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航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中国靠着这种外交原则,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和埃及的关系也相当友好。
    也正是在这些前提下,才有了这次的考察团的行程。

第十一章 宣布任务
    “这三叉戟,乘坐起来还真舒服。”下了飞机,秦风忍不住地说道。
    内部的隔音处理得不错,而且由于三台发动机是在尾部的,所以前机舱的噪音相当低,虽然秦风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了,第一次乘坐民航客机,还是忍不住地感叹。
    “小伙子,你觉得客机舒服,要不要以后飞客机啊?”顾总继续和秦风开玩笑。
    秦风赶紧摇头。
    当习惯了驾驶战斗机之后,就仿佛是在天空中的雄鹰一般,肆意飞行,那种感觉,是无法描述的,虽然是钢铁战机,却仿佛拥有了生命一般。
    至于客机,虽然舒服,却像是老牛破车一般,只能慢吞吞地走平路,连爬个坡都大喘气啊。
    一边说,一行人下了飞机,当秦风走出机舱的瞬间,一股热流,就向着秦风席卷过来。
    “这天气…”秦风说不下去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没有走过很多地方,就不会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的奇妙。
    比如,现在在国内,正是最寒冷的时期,属于寒冬腊月的时间。
    在成都的时候,是一种阴冷,到了首都,那又是寒风刺骨,总之,都是冷。
    而到了这里,居然这么炎热!
    难怪说别穿中山装,来这里,只穿背心都够了。
    还好,下了飞机,就有大使馆的专车来了,直奔中国驻埃及大使馆。
    “各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在大使馆的小餐厅内,姚大使和孙武官给一行人接风。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虽然在飞机上吃过了饭,但是秦风现在又饿了。
    现在,大家都坐好了,正在看着姚大使讲话,而秦风也只能是忍着,看着桌子上的美食,食指大动。
    这块蛋糕,看起来好奇怪,外表焦黄,上面看起来还有白色的椰丝,这种点心,应该是巴斯伯萨蛋糕吧?据说这东西,在中东很流行。
    这个小小的飞禽,应该是鸽子吧?说实话,这一只小鸽子,够谁吃了?烤鸽子,应该上12只,一人一只还差不多。
    一路过来,秦风虽然无数次地猜测过这次来的任务,但是谁都没说,在客机上,也就是知道了目的地是开罗而已。
    现在,来了大使馆,秦风也就已经默认忽略了这个任务,该知道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来告诉自己的,而在此之前,那就放开心,该吃吃,该喝喝。
    秦风的眼睛在桌子上扫描着,其实,作为飞行员,秦风从来都不缺吃喝的,毕竟他们的伙食补助是最高的,不过,这种国外的食品,还是给了秦风一种新鲜感。
    姚大使的讲话,应该是例行的欢迎吧?
    就在这时,秦风听到了姚大使宣布这次行程的任务了。
    “我们在场的,都是航空业的顶梁柱,我就长话短说。”姚大使说道:“现在,我国政府与埃及政府商定,以多架歼6飞机换取一架米格…21mf和一架米格…23ms飞机,这对我们军机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各位这次来埃及的主要任务就是验收埃及空军的这两种飞机。”
    什么?
    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秦风顿时就感觉到眼前一道电光闪现,米格…21mf?米格…23ms?
    歼…5和歼…6,注定属于淘汰的货色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己方都得以歼…7为主力了。
    歼…7,仿制于米格21,这是苏联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
    米格…21是根据朝鲜战争中喷气战斗机空战经验研制的,要求轻巧、灵活、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纵性好,火力强。其中高空高速性能被摆在了首要位置。
    由于性能较强,所以,米格…21在苏联,也经历了很多种改型,由于它的航程和电子设备功能极为有限,所以每次的改进,几乎都放在加大飞机航程、增强武器威力和改进执行其它任务和全天候作战的能力。
    但是,由于中苏关系的严重破裂,所以,米格…21的改进,是不可能从苏联获得帮助了。
    不用说改进米格…21,当初米格…21的原版到来都是相当不容易的。
    鉴于国内的科研水平,为了提高空军的战斗能力,除了在歼…7的基础上,研究双发改进的歼…8战机之外,歼…7的改型,也是迫在眉睫的。
    十年动乱期间,歼…7的改型很艰难,现在,随着国家已经开始走上正轨,在132厂,已经改进出来了歼…7ii型战机,正在紧锣密鼓地试飞之中。
    同时,新的歼7iii型飞机,也已经提上了日程,这就是仿制苏联生产的米格…21mf!
