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等附议!”
  “请诛国贼!”
  陈镒话音刚落,朝中一百多位官员已经哗啦啦的跪下了一大片,高声疾呼请诛国贼,甚至有的已经泣不成声,痛哭不已。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亲自率领京营二十万精锐,出宣府作战,全军覆没。
  几乎所有人都将土木堡之变的罪恶,归咎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的身上。
  是王振蛊惑英宗皇帝朱祁镇出兵,是王振执意回家乡耀武扬威,才让大军迟滞,是王振怕大军踩坏了他们家乡蔚州的田地,才改变了路线,是王振让大军,驻扎到了土木堡,酿成惨祸。
  反正什么锅都是王振的,他朱祁镇朱叫门,就是一朵妖艳的白莲花,啥错没有。
  朱祁钰看着满朝文武跪地,只有少数几个人站着一句话不说,他认真的记下了这些人的面庞。
  “王振乃是皇兄近侍,需待皇上旨意,本王只是监国,无权处置。”他一推四五六。
  王振乃是阉党党魁,整个大明皇宫里都是王振的子子孙孙,朝中也有王振的党羽。
  朝臣们想让他这个监国,诛杀王振满门九族,他一个住在奉藩京师的郕王,何德何能?
  想让他当这把枪,门儿都没有。
  陈镒痛心疾首的高声呼和:“王振罪不容赦,殿下若不立即正典刑,灭其族类,我等今日皆死于此廷中。”
  “臣等今日皆死于此廷之中!”
  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就是阉党,他大声怒斥道:“裹挟上意,大殿喧闹,乃是……”
  马顺的话还没说完,只见旁边突然窜出两道人影,一左一右,一把抓住了马顺的头发,用力一扯,扯下了不少血肉。
  “你过去助王振作恶!倚其擅作威福!今天事已至此,你竟还敢如此!看某取你命来!”
  “纳命来!”
  说完整个大殿乱做了一团,大汉将军鱼贯而入,却从两侧绕到了月台之上,护卫着月台之上的朱祁钰和珠帘之后的孙太后。
  朱祁钰通过人墙看到了大殿的惨状,眼神直跳,好大的胆子!
  瓦剌人还没到,这朝堂倒是先打了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汉将军冲进了奉天殿,朝堂才慢慢的安静了下来,一股铁锈味在大殿之上弥漫着。
  三具尸体已经躺在地上,倒在血泊之中,王振亲眷王长、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指挥使毛贵。
  司礼监太监金英也是浑身是血,胳膊无力的耷拉着,脸上被挠出了不少伤口。
  锦衣卫将几个人反压在地上,这都是行凶之人。
  “好!很好!”朱祁钰终于站了起来,不断的鼓掌,慢慢走下了月台,来到了尸体旁边站定。
  一片血肉模糊。


第三章 待明日,权在手
  “殿下。”于谦只觉得头晕目眩,甚至有些干呕,他用力的咳嗽了数声。
  他最近一直忙于京师防务和武库调配,日夜不辍,昨日就没有休息,今天直接上殿,结果出了这档子事。
  “孤无碍。”朱祁钰没有让于谦搀扶,站在了三具尸体之前,又看着群情激奋的朝臣们。
  他饶有兴趣的巡视了一圈,朝臣们的表情颇为有趣,有的看着三具尸体恨得咬牙切齿,有的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则是面色凝重,忧虑重重。
  当殿打死的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是天子亲卫的指挥!
  他负手站定,因为手有点抖,他不愿意露怯给朝臣们看。
  朱祁钰环视了一周后,看着刑部侍郎俞士悦问道:“杀人者,何罪?”
  “杀人者诛。”俞士悦俯首说道:“郕王殿下,事出有因……”
  朱祁钰打断了俞士悦求情的话说道:“杀人者诛,压下去,立刻将一干人犯,送往北镇抚司。”
  “殿下!几位大臣也是拳拳之心,为国赤胆忠心!”王直大声说道。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厉声说道:“赤胆忠心不上阵杀敌,马顺等人即便是有罪,未加审讯,当殿打死,又该当何罪?”
  于谦有些恍惚的站了出来,俯首说道:“殿下,臣以为,马顺等人罪该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愤。”
  “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一时激动,还请殿下,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还请殿下三思。”
  朱祁钰眼睛一眯,大声的说道:“大汉将军何在!”
