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四七从昨天就带着人把石景厂里里外外的打扫了一遍,连厕所都掏了一遍,还撒了一层的石灰。
  徐四七每七天到聚贤阁汇报一次石景厂、工匠学院的诸多事务。
  陛下每七天到一次石景厂,视察也好,凑热闹也罢,反正陛下能到石景厂,那代表了陛下的重视。
  国子监和翰林院,陛下一次都没去过。
  七天一次的大扫除,是所有官厂的定例,铺洒石灰、草木灰等物,是为了卫生,这也是京营的惯例。
  “平身吧。”朱祁钰翻身下马,看着石景厂就是心满意足。
  这里是工匠聚集的地方,他很喜欢这里。
  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和物质基础,石景厂的工匠们,无疑是生产力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
  在官厂上工的工匠们,待遇可不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官厂每天下了工,所有的工匠都必须洗澡,每天如此。
  石景厂别的可能会缺,可热水不会。
  徐四七今天带着陛下来到了燋炭司,面色古怪的说道:“陛下,臣翻看典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
  “哦?是什么?”朱祁钰很喜欢工匠们有发现、有发明。
  众所周知,陛下有些奇怪的小爱好。
  比如很喜欢机械,为此专门在十大历局弄了个墨翟的庙奉祀墨翟。
  徐四七开口说道:“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
  “百里内外,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为上,黄白次之。”
  “后来臣就申请礼部调阅了永乐年间龙江造船厂的志书,发现了一种石灰的制作方法。”
  徐四七摸出了一个方形的石块说道:“就是这个。”
  朱祁钰拿过来看了许久,这是一个在后世很常见的水泥疙瘩……
  徐四七继续开口说道:“这种石灰掺合桐油,就可以用于填船板缝,也可以坐桩,龙江造船厂上四坞和下四坞的塘底,都会先抹上这种石灰,加水胶结碎石。”
  “还有一些立柱之下,都会有这种石灰,这种东西加水硬结,十分的方便快捷。”
  朱祁钰确信,就是水泥,也就是水硬性石灰。
  “可以用来铺路、抹墙、填缝、砌墙,用途广泛而多样。驾步司那边已经在试着用它铺路,效果极好。”徐四七发现了一种很有用的石灰,十分的兴奋。
  朱祁钰有些感慨,大明还真的是,什么都有。
  “这玩意儿好做吗?”朱祁钰问起了工艺,不能量产,说什么发明创造?
  徐四七赶忙说道:“简单,燔石(石灰石)敲碎,舂磨研碎,加入黏土,放入石灰炉中煅烧便是。”
  历史给水泥的代号是石灰。
  可不就是石灰吗?水硬性石灰。
  石灰石加黏土,扔进窑中烧锻,最原始的水泥就出现了。
  而且还要加入黏土,还是硅酸盐的石灰。
  “铺的路在哪里呢?带朕去看看。”朱祁钰兴趣盎然的说道。
  看一群举人面对等同于六年级的数学卷子抓耳挠腮,哪有看大明工匠们发明创造有趣?
  这可都是生产力啊!


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让大明动起来!
  在徐四七的带领下,朱祁钰跟着他来到了大明朝的第一条可以称之为公路的地方。
  一条林荫小道,直挺挺的伸向了远方。
  小道旁边,栽种着来自南洋的橡树和柚木,这些橡树是当初三宝太监从海外引进种植,已经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
  只不过大明的船板多用柚木,所以对橡树的利用主要是析具柞薪,橡树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像一把把撑开的绿绒大伞。
  树上有几只刚刚北归的候鸟在唱歌,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阳光从树枝的缝隙间穿过,斑驳的光点,透过密密的树林,洒在了水泥道路上。
  风吹过了树叶,打出了婆娑的响声,晃动着地上的光斑,交错出了一道道的光影。
  而昨夜刚刚有一场春雨,树林里的泥土散发出湿润的泥土气息,混合着青草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朱祁钰踩在了水泥路上,脚下的硬化路面,是水泥石子的道路。
  在大明的理解范围内,水石灰还是胶结石子的作用,所以这条道路的表面,依旧有些坑坑洼洼。
  “陛下,到了夏日时候,山外九州到宣府、宣府到京师的道路,崎岖无比,多泥泞无法通行,而硬化后的路面,就完全没有这种困扰了。”徐四七看着这条硬化路面,满是自豪的说道。
  朱祁钰大踏步的走在这林荫小路上,身后是石景厂的几名工匠还有锦衣卫扈从。
  坚实的路面,走在上面,就感觉十分的踏实。
  他侧着头问道:“具体是怎么建的?”
