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满朝的一把手当家人,道光对此心知肚明,自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失地失人心,以至于到了现在将要亡国的地步,死后只能以发覆面。
“万岁,喝点汤吧,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旁边的一名太监捧着一碗汤走了过来,小心翼翼的说道。
“撤了吧,”道光摆了摆手。
旁边的大太监看此情况,赶紧让旁边的太监出去。
道光此刻根本无心吃饭。
回忆登基以来的所有事情,道光此刻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下定决心与宋肖决一死战拿下关外三个将军府。
三个将军府可以说是满朝国族的后留之地,如果有了这三个将军府,现在这种情况,大不了退回关外,有机会再重回关内罢了。
哪里会落到这等地步。
关内都是汉人的天下,区区二三百万的满朝国族根本没有资格与数亿人口的汉人作对。
正是因为满朝国族之人太少,各地驻军才被汉族豪绅控制住,只留下河南一省之地有些影响。
随着各地逐渐的脱离满朝统治,满朝的财政收入大减,只有800万两左右的财政收入。这点财力只能维持2万左右的军队。
自从睁眼看世界之后,尤其是随着舆论的发展,西方的各项情况逐步被关内民众所熟知,人们日益对封建专制的满朝政府感到厌烦。
为了恢复天朝上国的国际地位,很多开明人士尝试推动各项改革措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为了挽救民心,得到开明人士的支持,道光决定开展政治改革。
委派总理大臣奕山为首的派遣使团出国考察西方诸国的政治制度,并对满朝现行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1840年8月奕山带领考察团正式启程,前往大米国和欧洲诸国进行政治考察。
一个月后,考察团回国,这趟称之为世界之旅的考察行动,让奕山为首的考察团分外震动,没想到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世界中心不再是东方,而是自己眼中的蛮夷。
十几层高的大楼,道路上各种马车、汽车川流不息,尤其是蒸汽铁甲舰更是让奕山对自家的海军有些担忧,对西方世界更加恐惧。
回到京城之后,奕山很是详细的把在西方世界的考察结果向道光做了汇报。
深感触动的道光不再是之前的敷衍态度,决定认真开始政治改革。
不过因为政治改革涉及利益之深,改革范围之广,工作量十分巨大,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因此要经过一定的准备阶段,并把政治改革的工作向社会各界公布。
满朝要进行政治改革的消息引起很大的轰动,满朝建国二百多年,在社会上也拥有很多的支持,尤其是学习八股文出身的文人,对满朝还抱有非常的期望,希望满朝能够东山再起,扫灭六合。
在他们看来,朝廷终于“开窍”了,似乎又一次拥有了起死回生的可能。很快期盼满朝朝廷再起的势力在声势上立刻压过了革命派和各地军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泛拥护。
他们东奔西走,天真的以为君主专制终于要一去不复返,民主社会即将到来。
在对外公布了政治改革的原则之后,满朝便对中央官制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许多已经不再适应新制度的行政机构。在打破了原有的六部制度之后,又新增了许多新的行政部门。如邮传部、海军部、陆军部等等。
随后,满朝敕令地方政府要尽快筹建咨议局和资政院。咨议局是一种地方的审议机构,该机构可以监督地方政府的财政及行政。但是该机构无法责令政府按提案进行具体实施,因此咨议局更像是一个咨询机构。
被各种舆论左右的孙宁革命政府和各军阀势力,为了不引起公愤,纷纷参照改革,等到1840年10月,除西域外,所有的省份都已经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组建。
而资政院的权力则较咨议局扩大了许多,可以议论国家税收、财政、法律等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政院并不具备修改法律的能力。如果想要修改,则必须将提案提交给皇帝批准方可生效。
咨议局和资政院的建立,是满朝仿照西方议会制度进行建设的一种具体尝试。虽然咨议局和资政院二者的权力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地方咨议局议员的选拔受到严格限制、资政院无权直接立法等等。
但西方国家在建设议会制度时,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发展阶段。至于西方后来的议会制度,则是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才得以慢慢完善的。
满朝在这方面的改革可以说也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1840年12月8日,满朝宣布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
任命大贝勒奕山(皇族)为总理大臣;
琦善(皇族)、曹振镛为协理大臣;
博尔济吉特·琦善(皇族)任民政大臣;
贝勒载洵(皇族)任海军部大臣;
贝子溥伦(皇族)任农工商部大臣;
宗室寿耆(皇族)任理藩部大臣;
廕昌(国族)任法部司法大臣;
卢荫薄任外务部大臣;
唐景崇任学务部学务大臣;
盛景仁任邮传部大臣。
下设外务、民政、度支、理藩等10个部。
新内阁成员11人;其中国族7人;皇族6人;汉族仅4人;所有的军机大事都有皇亲贵族把持;人们把这个内阁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
汉臣在内阁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小,只有4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届内阁被世人讽刺地称之为〃皇族内阁〃。
第132章 舆论哗然
“皇族内阁”的出现,让关内所有群众舆论哗然,最终看清了满朝的真实面孔。
从始至终,满朝都未曾真正想要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即废除君主专制制度改为君主立宪制度。
而满朝之所以组建皇族内阁,实际上也是为了在君主立宪制度下继续行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换句话说,满朝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原本应当赋予全体国民的权力转移到了贵族阶级的手中,这样更加方便控制。
如此,内阁就成为了君主操纵政治的工具,那么满朝的政治制度改革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皇族内阁名单的公布也让支持满朝的势力立刻失去了人心。
