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1820-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久下去,成员国未来的走向就是一个介于西华和帝国之间的存在。

    对于波斯和阿富汗的加入,帝国十分欢迎。波斯和阿富汗加入后,帝国核心本土就与西华、地中海省能有陆路上的联系。

    通过阿富汗走廊,西华的石油资源能够通过铁路或石油管道安全的运抵核心领土。

    亚洲国际开发银行大规模的对波斯和阿富汗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铁路、公路和石油管道建设。

    帝国也是开展石油“西油东输”工程,将近1万公里的石油管道将带动帝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波斯和阿富汗加入亚洲合约组织,对大英帝国和世界科盟的影响最为深刻。帝国就像伸开了长长的臂膀把印度地区与中亚隔开,世界科盟与印度地区除了印度科联之外联系通道不再畅通,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德里共合国与世界科盟被这条臂膀给分割开来。

    1891年7月1日,第一届亚洲合约组织成员大会在京都召开。

    帝国、日本、波斯、阿富汗四国政府高层举行了圆桌会议。

    吴斌在会议上承诺除了亚洲合约组织规定的条件之外,帝国尊重成员国之间的主权权利。作为一个大国,帝国愿意与成员国共享帝国发展的丰厚红利。帝国承诺对成员国投资100亿华元发展各成员国的公共基础设施。

    和日本不同,日本是受够了这些年的折腾,心中的大国梦已经破碎,是一种“丧”;

    波斯和阿富汗加入到亚洲合约组织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摆脱英国和世界科盟对他们的干涉,这些年来,在英国和世界科盟影响下,两国快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和世界科盟的成员国了。

    与其成为殖民地和世界科盟的傀儡成员国,加入亚洲合约组织,受世界唯一的超级国家宋肖势力保护也是十分不错的选择,虽然也要丧失部分国家权利,相比于其他选择是最适合的。

    与原时空不同,目前亚洲地区国家也就仅有亚洲合约组织成员国和德里共合国,印度科联已经加入到世界科盟。

    对于世界科盟来说,亚洲合约组织的出现相当于堵死了世界科盟向东向南发展势力的方向,只能向北向西发展,向北是寒冷的北冰洋,向西是轴心国。

    自从土耳其共合国加入轴心国之后,世界科盟的发展空间已经没有了,这也让阿特拉索夫对世界科盟的未来有些不确定。未来的世界科盟将要如何发展?

    不仅是世界科盟,就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对此也是各有各的烦恼。

    世界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毕,即使是没有人烟的南极洲都成为了宋肖势力的南极洲地区,被并到澳洲大区。

    留给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也就是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相比于原时空还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亚洲大陆地区供西方国家殖民发展。

    现在亚洲大陆基本上被宋肖势力整合,西方势力除了在印度大陆地区有势力存在之外,没有其他影响。

    少了亚洲大陆,这个时空西方世界发展的空间更加拥挤。尤其是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相比于亚洲大陆,人口和市场根本就不能相比。

    南美洲的市场基本被美国占领,留下了汤汤水水给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

    非洲殖民地主要被英国和法国瓜分。原本德国在非洲还是有东非殖民地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全部丧失。

    留给德国的也就是仅剩欧洲大陆核心本土的市场。合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和部分波兰之后,市场空间有所扩大,经济相对于发达的德国工商业很快填满了新的市场空间。

    德国工商业大力支持巴扎特政府,希望巴扎特政府通过战争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巴扎特政府利用各方面的支持大力发展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军工业,扩充军备。

    不过这种发展形势是持续不下去的,大量基础施舍和军工业发展以及扩充军备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等到资金不能供给的时候,整个德国就会像充满气体的气球一样碰“嘭”的一声爆炸。

    德国巴扎特政府必须在资金耗尽之前发动战争。可以说,当德国走上了扩军备战这条路后,战争就已经不可避免,这是世界上明智之士都看的清清楚楚的,宋肖和宋肖势力高层也是十分清除。

    不过介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宋肖势力可以稳坐钓鱼台,坐看欧陆风云再起。

    单靠德国工商业的支持,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筹措资金,德国巴扎特政府的目光转向了欧洲最富裕的一群人犹太人。

    擅长做生意的犹太人在各个地区一般都是十分富裕,大发战争财,让巴扎特和其他群众非常不满,尤其是第一次世纪大战后期,犹太人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行为,让巴扎特十分不满,在他写的书里对犹太人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除了雅利安人和炎,黄种族,其他民族都是劣,等民族,需要雅利安人去解放,去征服。

    除了德国,犹太人在其他西方国家的处境也是十分不好,除了宗,教上的原因,犹太人的种种行为也给他们的未来埋上了祸根。



    第305章 闪电战

    

为了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再次在法国上演,法国政府兴巨资建造了被称为不可能被攻破的防线…马奇诺防线。

    作为被重点防御的一方,德国军方对马奇诺防线非常重视,德国参谋部针对马奇诺防线进行了多次推演,发现如果要攻破马奇诺防线,德国陆军必须要做好付出百万人伤亡的代价,不过那时英法也会准备好了第二条防线。

    一名德国坦克部队上校提出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如果正面破防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我们绕过它就是了。

    这名德国坦克部队上校正是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

    经过对坦克和飞机技术的研究,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提出了后世受军迷崇拜的“闪电战”理论。

    作为一名曾经受到“第二德意志”计划在北华留学的人员,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对华夏的古代文化十分崇拜,尤其是各种兵书战略思想。

