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镗是为了接应杨洪,防止瓦剌人盘踞内三关,切断大明与山外九州之联系,谋求山外九州的图谋。
  打通京师、居庸关、宣府,则代表着京营可随时由居庸关进入山外九州,驱赶瓦剌。
  这种种的安排,可谓是面面俱到,诸多将领,莫不是心服口服。
  “怪不得王直要说面对这样的残局,就是一百个王直也不如一个于谦啊。”朱祁钰放下了手中的奏疏,看着堪舆图上的标记,颇为感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也是如此。
  于谦已经在写新的奏疏了。
  关于如何重建山外九州防务的诸多事宜提出了他的意见,而这些意见,要当杨洪进京之后,才会具体讨论。
  尤其是于谦提出了恢复山外九州军屯之事,让朱祁钰颇为意动。
  “陛下让臣查的事,臣查清楚了。”兴安低声说道:“前段时间散播传言,最开始起与燕兴楼,燕兴楼是皇庄,隶属于乾清宫,背后的人,是之前的内相王振。”
  “但是王振已经被樊建军锤死在了土木堡。”
  “所以散播传言的是能够调动这燕兴楼的人吗?”朱祁钰敏锐发现了事情不对。
  兴安俯首说道:“是喜宁,之前的内官监太监。”
  “又是这个喜宁!”朱祁钰声音里带着愤怒。
  喜宁带路杀掉了大明在紫荆关的守将,才致使紫荆关在混乱中失守。
  他认真的想了想说道:“告诉于尚书,通传三军,斩喜宁者,赏金五千金,秩晋千户!”
  “朕只要他的项上头颅!”
  “臣领旨。”兴安俯首称是,犹豫了下才说道:“那这燕兴楼还开不开了?”
  “酒楼狎妓,三教九流混杂之所,也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若是不开了,着实有点可惜。”
  “开着吧。”朱祁钰倒是没犹豫,既然兴安有意,想要接手,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他看兴安的脸色依旧有些犹豫,疑惑的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兴安犹犹豫豫的说道:“皇太后差人说,陛下得空进宫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臣以军情如火,并未答应,只说了通禀。”
  “哦?”朱祁钰一愣,眉头紧蹙的看着阴影中,偌大的皇宫。
  “什么事?皇太后说了吗?”
  兴安低声说道:“宫里的宫人说,是太上皇后想要让皇太子认太上皇后为嫡母,这样太子就是嫡子了。”
  兴安说的非常小心。
  他继续说道:“但是太上皇后钱氏最近没什么异常,坤宁宫太监说,这是孙太后的主意。”
  于谦告诉兴安,作为陛下的近侍,说话要有分寸,陛下不问就不说自己的意见,最重要的是把事情说清楚,让陛下圣裁。
  兴安就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皇太子是朱见深,他的母亲是宫里之前的周贵妃,认钱氏为嫡母,这件事不简单啊。
  朱见深作为庶出本身无继承权,但如果认了钱太后为嫡母,那就可视作嫡出。
  这代表什么?
  眼瞅着大明新皇帝的威势越来越重,看来宫里也有了点动作。
  “陛下,该怎么办?”兴安俯首问道。


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
  朱祁钰重重的吸了口气,平复了下自己的心情,平静的说道:“此事战后再议,此时瓦剌围城,徒惹纷扰。”
  “征南大将军陈懋好像还兼宗人府事吧,就以宗人府事不在京师为由,先推回去。”
  他晃了晃身子,站了起来,来到了堪舆图面前,这些问题的症结,其实就是朱叫门。
  朱叫门死了,天下太平。
  于谦的军事部署,非常的得当。
  于谦提出的迎杨洪勤王军入京,防守固安、霸州一带,防止也先狗急了跳墙,深入大明腹地,石亨跑去清风店设伏。
  这些部署,都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于谦绝口不提,也先跑到塞外后,如何追剿之事。
  于谦除了顾虑朱祁镇这个太上皇在敌营之中外,他还建议朱祁钰任命石亨和杨洪分领镇朔大将军印,一人至宣府,一人至大同,互为犄角,防止也先再度南下。
  在所有的部署中,唯独没有主动出击的规划,一眼望去,全是防守。
  北京三大营建立至今,京营每次出战,考虑的都不是赢不赢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才能够赢得漂亮!