从此刻开始,这些势力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分化现象,一部分原本主张拥护君主立宪制度的知识分子选择倒向革命派,坚决拥护以革命的形式推翻旧有的落后制度,加速了满朝灭亡的历史进程。
可以说,满朝在皇族内阁事件中耗尽了国民赋予其身上最后的一丝希望,而这也成为了压垮满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道光走了一步死棋,将自己和满朝逼到了绝路。
得知满朝皇族内阁名单的宋肖随手把情报扔到了一边,呵呵冷笑几声,至死还要紧抓权利不放,没救了。
这件事情也没有放在宋肖心里,在他看来,这已经是注定的事情,对于这个即将灭亡的势力,宋肖也是懒得多费心思在这上面。
目前宋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谈判。
在这8年的时间当中,亚历山大二世也不仅仅是开展废除农奴制度改革。
除了刚开始三四年很是困难之外,剩余的几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压力是越来越小。
在北华的支持下,北极熊慢慢的挣脱出《伦敦条约》对他的限制。
陆军扩充到了80万。随着北极熊境内铁路的快速发展,80万陆军能够很快到达全国大部分城市,这也是亚历山大二世能够快速消灭掉各地叛乱势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尝到了铁路的重要性,在北华的技术支持下,亚历山大二世把叛乱势力的人员全部作为修建铁路的义务劳工,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之下,北极熊的铁路里程越来越长。
稳定了国内势力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加快了在中亚地区的侵略。
1836年至1839年间,北极熊侵略军在锡尔河流域和楚河流域一带进行频繁的军事“侦察”,攻占和破坏浩罕边境的堡垒。
废除农奴制改革之后,北极熊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开拓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市场的呼声极高。
1836年,北极熊开始入侵中亚,占领切尔卡尔、奇姆肯特等地。
1837年,亚历山大二世派遣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等入侵中亚,占领浩罕汗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城市塔什干。
1837年,北极熊将军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斯科别列夫入侵希瓦汗国,期间曾对土库曼约穆德人进行了大屠杀,至1838年,北极熊与希瓦汗国签订条约,希瓦割让阿姆河右岸的全部土地,成为北极熊保护国。。c0m
1839年,浩罕爆发了民族大起义,但遭北极熊镇压,浩罕汗国被彻底吞并。
从1837年起,北极熊对土库曼地区发动了全面进攻,遭到土库曼人的顽强抵抗。
1838年,亚历山大二世调集大量资源支援中亚北极熊部队,斯科别列夫再度大举入侵土库曼,攻占格奥克·帖佩、阿什哈巴德等地,直到1839年,北极熊攻占了土库曼人的最后一座重要城镇梅尔夫。
就这样北极熊对世界中心中亚的占领完成,接下来北极熊的目光面向的不是西域就是不列颠政府的印度地区。
宋肖这次准备与亚历山大二世谈判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打消亚历山大二世对西域的觊觎,这是作为同一个民族,北华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关内打的再烂,只要肉还是烂在自己锅里,宋肖就不在乎。
关内的未来由关内人们自己做主,北华的作用就是为了给伟大的民族开拓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另外打消其他列强对关内领土的觊觎。
“宋,真的要如此吗?这对于北华的利益损失很大啊。”面对宋肖要求北极熊打消对西域觊觎的交换条件,亚历山大二世可是非常的吃惊。
北华承诺,只要北极熊愿意放弃对西域的觊觎,北华愿意做出几个交换条件。
1、北华势力绝不向中亚地区扩张,支持北极熊势力向印度地区扩张;
2、北华承诺以2亿华元每艘的价格销售北极熊5艘夏朝级铁甲舰,以1000万华元价格出售夏朝级铁甲舰设计图,并派出技术人员帮助北极熊建造波罗的海和黑海造船厂,达到可以生产夏朝级铁甲舰的水平,以上价格可以通过矿产品抵消;
3、北华愿意扩大一倍对北极熊矿产品的进口数量;
4、北华对北极熊的借款可以以矿产品作为借款抵消;
5、北华不得参加任何对北极熊有敌意的同盟和势力。
这些条约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简直就是赚翻了。北极熊目前拥有的土地过千万平方公里,尤其是占据了世界之心中亚之后,土地更是辽阔。
这里面包含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只要矿工多,产量就大,中亚那个地方到处都是土著,可以派遣军队直接抓捕,简直就是无本买卖。
这个时空现在工业远没有后世的发达,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矿产简直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十分充足。
更不要说北华愿意提供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了。
对于海洋的野心,亚历山大二世大大超过了他的父亲尼古拉一世。
在宋肖看来,这对于北华来说也是十分要好的消息,对于北华底蕴的增加帮助十分之大,另外也可以把北极熊的注意力引向印度地区和大海,这两方面对不列颠的刺激绝对非常之大。
最重要的是,可以保住西域的安全。
看向南方,宋肖喃喃自语,“我尽力了,希望关内人们要努力啊。”
第133章 不列颠来人
不列颠政府不愧是世界上有名的搅屎棍,自从满朝发出新的内阁名单后,意识到机会来临的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递到不列颠政府,并把自己建议加大对孙宁革命政府支持的意见附了上去。
接到消息的不列颠政府认为这是一个扩大在华国影响力的大好机会,委派新加坡总督埃德蒙·伯克先生与孙宁革命政府联系商讨不列颠政府支持与利益问题。
1841年3月,广州。
“孙,这是帝国新加坡总督埃德蒙·伯克先生,受帝国政府全权委托处理你们与帝国之间事务。”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在旁边介绍。M。。coM
“欢迎总督先生。”孙宁很是客气。
“孙,最近贵国情况你最清楚,贵国满朝朝廷内阁名单发布之后,影响力大减,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重新统治华国,帝国支持你们取得在华国的统治地位。”埃德蒙·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