    米格…21mf,算是米格…21的深度改进型,肯定比己方的原型战斗力要更强,测绘仿制这款飞机,已经能让己方的军机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了。
    至于米格…23ms,那就更让人期待了。
    这是一款可变后掠翼的战机!这可是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军机设计潮流!
    当战机需要高空高速飞行的时候,机翼的后掠角越大越好,但是,这种飞机的机动性又相当差,机翼的后掠角越小,机动性是越高的。
    这些就是飞机设计时候的基本矛盾,同时,也有人想到了解决方案,干脆就让机翼的后掠角可变,起降,空战的时候,就让后掠角减小,这样机动性能高,而需要高速飞行了,就让后掠角增大。
    这样的思路下,军机界研制了很多可变后掠翼战机,美国的雄猫战机,欧洲的狂风战机,以及苏联的米格…23,都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
    国内,也有可变后掠翼的计划,但是,摸着石头过河,也需要个石头啊,如果能够搞一架米格23回去,那么说不定,国内的可变后掠翼战机的研发,也能走上快车道呢?
    秦风想到了,在场的其他人,也都想到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
    同时,他们也知道这次任务的绝密要求了。

第十二章 机会靠自己争取
    这是一个让人辗转难眠的晚上,当听说即将要见到米格21mf和米格23ms的时候,整个考察团里面的所有人,都是相当的激动的。
    秦风躺在床上,吹着空调,心情也很复杂。
    在航空杂志上,秦风了解过这两款战机,虽然都是民间作家撰写的,依旧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那些黑白插图,不断地浮现在秦风的脑海里。
    而且,由于时差的关系,现在是很难入睡的。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行人就已经吃完了早餐,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昨天睡得好吗?”宋老向秦风问道。
    秦风点点头:“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宋老,今天咱们去,有没有可能飞一次啊?”
    作为一名飞行员,当然是酷爱飞行了,从上次架机返航之后,秦风还没有摸过驾驶杆呢,现在,接收他们的战机,己方要不要先飞一次?
    看着秦风的期待的目光,宋老说道:“看情况,我们要服从纪律,听安排。”
    “滴,滴。”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汽车喇叭的声音,姚大使向着刚刚吃完的众人们说道:“好了,接咱们的车来了,大家记得昨天我说的纪律,现在就出发吧。”
    餐厅就在一楼,当秦风走出去之后,迎着炽热的阳光,看到了埃及军方派来的车。
    不是部队的军车,完全的民用车辆。
    前面那辆,是埃及常见的黄黑相间涂装的出租车,这辆车没有熄火,随着发动机的运转,整个前面的引擎盖,都在跟着不断地颤动着,似乎下一时刻就能掉下来一样。
    这辆车,少说也有十几年的车龄了吧?