  “末将在!”一众大汉将军左看看右看看,一个缇骑猛地出列,带着十余人,拿走了人犯。
  朱祁钰有些惊讶,他其实在试探自己到底有没有权力,这一试探,居然还真的有人站了出来。
  他点头说道:“拿人送往北镇抚司!”
  “末将领命!”
  于谦惊讶的看着朱祁钰,这个郕王府里奉藩京师的王爷,平日里哪里有这份果决?他俯首说道:“殿下!”
  但是一时间之间,却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劝谏。
  杀人者死。
  朱祁钰扶手走出了奉天殿,身后跟着成敬和兴安两个太监,都是十王府的旧人,他甩了甩手,当时那种群情激奋的状态,的确是有点吓人,他也是吓了一身冷汗。
  强撑着走出奉天殿的他,一阵阵的恶心,血肉模糊他是第一次见到。
  杀掉马顺、王长、毛贵三人的朝臣共计有六个人。
  马顺是锦衣卫的指挥同知,这些朝臣们既然敢当殿击杀,绝非一时冲动,他们早就准备好了退路!
  但是锦衣卫的指挥同知被如此羞辱般的杀死,那锦衣卫们,又该如何想?
  “刚才那个缇骑姓甚名谁?”朱祁钰问着身边的两个太监。
  兴安俯首说道:“那人叫卢忠,乃是指挥使。”
  “孤记得他了。”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
  甭管这次能不能把人犯给杀了,但至少是给拿了,甭管什么博弈,至少在京师之战打完之前,这帮人当殿杀人的家伙,甭想出来!
  等打完了京师之战,权在手之时,这帮人还不是予取予夺?!
  朱祁钰站在巨大的堪舆图上,看着密密麻麻的标准线,等了小半茶的时间,才等到了六部尚书等人来到文华殿。
  他看了眼躲在珠帘后的孙太后,对着于谦说道:“于侍郎,兵部尚书邝埜,已经确定在土木堡殉国了,你准备下,接过他的担子,总领京师防务。”
  “臣领旨。”于谦俯首说道,他是左侍郎,兵部尚书战死殉国,他自然要接过兵部尚书的职位。
  “于侍郎,现在有何退敌良策,可以说了吧。”朱祁钰的声音依旧非常平静,虽然他还是稍微有点紧张,但至少没有让朝臣们看出来。
  于谦听到朱祁钰的询问,赶忙说道:“我大明拥兵一百五十余万,下勤王诏,号令全国军户驰援,京师坚守三月,敌军不战而退!”
  朱祁钰让成敬和兴安两个小宦官搬了凳子过来,示意诸位尚书坐下叙事,他摇头说道:“孤不通军事,但是还是对于逃户侵占军屯之事,略有耳闻。”
  “孤记得去年时候,于尚书,上了道奏疏说,天下军户,亡者十之八九,可是在京师酿出了轩然大波,这是实情吧。”
  这事当时闹得很大,当时大同府石亨还扬言于谦再至大同必杀之,于谦就是拿石亨做的反面教材,两个人有点旧怨。
  于谦现年五十有一,已经是过了知天命之年,两鬓已经斑白。
  于谦叹了口气点头说道:“是实情。仅剩的一些边军若是调动,怕是要酿成大祸。”
  “所以,咱们到底有多少人,来打这场京师保卫战?”朱祁钰颇为认真的问道。
  于谦看了看左右低声说道:“披甲之士不足两万。”
  除了于谦和朱祁钰之外,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只知道京营空虚,完全不知道已经空虚到了这种地步!
  连珠帘之后的孙太后,都面如土色,用力的攥紧了拳头,南迁不能南迁,议和又不能议和,两万披甲之士,打得过吗?
  朱祁钰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要是于谦的退敌之策真的万无一失,他在奉天殿就讲出来安抚朝臣了,不用等到这文华殿了。
  于谦叹气的说道:“勤王军不可擅征,否则有可能国体动摇。”
  “靖康之耻中,徽、钦宗两帝两次召集天下勤王军,勤王军逾两百万之众,云集开封府。”
  “结果呢?指挥不当,调用无度,宗泽走后,这勤王军都变成了流民乱匪,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皇上亲征草原,仅筹备一月时间,就立刻提兵北伐,三大营精锐倾巢而出,京中粮草抽调大半。”
  “等下?皇上亲征草原,筹备了多久?”朱祁钰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他虽然不通军事,但是这仗能只准备一个月就打?
