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之后,高皇帝再也无暇顾及宝钞之事了。
  于谦手中有一叠的以假乱真的大明盐引。
  显然是有一帮人,把大明宝钞搞烂了之后,再次盯上了盐引。
  于谦手里拿着一张盐引上面写着:「官发盐票」,上面写着由哪个地方发出,收到了多少粮食,等于多少斤淮盐,时间等等。
  这是一张小盐引,等于淮盐二百斤,等于大同米一石,等于白银一两二钱。
  于谦已经拿着给经年老吏看过了,这东西根本没办法分辨其中真假,以假乱真,只有对着阳光仔细辨认,才能确定盐引为假。
  它的确是个假的,因为是于谦在市场上,用半石的粮食换来的假盐引。
  民信局是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
  但是私印朝廷盐引,是什么罪名?
  死罪。
  于谦收起了那张盐引,他收集到的这些物品,都是要送到京师的证物。
  过去的大明宝钞,到底是谁在私印,到底是谁把大明宝钞发的哪里都是?于谦不知道,也无从查起了。
  但是,现在有人想用同样的办法,毁掉大明的盐引,这是确凿无误的。
  俞士悦在江南重拳出击,不断的打击私盐窝主私发盐引,但是在山西,有一帮人,也在私发盐引,并且比江南的窝主还要猖狂。
  “于少保,闹起来了!”岳谦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门外有百姓,聚集在了都司门前,大声的叫嚷,请求朝廷停止用兵。”
  “哦?”于谦站起了身子说道:“有趣,走,去看看。”
  大明的百姓反对大明军队进军集宁,恢复洪武、永乐年间的旧军屯?
  大明的百姓反对这个?于谦不信。
  但是这种离奇的事儿,就这么发生了。
  于谦来到了都司衙门之外,果然看到了一群群情激奋的百姓,吵吵嚷嚷,看到了于谦出门,喧嚣声更盛了几分,人群之中还有人推搡。
  朱祁钰为了保护于谦的安全,专门从京营里挑选了二百名校尉随行护卫。
  人群推搡的时候,校尉的刀立刻出鞘,结成了鱼鳞阵,火铳、钩镰枪、长短刀,对准了这些所谓的百姓。
  于谦嗤笑了一声说道:“雕虫小技。”
  于谦不由的想起了当初在大兴推广农庄法的时候,偷袭他的那个人,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
  明晃晃的刀片,还是吓人,场面立刻安静了下来。
  于谦笑着来回看了看说道:“来,你告诉我,谁给你钱让你来的?多少钱,就到都司衙门闹事啊?”
  那人显然不认识于谦,但是他认识补子。
  他们以为就是起起哄,没想到一个胸前补子是仙鹤的大员,走了出来。
  那人呆滞的说道:“四十文……在那边。”
  于谦吐了口浊气,挥了挥手说道:“岳指挥,把人群围住,把煽动者找出来,不在这里,也出不了万全都司,把人找出来,送京师吧。”
  谁不愿意看到大明军节节胜利呢?
  谁不愿意看到大明加强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呢?
  谁不愿意看到大明恢复洪武、永乐年间的军屯呢?
  当然是瓦剌人,瓦剌人肯定不愿意这一幕幕发生!
  可是瓦剌人能够组织大明的百姓,聚集到万全都司的门前来闹事吗?显然不可能。
  那是谁?


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剑戟 身后毒蛇
  万都都司现在兵很多,本来就是战时,城门落了锁,没过多久,那些煽动的人,都被悉数抓了起来。
  于谦是兵部尚书,是征虏总督军务,但他不是法司,他不能审讯。
  但是有人是法司。
  此次前来万全都司的还有一名天子缇骑,三名锦衣卫千户,两百名锦衣卫的缇骑。包括了袁彬。
  袁彬是锦衣卫的人,这次为了战功也来到了万全都司。
  锦衣卫是法司,锦衣卫有稽查职权。
  这些人被抓了起来之后,都被送到了天子缇骑的手中。
  到了天子缇骑手中之后,很少有人不交代问题,除了那些想要用秘密保命的家伙之外。
  缇骑很快的摸清楚了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祁帮渠家。
  元末明初,号称北渠南沈的渠家。
  在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手中不断的扩大,沈万三为南京城建了城墙,耗尽了家财,但是渠家可是依旧风声水起,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
  比如于谦拿到手的莫合烟,就是从金帐汗国得来,在金帐汗国如同野草一样的莫合草,到了大明则价值千金,运到南方诸省,换得银两,再换成丝绸茶叶,运抵西域、金帐汗国。
  一本万利。
  陆上丝绸之路,自从汉代便有,元朝的铁骑践踏了整个欧亚大陆,但是这条丝绸之路,却变得销声匿迹了起来。
  它不运行了吗?
