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7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拍马屁,伊凡一个外番蛮夷自然拍不过马欢,马欢这就是个打个圆场,防止气氛就如此僵持下去。
  朱祁钰并没有搭话,而是继续聊着泰西的趣闻。
  比如伊凡就谈到了泰西被奴役的人。
  ‘人人皆有其等级’的大方向下,教皇格雷高里也对着人民宣布: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
  “大明也有八辟八议,虽然已经完全看朕的心情去宽宥了。”朱祁钰谈到了大明的司法也不公平。
  伊凡颇为激动的争辩道:“不,我尊贵的陛下,教皇确立了一条原则:任何下级都不能起诉他的上级。”
  “也就是说农奴、佃户、农夫、村民、市民、侍从、贵族各等,比如农夫是不能状告村民的。这和大明朝的八辟八议完全不同。”
  伊凡了解过大明的八辟八议,完全是大明皇帝的非刑之正的一种体现,完全取决于皇帝临时酌量特予加恩,皇帝是否愿意宽宥。
  “好吧,朕理解错了。”朱祁钰这才意识到什么叫等级森严,他毕竟不是泰西人,并不清楚这一点。
  作为万恶的封建社会,朱祁钰行制也是要和朝臣们商量,而后交给廷议廷推,最后才是颁旨,于谦偶尔还会和朱祁钰有政见不合之时,而大明的势要豪右需要用‘家人’这个概念去规避律法的约束,大明是礼教森严,而泰西则是等级森严,这的确不同。
  朱祁钰不懂泰西的恶,也很正常,毕竟他没有置身其中。
  大明朝是洪武年间,有百姓拿着《大诰》扭送达官贵人入京敲登闻鼓的大明朝。
  伊凡颇为感慨的说道:“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中有另外一句名言:最高贵的民族理应高居其他民族之上,罗马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大自然注定了他们一统天下。”
  伊凡补充了他阐述泰西历史的论据,是但丁的话。
  大明的华夷之辨和但丁的‘最高贵民族’完全不同,大明的华夷之辨的解释,是随着不同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述。
  大明华夷之辨的表述,在中原处于分裂之时,声浪愈高表现为华夷大防。
  在中原处于统一之时,表述为文化优越。
  除正义性的保卫华夏时的武装外征外,历朝历代,很少有无故征伐周边四夷的行为,因为这要被看成是‘不仁’和‘无德’。
  尼古劳兹曾经尖锐的批评过大明这种温和的文化,将其统一描述为高道德劣势,为此曾经和胡濙激烈争辩,这也是唯一一个胡濙输掉过的议题。
  胡濙从未在礼法上输过哪怕一阵,但是这个议题,胡濙的确是输了,大明的确有高道德劣势。
  比如大明曾经多次赈济鞑靼、兀良哈、瓦剌部,而且贯穿整个大明历史,从洪武年间到崇祯年间。
  万历四十五年,上年水灾胡地尤甚,饥寒已极老弱填壑。奴酋(努尔哈赤)令去觅食,群胡逐日入抚顺,岁乏食,上命发仓粟娠之。
  万历四十五年,建奴地面发生了水灾,老奴酋努尔哈赤到抚顺请求朝廷赈济,万历皇帝下旨给予赈济。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老奴酋书‘七大恨’誓师攻明,悍然反叛,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大明一败涂地。
  胡濙在高道德劣势上,没有辩过尼古劳兹,最终承认了大明的确有高道德劣势。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擅长雄辩的胡濙也没办法去否认事实。
  毕竟胡濙只是无德,不是人间之屑,不会抛开事实不谈的绝招。
  “哦,但丁啊,朕听说过他,你带了他的书吗?可以翻译一下。”朱祁钰颇为感兴趣的说道,他没有和伊凡讨论华夷之辨的打算,而是问起了但丁。
  文艺复兴的著名诗人、文艺复兴的开拓者但丁·阿利吉耶里,以《神曲》留名后世,但是在他的另外一本书《论世界帝国》提出了著名的基本理论,为了世界的福利有必要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帝国。
  尼古劳兹谈到过这本书,但却没有带过来,东罗马帝国和泰西教皇共轭异端,交流比较少,而罗马亡国之君,君士坦丁十一世为了罗马存续,甚至向泰西教皇请援,为了罗马,君士坦丁十一世真的尽力了。
