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航空-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秦风说道:“顾总,我建议咱们参考一下那架18式的垂尾设计,如何?”
    骤然提起18式来,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所谓的18式,当然就是那架米格…23,在弄回来之后,为了掩人耳目,就在机头临时急匆匆地用绿油漆刷了个18的标志,结果就变成18式了。
    现在,秦风这么一说,顾总也是连连点头:“对,我们可以从18式上找找我们的液压操作系统中的差异。”
    当年,国内也曾经得到过f…4鬼怪的残骸,但是大家从未想过仿制,因为美国的体系和苏联的体系是不同的,国内一直走苏联体系,想要全盘推倒,搞西方的体系,那是不行的。
    现在,米格…23对国内的仿制意义是比较大的。
    “秦风,老王,你们来,咱们去找找看。”顾总说道。
    秦风顿时一愣,看着顾总那样子,难道那架米格…23是在这里?
    米格…21mf,上级已经确定让成都来测绘仿制了,就在132厂里面停放着,拆开了测绘,而那架米格…23,却是不能交给一个单位的。
    有很多单位都在等着呢,机头,进气道,可变后掠翼,发动机,都是给不同的研究所的,这种情况下,放在某个单位里不合适,所以,就干脆放在试飞院了,大家都到试飞院里面来研究。
    别看秦风已经来了试飞院很久,但是因为部门不同,这还是在国内第一次见到这架战机。虽然就在歼…8的机库附近,但是没想到,这么久了,居然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机头,一侧的机翼,已经都拆下来了,当走进去的时候,还有一群人在飞机旁边忙碌着,其中一个老者,正在拆开的机翼转轴部位,仔细地研究着。
    “陆老?”秦风不由得喊道。
    这名老者,就是上次去埃及的时候一同去的陆老,当时大家忙于工作,没有怎么交流,现在看到陆老,秦风一眼就认了出来。
    “秦风啊,你来了。”陆老很是兴奋,说道:“你说两侧进气比机头进气好,阻力小,大家都不信,结果一做风洞,还真是你说对了,大家都很佩服啊,你说可变后掠翼怎么样?”
    “老哥,你这不是为难小朋友么?”听到陆老这么问,屠老在一旁开始护短了。
    陆老的年龄比屠老还要大7岁,可以说,是其他的总师的老哥了,也是航空工业的带头人,而且,科班出身,留过洋,在航空界内的地位很高。
    现在,他也是洪都的负责人,前几年推出了强…6的设计模型,就是打算搞可变后掠翼的,这次,米格…23的到来,他当然也是相当的兴奋,早就开始了对米格…23的可变后掠翼部分的测绘。
    陆老最看重的就是可变后掠翼,但是,其他人的观点就不同了。
    可变后掠翼曾经流行过,但是在用过之后,西方世界的航空界,主流方面又回到了常规布局上来,说明它是有缺陷的。
    哪怕是顾总,当初仔细看了一番之后,发现米格…23的机翼就靠着那一根不锈钢的转轴连接,顿时也就失去了兴致。
    陆老问秦风,秦风该怎么回答?当初去埃及的时候,秦风好像说过不看好来着啊。
    只不过大家忙着工作,没详细说而已。
    “陆老,既然您考教,那我就简单说说我的看法,要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担待。”秦风开口道。
    “有关可变后掠翼,理想是很美好的。”
    秦风说的这个观点,其实已经被大家认可了:“当战机高速飞行的时候,机翼后掠,减小空气阻力,可以增加航程,增加最大速度,当战机低速飞行的时候,展开双翼,升力大,机动性好。”
    当初为什么无数的工程师倾向于可变后掠翼,就是因为它有这些优点啊。
    “但是,这个可变后掠翼的控制却是复杂的。”秦风说道:“西方电子技术先进,比如雄猫战机,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根据飞机的状态自动改变机翼的后掠角,而苏联的电子技术落后,所以他们采用的是手动控制,如果我是飞行员的话,我可不想在激烈的空战中去分心照看后掠翼的角度。”
    米格…23就是如此,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是飞行员都会刻意地简化它的,它有三个调节角度,起飞的时候展开,巡航的时候后掠,空战的时候放在中间。
    对国内来说,米格…23还是秘密的,但是上次秦风已经和埃及飞行员编队飞行过了,他也就摸到了米格…23的脉搏,对它的机翼操作已经是清清楚楚了。
    “另一方面,可变后掠翼需要有转轴,有翼盒,会增加结构重量,飞行品质的提升,和机身重量的增加如何去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秦风继续说道。

第六十章 液压阻尼器
    听到了秦风的分析,陆老点点头:“没错,秦风,你年龄不大,学问不少啊,你说的这些,都是摆在咱们面前的问题,虽然有困难,但是咱们必须要畏难而上,这样才能有进步,你说呢?”
