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航空-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直飞到了天上,随着速度的增高,漏油现象才会逐渐缓解,当黑鸟变成蓝鸟的时候,它就是傲视整个天空的存在。
    但是,很多时候,漏油也意味着意外的状况,比如说,如果是液压系统漏油,最后导致压力丧失呢?那飞机就无法操控了,如果是飞机的发动机部位的漏油呢,一旦碰到灼热的地方,说不定还会导致飞机起火呢!
    首飞无小事!
    听到了现场的报告,所有人都放弃了现在正在进行的会议,一溜烟地向着外面跑。
    现在,已经是深夜了,成都的冬天,是阴冷阴冷的,寒风吹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外面还下着毛毛的细雨,没有人在乎这些,都在快速地向前跑,终于跑道了机库。
    “漏油严重吗?”宋老向着机务人员说到。
    “是这里,我们发现漏了三滴油!”机务人员说道。
    在机身的蒙皮的位置,在向下滴,仅仅滴了三滴油,就没有继续向外冒了。
    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出现的,如果是一架成熟的飞机,遇到这样的情况,只需继续观察没有再次渗漏也就行了,毕竟,现在已经不漏了,如果观察得再晚一些的话,说不定什么问题都不会发现。
    但是,现在能这样放过吗?
    “我们的战机,不能出现任何的状况,不管是任何的疑点,我们都不能放过。”宋老说道:“拆开蒙皮,找到漏油的地方!”
    宋老的态度,也是其他人的态度,因为这三滴油,大家都再次地忙碌起来了。
    从二战中期开始,很多飞机就放弃了木材,采用铝合金结构了,铝合金有好处,强度高,质量小,简直天生就是为航空而准备的,但是,铝合金也有劣势,比如说,铝合金的焊接就相当的困难。
    所以,对战机来说,铝框和外面的蒙皮,不是焊接起来的,这样也不方便修理,它采用的是铆接的形式,不管飞机怎么发展,这种技术是永远存在的,不铆接,难道要靠胶接吗?
    虽然是铆钉,也有区别,苏联的飞机,看起来就相当的粗犷,哪怕是苏27,外面的铆钉也是清晰可见,这是因为他们的是露头的铆钉,铆钉是外露的,而西方的战机呢,就相当的光滑了,甚至不仔细看,上了油漆之后,都看不到铆钉头了,这就是沉头铆钉,铆钉上去之后,和蒙皮是平的。
    这样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同时也是为了降低飞行中的阻力,没错,就连铆钉也是会有阻力的。
    歼十战机虽然使用了三姨夫发动机,但是,它的整个体系标准,是西方的,比如1553b数据总线,机体寿命等等,当年失败的和平典范工程,也是有其他的好处的,比如说,让中国的飞机设计师接触到了西方的工业体系标准,按照他们的来!
    现在,技术人员开始拆蒙皮了,没有任何一个人说不同意,仅仅三滴油,那就算了?这当然不行,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种航空人追求的职业精神!
    任何的一个疑点都不能放过,不管这个疑点有多小!
    油是从蒙皮里面渗出来的,按说拆开蒙皮,就能找到是哪里泄漏的了吧?
    但是,当拆开之后,所有人都皱起来了眉头,这里根本就没有液压管路,这里是电子设备的位置,这些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油不是从这里渗漏出来的,是从其他的位置流过来的,我建议,我们可以用一张纸贴在上面,找到油液的泄漏的痕迹!”一名工程师说道。
    油液是顺着蒙皮漏过来的,现在这块蒙皮已经拆开了,那么,只要在蒙皮上铺一张白纸,看看油渍的痕迹,就能顺藤摸瓜了。
    “没错,就这么干!”趁着油液还没有干,可以试试,找找到底从哪里泄漏出来的。
    一夜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接着是第二天的白天,大家在继续寻找,不能盲目地拆卸,飞机现在的状态是最好的,盲目拆卸装备的话,可能会导致飞机出现意外的故障,一个小小的接头松动,都可能会酿成大错。
    先分析,判断,有了十足的把握才能动手,就这样,白天又过去了,晚上接着找!
