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宠妻日常-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面上发臊。

    方皇后握了握拳头,“明儿你去西苑向你父皇解释,你没把这案子交给宗人府是因为两边都是皇亲国戚,涉事双方都是女儿家,交到宗人府势必引来不必要的流言蜚语,伤了姑娘家体面,所以想暗中调查。为了服众,请陛下指个人协助调查,最好是陆见深来,懂了吗?”

    满脸通红的太子点头,“儿子明白。”

    方皇后盯着太子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如果的确是方茴做的,哪怕你外祖母跪在你面前求情,都不许徇私,反而要从严处置。记住了,你是李家的太子,是大周的太子,不是方家的太子。”

    太子羞愧下跪,“儿子知错。”

    方皇后神色复杂的看了太子半响,沉沉叹了出一口气,燕王齐王步步紧逼,太子却……心慈手软,却了些储君魄力,她夜不能寐啊!

    次日,太子去了西苑请安,照着方皇后的指示如此一说。

    青衣道袍的皇帝拨着念珠,坤宁宫母子对话他一清二楚,这主意要是太子想出来的,皇帝还能欣慰下,偏是方皇后的提议。

    方皇后是个机灵人,不机灵也坐不上凤位,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女,从采女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国母,她不是后宫最出彩也不是最得宠的那个,却是最会审时度势的那一个。

    太子却没学了皇后的这份审时度势,更不肖他,也不知道像了谁,心软耳根子也软。将来若是继承了皇位,以他对方皇后言听计从的性子,未必不会母后专权,多少皇朝因此衰亡。

    可其他儿子,皇帝心情变得十分不美妙,淡淡道,“那就让思行代朕监察吧。”

    陆见深向前几步,躬身应是。

    太子松了一口气,有了陆见深的参与,就能平息他徇私的流言了。

    放松的太早了,白惢所有的口供都指向方茴,同时还有另外两个方茴的丫鬟招认,她们一个负责引方遇过来,另一个负责把风,可以说铁证如山。方茴在人证面前挨不住承认切都是她指使的。

    到了这一步,似乎可以结案了。

    太子虽有些不忍心,可也着实松了一口气,如此一来父皇、陆家以及关注这件事的人那都能交代的过去。没人会说他徇私枉法,只会说他大公无私。

    陆见深却站了出来,“殿下,这丫鬟来历有些蹊跷,微臣恐她背后还有什么阴谋。”阿萝的话,他一直记着,方家敢算计阿萝,却绝不敢杀人也没必要杀人。若是阿萝有个三长两短,方陆两家结下死仇。太子母族谋杀当朝君主,仗的是谁的势力,传着传着就可能成了太子纵容母族为祸,宗室和文武大臣如何想。他们陆家极有可能暗中投向志在夺嫡的王爷。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阿萝说了那样的话,他不得不往阴谋里去想,宁可白忙活一场也不能放过。

    太子一愣,继而眼前一亮,若真有所谓的幕后黑手,那是再好不过。

    太子下令加大对白惢的审讯,同时派更多人去调查白惢的来历,戏班子居无定所,尤其是一个解散了三年的戏班子,白惢的身份核实起来并不顺利。

    没等白惢身份被核实,白惢死了,受不过审讯死了。

    太子勃然大怒,却也无可奈何。

    “陛下稍安勿躁。”陆见深声音平缓,透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太子不由自主地看着他。

    陆见深勾起嘴角,“刑讯人员都是老手,却犯了这样一个不该犯的错,殿下觉得这像不像杀人灭口,雁过留痕,做的越多留下的痕迹也就越多。”

    太子犹如醍醐灌顶,“思行所言甚是。”当下着手调查所有相关人员。

    具体过程,陆见深不得而知,他只有监察之权,并无查案之权。

    这一查,真让太子查到了令他狂喜的证据。

    太子连忙去见了皇帝。

    陆见深并不知道太子查到了什么,可在见齐王被召到西苑之后,心里便有了数,阿萝是被当成了夺嫡的棋子。

    陆见深垂下眼睑,遮住眼底狂风暴雨,皇子就可以草菅人命吗?

