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边的奴隶来源主要是西域;
  云贵川黔的蓄奴之风主要来自于东南亚的三大宣慰司;
  而两广、福建、鸡笼、南衙三省两直隶府的奴仆来源主要是高丽、倭国和东南亚的昆仑奴;
  北直隶和辽东的奴隶来源主要是女直和野人。
  朱祁钰敲着桌子,思忖了许久,心中终于有了定策,开口问道:“王复的奏疏到了吗?放在哪里?”
  “在这。”兴安找到了王复的奏疏,递给了陛下,就知道今天唐贵妃的剑舞,怕是白准备了。
  朱祁钰对撒马尔罕发生兵变之事,知道的比也先还要多。
  王复其实早就注意到了海罕的异常,甚至有计划的在刺激海罕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让康国稳定持续的走下去。
  但是王复显然没想到海罕会发动的那么快,他刚刚进行了军制改制,刚回到了兰宫,海罕就发动了军变,幸好王复做了准备,没有让海罕得逞。
  也先在军队哗变之前,居然还在愤怒的说,他在没人敢反这种话。
  朱祁钰看着王复的奏疏,再加上诸多夜不收的密报,开口说道:“让王复不要再跟也先吵架了,也先虽然还没到耳顺之年,但是经过了丧子之痛和背叛之后,性情大变,让王复安抚好也先的情绪。”
  “如果安抚不好也先,也先很有可能提前赶往萨莱拔都,奥斯曼的法拉提绝不允许出现这种事,帖木儿的卜撒因肯定会背刺康国。”
  “如果也先做不得恭顺王,那恭顺康王这个位子,朕可以给王复坐。”
  兴安看着陛下低声说道:“陛下,这是异姓王还是胡王啊?”
  胡人封王就是大明在草原斗蛐蛐的那个草梗,王复这要是领了这个恭顺康王的位置,一定得问清楚在陛下心里,这是封的胡王,还是封的异姓王。
  这里面从印绶到诏书格式,官僚派遣等等,都有巨大的差别。
  胡人封王是自治是羁縻,而异姓王则是大明疆域。
  朱祁钰点着奏疏说道:“这都是王复自己一点点打拼出来的!朕就是个给了册封的诏书罢了,自然是异姓王,是大明的藩篱,而不是胡王。”
  “一封诏书朕便开疆拓土,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朕难道还要把王复推向也先那边吗?”
  “反正有沐王府的前例,朕可以先给康国公,不会让礼部难做的。”
  黔国公的国公府是按照王府的规制建造,而且黔国公府在大明多数被叫做沐王府。
  朱祁钰给王复许诺的是康国公,规制却是康王制,实际上的异姓王。
  礼法岂是不便之物,朱祁钰对礼法的使用,也是如臂指使。
  “那个奥斯曼的使者叫什么来着,利特斯德曼是吧,让他明天觐见,朕有诏书带给奥斯曼苏丹法提赫。”朱祁钰写着给王复的回书,还叮嘱着这件事。
  兴安记下了皇帝陛下的命令,低声说道:“他给自己取名康成志,陛下。”
  朱祁钰嗤之以鼻的说道:“他说他叫康成志,目的是为了让朕以为奥斯曼人是昭武九姓的后裔,是突厥人,但是他们明明是泰西人,甚至以希腊人居多。”
  “朕偏要叫他利特斯德曼,他给奥斯曼人办事,还想跟大唐攀亲戚,他算哪根葱?”