    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记得《孙子兵法》进攻战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兵贵神速。书中写道:“进而不可御者,速也。”并对快速产生的冲击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认为,军队战斗力取决于兵力、机动力和冲击力,而机动力和冲击力的大小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冲击力也就越大。

    根据该理论,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提出了“闪电战”理论。基本作战思想是:在敌对国家还没来得及进行战争动员情况下,投入本国主要武装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在主要突击方向,以求达到战略突然性,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闪电战的方法就是利用现代化武器以及战争工具的快捷优势,比如飞机、坦克和装甲车这些拥有速度优势的工具。并运用速度、奇袭、集中这三个战略要素,在敌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像闪电一样击打敌人,并且第一次作战就将敌人的军队和军事基地留下巨大的创伤。

    在《孙子兵法》中,对闪电战的描述是: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求的就是快,出其不意就杀掉了敌人的锐气,让他们“再而衰,三而竭”。

    闪电战术依靠的并不只是地面上的装甲部队,而是先用飞机在天上为陆军开路,其次是炮兵先上,轰得敌军部队如走兽四散,找不到北。

    所以陆军才能所向披靡,用坦克等装甲车直接对敌军实行重重包围,一路向前。最后还有步兵紧随而至,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善后工作。

    所以这其实是空军、坦克兵和步兵之间的协调作战。所以闪电战非常注重制空权,在闪电战开始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敌军的机场炸掉,并且将敌军的指挥部和军工厂等战略重地统统扼杀在“摇篮”里。

    除此之外,空军的目标还有很多,比如一直在天上进行飞行侦察,实时向地面的指挥部提供情报信息,而且只要地面部队有任何受阻受困,飞机马上在天上进行掩护,对地面的敌军实施打击空袭。

    可以说地面部队之所以能够快速扫平障碍,空军是居功至伟的。

    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把自己整理的“闪电战”理论报给了德军参谋总部。。CoM

    “闪电战”理论在第一时间就受到了德军参谋总部的欢迎,巴扎特更是对闪电战理论十分推崇,认为“这就是我想要的。”

    作为一国最高掌权人,巴扎特十分清楚德国的优势和劣势。相比于英国、法国这些殖民大国,德国的生存空间十分狭小,各种资源不足,很容易陷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消耗战当中。

    消耗战对于德国来说是最糟糕的结果。闪电战这种用时最短的新战法,让巴扎特看到了希望。

    巴扎特一直没有向英法开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再次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巴扎特很快把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提到了少将级别,成为德国军队当中的一名军队高层。

    按照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的闪电战理论,德军总参谋部将坦克集中起来,直接放弃步兵部队的拖累,组建了3个装甲集团军。

    另外德军总参谋部队闪电战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出了依据闪电战理论更有效果的战术。

    德军装甲部队在集中优势力量以点击面能快速突破敌军战线,在突破战线后不会做任何停留,而是依靠其高速机动继续突进敌方腹地,目的是在敌军建立起新防线前突破它,同时在空军的支援下进行钳形攻势,在两点突破的装甲部队在某一点汇合,形成一个包围圈将这个地区的敌军全部抓住,然后继续不断利用装甲机动能力冲散分割敌军,又将包围圈分割成若干个小包围圈。

    闪电战对于坦克的要求更高,坦克作为火力、防护与机动的综合体,在闪电战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步兵及后续部队打开缺口,冲垮敌军的防线,并利用机动力持续推进,进行绕后及包围,以最快的速度赢得战争。

    这就要求更富有战斗力的坦克,在之前北华德国的部分坦克技术和德国精益求精的工业催化之下,一种专门针对闪电战设计的坦克被定型,被命名为虎王坦克。

    该坦克重68吨,最大速度34。6千米/小时,配备水冷柴油机,马力高达700马力,主要武器是一门88毫米坦克炮、一挺7。92毫米同轴机枪,主炮88毫米炮弹78~84发,机枪:7。92毫米机枪子弹4800发。

    虎王式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采用倾斜式车体和轧制钢装甲板制造,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50毫米,前下装甲板厚100毫米,侧上、侧下装甲板厚80毫米,后装甲板厚80毫米,顶装甲板厚40毫米,底装甲板厚25~40毫米;炮塔前装甲厚130毫米,侧面和后面装甲板厚80毫米,顶装甲板厚40毫米。

    巴扎特命令德国军方秘密训练闪电战战法,要在1892年4月1号之前训练完毕,到时德国将要向世界展示德国的怒火,让世界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高贵民族。



    第306章 敦刻尔克大撤退

    

1892年4月1日,凌晨4点45分,代号为“白色方案”军事行动正式开始。

    为了隐蔽突袭法国,德国军队从两个方向展开。

    在汉堡集结21个师编成北方集团军,下辖第3集团军,司令是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第4集团军司令京特·冯·克鲁格,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第18装甲军,总指挥为冯博克。

    在德国慕尼黑境内集结33个师编成的南方集团军,下辖第14集团军,司令李斯特、第10集团军司令赖歇瑙,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总指挥为伦德施泰特,两个集群分别由第一航空队司令凯赛林、第四航空队司令勒尔提供支援。

    德军共投入54个师,14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步师、3390架飞机、4800辆坦克,共计128。6万人。

    北方集团军立刻对预定目标发动闪电战。

    闪电战的效果让世人大为震惊,1天内征服丹麦,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接着北方集团军向法国北部区域开始进攻。

    与此同时,德军南方集团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法军防御;占领了法国北部。

    接着;德军依靠装甲军团的推进速度;一路向法国腹地推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