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朝臣们,对于朱祁镇的下限已经有了很强的免疫力了。
  陈循出了郕王府,就直奔吏部尚书王直府上去了。
  王直是文官之首,虽然他在瓦剌南下的时候,已经或明或暗的将文官之首这四个字交给了于谦。
  但是于谦此时并不在京师。
  王直听完嘴角直哆嗦!
  这都什么事啊!
  他完全不知道太上皇在迤北要娶亲之事,他本以为打完了瓦剌人,京师保住了,能过几天安稳日子。
  虽然陛下和于谦神秘兮兮的不知道在搞什么,但是他也不是很在乎,王直算是废立之事一个,他伪造的那封诏书,给的岳谦。
  他听完陈循讲太上皇的事,整个人都惊骇到了极致,手中的茶杯都摔倒了地上。
  随后陈循又去了礼部尚书胡濙、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有贞家中,才迎着冬日的风,向着家中而去。
  徐有贞听闻消息,在庭院里,伏地嚎哭,整个胡同都是徐有贞的哭声,声声泣血!
  他效忠的那个皇上,再次一刀扎在了他的心窝上,还嫌不够疼,拧巴了几下。
  他是宗族礼法的卫道士,正统那必然是正统!
  这一刀,彻底把徐有贞给卫道士的信念,都给扎的粉碎,还踩了几脚,又啐了几口。
  陈循走着走着,突然站定,开始捶胸顿足,站在街边生了老大的气,才重重的叹了口气,长吁短叹,与凌厉的冬风混到了一起,吹得老远。
  兴安也跟着陈循出了郕王府,只不过路的方向不一样,兴安先去了一趟王恭厂,跟王恭厂里的大师傅好好聊了聊,又好好巡查了一番火药仓库,冬日天干物燥,理应小心火烛。
  王恭厂有多少炸药?两百万斤,超过千吨,这要是炸了,怕是整个京师都要震三震,连皇宫都得震塌咯。
  当年太宗文皇帝,将王恭厂这个全大明最大的火药厂,放在皇宫的旁边,一来是为了安心,安天下军卒的心,这么大个火药厂就在他枕头边上,火药只要使用得当,就不会出现事故。
  二来,大约和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有点类似,最强的武力自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兴安巡视了王恭厂除了看看火药的事,还有功赏牌的打造情况,进度不错,正好能赶得上陛下拟定的授勋时限。
  他又照例巡视了红螺厂和台基厂,其中台基厂是直属于内官监的厂,与工部一起勘定出施工图纸的地方。
  陛下打算建官舍自然少不得台基厂出图,他看着图纸,满意的点头。
  兴安兜兜转转在皇宫外城巡视了一圈,才由东华门进皇宫,再次巡视了陛下反复叮嘱的文楼,也就是古今通集库。
  他查验了一整圈后,去了司礼监下设的三大经厂,这里面在书刻《永乐大典》和古今通集库里的书籍。
  陛下说防火,兴安觉得,三大经厂闲的没事干,天天刻经书,还不如刻点有用的东西呢。
  三大经厂在正统年间就是刻经书,其他不刻,现在陛下叄Х穑Χ寂艿藉票保谢哓萑肆耍饩У幕鹿倜蔷拖辛讼吕矗每坦沤裢饫锏氖椤
  当然还有陛下最近写的三本书,要的更急。
  他巡视周全之后,才向着文渊阁、文华殿方向而去。
  等到从奉天殿出来的时候,兴安嘱咐了一番奉天殿太监一定注意防火之后,才到了慈宁宫向孙太后请安。
  “臣内官监太监兴安,参见太后!”兴安行了一个稽首礼,按照大明的礼法,初一十五,是需要朱祁钰入宫拜见的。
  但朱祁钰忙啊,这兴安就来了。
  遵守了宗族礼法,但是只遵守了一点点。
  “陛下勤勤恳恳,本宫甚是欣慰。”孙太后不由的感慨万千,她的亲儿子朱祁镇,要是也这么勤政,还会有土木惊变吗?