  说到这个朱祁钰就来气,也先到现在还拿着大明赐下的恭顺王金印,四处招风,什么国书公文,都下的恭顺王印。
  虽然这个康成志已经知道了,所谓的大明远征军只是被大明吓跑的败犬而已,但是西域多数人认为瓦剌大军就是大明远征军。
  朱祁钰停笔思考了片刻,准备再给王复五百墩台远侯,五百掌令官,充任康国的庶弁将,防止此类军队哗变之事,再次发生在康国。
  这一千人的庶弁将,都是从大明讲武堂和讲义堂毕业的天子门生,可不是撒马尔罕那个山寨学堂毕业的冒牌货。
  有了这一千人,王复想要掌控康国政务戎事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要知道整个山西行都司和靖安三府,也就不到一千掌令官和庶弁将,这是朱祁钰给王复的人才支持。
  王复在康国不需要银钱,因为王复和脱脱不花本身就掌控着康国的财经大权,王复也不需要大明给他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因为王复和王悦两个人,自己就争取到了。
  但是王复需要大义的名分,需要大明皇帝的肯定,需要大明的肯定。
  王复需要人才,撒马尔罕实在是太远了,他没有办法找到更多可以信任的人,这是王复的困局。
  “告诉王复,他的奇功牌朕已经打好了,就在聚贤阁,朕等着亲手给他挂在胸前的那一天,期盼已久。”朱祁钰站起身来,眼神看向了西方。
  若是王复愿意留在康国做他的康国公,朱祁钰自然不会招他回来,若是王复肯回来,朱祁钰愿意给王复在朝堂留下一个很好的位置。
  于谦百官之首的职位需要有人在于谦百年之后承接,而王复就是朱祁钰心中人选之一。
  经过了铁和血的历练,王复若是回朝,就是经过了所有的考验,无论是能力还是忠心,都值得朱祁钰信任。
  “这么晚了,去埃莱娜的花萼楼吧。”朱祁钰盥洗之后,决定去埃莱娜的那边。
  汪皇后这个时间已经休息了,唐贵妃那边有剑舞可以看,朱祁钰却没有精力配唐贵妃折腾。
  他怕第二天起不来。
  唐兴这个三皇子的外公能折腾,唐贵妃怀有身孕在泰安宫受袭时跃跃欲试要亲自御敌,三皇子朱见浚也是闲不住,前几天爬树掏鸟窝,差点把兴安给吓厥过去。
  埃莱娜一直迟迟没有身孕,朱祁钰打算多在埃莱娜身上耕耘一下,无论是公主还是皇子,都是闪电归来的保证。
  埃莱娜在写字,她的汉学需要补课,这段时间她已经读完了礼记,开始接触九章算术。
  埃莱娜看到皇帝的身影,大眼睛里泪珠朦胧。
  泰安宫并不大,但是她很久没有见到皇帝了,她还以为皇帝把她给忘记了。
  深宫闺怨,异国他乡,她能依靠的也只有她这个夫君了。


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剑高擎 荡尘涤垢
  朱祁钰对埃莱娜这个小精灵说不上多么喜欢,确切的说,他分不出多少时间和精力给后宫的诸多妃嫔。
  到埃莱娜的花萼楼来,完完全全是因为今天收到了王复的奏疏,奥斯曼王国正在准备登基之事,朱祁钰才记得自己的后宫里还有个罗马公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明已经到了四月份,倒春寒的天气越来越少,四处都是鲜花锦绣,四处都是鸟语花香,朱祁钰在唐贵妃略微有些哀怨的眼神中,用过了早膳。
  唐云燕精心准备剑舞,主要是稳婆算了日子,唐云燕这两日都是极易有身孕的日子,她专门让兴安在陛下面前提及,这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可是陛下却去了埃莱娜的花萼楼。
  幸好,唐云燕现在在巾帼堂任教习,专门负责教授长短兵、弓射等事,唐云燕的小幽怨并没有进一步升级为宫斗。
  朱祁钰到了讲武堂当值见到了于谦,这一番奏对,将涉及到大明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大业。
  关于奴隶的问题,朱祁钰要和于谦深入交流意见,他们两个人达成一致之后,才会召开廷议,对奴隶地位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朱祁钰将各地来的奏疏提前给了于谦。
  若是论道德高地,整个大明于谦自认君子第二,没人敢任君子第一,高道德劣势的制高点,自然是于少保本人的道德。
  “大明有祖制,不得蓄奴。罗马共和,罗马帝国,东罗、西罗皆亡于奴隶。”朱祁钰首先谈到了他的态度。
  他本人比较反对大肆蓄奴的风气,这是基于人口结构考虑。
  人口结构是朱祁钰对奴隶问题最大的担忧,这种担忧来自于一箩筐罗马的教训,甚至还有一定的后世经验借鉴。
  比如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在朱祁钰穿越的时候,种族矛盾已经成为了美利坚危急社会稳定,破坏社会秩序的主要矛盾之一。
  于谦正襟危坐,认真的说道:“陛下禁亦可,不禁亦可,陛下多虑了。”