    在国内的各个研究所里,只有陆老一直痴迷可变后掠翼,也一直在研究可变后掠翼,虽然有各种技术问题,但是,他是不会放弃这个方向的。
    秦风也只是客观地分析了一遍,毕竟现在欧洲的狂风战斗机,也是可变后掠翼的,所以如果己方奋起直追,说不定也能打造出这种机翼的战机来的。
    反正大家来这里是来解决问题的,需要找到解决歼…8的垂尾方向舵抖动的问题。
    “咦,顾总,你们不是该去看机头吗?对着这尾巴看什么?”陆老天天和这战机接触,早就熟了,看他们径直奔向尾部,继续说道:“要说尾部的话,那可折叠的腹鳍也不错,放在你们的歼…8战机上,就不怕起飞的时候擦屁股了。”
    腹鳍当然是要考虑的,但是现在要看的不是腹鳍,而是方向舵!
    为了研究这款飞机的构造,表面的蒙皮已经都拆掉了。
    整个机身,就像是医学研究中的骷髅一般,剩下骨头架子了,这骨头架子,就是战斗机的框架。
    战机的结构,也是有讲究的,早期的低速飞机上,机身的承力构架都做成四缘条的立体构架。
    为了减小飞机的阻力,在承力构架外面,固定有整形用的隔框、桁条和布质蒙皮,这些构件只承受局部空气动力,不参加整个结构的受力。
    机身的剪力、弯矩和扭矩全部由构架承受。
    之后,就是硬壳式机身,采用框架、隔框形成机身的外形,而蒙皮承受主要的应力。这样蒙皮必须足够强以维持机身的刚性。所以重量较重,很少有飞机采用这种结构。
    为了使机身结构的刚度能满足飞行速度日益增大的要求,需要使蒙皮参加整个结构的受力。所以现代的机身结构,广泛采用了金属蒙皮,并且将蒙皮与隔框、大梁、桁条牢固地铆接起来,成为一个受力的整体,这就是半硬壳式机身。
    在半硬壳式机身中,大梁和桁条用来承受弯矩引起的轴向力;蒙皮除了要不同程度地承受轴向力外,还要承受全部剪力和扭矩;隔框用来保持机身的外形和承受局部空气动力,此外,还要承受各部件传来的集中载荷,并将这些载荷分散地传给蒙皮。
    其中,战斗机都属于桁梁式机身,机身由几根较强的大梁、较弱的桁条、较薄的蒙皮和隔框组成。
    也就是说,前后纵向的框架粗大结实,横向的截面梁细小,现在看到的米格…23,也是这样的框架。
    铝合金是不容易焊接起来的,又为了拆卸方便,所以外面的蒙皮都是直接铆接在上面的,拆掉了铆钉,内部就一览无余。
    尾部的发动机已经拆掉了,空空荡荡,秦风顺着发动机原来的位置,钻了进去,仔细地观看着。
    一般来说,飞行员只管飞行,起飞前,绕着飞机转一周,主要是检查那些该拿走的东西,比如襟翼的固定装置,比如进气道的堵头等等拿走没有,机身有没有漏油情况,飞行员也懂飞机的大致构造,但是绝对不是精通。
    现在,秦风却已经达到了工程师的级别。
    战机的整体结构,内部的每一个零件的安放位置,秦风都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歼…8是从歼…7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大同小异,而这米格…23,到底有什么不同处?
    这次要看个清楚!
