油门,指着后面说道:“走吧,上来坐稳了……”
  三蹦子突突车“唰”的一下就蹿了出去,这种车一般只在十八线小县城里才有,稍微大一点的地方早就给取缔了,不安全,不环保,瞎乱窜,安全性能极差。
  车夫一边开着车,然后回头问道:“兄弟,你是去看禹门口祭祀的吧?”
  王长生“嗯”了一声问道:“就这两天是么?”
  “后天就是了,这两天那边正在准备着呢,你现在去的话人还不是很多,明天晚上吧那边人就开始多起来了,听说今年还挺热闹的,这不是赶上大祭了么,黄河两岸的人家不少都赶过来了……”
  王长生在地方志上也看到过,每年的这个时期,禹门口都会举行祭祀黄河的活动,一年一小祭,五年十年一大祭,三十年,六十年大张旗鼓的祭,今年正好是赶上最大的那一波了。
  这种祭祀多数都是民间发起的,官方肯定不会组织啊,那不成封建迷信了么。
  黄河祭祀历来都有,不光是在禹门口这边,几处重要的黄河河段都会进行,主要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以前的老板姓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天爷要是不照顾点的话,那可是要饿死人的。
  现在的祭祀多数都是象征性的意义了,走形式的居多,但古时候祭祀时,可比过年还要隆重,杀猪宰羊送祭品,甚至有的时候如果河道连年不太平的话,送童男童女都有,到如今的话当然不会这么离谱了,基本上就是张灯结彩然后诵读祭词什么的,最多再放点烟花。


第272章 早有苗头的黄河河道
  王长生来到禹门口黄河段的时候,河边正在搭着一个木台子,干活的都是附近的河工,这台子到时候是用来举行祭祀大典的时候用的,台子两边还有舞狮舞龙的队伍正在排练,几个笼子里面关着鸡鸭猪羊,这都是准备献给河神的东西。
  王长生的眼神从那边收了回来就不在关注了,这种祭祀的活动,跟他这次过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他就是想看看,今年又到了一大轮回年,是不是还会出现什么状况,至少到目前为止,河水除了汹涌一点水流比较急以外,还是没什么异样的。
  王长生漫步在河边,静静的看着河面,来回走了一圈,他就看见河对岸的那一头有个亭子,里面正坐着几个僧人,其中一个身上穿着挺老旧的袈裟,周围站着四个和尚,这可能就是图书馆里那老学究所说的南松寺僧人了。
  对于南松寺,他也有一点了解,是听二师兄说过的,这也是个千年古刹了,不过却声名不显,跟什么白马寺,小禅寺,少林寺这些寺院来比的话,简直可以说是默默无闻了,甚至都不如他在岭南碰到的慧轮大师所在的北禅寺有名望,但二师兄就跟他说过,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南松寺。
  南松寺僧人不多,上下全加起来也不过就二十来个左右,寺庙面积也不大,前后三百多平,只有一个大殿和后院的一排厢房,所以香火就不是很旺盛,大概仅仅就能维持着南松寺的正常运转吧,但是这一切只不过就是南松寺的表面而已,这间寺院里的每一任主持都是功德无量的,每隔三年行走世间,为亡魂超度,从一千多年前开始一直到现在,都从未间断过。
  古时,战乱颇多,基本上每隔几年就生灵涂炭,到处战乱,南松寺的主持就会率领寺中僧人行走天下,甚至会直接来到战场上盘膝而坐为战死的人超度亡魂,这个传承从来都没有断过,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在解放前的时候,这片土地上还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只不过后来解放了,南松寺的超度才渐渐的减少了很多,最近几年也少有出现了,所以说南松寺的僧人都是功德无量的,这话确实很正确。
  看见了对面的南松寺几个僧人,王长生也心生敬意,他遥遥的冲着对面的几人拱手行了一礼。
  河对岸,南松寺主持明禅大师则也忘了过来,然后深深的看了王长生一眼,略微的拧起了眉头,久久无声,旁边的一个僧人见状,看他半天没有动静,身子一直都在僵着,就低声问道:“师傅,怎么了?”
  明禅大师摇了摇头,说了声南无阿弥陀佛之后,就没再说话了,眼神也从王长生的身上收了回来。
  这天晚上,王长生就暂时留宿在了禹门口附近,找了一处农家借助,往后两天他也得住在这边,时刻关注着这边的黄河段,特别是在看见南松寺的几个僧人之后,他挺有一种大事将来的预感。
  一天过后,下午的时候。王长生依旧溜达在河边,没什么事了就找一处地方坐着看向河面。
  大概三四点钟的时候,河岸祭台的方向,忽然开过来两台黑色的帕萨特,车子停下后,下来六七十个人,为首的是个穿着黑色冲锋衣,牛仔裤和旅游鞋的女子,鼻梁上卡着一副宽大的墨镜,梳着精致的短头,乍一看就给人一种飒爽的感觉,剩下的几个男的都站在了这女人的身后。
  墨镜女子一手插在口袋里,来回的在河边踱着步子,声音很平淡的问道:“从今晚开始,你们几个在河道旁一字排开的守着,寸步不离,今晚要是没什么事,那就得等到明天了,明天是民间祭祀的日子,等他们的祭奠完事了以后,你们马上通知当地的公安部门还有国安,让人把这一带方圆十里的范围都给封锁了,闲人免进,一律不得靠近。”
  身后的人听完吩咐,都纷纷点头说道:“知道了曹主任……”
  曹主任“嗯”了一声,然后背着手看着南松寺僧人所在的方向,叹了口气,说道:“难为这帮大师们了,真是够悲天怜人的了,我一会过去打个招呼,你们这就散了吧。”
  不远处的王长生看着从帕萨特上下来的一群人,隐约意识到了,这是还有人觉得此地会出事啊,并且还做了充足的准备,因为这一伙人的身上个个阳火都很旺,特别是那个女的,女性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