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心中都是各种不忿和羡慕。
然后徽宗又特意宣了宋江来觐见,宋江此时是胆战心惊,刚一迈过大殿台阶就跪下了,屁股撅的半天高,重重连磕了三个头后才道:“罪臣宋江,觐见我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徽宗因为他救了自己的宠臣之故对宋江倒也颇有好感,就安抚了他几句,并问他梁山现在是什么情况,将来究竟想要怎么样,莫非也想要学田虎王庆等人各地称王不成
宋江心中暗恨杜嘉的绝情,这次逃亡他等于是把之前召集的所有手下以及打下的基础都没了,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现在他等于就是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高俅和朝廷身上了,闻言急忙再次磕头,并把梁山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说了一遍。
由于后期杜嘉的行动也都根本没有通知他,所以他对之后的许多发展情况也不是十分清楚,他所知的就是青州的四座城府并琅琊郡都完全属于梁山,此外洞庭湖好像也听杜嘉的指挥。
这其实只是梁山真实的大约一半实力,但是已经让百官并徽宗大为震惊,最后宋江哭道:“这伙儿顽匪已经是铁了心要和朝廷作对,尤其是那个杜嘉更是野心勃勃,罪臣虽然已经尽力去劝阻他们了,让他们报效朝廷,可是人单力孤实在是没办法,还望陛下早发大兵征讨他们,千万不能让他们再继续发展下去了,否则必成大患。”
徽宗闻言急忙让百官商议对策,大家也都是面面相觑,这里面涉及到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让他们一时间也拿不出主意来,而且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和梁山关系密切的,比如琅琊王家,徐州下邳的左玉德,彭城的张松等等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立场更是复杂,所以大家争论了半天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正在这时候突然外面有人禀报,说之前派出去的钦差大臣崔静和陈太尉他们回来了,徽宗急忙宣他们进来,一进宝殿崔静就喜道:“托陛下的福,下官此次幸不辱命,已经和梁山的人达成协议了,今后可以免动刀兵,虚耗钱粮兵力,想不到高太尉已经先回来了,真是可喜可贺。”
高俅顿时就愣住了:“协议,什么协议还有,为什么要免动刀兵,我们正在商议如何剿灭这伙贼寇呢,崔静你到底在说什么”
第624章 高俅吃黄连
崔静哪里知道高俅是真的不知道,还以为他又在演戏呢,这也只能说球哥过去在这方面实在是太过劣迹斑斑,他冷笑一声道:“高太尉真是贵人多忘事啊,这刚被从梁山释放就翻脸不认人啊,您的那一百万贯赎身费还没给呢,难道是想赖账不成”
高俅更加莫名其妙了,怒道:“崔静,你少血口喷人,甚么一百万贯的赎身费,你当着陛下和百官的面给本官说个清楚,否则休要怪我无情。”
崔静也怒了,就把杜嘉说的话快速重复了一遍然后又把那张协议书拿了出来,徽宗接过来一看不由笑道:“高卿,这笔法正是你的啊,你是不是搞错了啊,要不你再仔细看看”
高俅拿过来一看也傻眼了,他本来不学无术,是后面发迹了之后才开始苦学书法的,尤其是自己的名字,毕竟有时候签个字之类的还是有必要的,不得不说圣手书生萧让在这方面实在是天赋异禀,这几个字模仿的让高俅自己都以为是自己写的。
看到高俅的样子崔静不由得嘲笑道:“看来这次兵败对太尉大人打击很大啊,竟然连短短几天内的事情都不记得了,是不是要找御医好好看看啊,哈哈哈。”
清流一派的官员们闻言顿时都笑了起来,高俅不由得是面红耳赤,想要辩解几句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证据,唯一能够证明他的人就是宋江而宋江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说没有也差不多少。
