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都察院群龙无首,也形成不了合力了。
司礼监是陛下的人。
户、兵、吏、工四部尚书是废立的参与者,这些人没理由反对。
五军都督府的张輗、张軏,最近央求着陛下把英国公府的承继问题,定了下来,但是旨意还未下达。
张輗、张軏比都察院还麻烦呢,他们俩,还有个管家,指着皇帝的鼻子大言不惭,皇帝还没有借机生事。
这要是往大了办,就是党争立起。
瓦剌人南下之意昭然若知,若是此刻党争起,那后果……
大学士陈循、礼部尚书胡濙、刑部尚书俞士悦,三个人只有陈循算是迎归派的人物,但是也只能算是,陈循对迎归这件事都不是很积极。
陛下要削太上皇帝号,胡濙和俞士悦,没必要跳出来拦着。
胡濙更是谁在皇位支持谁的态度,此时仗着自己岁数大,直接开始打盹了!
胡濙和王直两个人,都是那种装糊涂的高手。
六科给事中虽然有封驳事的权力,但是陛下是在太庙祭祖的时候说的事儿,六科给事中,得找出足够的理由来反驳。
就陛下列的那四条不孝、不悌、不仁、不义,有一条是泼给太上皇的脏水吗?
没有。
随随便便封驳陛下的旨意,那是要人头落地的,必须得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
于谦不得不感慨,陛下做事真的是,什么都做在了前面。
喊出削太皇帝号的事儿的时候,这廷议二十六人,居然都在讨论给什么爵位,而不是应不应该削帝号。
其实也怪太上皇本人。
迤北战败、三度叩门、迤北娶亲、弹胡琴唱曲,这些事儿,哪一件不是尽失人心之事?
但凡少做几件,也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但凡少做几件,徐有贞至于趴在地上痛哭啼血吗?
于谦不住摇头。
“那太子呢?废太子,承袭王爵世子吗?”陈循忽然开口问道。
大殿上,一片安静。
太子。
自古就有立嫡立贤的争论,立嫡是宗族礼法的最大标准。
比如朱祁钰登基的时候,一同被尊为太后的还有朱祁钰的生母吴太后。
这样,朱祁钰也算是嫡子了。虽然住慈宁宫的还是孙太后。
现在问题来了,太子废不废?
陛下要削太上皇帝号,那之前情急之下,为了大明宗族礼法不乱、陛下监国时候,立下的朱见深为太子,就已经失去了继承皇帝的继承权。
“废!”胡濙睁开了眼,大声的说道。
他睡醒了。
礼部尚书胡濙终于睁开了眼,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废。
对于胡濙来说,除了谁在位上支持谁以外,他们礼部的很多活儿,都比较难进行。
皇帝和太子并非血亲,很多仪礼,从宗族的礼法去看,更加难以安排。
既然陛下带头削太上皇帝号,那正好可以把方方面面都理顺了。
从胡濙的角度看,太子不是血亲,对仪礼的破坏更大。
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陛下膝下有子。”胡濙站起身来说道:“诸位明公,某以为国本兹事体大,政通人和,大明方能国泰民安。”
他看了一圈,站直了身子说道:“我劝在做的诸位明公一句,想一下陛下削太上皇帝号决心,是在太庙祭祖的时候说的。”
“甭管找什么理由,你们要是真的要试一试。”
“那就试一试吧。”
“出了什么事,某护不住你们,还会推波助澜。”
胡濙的这句话是威胁。
陈循问废不废太子,不就是为了不削太上皇的帝号吗?
陛下要从摄政为帝,变法理为临危受命,这个受的谁的命?
自然是大明列祖列宗的命。
这么大的决心,还要阻拦,那只能说是活的太辛苦,迫不及待的想要转世投胎了。
陛下可不是那种拿不动刀的主儿,好说好商量,削帝号之前,就一直在逼着群臣跳出来。
现在跳出来,死还算好的,连累家人,那是灭门之祸。
“我在提醒各位一句,虽然朝廷派出了使者去接上皇,但是自古晋怀帝、晋愍帝被俘,立刻被杀,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狩至死未归。”
胡濙的意思很明确,真要为一个北狩,不知道能不能回来的皇帝,去得罪现在的大明皇帝吗?