  徐四七比划了一个请的姿势,领着陛下来到了正在修的道路的旁边说道:“先挖开地基一丈有余,添加素土一尺,用石碾砸实,添加二灰土一尺再用石碾砸实,如此反复。”
  “在最后三尺则以石碾凿实,最后铺上架木板,开始添加石灰、石子、砂砾搅和在一起。”
  朱祁钰指着一个工匠敲击着水泥中的钢筋问道:“这是在干吗?”
  难道大明已经奢侈到了这种地步,铺路的时候,还会加钢筋不成?!
  大明虽然很富,但是还没有豪奢到给路面扑钢筋的地步。
  徐四七赶紧说道:“把钢筋塞进去是为了震一下,防止水石灰干结有缝隙,水石灰凝结的快,如果不震一下,冬冷夏热,热胀冷缩之下,就爆裂开了。”
  “每隔三丈就会有一道这样半指宽的缝,就是为了让它夏天胀起来。”
  徐四七挨个为陛下解释其中的奥妙。
  比如在铺设水石灰之前,要先平整路面,而这种平整,会有一个路拱,而这个路拱,就是为了路面有一定的弧度,方便排水,而在水道两旁会有沟渠,负责排水,防止道路积水。
  朱祁钰连连点头,大明的工匠可不蠢,相反,他们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朱祁钰用力的踩了踩地面说道:“可是这路马匹跑起来,会不会非常不舒服?”
  水泥路面是硬化路面,这马在马路上跑,马蹄铁和硬化路面,就这么硬碰硬,会不会有问题?
  徐四七赶忙说道:“这个臣自然想到了,所以这路,其实还未完成。”
  “我们打算表面铺设沥青,来缓解马蹄和地面的碰撞对地面和马匹的损耗。”徐四七摸出一瓶黑色的焦油说道:“这是臣解决的法子。”
  “煤焦油馏分剩下的沥青铺路。”
  徐四七有恭顺之心,陛下日理万机,十分的忙碌,徐四七怎么敢让陛下久侯?
  馏分,是加工石油的重要方法,大明的贡品是分为轻油和重油,石油的沥青因为产量太少了,主要用于治牲畜的皮肤病。
  徐四七看看着陛下询问的眼神,赶忙说道:“在制备燋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会有一种味道十分刺鼻的黑褐色的粘稠液体留在料车之中。”
  “就是我手中这种类似石油的黑乎乎的液体,而后我们开始对它们进行馏分,最后剩下的就是沥青。”
  “我们馏分得到了几种产物,第一种是这种轻油馏分。”
  徐四七又从旁边人手中拿过了一瓶棕黄色的轻油,递给了兴安。
  朱祁钰手中有两瓶油,一种是黑褐色的煤焦油,一种是棕黄色的轻油,上面都贴着标签。
  徐四七介绍道:“陛下,此乃轻油馏分后的煤轻油,它可以作为船舶的防腐油,但是防腐的效果比桐油差许多,咱们既然有桐油,就没必要把它用于防腐了。”
  桐油是油漆,会在木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每年船舶大修,主要就是涂抹桐油。
  虽然煤轻油也可以防腐,但是煤轻油的效果,就和桐油差的多了。
  煤轻油虽然可以应急,但是大明不缺少桐油的生产地,更不缺少生产桐油的工艺,完全没必要退而求其次。
  桐油仍然是船舶,尤其是木船建造之中,不可替代之物。
  “这种煤轻油用来点灯,非常不错啊。”朱祁钰拿着那瓶煤轻油递给了兴安说道。
  明公的灯油都是石油提炼出的轻油,大约就是汽油和柴油的混合物,打气加压预热之后,会成为喷灯,喷灯打在石棉、石灰石上,是一种洁白的辉光。
  煤轻油就没有这种明亮了,但是它却适合走入千家万户之中,作为煤油灯使用。
  轻油喷灯的操作繁琐,轻油喷灯的原料,大明又奇缺无比,轻油喷灯的制作十分的困难,重重原因,都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
  但是煤油轻油馏分后的棕黄色轻油,则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了。
  “是的陛下。”徐四七俯首说道:“工匠学堂和讲武堂已经用上了这种煤油灯,用一根棉条就可以用了。”
  朱祁钰十分赞同徐四七的做法,他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好物,发现此物之人,可年终评头功牌,人人皆可评,人人皆可赏。”