宋江在那边就觉得头轰得一声,差点没当场晕倒,他当然明白这肯定又是杜嘉的阴谋,自己和高俅等于是膝盖上突然中了一箭,尤其可恨的是杜嘉这混蛋还杜撰出了一封书信出了,不用问他都知道是萧让和金大坚假造的,当时他在江州被关的时候梁山的人也用过,可那次失败了,这次特么的为什么这么成功
他有心申辩但是也自知人微言轻,根本不会有人信他的话,急的是满头大汗却又毫无办法,这个时候他心中开始有点后悔自己的这次选择了,本来在梁山的总首领当的好好的,除了杜嘉以外也没有其余人真的能凌驾于他之上,却为了救高俅而孤掷一注,把所有的本钱都赔上了,而现在看来却似乎很难得到足够的回报。
高俅还想挣扎一下:“陛下,微臣真的是从梁山上逃脱的,那杜嘉还派人来追杀我们,好不容易我们才摆脱的他们,这点济州太守张叔夜也可以作证。”
徽宗只是痴迷于艺术和声色犬马,头脑却不傻,闻言呵呵笑道:“高卿无需多言,寡人知道你是一片忠心,对于这次失败也是极为不甘,故意想要掩盖被梁山释放之事,你带着五六万人过去都非他们对手,最后只有区区几百人又如何能够从他们手中逃脱呢未免于理不合,你乃是二品大员,堂堂殿帅,那济州太守不过五品官职而已,又如何敢得罪与你呢,他的证词根本不足为凭,呵呵。”
崔静等人马上附和着徽宗一起笑了起来,就连蔡京他们也都不说话,显然是默认高俅说谎了,高俅瞬间就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他知道自己这次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这口黑锅是背定了。
只不过他早已经忘记几年前他是如何设计把林冲骗到白虎堂来又加罪与他,差点将他害死,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看到高俅不说话徽宗直接道:“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吧,剩余的钱财只能高卿你自己补足了,就当破财免灾吧,那个宋什么的能够弃暗投明跟随于你也是一件好事,你就随便给他某个差使做吧,将来立了功再行封赏,好了,今日做了这么多事情寡人也累了,退朝吧。”
众官急忙叩拜徽宗,高俅咬牙切齿的回到了府中,就觉得胸中一口恶气无论如何出不来,这些年来只有他坑人骂人算计人的,又何尝吃过这么大的亏这一百万贯他当然拿得出,但是这口气却实在是难以咽下。
但是这次是徽宗亲自发的话,又有崔静那一帮人盯着,球哥也是无可奈何,他无精打采的找来几个管家从府中拨了价值一百万贯的金银珠宝“赎身钱”,然后找崔静等人去验过之后再找精细人悄悄的送往梁山,又把宋江寻来随便给他安排了个虞候的闲职,每日里殿帅府听命。
宋江这时候心情是悲喜交加,悲的是高俅之前拍胸脯许诺的保举他起码做个四品都指挥使之类的愿望落空了,喜的是好歹也算混入殿帅府了,而且也算是高俅的近人,将来只要伺候的好也不愁没有机会。
他安顿好老小兄弟后就日日来高俅太尉府上供职,然后小心翼翼的伺候着高俅并众同僚,不过老奸在和人打交道方面还是极有天赋的,再加上也不吝啬银子,见谁都是送酒送茶叶,要不就是一起下馆子联络感情,因此没有十天半个月上上下下都混的熟了,就连高俅看他都不觉得讨厌。
而杜嘉他们收到那一百万贯的赎身费之后都是莞尔薇笑,这完全就是意外的收获了,而且之前也和崔静他们也算有了约定,他们不去骚扰地方,而朝廷也暂时不会派大兵来征讨,双方也算有了一个缓冲器。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是金秋十月,又到了一年的收获季节,今年老天爷开眼,整个梁山统治的区域基本上还算是风调雨顺,而且没有了朝廷的骚扰和乱七八糟江湖势力的打劫借粮,各处的收成都是不错,百姓们都是主动的把粮食税赋都足额缴纳,各处的官吏收拾仓库,计数,整理,封存,备案,忙的是不可开交。
现在梁山麾下一共有多达九处州府,分别是青州的平安,德州,孟州,菏泽,徐州的下邳,彭城,登州,兖州的泰安,豫州的许昌,此外还不算琅琊郡等四五处军郡以及洞庭湖,治下乡县更是数不胜数,其绝对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已经超过了整座青州
中美大战,苹果价格过万也浇灭不了所谓的那些果粉儿的心啊,看来小三利器还真不是白叫的,手里不拿个最高配的苹果都不好意思去勾引男人
第625章 何为盛唐(一)?