  大明的道德洼地不是无德礼部尚书胡濙,而是面前的陛下,因为陛下压根不在乎虚名,所以于谦才会这么说。
  于谦看朱祁钰依旧有些疑惑的表情,低声说道:“不禁,顶多就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若是陛下担忧奴隶太多造成类似于胡元时,泉州的亦思巴奚战乱的事情发生,等到用完了,全部遣返便是。”
  波斯人在泉州造反,也是当初海禁的理由之一,毕竟成群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印度人、昆仑奴,近百种语言的万国城的叛乱,的确是历史教训,但因噎废食不可取。
  至于于谦所言的遣返,基本不可能实现,因为遣返的成本实在是太高太高了。
  那么这些为大明出力的奴隶,最后的归宿就是一抔黄土,若是担心杀人太多,直接付之一炬便可。
  于谦想了想说道:“禁,大明百姓乃是最为勤劳的百姓,陛下的那些建设目标,征召民夫就是。”
  于谦的意思很明确,他对蓄奴之风的态度倾向于不禁。
  朱祁钰听明白了于谦的话,陷入了沉默之中,他思考了许久说道:“户部左侍郎张凤与朕奏对的时候,也说到了卖身契的问题,而且这种卖身契的赚钱本身,已经脱离了签了卖身契的奴隶,而是买卖卖身契。”
  “眼下这卖身契的交易,大明许多的百姓都参与其中,张凤问朕如何处理,朕也只能禁止鞑靼人卖身,至少需要五年,才能让卖身契到期,即便是如此,许多小商小贩,都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朱祁钰说到了辽东、北平行都司、京畿、陕西行都司、靖安等地的卖身契买卖问题。
  张凤说这就是个危害大明社会问题的雷,得亏朱祁钰对鞑靼的布局很早,才没有让这个雷弄到他这个皇帝无法下手的地步。
  朱祁钰颇为担忧的说道:“若是朕此时不禁奴,这买卖奴仆的生意,必然波及整个大明,并且愈演愈烈,到时候,不是朕一道圣旨下去,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于谦却非常不认同的说道:“陛下多虑,无论何时,陛下是大明的天,陛下的圣旨,都能解决。”
  “代价。”朱祁钰颇为严肃的说道:“代价太大了,这些奴隶都是大明百姓的私产,朕的圣旨几笔勾勒,万户家破人亡。”
  爱民如子朱祁钰当然能够承担得起这份代价,但是大明百姓无法承担。
  于谦理解了朱祁钰的想法和担忧。
  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各地官员视而不见,陛下完全可以置若罔闻。
  等到奴隶问题逐渐露出来的时候,皇帝震怒,一道圣旨下去,承担骂名的则是欺上瞒下的官僚,皇帝也是被蒙蔽的那一个。
  为尊者讳的皇帝受害论,这也是历来政治逻辑。
  比如福建布政使宋彰搞出的冬牲,逼反了福建附近五省之地,皇帝处死宋彰等人,派兵镇压安抚,最后皇帝是受到奸臣蒙蔽的白莲花,而宋彰这些人都是奸臣。
  比如戥头案的逻辑,亦是如此。
  好事、坏事,无论陛下知道与否,其实都可以套用这个基本的政治逻辑和游戏规则。
  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怠政的行为。
  于谦看着面前的陛下,陛下勤政天下闻,虽然不及太祖高皇帝那般,却担得起勤政二字。
  怠政有万般坏处,好处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会轻松许多。
  勤政有万般好处,坏处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案牍劳形。
  已经坐稳了皇帝,作为天下最尊贵的人,很少有皇帝把自己折腾的这么累。
  于谦坚持的说道:“臣明白陛下所思所虑,但是臣依旧是坚持臣的想法,这股蓄奴之风,不禁。”
  “陛下觉得隋炀帝这个人如何?”
  朱祁钰不假思索的说道:“好大喜功。”
  隋炀帝杨广绝对不是个蠢笨之人,相反他很聪慧,杨广能把长子的太子杨勇给拱了,自己做太子,最后登基,不够聪慧,绝对做不到。
  杨广毁就毁在了这一个好大喜功之上,三征高句丽、营建洛阳、广开运河、三游扬州、两巡塞北等等。
  比如营建洛阳,就征调了将近两百万的民夫。
  而广开运河更是近百万百姓,三征高句丽,三征三败的军事失败,彻底把整个隋朝带入了凛冬之序,最后隋炀帝失道天下,失去了天下。
  这些事的确要做,这么心急,杨广亡隋,就坏在了好大喜功之上。
  “陛下圣明,一语中的。”于谦俯首说道。
  这就是于谦的劝谏,他的劝谏是温和的,就像当初劝朱祁钰好咸鱼这件事一样。
  于谦十分郑重的问道:“陛下,四十万里的道路硬化,二十万里的水路疏浚,各地官厂,尤其是窑工,做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