  当然运行,只不过朝廷再也管不到了而已。
  于谦吐了口浊气说道:“一应压送京师吧。”
  “征虏将军那边如何了?”于谦有些奇怪的问道。
  石亨的军报倒是每天都有,但是却始终不见有什么收获。
  岳谦小声的说道:“他们在等四勇团营,拿下了卓资山附近的敌人,才会从兴和出兵,与四勇团营合围集宁之敌。”
  卓资山是河套三降城至集宁的必经之路,只有打断了集宁的救援之路,才能拿下集宁。
  于谦看了许久堪舆图,满是疑惑的说道:“这卓资山地势并不复杂,如同桌子一样的山头,围困,炮轰,两三天就可以拿下了吧。”
  岳谦十分郑重的说道:“武清侯的意思是,再耗一段时间。”
  “卓资山,乃是攻其所必救,只要拿下了卓资山,河套地区的瓦剌人便再无驰援集宁的道路。”
  “但是集宁的守军在兴和所被攻陷之后,就再不出战,集宁城坚,又紧邻黄旗海,水源充足,城中粮多,围困却无法攻陷。”
  “围困卓资,攻敌必救,方才有可能一击制敌。”
  于谦看了许久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慢慢打吧,正好练练兵。”
  大明一点都不着急,十二团营训练有素,行军张弛有度,并没有冒进,粮草充足。
  唯独战斗经验不够丰富,尤其是野外作战这件事,不急于一时,慢慢打就是。
  权当练兵。
  攻敌必救,围点打援也好,还是诱蛇出洞定胜负也罢,瓦剌人在集宁这三万人,插翅难飞!
  于谦的目光看向了集宁的方向,他隐隐有些不安的说道:“袁彬,带几个缇骑,前往右都督杨俊等处,告诉他,别只注意前方剑戟,也要小心提防,身后毒蛇。”
  袁彬眉头紧皱,但是领命而去。
  袁彬带领了十多骑,领了三十多匹马,向着东胜卫而去,东胜卫很远,但是他们昼夜星驰,还是用了一天的时间赶到了东胜卫。
  杨俊四勇团营,赶至东胜卫,粮食、火药囤积在镇虏卫。
  东胜卫是扎进河套地区的一根钉子,孤悬在黄河之畔。
  袁彬见到杨俊的时候,杨俊并没有在归化-卓资山战线上,而是在东胜卫。
  “何意?”杨俊眉头紧皱的说道:“于少保的意思是,我们的敌人,不只是瓦剌人吗?”
  袁彬将在万全都司的所见所为,一五一十,十分周详的告诉了杨俊。
  “杨都督,切勿大意啊。”
  杨俊满头冒汗,他低声说道:“镇虏卫乃是老营在看管,倒是无碍,但是东胜卫……”
  “轰!”
  杨俊在说话的时候,被一声震天的爆炸声给打断,中军大帐也被震的嗡嗡作响。
  杨俊、袁彬等人走出了大帐,就看到了西北方向漫天的火光。
  爆炸声,从东胜卫的屯集军备之地传来,漫天的大火将整个天空照的通红。
  巨响声中,天空丝状、潮状的无色乱云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黑云团团升起,黑烟滚滚若是群魔乱舞一般。
  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仿若是天崩地陷一样。
  “走水了!”无数人在惊呼。
  杨俊吐了口浊气说道:“袁指挥,请你带人前往镇虏卫,小心看护四勇团营大军粮草,这里交给我了。”
  东胜卫本就是扎进河套地区的钉子,这里频繁交战,他自然是甲不离身,他用力扣上了自己的兜鍪,指挥着大军灭火。
  “你自己多小心。”袁彬看了看天边的黑云说道:“敌人决计不是仅仅放火那么简单。”
  杨俊扣上了面甲,笑着说道:“倘若敢来,定让他,有来无回!”
  “勇敢营、勇武营、勇效营、勇鼓营各营团指挥使何在!”
  一个掌令官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说道:“报!不明骑卒从西北方向而来,烟尘滚滚,敌军人数不明。”
  杨俊吐了口浊气晃动了脖颈说道:“来得好!省的我大军前去草原寻找!”