  “谢陛下圣恩。”徐四七赶忙谢恩。
  头功牌可不是那么容易拿的,大明朝堂里的坐班官吏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工匠们拿头功牌、奇功牌拿到手软。
  军卒和工匠,得到了大多数的奇功牌和头功牌。
  千家万户有盏灯,是胡濙,或者礼法的一个追求,为此胡濙不惜提着明灯四处的晃悠。
  向往光明,是人类的本能。
  而有了照明之物,到了晚上一些白天忙忙碌碌的工匠们,也可以加入学习的行列之中。
  所以当得头功牌恩赏。
  “第二种则是这种石炭酸了。”徐四七拿过了第二瓶黑棕色的油,上面写着石炭酸的字样。
  徐四七并没有把手中的石炭酸交给兴安,俯首说道:“陛下,此物解刳院拿去试过了,有微毒,但是和煤轻油混合喷洒手臂和解刳之器械后,可以有效的防止感染。”
  徐四七说完,就把石炭酸,放在了托盘上,示意他的学徒赶紧拿走。
  “诶?朕还没看呢。”朱祁钰看着离去的学徒说道。
  煤焦油他拿在手里,煤轻油他也拿在手里,那瓶棕褐色的石炭酸,却不给他看。
  徐四七无奈的说道:“陛下,那东西有毒。”
  徐四七为首的大工匠们,对陛下是有恭敬之心的,在陛下登基之前,工部是六部之末,朝廷也没有什么财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生产。
  这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离经叛道的皇帝,喜欢墨子、器械,他们当然恭敬。
  “不是隔着琉璃瓶吗?还有木塞啊。”朱祁钰看着那学徒远去的身影叹气的说道。
  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喜好,就是好这一口。
  这可以喷洒手臂和消毒器械之物,朱祁钰觉得那玩意儿八成就是稀释后的苯酚溶液。
  徐四七从袖子里抖了抖,拿出了一份奏疏笑着说道:“陛下,看这个就行了。”
  实物存在,而且制备的流程也有被扔进石景厂的文人写成了书,有毒还是不要请陛下摸了。
  徐四七拿出的奏疏,是苯酚溶液在解刳院的实验报告。
  把石炭酸注射进兔子的体内,大约不到一分的重量,兔子就会受到中度刺激,一毫左右的重量滴入兔子的眼睛,兔子就会疯狂。
  长期吸入石炭酸蒸汽,兔子会变得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瘫痪。
  在动物上进行反复的实验之后,才会用到人身上。
  陛下对凌迟,也就是送入解刳院的判罚,是极为慎重的,贪腐这类的罪名,顶天就是砍头。
  解刳院的罪人都是罄竹难书,罪恶滔天之人。
  大明哪有那么多需要凌迟的犯人?
  每一个凌迟犯,都是解刳院的宝贝疙瘩、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资源,很难补充。
  解剖论已经十分完善了,所以等闲是不会直接用他们当实验材料浪费掉,都是反复验证之后,才会对他们用。
  一些罪犯在解刳院还治好了不少的病。
  朱祁钰看完了解刳院的实验报告说道:“嗯,很好。”
  他看着正在铺设的路说道:“加大产出,没钱就说话,金尚书不肯给,朕内帑有的是钱。类似的东西,多多益善,朕不会吝啬赏赐。”
  “多乎哉,不多也。”
  “谢陛下隆恩。”徐四七带着工匠们俯首谢恩。
  陛下对工匠是有偏爱的,徐四七为首的工匠们,没有辜负陛下的这种偏爱。
  “金尚书可是很好说话的。”徐四七满是笑意的说道。
  金濂的抠门性子,完全是穷怕了节流的仓鼠囤货行为。
  但是在该花钱的时候,金濂从来没有小气过,只不过户部总是和内帑吵架,目的自然是希望内帑多拿点钱出来。
  户部的理由很充分,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陛下花钱,那不是天经地义吗?
  内帑的理由更加充分,藁税都是入了朝廷国帑,作为维护朝廷的费用,为什么要把主意打到内帑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