    找不到漏油的地方,谁都睡不着,就这样,六天的时间过去了,六个黑夜过去了,当黎明到来的时候,终于,眼睛通红的一名技术人员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是这里的问题!”
    一个很小的问题,而且已经不漏了,但是现在,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大家的心中都松了一口气,终于找到了,下一架飞机,这里的设计要改进一下,就可以防止出现这种状况了!
    “好了,大家去睡觉吧。”宋老说道,几天来的连轴转,所有人都疲惫到了极点。
    “不,我们要先把飞机装起来!”
    虽然很疲惫了,但是拆下来的零件,必须要装回去,把飞机再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样才能放心地回去睡觉。
    秦风也跟着在一起找了六天,当看到问题终于解决的时候,他不由得感叹了一句:“宋老,咱们对缺陷是零容忍,这架飞机,咱们已经把它做到了最好,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就咱们这种工作态度,飞机肯定是能万无一失地进行首飞的!
    对咱们的飞机,我有充足的信心!

第八百零一章 顶不住压力
    时间已经进入了1998年,随着试飞的工程的不断展开,首飞,就在眼前。
    清晨,宋老沿着那条熟悉的小路,慢慢地向着会议室的方向走去,就在路过训练器材的场地的时候,看到了几名试飞员正在那里做着每天的例行训练。
    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作为一名试飞员,必须要不停地训练,让自己的身体素质达到最标准的状态,才能够迎接各种飞行中的挑战。
    现在,正在不停地滚转的,就是秦风,秦风在这些年来,从未放松过对身体的训练,现在,完成了三组训练,他从上面下来,就看到了宋老。
    “宋老,来试试?”秦风笑着问道。
    宋老赶紧摇头,这个东西,我可受不了,在飞行器最初研制的年代里,工程师就是试飞员的,但是随着飞行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师的身体绝对是受不了飞机的过载的,必须要专门的试飞员才可以。
    秦风用毛巾擦了擦汗,然后一路慢跑,跟着宋老,宋老一边走,一边望着远处的跑道,说道“沈阳那边的情况,你知道吗?”
    “沈阳那边?知道一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他们应该就可以下线第一架国产化的歼十一战机吧?”
    当初第一次购买苏27的经历,依旧是历历在目,费劲心思,终于把首批的24架苏27买回来了,当时因为资金不够,还是以货易货的方式,但是,第二批24架的购买,国家的腰包就已经鼓起来了,全部都用外汇的方式结算,这几年,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相当迅速的。
    第二批购买完毕之后,国内就开始讨论引进技术生产的问题了,开始的时候,俄罗斯还不愿意,想要继续出售整机,但是国内的态度是很坚决的,就是要购买生产线,自己生产。
    在经过了一连串的谈判之后,俄罗斯终于同意了,签订了二百架的生产协议,虽然是在中国的生产线上生产,但是,他们还是要很多的材料的,照样可以赚取利润。
    比如,最初的一批,那就是来件组装的方式,他们把零部件生产出来,交给中国,由国内自己组装,然后,逐步地过度,增高国产的零件的比例,最终达到完全的自主生产,但是呢,俄罗斯人还是留了一手。
    就是发动机,不管怎么谈判,他们也绝对不会授权中国在国内自己生产三姨夫发动机。
    以前引进苏联的各种战机,都是全套的,包括机体,也包括发动机,只有引进苏27的时候,打破了这个惯例,没有同步引进发动机。
    这样,国内要生产,始终就得求助于俄罗斯方面,没有他们的发动机,己方的飞机就上不了天,而另一方面,国内的涡扇十发动机,在继续研发之中,所以,国内有替换的产品,就这样,发动机最终没有引进。
    引进了协议之后,具体的生产,就交给了沈阳,一方面,沈阳离俄罗斯远东地区更近,从共青城生产的零部件,很容易运输过来,另一方面,就是国内的军机研发机构,成都已经在忙着歼十项目了,沈阳虽然口口声声说歼八就够用了,空军也是不放心的,就这样,将苏27的国产化任务,交给了沈阳,而国产化的苏27,被命名为了歼十一。