足足一个月后各地官吏才把统计结果汇报上来,然后再由未来的户部尚书人选的扑天雕李应汇报了上来,这一年梁山的全部收入是整整二百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两白银
这还是扣除了所有军饷,修建城堡,打造车船,准备军备,开垦田地等等一系列的开支以外的纯收入,而且百姓们也都是丰衣足食,民心归附。
因此各级官吏纷纷上书建议杜嘉称王,这样就是名正言顺,甚至连王乐之,吴用,公孙胜等人也都轮番来劝谏。
毕竟对于大部分的读书人来说都是极为看重自己的名誉的,一个是做贼,一个是做官,两者看上去实际权力差不多,但是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却是天差地别,杜嘉只要称王他们也就顺理成章的可以做官了。
当然了,他们嘴上都不会这么说,而是说正式称王之后就等于有了名号,成为一路诸侯,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奔,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现在梁山治下的这九府近百县都已经步入正轨,对于各级官吏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
杜嘉再三思索之后也下定了决心,这一日他把麾下的核心人员都招来,然后徐徐在中间桌子上的地图用手指沿着现在属于梁山的所有府城包括水泊梁山本身以及洞庭湖画了一个圈,众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都是全神贯注的看着。
然后杜嘉微微一笑,指着那个圈道:“大家来看,这几年在兄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这么一块区域,这些天来不少兄弟都在建议我称王,我权衡之后觉得确实也是时候了,从今天开始我就正式开始称王,这个圈就是我们的领域,我们的国号为唐,希望能够重新恢复当年我盛唐的荣耀。”
选取唐为国号杜嘉是早就考虑过的,作为后世之人他对于整个华夏史自然都是了如指掌,虽然他不是专研历史的但是那首朝代的歌谣还是知道的。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其中除了夏商这两个上古奴隶制国家,由于那时候只能靠着甲骨文来记载历史,资料实在是有限,再加上当时的生产力也很低,功过实在很难评论以外,其余的历朝历代按照文治武功名声等等综合实力大约可以分为五个档次。
其中最差的自然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两个彻底的乱世,当时都是四面八方的外族入侵,国家一片混乱,今天你称王,明天我造反,连一个统一的政权都没有,百姓不要说安居乐业了,连起码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尤其有些完全还没开化的蛮族甚至还保留着吃人的习惯,那时候中原人民都被称为两脚羊,女人更是悲惨,晚上被各种凌辱,白天可能就又变做了食量,这年代简直都不可以称作是人的生活。
比这个稍微好一些的是战国,秦朝,两晋,元朝这几个朝代,它们毫无例外的也都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国期间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轮流把周围数百个小国都歼灭吞并,最后剩哥儿七个互掐;秦朝虽然有始皇帝嬴政这样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给后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它当代的百姓们可绝对不会这样想,刚刚打了许多战好容易平定了六国,还没来得及过几天安生日子这位秦始皇就又开始折腾了,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秦皇陵这个个都是惊世骇俗的大工程,好容易秦始皇死了换了个更荒唐的秦二世胡亥上来,伙同赵高一起比他老爹还能折腾,可他却没有学到他爹一点优点,因此那么强悍的秦国仅仅二世则亡,让嬴政子孙千秋万代做皇帝的梦想泡了汤。
至于两晋本来一统三国留下的大好山河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奈何这司马家的风水都被司马懿爷儿三给耗尽了,后面的子孙是一个比一个蠢,还有那千古留名的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其智商和现在那些纸上谈兵的键盘侠有的一拼,百姓们的生活有多苦那是不言而喻的了。
至于元朝,呵呵,许多人都被某些专家称为疆域历朝最大的帽子给忽悠了,没错,蒙古人确实很能打仗也喜欢扩张,要不是成吉思汗突然意外身亡几个儿子来争夺大汗位置的话,弄不好欧洲都被踩平了,就算是分裂成了好几个汗国也都个个威武,都存在了许多年。