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祁钰信步走出了古今通集库,又回头看了一眼,叮嘱兴安一定要做好这里的防火工作。
  他十分随意的走出了皇宫,回到了郕王府,这郕王府规模并不大,但是胜在精巧。
  他走进了书房里,拿出了《帝范》好好的研读着,兴安开始秉烛挑灯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来问道:“于尚书来了没?”
  “已经到了半盏茶的时间了,在正厅等着,现在宣见吗?”兴安回答道。
  朱祁钰眉头一皱说道:“以后于尚书来的时候,不管孤在做什么,你都要第一时间通禀。”
  “是。”兴安点头,匆匆去正厅请于谦来到了书房。
  于谦进入书房立刻额头上蒙上了一层冷汗,他看到了桌上的《帝范》,朱祁钰就那么将那本书平摊在桌上。
  “殿下真是……手不释卷啊。”于谦赶忙见礼,他盯着那本帝范,头皮发麻,他已经确定了就是李世民的帝范,他并没有看错。
  李世民玄武门杀掉了胞亲太子李建成!
  “坐。”朱祁钰指了指面前的座椅说道:“于尚书,今日孤唤你过来,是有件事要问。”
  “在大殿之上,徐有贞言京畿、顺天府、北直隶、山西、河南等地的富户为了躲避兵祸,很多都逃向了南方?”


第八章 有内鬼!
  于谦闻言,也是面有忧色,他点头说道:“殿下,确有其事,但是殿下知其一不知其二。”
  “富户、缙绅的南逃,导致百姓们惶惶而不安,可是百姓们那里能够长途跋涉至南京去?”
  “行千里至少需要备一年的粮食,而且到了南边,也不是马上就有佣酬,宅、田、钱、安家,都是负担,百姓们想逃,也逃不了,只能留下来,唉。”
  朱祁钰认真的品味了下于谦的这番话,迁移成本除了包括路上的盘缠,还要包括在南方的安置费。
  这两笔钱,对于富户、缙绅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百姓而言,根本就是天塌了。
  “于尚书,体察民情,深知百姓之疾苦,岂是慈厚二字?”他感慨的说道:“刚才读到帝范君体第一,即是执政须为民,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
  人是国的前提条件,而国是君王的根本。
  所以朱祁镇当带路党,就是刨自己的根基。
  “殿下,古书浩渺如海,臣以为《资治通鉴》不妨一读。”于谦看着那本《帝范》就是头大,书是好书,但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也是众所周知。
  朱祁钰想干什么?不言而喻,于谦又不是个傻子。
  “资治通鉴?看都不看,孤喜欢这个。”朱祁钰扬起了手中的《帝范》十分确认的说道。
  书房陷入了诡异的沉默当中。
  这是一轮谈判,相当于之前在慈宁宫的谈判。
  孙太后的条件是尽量保证朱祁镇活下来,她作为太后就支持朱祁钰登基。
  而此时朱祁钰对于谦开出的条件是:想要他当皇帝,他就会杀掉朱祁镇。
  于谦看着朱祁钰坚持的态度,略微有些叹气的说道:“郕王殿下,我这里有份奏疏,是关于土木堡战败的文编,结合兵部的文书。”
  朱祁钰拿过了于谦的奏疏,本应该经过文渊阁再到他手里的奏疏,就这样直接的递给了他这个监国。
  这不是于谦不懂规矩,或者有意在破坏规矩。
  实乃是他这份奏疏,太过于大逆不道。
  【我皇祖于军职,虽行世袭之制,实寓考选之典;故后之有功者,可以升授。而不才者可以汰减,万世不易之法也……】
  文章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土木堡之变的前因后果,在战后进行反思总结,很有必要。
  但是这件事于谦甚至都不敢让其他的大学士得知,可见兹事体大。
  “武备松弛,东胜卫、玉林卫、宣德卫、察罕脑儿卫,天成卫、高山卫,军额五百至一千,百不村四,只有五六人军额戍卫?将帅言俱有差遣?”
  “都督佥事李谦每战必称:敌可尽乎,徒杀吾人耳?”