  哪怕每天去京营看看,也不会糊里糊涂,五天就亲征去了。
  这一征,人就北狩了。
  “陛下说,瓦剌兵退,万事尘埃落定,陛下忧心上皇在迤北安慰,打算迎归上皇了。”兴安俯首说道。
  孙太后一愣,随即也明白过来了,朱祁钰是怕朱祁镇真的娶了那瓦剌女子,给大明蒙羞。
  “此事陛下做主就是。”孙太后再次点头,这件事她当然乐意,当然她听到于谦出的主意的时候,更是松了口气。
  孙太后完全不知道,岳谦回京了,兴安也不是啥事都禀报,他是朱祁钰的人,哪些事能说,哪些事不能说,他很有分寸。
  所以,这是孙太后,这段时间来,她听到的第二个好消息了。
  第一个好消息,自然是陛下和于谦精诚合作,击退了瓦剌人,力挽狂澜。
  “陛下一直住在郕王府里,打算何时移宫呢?乾清宫早就收拾停当了。”孙太后问到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朱祁钰一直住在郕王府里,本来初一十五的问安,都因为国事繁忙,由兴安代禀了。
  兴安想了想说道:“禀太后,宫里皆是上皇嫔妃,陛下主要是这个顾虑。”
  按照大明祖制,上一任的皇帝薨了,除了皇后和有子女的嫔妃,其余后妃都要殉葬,而不是前朝那种出宫为尼。
  但是现在朱祁镇还没死呢,朱祁镇的皇后和嫔妃们,都还住在皇宫里。
  朱祁钰就是找理由罢了,住在皇宫里,并不如住在郕王府安全。
  “这样。”孙太后眼中闪过了异色。
  但是孙太后珠帘之后,兴安完全没有看到,她叮嘱的说道:“到了鸿庆宫之时,可千万别对太上皇后说太上皇在迤北娶亲之事。”
  “臣省的,臣告退。”兴安离开了慈宁宫便向着鸿庆宫而去。
  自从朱祁钰登基之后,钱氏就非常懂事的从坤宁宫搬了出来,住到了鸿庆宫,鸿庆宫位于东南方向,又叫南宫。
  兴安见到了自怨自艾的钱氏,自从朱祁镇北狩之后,这位钱氏知道瓦剌退兵的时候,脸色好了一些,但是最近又是愁云惨淡。
  兴安拜见了钱氏之后,俯首说道:“太上皇后,陛下让朝臣们商定应该如何迎回上皇。”
  “陛下忧心上皇安危,让朝臣们早日拿出个章程。”
  “但是陛下说,此事操之过急,反而不利于上皇安危,毕竟兹事体大,若是要得急了,瓦剌人觉得上皇奇货可居,有利可图,反而不美,还请太上皇后宽心些,多等些时日。”
  钱氏本以为兴安只是照例问安,也没多想,没想到兴安却给她带来了这么一个好消息!
  “真的?”钱氏猛地站了起来,才知道失仪,慢慢坐下说道:“来人,赐金饼两个。”
  “太上皇后,这万万使不得,陛下不让臣等收任何银钞礼金,若是被陛下知道了,臣万死难辞了。”兴安赶忙连连摆手说道。
  当初喜宁带着人到京城要赎金,钱氏已经把自己所有的银钱都拿了出来,这俩金饼还是朱祁钰登基时候,赏到各宫的。
  他当然不能拿,陛下也不让。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朱祁钰住在郕王府里,日常开销,也没比以前多多少,颇为朴素,兴安可不敢伸手拿这个钱。
  “只盼望着上皇能早日回京。”钱氏终于脸上的哀怨之气为之一散。
  兴安看着钱氏的模样,只能摇头。
  上皇还是死在迤北的好啊,这回来,谁能好过?
  俗话说得好,长痛不如短痛,上皇在迤北,钱氏都哭了多少次了,次次见,次次眼睛都是红肿的,把人都折磨成什么样了。
  还不如噩耗传来,一次哭个够,眼睛也能保得住不是?
  兴安跟着陛下这么久,也算是看出来了。
  勋贵旧戚们不乐意上皇回京,文臣里面至少王直、金濂等人,不乐意上皇回京,陈循持中立态度,军将里面绝大多数不愿意上皇回京。
  瓦剌围京师,是打着上皇归京的名义,所有军将,都是阻拦的人。
  还是死了的好。
  死了,一了百了。
  清净。


第九十七章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陈循作为大学士,国子监祭酒事,透出风要迎归太上皇时,整个朝野颇为震动,尤其是朱祁钰亲自下的命令,让朝臣们不得不心悦诚服的说一声。
  当今圣上,真的很大气!