    齐王忤逆圣上,被圣上勒令在家抄写经书,期限未定,等铜鼓圈禁。

    饶是太子都吓了一跳,万万没想到父皇会如此严惩,旋即抑制不住的欣喜,齐王再也不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齐王懵了,白惢是他安插在方家的人,他年前发现了方遇对陆夷光的心思,便传讯让混到方茴身边的白惢煽风点火令方茴生出设计陆夷光的主意。

    方茴只是想要陆夷光的清白,他却是要陆夷光的命。

    在他的计划里,陆夷光企图逃跑,却被惊慌失措的方遇失手误杀。只坏了清白,万一陆夷光嫁给方遇,那他不是反倒帮太子添一强援。

    所以他要的是方陆两家结下死仇,陆夷光得父皇宠爱,又刚刚立了大功,父皇一定会雷霆震怒,方氏不死也得脱一层皮,进而削弱了太子和方皇后的名望。

    更重要的是宗室大臣会不会产生兔死狐悲的危机感,对太子生出些许想法来。

    陆家痛失爱女,能眼睁睁看着太子继位,然后方氏死灰复燃。

    陆徵在江南文士集团内举足轻重,南康长公主在宗室内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再不济,父皇想保太子,对陆家下手,那也是好的,能空出多少位置来让他安排自己人。

    怎么想都值得冒险一试。

    齐王不是没设想过事情败露的后果,可万不想会是这样一个后果,不敢置信之后,齐王膝行过去要求饶,“父皇!”声音凄厉至极。

    皇帝却不想听他痛哭流涕,一个眼色下去,王保带着宫人上前,将齐王捂着嘴带离。

    皇帝神情平静的如同一口古井,目光幽深地看着绝望又惊惶的齐王。

    圈禁齐王,陆夷光之事并不是主要原因,只能说是最后一根稻草。对齐王,皇帝不满已久。

    纵然太子和燕王都有让他不满的地方,可齐王让他不满的地方更多。齐王四处交好文武大臣,赚来了一个贤王的名声,只看看他结交的那些人,什么香的臭的,一点都不挑食,只要愿意依附他,他来者不拒。

    真要让他坐上那把位子,朝堂上还不定怎么乌烟瘴气。

    圈禁是惩罚也是皇帝在保这个儿子,这些年儿子们明争暗斗之间,争斗出了真火,皇帝自己弑兄杀弟,却不想自己的儿子们手足相残。

    于是把出局的齐王圈禁起来,关上几年,他就没了夺嫡的势力,也没机会再和兄弟们结仇,慢慢的之前集聚的仇怨也就散了,等大局定了,再把他放出来,以他这性子,十有八九回去讨好人,总能保住富贵荣华。

    说到底也是一番慈父心肠。

    齐王被圈禁,没道理方茴安然无恙,对齐王,皇帝还有一颗菩萨心,对方茴,就只剩下霹雳手了。

    他对阿萝一直都怀着愧疚亏欠之心,只觉得怎么弥补都不为过。他还对清猗发过誓,万不会让孩子受委屈。可差一点,阿萝就让人害了去。

    便是阿萝没认祖归宗,也是他亲封的郡主,他如此堂而皇之地宠爱她,就是为了让人不敢小觑她,可区区方氏居然也敢算计她,当真以为是后族就能有恃无恐。

    方茴被流放极北之地,方夫人教女无方褫夺诰命。

    方皇后愧疚之下,赏赐流水一样从坤宁宫进入公主府,她还请求皇帝提陆夷光的食邑。

    皇帝答应了,提了两百户,又有大量的赏赐。

    落在外面眼里,感慨一句,孩子造孽,父母善后。

    虽然公布的是方茴谋夺陆夷光,并没有把齐王牵扯进来,可还是有一星半点的流言出来,加上齐王被禁足了,很多人都信了。

    齐王方茴造了孽,帝后补偿,陆夷光又因祸得福了,她今年是拜了哪家道观?

    紫阳观的香火空前鼎盛起来。

    第66章

    二夫人蔡氏刚从紫阳观回来; 打发庶女们回自个儿院里休息。

    今日去上香蔡氏是为了陆初凌; 陆初凌病了,吓病的。

    那日从方府回来; 南康长公主跟前的丁香过来传了一句话; 让她问问陆初凌当时的具体情况。

    蔡氏心里咯噔一响; 涌起不好的预感,寻了陆初凌一问,知女莫若母,当即察觉到她神态中的异样; 连恐带吓; 炸出了话。

    蔡氏一阵头晕目眩,这丫头脑子里在想什么。陆夷光是她堂妹;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她既然有所察觉岂能袖手旁观。再退一步来说; 陆夷光是为了她而中计; 真要出了事; 大房岂能不膈应她。