陈循的眼神有些暗淡,最终摇了摇头,不再多说话,其实他只想保住太子的命而已。
陛下携京师大胜安定社稷之功,正自己的名位,谁拦谁死。
兴安看这在廷文武都吵得八九不离十了,便来到了后殿,找到了大明皇帝。
胡濙是谁在位上支持谁,陛下既然要做,那就做到底。
“陛下。”兴安俯首将文华殿上的事里里外外说了个明白。
“你去查一查南宫的人,有没有克扣钱氏的一应供给,朕看钱氏的手都有冻疮了,想来南宫不是很暖。”朱祁钰看到了钱氏遮掩的冻疮。
兴安整个人哆嗦了下,他一直负责宫里的事,陛下这话,其实是在问责了。
他赶忙俯首说道:“臣领旨。”
“还有,最近慈宁宫那边盯紧点。”朱祁钰走进文华殿之前,又叮嘱了一句。
兴安一直毕恭毕敬的弓着身子,待到陛下走远了,兴安才站直了身子,眼神中尽是凶光!
陛下要做的事儿很多!
兴安也的确是有点忙儿,燕兴楼、王恭厂、皇宫、东厂,天天要查验。
皇宫这边,也主要是以孙太后的慈宁宫为主,却是忽略了南宫。
南宫毕竟是个偏宫,年久失修正常,但是冻出冻疮来,那绝对是有些宫宦们,不知道高低贵贱之分了。
兴安带着一队东厂的番子,就直接闯到了南宫,抓着那群宫女宦官,都送去了东厂番子。
“这群狗东西!”兴安看了看火盆里的炭,恨恨的说道。
火盆里的并没有炭,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他只有初一十五才会过来,每次都烧的很旺。
每次搁着珠帘,他也看不到什么,原本以为冷清,是因为人气不旺。
这群宫宦在王振手底下作威作福久了,连尊贵卑贱都不分了吗!
他倒不是可怜朱见深、钱氏、周氏三人,而是这些人没办好差事,让自己在陛下面前显得办事不利。
陛下虽然不在乎名望,但是陛下的名声很重要。
陛下削太上皇帝号之事,在青史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皇权更替,这种事大家见怪不怪。
若再留下个欺负孤儿寡母,那是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的。
“惊扰太上皇后千岁,臣这就找一批听话的人伺候着。”兴安站在宫门前,俯首说道。
只要陛下的废太子的诏书还没到,这就是太上皇后和太子,该有的恭敬必须要有。
宫宦可以拥有权力,但是不能凌驾于皇室之上。
朱祁钰预计削太上皇帝号这件事,会闹出什么死谏的事儿。
毕竟这里大部分的臣子,都是正统年间,断断续续提拔上来的。
但是他完全没有看到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甚至连朱祁镇封王都想好了,封稽王,太子朱见深的历史地位,也有了,稽王世子。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看着群臣,十分确信的说道:“朕知道你们一些人心里有想法,但是朕提醒你们,楚虽三户,却可亡秦。”
“京师可是有五十万户,家家披麻戴孝!”
“朕要给他们一个交待,也要给天下臣工万民,一个交待。”
大明京营的衰弱,的确是有文官把持的原因,但是瓦剌血仇未报,离心离德,多次改制,军屯侵占,百姓们从军、战斗意愿降低,也占了一部分。
京营羸弱,皇帝就只能不停的绥靖,最后国将不国。
瓦剌这个仇不报,大明就好不了。
王直其实有话想说……
他其实想问问陛下移宫的事儿,但是思前想后开口说道:“陛下,这都改元了,郕王府还以王府称呼,臣以为不妥。”
皇宫,是皇帝住的宫殿,是因为皇帝他才是皇宫。
而不是因为住在里面才是皇帝。
“是不是可以改名泰安宫?”王直有想法,陛下是皇帝,不愿住皇宫,那住的地方,再以王府称呼,不合适了。
改名泰安宫,取自汉书,国泰民安四字。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改称泰安宫吧。”
历朝历代的皇帝,似乎都不太愿意住皇宫,比如宋徽宗就住艮岳宫,也不住皇宫。
而且也不知道是皇宫风水的缘故,只要不住皇宫的宋明皇帝,都是子嗣兴旺。
宋徽宗就很能生,朱祁镇在南宫也很能生,朱祁镇在南宫,不到五年时间,生了三个儿子,至少三个闺女出来。
削睿皇帝帝号、废朱见深太子位改封稽王世子、降太上皇后为稽王妃、降诸公主为郡主、改元景泰、大赦天下等一系列的圣旨,在司礼监和文渊阁的中书舍人手中快速写成。
随后朱祁钰用印,昭告天下。
随着驿站的驿卒背着圣旨,离开京师,朱祁镇的皇帝号,被削掉了。
朱祁钰发现自己对这事有点先入为主了。
他是后来人,自然是知道朱祁镇必然可以迎回,但是朝臣们并不知道,按照历史的规律,大概率是回不来的。
所以为了一个北狩丢尽了大明颜面的皇帝,和现在大权在握的皇帝撕破脸皮,值得吗?