  陈循作为大学士先和文渊阁、六部尚书沟通之后,迎归之事,毫无疑问通过了朝议。
  岳谦作为正使,季铎作为副使,请了天子旄节朱旛之后,就准备向着大同府而去。
  按照行程,迎归太上皇的使团和于谦会在大同府回合,再行北上。
  “此番前往迤北,风雪阻路,定要注意安全,一路上车马劳顿,切勿饮生水。”朱祁钰坐在书房,对着站在面前的岳谦叮嘱着。
  岳谦神态复杂的说道:“末将领命!”
  自己这趟是要干杀人的事儿,也没打算活着回来。
  他以为朱祁钰会叮嘱别的,第一句却是叮嘱他莫要饮用生水,霍去病英年早逝,多传闻饮用生水所致。
  陛下的这番叮嘱,是嘱咐他的安全。
  虽然明知道是陛下要他办大事,明知道,估计回不来了,但是他倒是安了心,自己做掉了太上皇,自己也活不成,但是家人绝对会被优待。
  这就够了。
  朱祁钰手里握着一份敕谕,里面是让岳谦做掉朱祁镇的命令。
  岳谦是宣旨的人,他拿的是王直捏造的所谓的禅让诏书。
  这世间谁最想朱祁镇死,除了朱祁钰外,岳谦首当其冲,于谦派了这么一个人归京,自然有他的用意。
  “且去吧。”朱祁钰将敕谕交给了岳谦。
  弑君之事,大逆不道,但是此时的朱祁镇已经是太上皇了。朱祁钰要设计一套能够保住岳谦、袁彬等人话术。
  这些臣子,算是给他朱祁钰办心头大事的忠贞臣子,最不济也要保住他们的家人,若是处理得当,未尝不能留下他们,更名改姓继续做事。
  事成之后,这都是他的班底,而且属于那种穷途末路的独臣,他手里的剑指向哪里,这些人,就会扑到哪里。
  朱祁钰并没有明说,他自己都不清楚能不能保住他们。
  “臣!遵旨!”岳谦接过了敕谕,他知道那是什么,他俯首问道:“陛下,可还有其余的事吗?”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见了于少保,代朕问好,问问他药有没有定时服下,顺便帮朕看看他口罩是否带好,塞外风沙极大,朕担心他的痰疾。”
  “末将领命。”岳谦再次俯首领命。
  他慢慢的退出了书房,走出了郕王府的时候,眉头紧蹙,在寒风中搓了搓手,天气有点冷。
  这一去,怕是回不来了,多想再好好看看,这日月河山。
  不过,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罢!
  他清楚的知道那道敕谕里写的什么,更加清楚的知道,于谦派他回京,留在陛下身边听用是为了何事。
  他没有逃避。
  “岳指挥,我家明公有请。”一个小厮拦住了岳谦,随后出示了信牌,乃是吏部尚书王直的王府的家仆。
  岳谦点头说道:“老倌前面领路。”
  王直的宅子比九重堂稍差了一些,但也就是差了一点点而已,王直乃是琅琊王氏之后,虽然琅琊王氏早就没落了。
  但也只是当年“王与马,共天下”的威风不在,自从他在永乐二年中了进士之后,他在京师的一应用度就都是王氏负责了。
  宅子九曲回廊,岳谦终于来到了正厅,见到了王直。
  王直先是询问了一番陛下的临行叮嘱,看着那封未拆封的敕谕,知道陛下的决心已定。
  王直并不清楚袁彬那封敕谕,皇帝中旨,又不过他们吏部。
  很好。
  王直长长的松了口气,这种命令,只有大明天子才能下达。
  无论是谁私自去做,都不见得能够做得成。
  哪怕是一百个王直也不如的于谦,他同样也做不成。
  群龙无首,则惶惶终日不可安定。
  但是群龙之首,却是优柔寡断,豪不果决,惜身图名,那只会让天下终日疲于内耗。
  惜声图名,这件事就不可能解决。
  很好!
  王直用力的点了点头,认真思忖了一番,笑着说道:“岳指挥,老话说得,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一座山上怎么可以有两只老虎呢?那岂不是乱了套了?”
  “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啊,岳指挥,此去迤北,山匪极多,还是万分小心和周全才是。”
  山匪极多,就是王直对岳谦的明示。
  示意岳谦大胆干,放心干!连理由都找好了!
  朝里有想要朱祁镇回来的人,但是他吏部尚书王直、户部尚书金濂、兵部尚书于谦、工部尚书石璞,四部尚书都是土木堡惊变之后,做废立之事的人。
  他就是告诉岳谦,不用担心其他,但是绝不能让朱祁镇活着回京。
  也可以假托匪患之名,死嘛,方式太多了,雷劈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