  “全军出城,准备迎战!”
  巨大的爆炸,炸开了东胜卫的一个缺口,缺口很大,虽然大火在慢慢退散,但大明军队的火药,全部被炸毁。
  粮草并没有放在火药之侧,粮草依旧充足。
  谁点燃了火药库,对此时的杨俊而言,并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打赢这一战。
  烟尘滚滚,瓦剌人有多少人,杨俊并不清楚,但是他让人打开了其余三门,留守在东胜卫的三万余人,从三门而出。
  斥候如同满天星一样散了出去,马蹄阵阵,再无了踪迹。
  轻骑化整为零散在了草原上,开始对着来犯的瓦剌人,不停的进行火铳射击,在火药消耗一空之后,开始和瓦剌人对射弓箭。
  大明的新式火药威力极强,射程更远,但是瓦剌人长弓吊射,也是水平极高。
  这种纠缠说不上谁胜谁负,但是显著的阻拦了瓦剌人,对东胜卫的冲击。
  杨俊并未上马,而是带着两路步战,每三千人汇聚成了一个方阵,共计四个方阵,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内,汇聚而成。
  方阵名曰平虏方阵。
  军士们将一道道铁锁链,挂在了武纲车之上,随后快速结阵。
  方阵共计四面,组成了外围壁垒,每面三十辆武纲车,分前哨、后哨、左哨、右哨四面,每面十队。
  五人为火铳手在拒马后边开枪;五人为长枪手在铁锁链外面蹲坐举矛;五人为弓箭手在铁锁链后边放箭;两边队长、贴长各一人举旗帜站定指挥。
  与敌人交战时按射程远近依次投射,八十步距离内火铳手开枪;五十步距离内弓箭手放箭;当敌人即将突进到十步之内时,弓箭手、火铳手一次齐射催敌锋锐。
  然后长枪手起身杀敌。
  大明军队阵中为三千营骑卒,在方阵中心,为中军。
  分前部、后部、左部、右部四面,在步兵与敌军缠战的时候,作为主要杀伤力量伺机出战。
  号角声轰隆隆的响起,战鼓声如同春雷一般在战场上炸裂开来。
  杨俊所在战阵,在最前方,他大声的说道:“轻骑,退!”
  一个巨大的朱红色的牙旗,在中军大撵附近挥动,这是在告诉与敌人纠缠的轻骑,我军已经布阵结束,可以脱离纠缠。
  三个大阵开始了缓缓推动,瓦剌人却没有任何的停顿,如同一股巨浪,像大明的军阵拍去。
  牙旗再起,这次是明黄,外壁的各队队长看到了明黄,高举手中角旗,用力的挥舞而下。
  面向敌军的武纲车并非单纯楯车,车上放着一架架大将军炮和子母炮。
  卓资山乃是山地,炮兵行动不便,而且没有存放火药的地方,所以火炮多数都在东胜卫的武纲车上屯放。
  轰鸣的炮火声不断的响起,炮弹带着啸声,砸在了瓦剌人冲锋的路上,人仰马翻。
  在敌人接近八十步的时候,早就准备好的火铳手开始了射击。
  战场上硝烟弥漫,瓦剌人的铁蹄声震天动地,地动山摇一样的冲向了大明的军队。
  瓦剌人完全没有想到,在炸毁了大明军队的火药库之后,大明还有这么多的火药,可以放炮,可以放火铳,他们的弓箭射程,在八十步外,完全无法有效的射杀敌军。
  骑卒中间有瓦剌人、哈密人等构成的步战队,在密集的炮弹、铅子、火药之下,如同夏收的麦田一样,一排排的倒下。
  步战终于冲进了五十步的时候,箭雨如同雨点一样,从空中落下,瓦剌人的哀嚎声更加密集。
  冲到了十步之内,却是面临着又一轮的摧敌齐射。
  之后大明骑兵从阵中鱼贯而出,长枪手高举手中的拒马枪,不停的收割着瓦剌人的生命。
  瓦剌人在冲锋的路上,被轻骑阻拦了一下,冲锋速度就开始减缓,被火铳、弓箭快要射成刺猬,在大明骑卒出阵之时,瓦剌人终于开始溃散。
  但是杨俊并没有给他们溃逃的机会,因为出城的时候,本就是三股兵力,两股结阵,有一股已经绕到了敌军的后方。
  杨俊的想法非常简单,不仅要击溃敌军,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