  如何展现大明军队超越时代的军事力量,宣扬大明国威。
  但是土木堡一战,精锐尽丧,从永乐朝攒下来的武将皆殉国死难。
  怎么主动出击?
  虽然京师一役,大明依托有利地形和火器之威,连续打下了胜仗,但是预备役战斗力疲弱也是事实。
  在德胜门之战,有大明马队为了抢攻,带人冲进敌阵,却被打得人仰马翻,差点被败退的也先精骑给反扑回来。
  比如在西直门外,都督孙镗带领的军队就被卯那孩打到了城门下。
  虽然卯那孩最终被击杀在了西直门下。
  这一战,刚接战,大明军还能维持阵型,但是很快就有步战畏战,战阵一下子就被撕开了口子。
  与瓦剌人之战,大明屡次获胜不假,但是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了,的确羸弱,好在连续大胜,士气正旺,倒不至于有城池陷落的危险。
  于谦的战略从头到尾都是防守。
  大明现在相当的虚弱,虚弱到大明兵部尚书于谦都不敢主动言进。
  也先的进兵并非妄自尊大,而是大明真的羸弱不堪。
  可惜就是如此虚弱的大明,瓦剌依旧无法打穿。
  朱祁钰目光炯炯的盯着堪舆图,思考着大明何去何从。
  而此时西直门外的大营内,瓦剌太师也先和可汗脱脱不花,正在就如何撤退展开着激烈的争吵。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也先拍桌而起,一甩袖子,直接否决了脱脱不花从北古口撤退的决定。
  这个决定从军事的角度上讲无可厚非,从北古口撤军,距离更近,速度更快,如何更快的撤出战场,是现在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北古口道路难行,不利于马军行军不提。
  出了北古口是开平府,开平府现在是兀良哈部的地盘,兀良哈部之前是大明的鹰犬,一路过去,全都是北元汗廷的草场。
  从北古口出,那么也先率领的瓦剌诸部,就成为了案板上的肉。
  他怎么可能同意从北古口撤退呢?
  “从紫荆关撤退,虽然道路稍远,但是一路行来,大明军龟缩于城内,一路坦途,还是从紫荆关更为恰当。”歹都立刻附和的说道。
  歹都是也先的弟弟,但是他们并不是胞弟,孛罗死后,算是也先除了伯颜帖木儿,最亲近的兄弟了。
  也先的母亲是个汉人,苏州人氏,他的胞弟只有孛罗一人,所以孛罗死后,他才会如丧考妣一般,撅了过去。
  歹都当然无条件支持哥哥也先的决定,他当然明白也先的担忧,立刻提出了另外一条路。
  脱脱不花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阿噶多尔济,就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个时候,正是弟弟说话的时候,可是他弟弟,却眼观鼻、鼻观心,老僧入定般,一言不发。
  “这样好了。”脱脱不花知道自己说服不了也先,站起身来说道:“太师,我们一分为二,分兵两路撤退,也好迷惑大明军,不知如何追缴。”
  “大明军乃是预备军,缺少马匹,你我南北两个方向离开关内,也算是个完全之法。”
  “济农以为如何?”
  济农意思就是副可汗,指的是阿噶多尔济,脱脱不花亲弟弟的职位。
  此时脱脱不花询问阿噶多尔济,自然是让阿噶多尔济表态。
  阿噶多尔济认真想了想说道:“我没什么意见。”
  不反对,也是最大的支持了,脱脱不花松了口气。
  北元汗廷的元裔依旧是草原上的贵族,黄金家族依旧拥有着极高的声望,而脱脱不花这些年,已经逐渐的从傀儡,获得了大部分元裔的支持。
  也先这次军事失利,迫于无奈只好点头。
  “那就分兵两路吧。”也先最终同意了脱脱不花的决定,分兵两路,一路从密云出北古口,一路从清风店至紫荆关,离开关内。
  待众人散去,阿噶多尔济居然随也先一起离去,让脱脱不花,重重的叹了口气,连连感慨,无人可用。
  阿噶多尔济与也先回到了也先的帐中,阿噶多尔济喝了一杯也先让侍从泡的茶水,连连点头。
  “不愧是北苑贡茶啊,汤清澈橙黄,叶肥厚软亮,色青褐油润,味醇厚回甘,香浓而不腻,细品之下,还有果味留于唇齿,果然是好茶!好茶!”