  美利坚可以在一个月内,准备好一场大战吗?
  户部尚书金濂赶忙说道:“一个月,确切的说从亲征敕喻到亲征开拔,一共准备了五天。”
  五天?
  朱祁钰倒抽一口冷气,别说在大明,就是在任何时候,一场战争,准备五天就开拔,那不是老寿星上吊又跳河,变着法的作死。
  不愧是大明战神朱叫门啊!
  于谦重重的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太宗文皇帝每征漠北,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两年。”
  太宗文皇帝?哦,应该说的是朱棣。
  喜欢文这个谥号的还有李世民,这俩打了一辈子仗的皇帝,都是文皇帝。
  朱祁钰示意于谦继续。
  于谦继续说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二十万精锐、三十余万民夫,皇上只用一个月筹粮,五天开拔,实在是……有些仓促了。”
  于谦已经很给朱祁镇面子了,只说了仓促,好悬没骂大傻叉了。
  筹备一个月,下敕喻五天就敢亲征开拔,谁给自己那个好哥哥朱祁镇,这么大的勇气啊!
  户部尚书金濂俯首说道:“京中粮价六月时每石一两三钱,现如今每石却四两五钱,殿下,京中无粮啊!”
  喊那么大声干什么,孤听到了。
  朱祁钰认真咂了咂这几位重臣说的话,总结性的说道:“眼下无兵可用、无将可遣、无粮可食,南迁不可,议和不能,皇上又在迤北敌营。”
  “请问于尚书,这场京师保卫战,到底该怎么打?”
  难度真的有点大啊!
  于谦有些犹豫,问道:“殿下,瓦剌人不可能给我们那么长时间,最多到十月初,瓦剌人就该入关了,不知郕王殿下可有良策?”
  “倒是有点想法。”朱祁钰从穿越到现在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第四章 退敌良策
  “孤的想法很多,但是决计不能南迁,即使孤亲冒矢石,披坚执锐与敌纠缠,也不能南迁,不知道于尚书以为如何?”朱祁钰稍微琢磨了下,郑重说道。
  朱祁钰是个老师,多少还是了解一点历史的。
  无论哪个朝代,衣冠南渡之后,除了苟延残喘之外,都没有任何的好下场,都是华夏陆沉,尸骸遍地,生灵涂炭,流血千里而冤魂长啼。
  即便是按照历史的正常脉络,于谦也能够守住京师,绝不投降!绝不南迁!
  至少要守住大明的气节,这是当年国朝初建时,立国之根本。
  于谦坐直了身子,长长的松了口气说道:“听闻郕王殿下少有才名,洞察世事,臣以前只当是奇闻姑且一听,百闻不如一见,殿下之胆气,臣等佩服。”
  “那于尚书,说一说这应对之策吧。”朱祁钰点头,示意于谦安排国事。
  于谦站起身来,站在了堪舆图面前,大声的说道:“眼下顺天府内,披甲之士两万有余,而瓦剌骑卒精兵三万有余,裹挟民夫号称十万大军。”
  “但这仅是西路军,如果连中路军脱脱不花,东路军孛罗都算上,瓦剌人最少有六万精骑,十五万步战。介时京师城下,盈二十万大军不在话下。”
  这么多人??
  朱祁钰转过头看着堪舆图,瓦剌人三路并进,攻打大明。
  瓦剌西路军剑指大同宣府的山外九州地区;瓦剌中路军则是以攻打北古口,及关外喀喇沁草原为主;而东路军则是辽东的广宁为主战场,意图通过辽西走廊,进逼京师。
  东路军推进不力,已经和也先西路军会合一处。
  三路并进!
  “京师围七十二里,城高三丈三有余,臣前几日查点了武库守城之物,守城绰绰有余,瓦剌不可能攻下京师。”
  于谦说的底气十足,别说京师了,就是宣府重镇,瓦剌人,想啃下来都是难上加难。
  朱祁钰有些疑惑的说道:“瓦剌人二十万大军直扑京师,可我大明仅有二万京营军士。”
  这怎么守得住?二十万对两万,显然是优势在瓦剌。
  号称二十万大军的京师三大营,哪去了?
  被朱祁镇带到土木堡,葬送在了瓦剌人手中。
  于谦继续说道:“眼下当务之急,乃是重建京营。”
  “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