废帝之事,历朝历代,发生了六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正是这皇权更替,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
自商朝初年,商朝伊尹废商汤的孙子——太甲开始,废皇帝,一直到最后的溥仪被废,多数都是废帝,很少有人削帝号。
朱祁镇在历史上,就削了明代宗的景皇帝帝号,贬为郕王,郕王一月暴毙,又被赐下恶谥,戾。
若非朱见深知道叔叔很难,给叔叔恢复了帝号,建了陵寝,又给了美谥。
挽狂澜于既倒,在兵败如山倒的境遇下,守住京师的明代宗,在历史上应该被叫做郕戾王,而不是景泰帝、明代宗景皇帝了。
于谦冤,明代宗冤不冤呢?
朱祁镇既然不顾亲亲之伦,他朱叫门做的,朱祁钰凭什么不能理直气壮的做?!
孙太后回到了慈宁宫,气的大发雷霆,但是也只能大发雷霆。
“好一个庶孽!这刚坐稳皇位!就如此着急削他哥哥帝号,皇帝这是要做什么!要造反吗!”孙太后顺手将桌上的烛台,贯在了地上。
孙太后更加气急,指着那群宫宦,愤怒不已的说道:“你们一个个的,都是皇帝的人!皇帝给了你们什么好处!让你们这么看着本宫!”
孙太后已经气得有点语无伦次,狂言乱语了起来。
朱祁钰早就把事情坐到了前面,兴安在清宫的时候,就悄悄的把慈宁宫内的宫宦给换了。
孙太后开始一直担忧朱祁镇在迤北的事,没有多过于关注身边的事,却是让兴安做成了。
太后想做什么做什么,但是不能违背皇明祖训,后宫不得干政的铁律。
“还有哪些朝中明公,哪个不是受我儿提携,才有了今天端坐庙堂之上的机会!哪个不是深受皇恩!哪个不是食我儿正统的俸禄!”
“现在一个个都站在干岸上,一言不发!逆臣贼子!都是逆臣贼子!”
孙太后还在发怒,又骂到了廷外的官员头上。
但徐有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对朱祁镇不够忠诚吗?足够忠诚!
但是朱祁镇桩桩件件,都让徐有贞痛哭泣血!朱祁镇一刀刀的攮在了徐有贞的心窝上,刀刀见血。
“今天削了我儿帝号,明日怕是要把那吴太后也抬到这慈宁宫来,占了本宫的位子了!”孙太后气急,又甩掉了桌上的书。
“不孝、不悌、不仁、不义,我看皇帝这个庶孽才是!”孙太后再次愤怒的吼道,但是一时间气儿不顺,重重的咳嗽了起来。
“吴太后已经被陛下接出宫,住在了郕王府了。”一个宫宦低声回到了一声。
孙太后猛地瞪大了眼,看着这宫宦,怒目圆瞪。
慈宁宫里静悄悄。
即便是孙太后气急了,一口一个庶孽,但是她依旧没疯到失去理智,她依旧称呼朱祁钰为皇帝,称呼朱祁镇为我儿。
她知道、承认朱祁钰是皇帝,这一既定事实。
不知过了多久,孙太后才颓然的说道:“罢了,罢了,随皇帝去吧,休伤吾孙,本宫不与这庶孽计较了。”
朱见深被废除了太子位,改为稽王世子,那就必然要搬到十王府去住。
这样一来,孙太后的庶长孙朱见深的性命,皇帝随时可以予取予夺。
朱祁镇还能不能回来,孙太后不知道,但是这个孙子,是她唯一的念想了。
不是谁都对迎回朱祁镇抱有期望,南宋朝廷派了多少使者去金国,最后只迎回了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