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8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到兰宫,也都是侍女落印,不如直接把印拿来,省得麻烦。”和硕抱起了金箱子,略微有些抱怨的说道。
  王复则满是笑意的说道:“去吧。”
  “是。”和硕这不是第一次抱怨,拿到兰宫去,也先也不看,都是让侍女随意落印,但是王复每次只是温和的让他继续送。
  “康国公生气了?”伯颜帖木儿带着些许的忐忑,试探的问着王复。
  王复摇了摇头,看着火光明灭不定,略显失神的说道:“我并没有生气,大家都不支持的政令,即便是强制推行下去,换来的不过是阳奉阴违,得不到落实的政令,就是一纸空文,大家都不乐意,我也没有好办法。”
  “我没有生气。”
  伯颜帖木儿看着王复的脸色,看了许久,王复这个人沉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从脸上根本看不到什么情绪,他不确信的问道:“真没有?”
  “没有。”王复挥了挥手说道:“你不是要给我选七十二美人吗?阿史那仪快回来了,走跟我一起去看看。”
  王复真的没有生气,作为康国公,作为大丈夫,他要对所有信任他的康国百姓们负责,所以结合康国的国情,他必须提出咨政第二院,这是国家构建过程中必经之路,可是作为大明的墩台远侯,王复又不希望康国强大到威胁到大明的地步。
  随着咨政第二院的议帖烧得一干二净,王复大抵能够猜到康国日后的局势。
  随着外部威胁的逐渐降低,康国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会在小摩擦中不断的升级,最后演化成不可控的冲突,最后在这场冲突之中,康国轰然倒塌。
  在康国陷入步履维艰之时,大明介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哪怕是成为云南、交趾那样拥有国公府镇守的四方之地,对康国而言,也是个不错的下场。
  伯颜帖木儿确信王复真的没有生气,因为王复真的很认真的挑选了许多的美女,其中最好的三个,王复打算送到京师去,陛下要不要,是不是要送到襄王府是陛下的事儿,送不送是康国是否有恭顺之心。
  进方物以上章,美人,也是方物的一种。
  王复遴选美人之时,对着伯颜帖木儿小声的说道:“这次康国与奥斯曼王国的确界之战,我们有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在康国阉割之后,会送往大明做阉奴,这笔买卖也涉及到了康国日后的人丁贸易,大明只要阉奴,让波斯人和大食人去捕阉,大食人尤为擅长摘铃铛。”
  “我们不要做,因为捕奴和阉奴其实赚的都是辛苦钱,因为这些人会反抗,但是,我们做中转,风险低,收益还高。”
  “这个买卖是个肮脏的买卖,找个波斯商贾做经纪。”
  “小孩咱们康国留下,女子检查没有身孕和病,卖到大明也能卖出和阉奴一个价钱来,再派人和奥斯曼的领主们沟通下,他们要是不肯合作,就把迪芙特斯就是那些秘密文件,给法提赫一部分,立个下马威。”
  “奥斯曼东部行省经过这一战,怕是要乱上很久很久,我们不做,也有的是人做。”
  “其收益我要一半,剩下的一半,你拿去分了。”
  伯颜帖木儿越听越是心惊胆战,越听越是腿肚子打转,让他杀人还好说,这把人当成牲口一样买卖,还说的如此平静,实在是让他有些惊恐,按照王复的办法来,康国,康宫,所有的咨政大臣们,都是干干净净,但是这利润,都切实拿在了手里。
  这大明的读书人都是这么狠辣的吗?
  “怎么了?”王复看着伯颜帖木儿的样子,疑惑的问道:“这让伯颜很难处置吗?还是担心大明那边不要?你放心,大明那边我去沟通;”
  “还是觉得我要的多了?大明那边需要我去沟通不是?要是觉得我拿的多,你可以自己去沟通;”
  “亦或者是伯颜你未富先奢,有了大明才有的高道德劣势?”
  “没没没,不是难做。”伯颜帖木儿连连摆手说道:“只是觉得觉得,康国公比我们更适合当流匪。”
  王复闻言也是一乐,摇头说道:“你这话说的,既不是大明人,也不是康国人,我的怜悯为何要给我的敌人呢?”
  “康国公言之有理。”伯颜帖木儿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仍然有些心神不宁的问道:“康国公真的没有因为穹顶大礼堂的事儿生气吗?”