  “带了很多。”伊凡三世颇为确定的说道:“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我前来大明求学游历,想要获得大明的知识财富,就必须要付出对等的财富,金钱并不能去称量知识的价值。”
  “可是到了大明,我才发觉了自己的幼稚。大明的文化财富,如同海洋一样宽广,而我带来的书籍,如同一条溪流。”
  朱祁钰反而摇头说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凡是有益于大明的,无论是多么微弱,大明都愿意去了解。”
  大明是开放的、包容的。
  在《景泰历书》之前,大明的《大统历》有大量的回回历法,而在东学西渐之后,徐光启为首,曾经和利玛窦翻译了大明的西方著作,并且写成了《崇祯历书》。
  鞑清之所以完全闭关锁国,完全是因为小族凌大族的先天绝症导致,任何讨论鞑清议题,都要考虑先天绝症。
  朱祁钰也不是唯一懂外语的大明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见过了小佛郎机皮雷斯使团后,还学会了葡萄牙语,后来还学过梵语。
  朱祁钰和伊凡聊了很久,最后由马欢将伊凡带离了御书房。
  而后,大明皇帝开始了一天的政务,批阅了大堆的奏疏,这些奏疏来自文渊阁、通政司和朝臣。
  里面有件小事,说的是太原百姓去买煤,发现煤炭缺斤短两,三十斤的煤只有二十五斤,就告到了太原府衙门,衙门就去调查,结果并未缺斤短两,太原府衙门就把告状的人拿了。
  这是诬告,自然要拿。
  朱祁钰看到这里还以为又是一件崇阳知县事的案子。
  其实不然,这太原府知府高调拿人之后,又偷偷走访调查,才发现,真的是缺斤短两,那秤调过,随后开始查案。
  事涉太原府衙门刑房主事、阳曲县尉、大同官厂帮办等一众案犯,皆被收押。
  事涉官厂官屯官倒,所以上奏。
  太原府知府的意见是各打三十大板,从轻发落,而刑部尚书俞士悦的想法是一应法办,朱祁钰批复了俞士悦的奏疏。
  华灯初上之时,朱祁钰才停止了自己的批奏,伸了个懒腰,询问起了大明明日的安排,兴安一一作答。
  “王复那边没有消息吗?”朱祁钰面色沉重的问道,自从景泰九年十月收到了王复的最后一封书信,禀报了赫拉特大捷,王复就再没有了任何的密奏,而陈循也表示,王复并未回到撒马尔罕,仍在赫拉特。
  兴安摇头说道:“没有。”
  胡濙之前断定王复危矣,这个判断,让朱祁钰心中有些担忧,胡濙老成,若非有十足的判断,不会这么说。
  胡濙担心也先卸磨杀驴,赫拉特拿下之后,瓦剌西进便再无后顾之忧,王复的定鼎作用已经消失。
  朱祁钰其实不是很在乎康国如何,相比较之下,王复的安危他比较担忧。
  王复的安危,代表了大明三次派往康国共计一千五百名庶弁将、掌令官,超过五百名墩台远侯的安危,这才是朱祁钰最关切的事儿。
  “通过鸽路,问问陈循,撒马尔罕局势。”朱祁钰对着兴安说道。
  此时的撒马尔罕城外三十里处塔卡库尔干湖旁,王复带领大军班师,这座城池是王越精心挑选的班师地点。
  塔卡库尔干,意思是被石头包围的城池,这里易守难攻,而且在山脚下就有湖水可以汲水为大军所用。
  王越也担心也先会卸磨杀驴,所以选择了这里。
  回去的路上,最后这三十里路,最为危险。
  那个已经老迈的瓦剌首领大石也先,在面对已经功高震主的康国公时,会做何等反应,没有人知道,但是王越要保证在班师回撒马尔罕的路上,康国公王复不会输。
  石头城,易守难攻,临近水源,最宜扎营。
  之所以是三十里,这是大军至撒马尔罕一日的距离,若是要发生什么,今夜就会发生,若是王复回到了撒马尔罕,也先再想做什么也就晚了。
  “康国公担心吗?”王越不停的翻动着炉火,火上烤着酥脆金黄的嫩羊羔。
  王复搓着手等待着羊羔烤熟,非常确信的说道:“也先在某些事上,的确容易犯糊涂,不是这次,就是下次,他很急,但是他越急,我反而不急。”
  “我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不如你,但是搞政斗,你王越远不如我了。”
  王复承认自己排兵打仗上没有天赋,但搞政斗他很有原则。
  “说的云里雾里高深莫测的,你判断这次也先会不会对你发难?”王越略微有些焦急的问道,所有王复的拥趸都为王复班师焦虑,王复反而稳若泰山。
  王复想要撕羊腿,却被烫了下,他也不恼,给了一个确切的答案:“我了解也先,这次不会,因为他还是大石,不是可汗。但下次会,下次他就是可汗了。”
  一个掌令官匆匆跑了过来说道:“也先特使到了前辕门!”