  朱祁钰有点脑阔疼。
  敌人无穷无尽,打仗就是杀我们自己人,这种反战的论点,拥趸还不少。
  于谦认为土木堡之变之所以兵败的原因,除了大明出了一个朱祁镇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备松弛。
  这一点,在文华殿他就问过一次,于谦以兵部左侍郎的名义上过一道奏疏,说的就是武备松弛的事。
  当时于谦含含糊糊没说的那么明白,这封准备了不知道多久的奏疏里,却是详细的列出了他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好东西啊。
  九镇之地的大同,战端一启,首当其冲的要害之地。
  卫所军额百不存四,五百人的军额只有二十个人,一千军额只有四五十个人。
  于谦在撒谎吗?朱祁钰不信。
  也先大军南下在即,他这个行为,更像是在掀桌子。
  “勋戚偷惰不奉诏习骑射,不朝,每早朝皆以病称休,逢迎赌博之相师,醉醲饱鲜之是尚,忽军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
  朱祁钰看完了奏疏,血压都上来了,只觉得眼前一阵阵的眩晕。
  他用力的吸了几口气,勋戚多为军中将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大明武备松弛,他有点心理预警,但是完全没想到已经烂到了这种地步。
  军事素质低下、能力平庸、生活腐化、擅阉幼童、军纪涣散、谎报大捷、杀良冒功、士气颓靡、擅自割地、怯懦颓怠、私心自用、兼并土地、私役军士、贪婪无行,件件桩桩有名有姓,清清楚楚。
  都让他心头的火越来越旺。
  “阴结虏人是啥意思?内应吗?”朱祁钰打开了第二本奏疏,这本奏疏朱祁钰看完直接拍桌而起,咬牙切齿。
  【止知贪利以肥家,不思屈节而辱国;于敌情之虚实,略不以闻;礼义之大节,全不暇顾。】
  【及回还复命,又复架捏虚词,夸大张皇,肆为欺罔;甚至透漏消息,而阴结虏人,妄报根脚,而希求升赏。】
  【以致外番放肆,有轻中国之心,边境不宁,酿今日之祸。】
  郭敬,大同镇守太监,四朝元老的大太监,递年为瓦剌制作火器及钢羽,走私军火。
  李让,大同卫指挥,女儿和瓦剌大同王的儿子结亲,明面上李让是大明的人,实际上,他还是瓦剌知院,瓦剌人的好女婿。
  王文、施带儿、喜宁、王喜、小田儿、加失领真等等,都是铁证如山。
  朱祁钰站起身来,站在窗前,用力的喘着粗气,他现在一直脑袋嗡嗡的响,那点涵养的功夫早就丢的一干二净了。
  朱祁镇作为皇帝都是带路党,他提拔任命的那些人,大差不差,一窝内鬼。
  他转过头来厉声说道:“杀!”
  朱祁钰十分确定的说道:“明日让锦衣卫去大同、宣府把这些人抓到京城来,午门外斩首示众,孤亲自监刑。”
  “你不要劝孤,此事无论轻重缓急,必须得办!”
  凡事,都怕个但是,之前于谦就在奉天殿上劝了一次,他直截了当的告诉于谦不要劝。
  二鬼子招人恨啊!
  这郭敬、喜宁、小田儿这些都是太监,朱祁钰想不明白,这群太监为什么要干走私这个行当,里通外国。
  于谦俯首说道:“臣领旨。”
  于谦若是真的要说什么以大局为重之类的车轱辘话,也不会上这封奏疏了。
  朱祁钰闭目良久吐了口浊气说道:“其家人同罪拘之,若是查无实罪,统统流放琼州,永世不得回朝!”
  于谦抿了抿嘴唇,没有反驳,更没有劝谏,此时乃是战时,等打完了这一仗,再行劝谏大赦天下也不迟。
  如果那个时候,他还记得这群人。
  朱祁钰很快就发现了其实军备废弛和阴结虏人的名单,很大部分的重合在了一起,于谦其实是在说一件事。
  第三本奏疏,则是土木堡之变的具体过程,最最重要的就是导致土木堡之祸的主要负责人是谁。
  那自然是朱祁镇的头号太监,王振了,也只能是他王振,难不成还能是英明神武的大明战神朱祁镇不成?!
  毕竟皇帝不粘锅。
  但是于谦字里行间,还是认为朱祁镇是第一责任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这已经非常大逆不道了。


第九章 皇权更替,腥风血雨
  朱祁钰看着长长的行军奏疏,明确了一件事,他那个哥哥,真的不是个省油的灯。
  英国公张辅在朱祁镇筹谋亲征的时候,就强烈反对,甚至给出了「秋暑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兵凶战危」的具体理由,告诉朱祁镇,此战凶多吉少。
  塞外作战,天气尤其是秋季冻雨的危害,张辅这个老将一清二楚。
  跟蒙兀打了八十多年的大明也是一清二楚。
  户部尚书王佐在奉天殿高声疾呼,绝对不能去!