  这读书人要是发起狠来,哪有他们的事儿?就王复搞点阴谋诡计,他们哪里是对手。
  王复再次否认的说道:“没有,我都重复三遍了,我要是生气,一定会说的。”
  王复进献的方物,在康国的速度不是很快,官道驿路的铺设在大明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可是在康国哪有资财去这等奢侈之事,王复倒是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批方物到了轮台后,便流畅了许多。
  朱祁钰通过鸽路收到了王复的奏疏,朱祁钰朱批了王复的奏疏,对王复所做之事,做出了高度的肯定,在给王复的敕书中,朱祁钰罕见的表达了自己对刘氏及两个孩子没有看顾好的歉意。
  汝之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除了在魏晋遗风里有些特殊含义之外,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儿,这代表了信和义。
  兴安看完陛下写的敕书,低声说道:“陛下,刘氏和两个孩子,衣食无忧,这已经是咱们能做到最多的事儿了,彼时康国公还不是国公,也没有今天这般说一不二,他在瓦剌人里面做事儿,咱们这边过于关照,康国公岂不是更加危险吗?”
  朱祁钰摇了摇头说道:“你话是这么说,但王复为了大明王事,出生入死,朕除了物质条件之外,更应该关怀一二,还是缺少了关怀,才让一些野心家们钻了空子。”
  兴安只能无奈的说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哪有那么多完美无憾之事。”
  “刘氏照顾王永贞,可有薄待?”朱祁钰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问起了国公府的事儿,之前没照顾到位,王永贞万万不能出现差错。
  兴安端了端手说道:“刘氏出身名门,这心里没了疑惑,精神头好了不少,整天看顾公世子,公世子还长胖了两斤,毕竟是康国公的血脉。”
  刘氏这些年心中最大最大的疑惑,是自己的丈夫是个国贼,而且是很有贤能的国贼,这让刘氏寝食难安,当皇帝用诰命诏书告诉了刘氏答案后,刘氏知道自己并不是所托非人后,过去的那些流言蜚语,便再不能伤她分毫了。
  朱祁钰看着王复的奏疏,越看越满意,对兴安说道:“王复在西北做的事儿,并不是无用的,你看这次奥斯曼东部行省,若不是西北有王复在做事,大明此时的西北,早就和奥斯曼东部行省一样,乱成一团,这一旦乱起来,没有个十年的功夫,是安定不下来的。”
  早在京师之战前,朱祁钰对兵祸就理解极为深刻了,奥斯曼东部行省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估计天都不知道。
  “倒是这阉奴的买卖,王复啊王复,不愧是读书人。”朱祁钰看着王复奏疏里那些冰冷的字眼,当找不到贴切的形容词时,用读书人去描述,正正好。
  朱祁钰看向了窗外,猛的站了起来,凝重的问道:“嗯?石景厂怎么了?”
  京师西南方向的石景山石景厂,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半个天空都在烟尘的笼罩之下,朱祁钰甚至听到了街上的惊呼声。
  “应当是走水了。”兴安给陛下关上了窗,急匆匆的走向了讲武堂外,询问情况。


第九百四十八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权力的工具
  石景厂,始建于正统十四年末,历经两年建设投产,在十二年的时间里不断扩展,到景泰十二年六月,在西直门外的石景山之上,占地超过了一万两千四百亩地,比十个皇宫还大,下辖五司一局,钢铁司、煤井司、燋炭司、驾步司、炮药司、兵仗局,而兵仗局负责大明京营军备营造和御制银币、景泰通宝等事,是大明至今规模最大的钢铁联运官厂,拥有超过两万住坐工匠,匠城煤钢园有近十万余工匠家眷生活其中。
  石景厂,代表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明复设官厂国策,是大明最大的燋炭厂、最大的商品燋炭供应厂、京师、北直隶最大的能源供给处、拥有大明第一台燋炭炉、最大规模的钢铁厂和成钢制品供应厂,而石景厂燋炭炉和转炉,是朱祁钰和徐四七在兵仗局亲手设计打造的。
  石景厂对大明的意义重大。
  而现在,石景厂着火了。
  兴安打听不到什么情况,因为现在石景厂那边正在组织灭火。
  “朕要过去看看,卢忠点一千缇骑随朕前往石景厂。”朱祁钰站起身来,对着卢忠下着命令。
  卢忠闻言,长跪在地,一言不发,这是卢忠第一次如此胆大妄为的抗命。
  兴安赶忙低声说道:“陛下,石景厂有近百万斤的火药,若是此刻前往,恐有危险。”
  炮药司,就是卢忠的担心。
  卢忠作为陛下的鹰犬,违抗陛下命令是死罪,可将陛下置于险境,也是死罪,等死,卢忠选择了抗命,这对卢忠而言不是什么难以抉择的事儿,卢忠武力强悍,能打一百个大皇帝,但是他不会出手,他的天职就是保护陛下的安危。
  朱祁钰闻言一愣,他当然大可以说,大明工匠可以去的,都是人,他这个皇帝怎么去不得?