    方向舵舵面的下面是有转轴的,这个转轴就是靠液压油缸来驱动的,脚下踩着的方向舵踏板,把液压油压过来,注入液压油缸,推动舵面偏转。
    管路看起来很清楚。
    在空中,为了避免出现故障,这种管路都不止一路,是有备份的,四根油管整齐地排列着,一直到最后,秦风顺着管路寻过来,顿时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这是什么东西?”秦风喊道。
    就在管路的末端,和液压油缸接触之前,还有那么一个装置,看起来和二锅头瓶子的大小差不多,油管一进一出,很是奇特。
    这个装置,在己方的油路里面没有啊!
    “我看看。”这个时候,老王也钻进来了,顺着秦风指的方向,扫了一眼,说道:“这是个油罐吧,补充液压油的,这有什么稀奇了?”
    老王看起来是胸有成竹的,他可是这方面的权威!
    “不,我认为不是,我们拆下来看看可以吗?”秦风说道。
    “这里面的液压油没有排空,拆下来,弄的到处都是脏兮兮的,算了吧。”老王说道。
    现在,老王还有一股执念,认为自己的油路没问题,秦风刚刚的分析,似乎太过匪夷所思了,而且,一切全部都是他想出来的,没有半点的事实依据,不作数的。
    老王不同意,他不由得嘴上打了个哈欠,现在已经到晚上了,算了吧,明天再想办法吧,万一是别的系统出的状况呢?
    “不,我们必须要看清楚。”秦风说着,问道:“喂,你们谁懂俄文,我摸到上面的标签了!”
    说着,秦风的手这么一用力,嘶的一声,他把标签给扯下来了。
    不用拆了,有了这标签,直接看就行啊,幸亏不是在上面打钢印。
    由于建国之后,和苏联有过一段亲密的关系,所以当时国内的第一外语是俄语,熟悉俄语的人特别多。
    秦风这么一说,顿时就有人来答话:“我会。”
    说完,这个人奔跑了过来,接过了标签,看清楚之后,立刻就说道:“这是液压阻尼器。”
    什么?液压阻尼器?
    秦风顿时心中一喜:“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解决的方法,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的秦风已经彻底地明白了不耻下问是多么的有必要了,毕竟,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啊。
    更何况,人家苏联人才是真正的诸葛亮,大家都是学生啊。

第六十一章 谁来背责任(加更)
    不知道米格…23在试飞中,有没有这种超音速震颤的状况出现,如果没有,那人家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个问题了,如果有,那人家也已经用现在这种最巧妙的手法给解决了。
    如何解决?还得先看原理。
    超音速下,乱流推动方向舵,左右微微晃动,反作用到液压油上,带来油压的不稳,同时机体也跟着颤动。
    这个根本原因,就是方向舵的颤动,那么现在,干脆就在液压油路上去平衡它!
    这就是液压阻尼器!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来减振消能。(这句话来自度娘)
    现在,只要在油路中串联进来这种特制的阻尼器,那就能平衡油压,消除这个振动了。
    “这是什么东西,我们以前的歼…7飞机上,没有这东西,不是照样好好的吗?”老王问道,作为液压系统的专家,现在居然有了他不懂的地方,老王很是奇怪。
    “顾总,我建议我们先把这上面的这两个液压阻尼器拆下来,装在我们的歼…8飞机中,进行试飞,看看这个故障能不能消除。”秦风对这个顽固的老王,也是没脾气了,有没有效果,装上去就知道了啊。
    “不行,万一导致油路出现故障呢?摔了飞机,谁负责?没经过科学的研究,就这么胡乱参考,怎么可以?”果然,老王继续反对了。
    “那我们只在主回路中这么装备,万一有问题,可以切换到备用油路。”秦风说道:“今晚咱们就装好了,明天我来飞!”
    这算是国内自行研发的第一款战机,由于对新技术的了解不够,试验设备的缺乏,大量本应该在地面上进行试验发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实机上天去验证,要靠飞行员的勇气面对危险来发现故障。
    秦风有心理准备,现在,他更相信自己已经准确地把握住了脉搏,他认为自己的分析判断是没问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