  因为只准备了一个月左右,士兵就带着炒麦三斗,如何能战?饿都饿死了,哪来的力气打仗?
  但是朱祁镇执意要战,户部尚书王佐无奈,只好调配顺天府、山西布政司、保定等七府的夏粮至大同宣府交纳。
  一切都像张辅和王佐预料的那样,秋季冻雨加粮食不足,朱祁镇行至阳和时,连日风雨,人情甚汹汹,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
  在阳和这个地方,大明军卒冻死饿死在路边,被野狼撕咬的面目全非,军心涣散到了极致。
  兵部尚书邝埜,以六十四岁高龄,跪在朱祁镇的大帐外的草窝子里,整整一夜,劝朱祁镇退兵。
  但是朱祁镇依旧执意从宣府至大同,继续亲征。
  当朱祁镇觉得不能打了准备从大同跑回京师的时候,大明的朝臣们一致同意,并且规划好了路线和行军路线。
  几个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将领,以王佐、邝埜为首的文官,甚至提出了皇上先走,他们断后的决定。
  当时也先再次南下大同,兵情凶险,朝臣们准备把朱祁镇先送回来,但是朱祁镇执意要大军随行。
  而到最后的土木堡的驻军命令,更是由朱祁镇亲自下达,理由是这里适合决战。
  驻跸意决战,是于谦在奏疏中,最隐忍的表达了驻扎在土木堡,是朱祁镇的军事冒险。
  事实上,此时兵部尚书邝埜依旧在劝谏朱祁镇,行至居庸关再言决战,但是被斥责“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而邝埜则奏对曰:“我为社稷生灵,何得以死惧我!”
  但是呢,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拦这场悲剧的发生了。
  这些将官们真的是忠勇至极,在土木堡惊变的时候,文官武官全部战死殉国,只有少数几个逃脱了战场。
  朱祁钰合上了几本奏疏,当然所有的罪责,都落到了王振的头上,这么大的一口锅,也只能扣在王振的身上。
  为尊者讳,这种自古以来的话术,朱祁钰能明白于谦看到土木堡惊变之后,大明京营全军覆灭时的痛楚。
  “呼。”朱祁钰合上了奏疏,他看了一眼《帝范》,内心深处已经确定了,要效仿李世民之举。
  朱叫门这个家伙,是战犯,不杀他,天理难容!
  于谦整理这些兵部文书的时候,整个人都恍恍惚惚,行笔之时,极为认真,生怕把王振写成朱祁镇,闹出笑话来。
  “殿下,眼下有一件事需要办。”于谦低声说道:“臣以为皇上北狩,必有奸人冒充皇上诈取太行关隘,眼下应该向宣府、大同各镇通传,不得开关。”
  冒充,是于谦能够想到的给朱祁镇体面的唯一法子了。
  但是无论大同府的刘安还是宣府杨洪,都等着朝中的命令,皇帝在敲门,到底开不开门?
  于谦的答案当然是不开门,甚至通传全军,乃是奸人假扮,为朱祁镇留下了最后一丝的颜面,也给大家一个台阶下。
  “那就这么办吧。”朱祁钰点了点头。
  “臣告退。”于谦又看了一眼那本《帝范》,书是好书,只是写书的人是李世民。
  他走出了郕王府时,只觉得有点冷,快走了几步,没入了月色之中。
  朱祁钰对着兴安挥了挥手说道:“今天孤在宫里转了一圈,郕王府上下百无禁忌,此时宫里宫人人心惶惶,你应当做什么,可知道吗?”
  “拉一批,打一批,让人都听你的话,就是和大多数人站一起,你去办吧。”
  “还有那个金英是吧,找个地儿埋了吧。”
  朱祁钰让兴安去宫里当老祖宗,不先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窗明几净,他这个郕王当了皇帝之后,也逃不过落水、刺杀、宫中水食有毒等等路数。
  历史上的明代宗的孩子,刚被立为皇太子,立刻就夭折了,而后壮年的朱祁钰也病了,这病就稀奇古怪的很。
  “一定要打扫干净。”朱祁钰对兴安叮嘱着,这件事很重要。
  “臣领命。”
  兴安回想起了在慈宁宫外,朱祁钰别有深意的看他那一眼,点头应是,带着自己的腰牌和几个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