  但是他这个皇帝若是真的此刻出了事,他的那些新政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大明再次伟大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了。
  景泰十一年的正赋刚刚达到了永乐元年的正赋水平、大明水师正在西洋里疏通海路、袁公方为了保证倭银入明在倭国做山大王、鸡笼岛的开发正在进行、鞑靼王化还没有确切的结果、重开西域甘肃刚刚改为布政司西域行都司在轮台刚有个衙门口、交趾的浚国公刚刚薨逝、旧港李成文刚刚入明。
  朱祁钰从自己的身后剑架上,拿起来一把金黄色的宝剑,站到了卢忠面前,极为严肃的说道:“卢忠,朕赐你永乐剑,全权负责此事稽查,兴安,让李永昌带着番子协理,无论查到了哪里,哪怕是查到了泰安宫,也绝不姑息,一查到底!”
  “把天子缇骑叫来。”
  卢忠接过了永乐剑,振声说道:“不负君命!”
  卢忠清楚陛下这道旨意的决心,站起身来离开了聚贤阁,而后天子缇骑扣着面甲,身披明光甲,来到了御书房内。
  朱祁钰又拿起了一把永乐剑递给了一名天子缇骑厉声说道:“天子缇骑听令,立刻接手五城兵马司,封闭城门坊门,设立栅栏,任何人不得无故进出,前往官署军管,未有敕谕,任何勋贵、官员不得擅动。”
  天子缇骑披甲行半礼,接过了永乐剑,平静的说道:“臣等领旨!”
  “陛下,太子、忠国公、晋国公、昌平侯、太子少师在门外恭候。”兴安低声禀报着。
  于谦、石亨、杨俊在看到了石景厂方向浓烟滚滚之时,就已经候在门外,看到了卢忠和天子缇骑进出,就是忧心忡忡,在泰安宫里上课的胡濙甚至带着太子来到了讲武堂内,等待陛下宣见。
  而讲武堂内的掌令官和庶弁将们,自发的汇集到了校场之内,沉默无比的等待着皇命。
  朱祁钰站在窗边,自然看到了这一切,他点头说道:“宣。”
  朱祁钰拿起了两把永乐剑递给了石亨和杨俊说道:“忠国公石亨,你立刻前往北土城,等待朕的调令,昌平侯杨俊,你立刻前往西土城,未有敕谕,擅动者斩!”
  “末将领旨!”石亨和杨俊接过了永乐剑,大声的喊道。
  于谦等石亨和杨俊走后,才低声说道:“陛下,事情远没到这个地步。”
  “他们点了朕的石景厂,不是造反是什么?怎么没到这个地步?”朱祁钰坐在软篾藤椅上,平静的回答道。
  胡濙认真的思索了一番,非常笃定的说道:“陛下,咱大明的文官们、势要豪右们、肉食者们,要是有这个胆子,泰西都给吃的干干净净了,大家都是非常清楚陛下脾气的,他们要是敢做一,陛下就敢做十。”
  “前段时间陕西布政司阴结虏人,京官就没有任何一人参与其中,顺天府还是有些恭顺之心的。”
  肉食者们为了破坏陛下新政,真的有这个胆子?若是在景泰元年,胡濙还有所怀疑,这都景泰十二年了,胡濙不信。
  顺天府是绝对忠诚的顺天府。
  “陛下,放火也没有白天放的,这不是不把我们工匠们放在眼里吗?”于谦是知道大明工匠的组织度的,若是再有贼虏破内三关入寇,这些工匠就是最好的兵源。
  “嗯。”朱祁钰回答了,但似乎又没回答。
  于谦看着面沉如水的陛下,就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白说,经过了刘氏的案子,陛下对文官那一点点的信任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