  也先满是笑意的说道:“这北苑贡茶,乃是当年前宋太祖赵匡胤在福建凤凰山建的皇家御茶,数百年了,当地人以此为生计,当然是好茶。”
  “济农啊,这次撤军你怎么想?”
  也先也不再废话,他找阿噶多尔济,就是为了问问阿噶多尔济对于撤军的想法。
  换句话说,问问阿噶多尔济到底站哪边?
  “自然是追随大石左右。”阿噶多尔济非常恭敬的说道:“兄长糊涂,昨日已经接到了军报,宣府杨王带了五万军驰援居庸关。”
  “从北古口走,大明军若是两侧夹击,从中拦腰截断,首尾无法接应,必败无疑。”
  阿噶多尔济沉吟了片刻说道:“我自带本部,随大石自紫荆关出即是。”
  也先看着自己另外两个弟弟,若是自己这俩弟弟争点气,他还用跟阿噶多尔济商量吗?
  可惜除了孛罗之外,这俩弟弟,武上不得战阵,文却是大字不识一箩筐。
  也就一个伯颜帖木儿还有点用,这伯颜帖木儿还是个精明,十分的喜欢大明。
  “济农,你觉得我们从固安南下劫掠一番如何?大明无马军,城内军队不敢接战,要不这一趟,死了那么多好儿郎,却没什么收获,着实可惜啊。”也先眼中精光一闪。
  他想要南下去!
  此战在京城死伤颇多,彰义门外先锋军被斩首五千余人,其中有三千马军;
  德胜门外,他弟弟孛罗死于野,步战死伤超过两万余;
  西直门外,一万精锐马军被前后夹击,尽数毙命于护城河内,将西直门外的护城河都染红了!
  一万三千余马军,三万余步战,死于战阵,却没啃下任何一处的民舍,更别说城墙了。
  京畿坚壁清野,连密云这样的土城都是空无一物,这让也先非常的不甘,他想要南下的想法,越来越盛。
  南下!
  怎么也要抢一抢,劫掠些人口、牲畜、铁银等物,回到草原才不虚此行才是。
  南下!
  如果可以破掉一两座大城,劫掠几十万人口回到草原,那这一战,瓦剌人就谈不上输!
  南下!
  如果可以把朱祁镇带到南京,朱祁镇在南京复辟,那大事可成!
  阿噶多尔济目光则有些闪烁。
  说实话,他有点怕,于谦用兵,可谓是运筹帷幄,大明的新皇帝,也足够的勇武。
  这一头扎下去,要是被大明皇帝给包了饺子,那就全军覆没了。
  他抿着嘴唇,若有所思。


第六十七章 各怀鬼胎
  阿噶多尔济不是傻子,这次大明京师之战,连下面的军士称呼大明京师也从汗八里改为了北京,知道这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而且据他所知,大明守城的军士,多数都是各地调过来的预备役。
  大明民兵这个战斗力,南下跑去劫掠,那是去打劫啊,还是去找死?
  这就是他在也先说起南下时候,第一反应。
  成吉思汗可以破开紫荆关和居庸关后,大掠河北、山东,是建立在金人龟缩,瑟瑟发抖不敢出战的基础上。
  大明军队现在就在城外!
  他的第二顾虑,则是考虑到元裔了。
  其实元裔久居东蒙古高原,与大明打仗打了八十多年,也打腻歪了,很多人都被大明招安,兀良哈部,更是有大明忠犬的称呼。
  有的时候,阿噶多尔济其实蛮羡慕兀良哈部,每次朝贡,兀良哈部都能得到大笔大笔的赏赐,与大明也多有商贸交通,兀良哈人过得比其他部族都要好一些。
  南下劫掠,本就不高的士气,再碰一头包,那基本上可以原地解散了。
  万一碰到大明皇帝生孩子、娶媳妇、过生辰,大赦天下,就地解散的蒙兀人,甚至可以获得大明的户籍,摇身一变,直接变成大明人。
  岂不美哉?
  大明那么多的鞑靼马队,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阿噶多尔济沉思了许久才说道:“这样吧,我率部前往清风店,清风店乃是出紫荆关的必经之路,若是大明军队在此设伏,我们损失就大了。”
  “不如我占清风店,大石南下,我也好为大石殿后不是?”
  阿噶多尔济的潜台词是,如果也先战败,也好有个退路,打仗,未虑胜,先虑败,这是基本的军事考量,阿噶多尔济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