    别看这是辆小轿车,不过,乘坐体验绝对不会好,怕是还不如国内的212让人放心呢。
    后面那辆,看起来就要好多了。
    一辆大众t1经典面包车,那圆润的脑袋,显得非常可爱,大灯就像是两个大眼睛一般,在车体的侧面,喷着“egypt tourism”(埃及旅游)的字样。
    “非常高兴来接大家。”此时,前来迎接的一名埃及军官说道:“我是穆斯塔法上校,现在我们去贝尼苏韦夫空军基地,距离开罗约200公里。”
    此时的穆斯塔法上校,也是穿着便装的,包括前后两个司机,也是一模一样的便装,但是看那凌厉的眼神,就应该知道是现役部队里面的。
    “走吧,大家上车。”唐厂长喊道,于是,一众人都向后面的面包车上走去。
    还是后面看起来宽敞,亮堂。
    永远不要低估五菱宏光,因为你不知道车上能下来多少人。面包车能拉人,能载货,绝对是农民朋友,刚刚开始创业的商人的好帮手。
    这只是后世的面包车,现在的面包车,定位可不是拉人拉货,主要是旅行和露营。
    这款面包车,里面是相当宽敞的,大家一起上去,挤一挤,足够坐的。
    抬起头来,就能看到顶部居然还是玻璃的,简直就是个天窗了。
    秦风最后一个走上了车,这些都是领导,得请他们先上。
    所以,当秦风走上去的时候,就看到了车里面几乎都坐满了。
    “我还是坐前面那辆吧。”秦风说道。
    前面那辆车虽然看起来破旧,毕竟是辆轿车啊。既然领导都愿意坐旅游面包车,自己就上轿车好了。
    当秦风打开轿车的车门的时候,顿时就是一喜,原来,外表那么破旧是骗人的,这里面看起来,还真是享受啊,这皮质的座椅,简直就是领导的座驾。
    “坐好了,我们要开车了。”穆斯塔法上校上了车,坐在秦风的旁边,用流利的英语向秦风说道。
    说完,又怕秦风不懂,就接着比划了两下,谁知,秦风已经流利地用英语回答了:“好的,没问题。”
    秦风会英语。
    在国内,大多数人能够会听说读写汉语,就已经是文化水平很高了,如果能读到高中,学外语的话,那首选就是俄语,毕竟苏联是曾经的老大哥。
    但是,秦风却恰恰学的是英语,在那动乱的时间里,秦风悄悄地捣鼓着自己的矿石收音机,听着里面的标准的广播电台的外语发音,学习得很认真。
    为何要钻研英语?
    因为秦风想要研究航空知识,那国内的杂志是满足不了他的,当他在航校的图书馆里面翻阅杂志文献的时候,好多都是英文版的。
    所以,他必须要会英语才行,几年下来,他的英语也是无比流利。
    而穆斯塔法是埃及人,本来土著语言是阿拉伯语,同时,由于曾经被殖民,所以,埃及的很多人,还都会说英语和法语。
    阿拉伯语,客人是听不懂的,这穆斯塔法用英语招呼,居然能流畅地交流了。
    听着秦风的话,穆斯塔法很奇怪,这么年轻一个小伙子,究竟是技术人员,还是翻译?
    “工程师?翻译官?”坐在车上,反正也是闲着无聊,干脆两人就聊起来。
    昨天姚大使再次对代表团强调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保密性,要求少接触或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人和事,不过,穆斯塔法上校就不算是无关人员了,他是这次交换行动的埃及方面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贝尼苏韦夫空军基地的飞行团的上校团长。
    “飞行员。”秦风说道。
    听到秦风这么说,顿时,穆斯塔法上校就来劲了,同行啊。
    “你现在飞的是什么飞机?米格19?还是米格21?”穆斯塔法上校问道。
    在他们的眼里,国内的飞机,那都是仿制苏联的,所以,说的时候,也是说苏联对应的型号,歼…6对应米格19,歼…7对应米格21。
    “米格21。”秦风入乡随俗,干脆按照他们的理解来说了。
    “米格21?太好了,我也飞了五年的米格21,现在我飞的是米格23。”穆斯塔法上校说道:“你们的米格21,只是初期型号吧?”穆斯塔法说道:“我们现在装备的是米格21mf,已经属于米格21的第三代改款了,性能和原版有很大的区别。”
    米格21,作为军机的一款常青树,在漫长的生命期内,是有很多的改款的,穆斯塔法这样说,秦风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毕竟,自己现在飞的歼…7ii,算是歼…7的一种大改款了,不过,要和米格21怎么对应,那就不好说了。
    正在挠着脑袋,秦风不由得想到了什么:“我也没飞过米格21mf,不知道这种飞机的飞行感觉如何啊。”
    “那个容易,等到了基地,我给你找一架飞。”穆斯塔法很大度地说道。
    好了,果然,机会是要靠自己争取的啊。

第十三章 贝尼苏韦夫空军基地
    马达一响,黄金万两。
    对战机来说,一个起落,那就耗费几千块钱,飞行员,那都是烧钱烧出来的,而试飞员,就更是金贵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