    最近几年,国内的军机在迅速地发展之中,三代机的机队在扩充,而现在,宋老说起这些来,当然是有用意的。
    他的压力很大啊。
    在协议签署之后,沈阳就开始改进他们的生产设备,为生产苏27做准备了,现在,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第一批的国产化的歼十一,预计会在年底出来。
    “军队中,对苏27的呼声很高啊。”宋老向秦风说道。
    “这个,我知道。”秦风点头。
    宋老离开了,秦风望着宋老的背影,还真不知道宋老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等到运动完成,洗个澡,吃过早饭,进入会议室之后,秦风终于明白过来了。
    压力太大了,连宋老自己都承受不住了。
    上次提出要求首飞保守配重的是试飞总师周老,而这次,满头白发的宋老,主动提出来了。
    “咱们的首飞,被定在了三月,大家知道,没几天了,为了保险起见,我认为,我们用配重,可以更加的稳妥。毕竟,我们的首飞,绝对不能出任何的状况。”
    苏27已经开始在国内生产了,对空军来说,这种飞机已经操作了好几年,越来越顺手了,现在,歼十的研发,越来越不被重视,首飞要是出事了,那歼十项目,可能就没了啊。
    宋老说完,用充满歉意的眼神看着秦风,显然,这和秦风是息息相关的,而秦风,是坚决反对这么做的,宋老主动提出来,就是因为压力太大了。
    “不,宋老,我和以前的意见一样,我坚决反对。”秦风说道“我反对这样做,主要有三点。”
    这段时间,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很多,秦风也反复地思考过了,现在,他已经能清楚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说出来了。
    “首先,宋老您也说了,我们的时间很紧张,就剩下这么几天,我们能完成调整重心的首飞吗?而且,以后逐渐减少配重的试飞方案需要很长周期才能调整到实际状态,我们的研制周期不允许这样做!我们有歼十一的压力,这种压力下,我们更是要争分夺秒,而不是在这种方面浪费时间!”
    “第二,就是费用较高。从这架飞机打造出来开始,我们所有的在地面进行的实验都是按照正常重心位置的状态进行的,如果首飞按重心前移的状态进行,这样的话,和在地面做实验的状态不一致,许多地面实验结果失去意义,我们还得重新补做;赶得上三月份的首飞吗?说不定,歼十一首飞了,我们还在这里做地面试验呢,我们已经推迟了三次首飞了,不能再推迟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风险较大。我们都知道,首飞的风险性很高,我作为首席试飞员,冒风险我不怕,现在这样做其实是让我冒两次险,先对前重心的飞机进行首飞,完了我还要回到静不安定的状态上来再次进行首飞,与其这样冒两次风险,这还不如让我冒一次险!”
    秦风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宋老“老头子,我对咱们的电传系统有信心!”
   

第八百零二章 等待首飞
    在内部,大家都亲切地称宋老为老头子的,对他们来说,老头子就是自己的主心骨,只要有老头子在,那就是有了坚强的后盾,但是,在有些时候,为了一些问题,又可以和老头子吵得面红耳赤。
    现在,秦风对着宋老,说出来了自己最坚定的话,对咱们的电传系统有信心!
    咱们研究了这么多年,反复地在铁鸟台上实验,秦风是信任这套系统的,这虽然是国内的第一套数字电传,却是最先进。
    看看苏27,哪怕是到了现在,使用的依旧是模拟电传,和己方差了一代,秦风对这套系统有信心,现在,他继续说道“咱们会通过实际飞行,来验证这套系统的先进性,同时,咱们尽快把它飞起来,等到基本性能摸都差不多了,咱们就和苏27,真刀真枪地比试一场,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歼十,绝对不是配角!”
    秦风也是窝着一把火的,外购,能购买来强大的国防吗?当然不行,看看伊朗,在被制裁之后,雄猫战机就差点变成废铁,现在国内一味地要求买,根本就买不来强大的国防,哪怕是自己生产苏27又怎样?吃不透技术,那就不可能改进它,而吃透了技术,不知道要多少年呢,看看歼七,米格21从六十年代就引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