第七百九十九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
  王复站了起来,对王越说道:“看,我说的什么来着,也先这次不会擅动,因为也先要当可汗。”
  王复已经算死了也先,料定了也先,或者说瓦剌人的核心利益,就是那个需要西进才能获得可汗位。
  瓦剌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林中百姓,换句话说,就是蒙昧的、落后的、没有制度的、没有礼仪的野人。
  在《礼制·丧服》中,关于野人的描述为: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母何筭焉!
  对于瓦剌人而言,也先获得可汗位,就代表着他们终于摆脱了野人的身份。
  对于也先而言,他只想当可汗,实现夙愿,至于权柄是否被人拿走了一部分,他不是很在乎。
  这种情况对于北方游牧部族而言,也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儿。
  比如说辽国的契丹人,就是耶律家象征皇权,萧家为相,把持朝政,而又分为南北两院,分而治之;
  比如金国的完颜家也是将权力均给合扎猛安,并且又有东西两都;
  比如胡元百年,宰相长期僭越神器,而皇室则是互相背刺,争夺大位。
  “政斗上,还是你厉害些,来的是使臣,而不是大军。”王越不得不点头说道,除了不会打仗以外,王复在各个方面都称得上完美。
  也先的使者很快就进了营地,而王复在中军大营接见了使者,使者用了咏叹的口气,宣读了大石的谕令,肯定了这次大军征战赫拉特的功绩,为康国的长期稳定提供了条件;而后在治理赫拉特上,王复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将一盘散沙的康国,真正的缔造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国家;
  最后,大石再一次重申了王复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那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安答至友。
  而王复将早就准备的一众礼物献上,包括了赫拉特的黄册和鱼鳞册、七十二位赫拉特的美女、一头纯白色的驯鹿、还有数十个阉奴让使者带回去献给大石。
  而后在满天星光的夜晚,也先的使者再次出现在了大营之内,带来了大石的谕令,大石将会在次日的清晨,出城十五里迎大军凯旋,设宴款待,犒赏大军。
  次日的清晨刚蒙蒙亮,如同镜面一样的湖水上撒上了一层朝阳的金光,石头城这座小城被清晨带着些许砂石的风吹醒,树上的鸟儿开始张开喉咙歌唱,驻扎在石头城的大军,从四座城门向着撒马尔罕的方向而去。
  到了晌午,这个不足两千户,不到万人的石头城,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而王复也带着大军在城外的驿站,见到了早就等在那里晒着太阳的也先。
  自从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太子博罗死后,老年丧子的也先大多时候都躲在兰宫里,如同病狮舔舐伤口,这是也先自博罗死后,第一次走出兰宫,第一次走出撒马尔罕。
  也先躺在阳光里,七月正午的阳光,正是最炽热的时候,这样的日头,躲都来不及,但是也先却希望这骄阳能够晒掉他身上所有的腐朽。
  “见过大石,臣回来了。”王复俯首行礼,将调兵遣将的火符,交给了也先的侍从。
  也先的眼睛略微有些浑浊,一直看着那个火符从王复的手中,交到了内宦的手中,才笑着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好兄弟,你做到了,你把赫拉特带了回来。”
  “当初你拦着我不让我南下,现在你把赫拉特并入了康国的堪舆图中,在四周建立了关隘,派遣了忠诚的军士守备,从此以后,康国再无后顾之忧。”
  王复和也先在撒马尔罕第一次冲突,就是当初也先要不顾朝臣军将们的反对,一意南下,伯颜帖木儿从中斡旋,用稽戾王的例子,提醒也先军事冒险的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