    陆初凌痛哭流涕; 想起符骥可能思慕陆夷光; 她心里头百般不舒服; 一时猪油蒙心,就把那点怀疑压了下去。

    蔡氏带着陆初凌去了公主府道歉; 既然南康长公主特特让丁香来传了话; 她不敢心存侥幸之心。

    蔡氏活了近四十年; 就没这么丢人过; 只恨不得挖条地缝钻进去。长房一直以来对他们二房照顾有加,尤其进京之后,在儿女婚嫁上也不遗余力地帮忙,可她的女儿却恩将仇报。

    幸好没有酿成大错,长房也没跟个孩子计较,她却不能没事人似的,当着南康长公主的面她打了陆初凌的手板子,又拿着藤条抽了她的小腿。

    经此一事,蔡氏再无颜继续在京城待下去,之前还想着替女儿在京城找人家,日后请大房照拂,如今哪里还有这脸皮麻烦人家。

    蔡氏正准备带着儿女离开京城返回的大同,恰逢传来方茴被判流放的消息,陆初凌惊惧之下病倒,一家人的行程也因此被耽搁。

    这一耽搁,就耽出了事,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无论是堂堂后族千金被流放还是齐王忤逆被圈禁亦或者陆夷光因祸得福再升封邑,提起的人越来越少,这京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鲜事。

    当下最新鲜的事就是皇帝万寿节快到了,他老人家想送自己一份礼物,准备在西苑再修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

    陆徵愁上了,这银子皇帝想从国库调取,可户部哪有这么多银子,偌大的国家,东边水灾西边干旱,军费,俸禄,封邑,建皇陵,炼制丹药……哪哪都要用钱。尤其还摊上一个喜欢修仙问道的皇帝,前年西苑刚修了一座登仙台,每年炼丹的费用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国库委实不丰,哪个地方都挤不出这么一笔银子来。陆徵正烦着,还有人不怀好意的撺掇他劝谏皇帝。

    陆徵敷衍了过去,当今圣上做了三十多年的龙椅,乾纲独断惯了,不容人置疑。

    虽然心里不赞同,但是陆徵不会为了一座道观去皇帝触霉头,他走的并非诤臣这条路。国库没银子,一些人有的是银子。

    陆徵趋利避害不做那出头鸟,不过文武百官里自然有敢于直言的,第一个站出来是素有刚正之名的包御史。

    皇帝难得上一次大朝会,就被包御史喷了一脸。

    包御史忍很久了,当年多英明神武的一位君王,攘外安内,海清河晏,怎么突然堕落了呢,见天儿修仙问道求长生,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悲从中来的包御史怆然悲哭,“陛下岂能为自己的长生之梦,牺牲百姓福祉,枉顾国运,长此以往,臣恐国将不国。”

    皇帝龙颜大怒,若非几位重臣劝谏,包御史险些被推出午门斩首。

    大朝会不欢而散,回到养心殿时皇帝依然余怒未消,怒声道,“朕早晚杀了这个老匹夫!”

    陆见深目光微动,拱手道,“如此岂不正中包御史下怀。”

    皇帝眯了眼盯着陆见深。

    陆见深不慌不忙道,“微臣听闻包御史以前唐文贞公为楷模。”

    前唐文贞公,魏征,一旦名相,以敢于直谏流芳百世。

    包鸿想当魏征,却无魏征之才,只有魏征之勇,杀了他,便成全了他忠臣的名声。老匹夫成了忠臣,自己不就成了昏君。

    皇帝指了指陆见深,“你小子拐着弯替他求情呢!”

    陆见深躬身,“包鸿死不足惜,陛下英明却不容有失。”

    英明,皇帝意味不明地笑了笑,坐在明黄的龙椅上,“若是包鸿死谏,难不成朕为了他那条命,就要妥协,那从此以后岂不是是个人都能裹挟朕。”

    “陛下乃九五之尊岂能受人裹挟,只微臣觉得陛下也犯不着成全沽名钓誉之辈。”

    皇帝好整以暇,十指交握,“那你说如何方能两全其美。”

    “微臣听闻江浙盐商多有为富不仁之辈。”岂止为富不仁,官商勾结,混乱盐运。

    盐业早该理一理了,盐商富甲天下,抄一批盐商,可充盈国库缓解国库空虚的窘境。再把其中一部分抄家所得悄悄归入皇帝私库,用私库的钱修建道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